磁悬浮铁路
概述(高速磁悬浮)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1983年6月30日,随着TR06试验磁悬浮列车从试验中心大厅驶出,标
志着试验线第一段正式投入使用。1985年初,磁悬浮铁路试验和规划委员
会(MVP)作为试验设施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接管了试验设施。考虑到将来的 实际应用,Transrapid系统以400km/h以上速度,按实际运营要求连续运 行的前提条件是一条闭合的环形试验线,因此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19 84年决定在TVE扩建南环线,即试验线路的第二线路段。南环线1984年开 工,1987年竣工。至此,TVE的试验线总长达到31.5km。同年,TR06磁 悬浮列车在试验线上达到406km/h的速度。1988年,试验速度提高到412.6
路工业联合体首脑会谈后,交通部长宣布放弃柏林 -汉堡磁悬 浮铁路应用线,政府继续支持磁悬铁路的开发,并在两年内 在德国选定另一条新的线路,建设Transrapid高速磁悬浮铁路 样板线。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1999年日本决定建一条大约8.9km长的低速磁悬浮铁路商
业运行线,连接名古屋一个地铁车站和市郊的一个现代化居
(2)通过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实现无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由地面固定的设备实现牵引功率的控制和变送。 (3)在行驶中,无接触地对列车提供车上所需电能。 (4)最高应用速度400~500km/h。 (5)加速能力比传统铁路更高。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3 德国磁悬浮高速铁路系统特点
(6)选线参数较灵活;相同速度时,转弯半径比传统铁路
点是效率相对较低,运行中需要地面供电装置对磁悬浮列车
接触供电,不能实现车和线路之间完全无接触的运行,所以 更适合用在低速(最高运行速度大约100km/h)磁悬浮列车 上。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高速磁悬浮列车(Maglev,即磁力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铁路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基于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技术是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实现无接触的运行,减小摩擦阻力,从而提高运行速度和运行平稳性。
首先,磁悬浮系统是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基础,它由列车和轨道上的电磁元件构成。
列车上的电磁元件称为磁悬浮体,轨道上的电磁元件称为轨道体。
磁悬浮系统通过控制这些电磁元件的工作状态,实现悬浮和运行控制。
在电磁悬浮系统中,磁悬浮体和轨道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磁悬浮体和轨道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磁场产生的。
磁悬浮体和轨道体中的电磁元件通过通电和切换电路来产生磁场。
当磁悬浮体上的电磁元件通电时,它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轨道体上的电磁元件产生相互作用力。
通过调整磁悬浮体和轨道体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其次,通过施加牵引力,可以实现列车的运行。
在高速磁悬浮列车中,利用电磁元件在列车前方和后方施加牵引力,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施加牵引力的方法有两种:线性驱动和集中驱动。
线性驱动是指在轨道上铺设线圈,当列车通过时,线圈中的磁场变化可以产生一个向前的力,驱动列车前进。
集中驱动是指在轨道上布置磁铁,当列车通过时,磁铁产生的磁场与列车上的电磁元件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通过施加牵引力,可以使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运行。
第三,根据列车的运行状态,需要通过调整列车位置和稳定运行。
在高速磁悬浮列车中,通过检测列车的位置和速度来调整列车位置和稳定运行。
检测列车的位置和速度的方法有许多种,如传感器、雷达和摄像机等。
通过检测列车的位置和速度,可以计算出列车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调整列车位置和稳定运行。
这可以通过调整电磁元件的工作状态来实现,以产生适当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悬浮技术。
通过电磁悬浮、施加牵引力、调整列车位置和稳定运行等步骤,实现列车的悬浮运行和高速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重载运输—磁悬浮铁路的特点及原理

项目十 磁悬浮铁路与重载运输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一 磁悬浮铁路的特点及原理 二 磁悬浮铁路的基本设备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特点
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94年10月 ,西 南交通大学建成了首条磁悬浮铁路试验线 ,并同时开展了磁悬浮列车的载 人试验 ,成功地进行了4个座位 ,自重4t ,悬浮高度为8mm ,时速为30km/h 的磁悬浮列车试验 ,于1996年1月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特点
到2016年,我国已经掌握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的核心技术、特殊技术、 试验验证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并且具备了磁浮列车系统集成、轨道制 造、牵引与供电系统装备制造、通信信号系统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的能 力,拥有较完整的产业发展能力。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特点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2)超导吸斥式EDS型电动悬浮就是当列车运动时,车载磁体的运 动磁场在安装于线路上的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 生一个向上的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面一定高度,列车运行靠直线电机牵 引。与电磁式相比,电动式悬浮系统不能实现静悬浮,必须达到一定速 度后才能起浮。
在JNR开发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同时,日航(JAL)为了解决成田 机场到东京市区之间的交通问题,开始研究中低速常导磁悬浮列车HSST (High Speed Surface Transport),先后研制了HSST-01~HSST-05 五个型号及HSST-100型。
HSST-100L
任务1 磁悬浮铁路
2015年12月,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示范线, 在长沙正式开通试运行。
铁路工程的磁悬浮技术与应用

铁路工程的磁悬浮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磁悬浮列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高速列车,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时稳定运行,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环保、低噪音等优点。
目前,磁悬浮列车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指利用磁悬浮原理,使列车与轨道之间产生磁吸引力或磁排斥力,从而实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
磁悬浮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高速度、低能耗等特点,被誉为“未来的铁路”,是当今高速铁路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两种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悬挂力型和磁悬浮液浮型。
磁悬浮悬挂力型是指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使列车与轨道之间产生磁悬浮和磁吸引力,实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磁悬浮液浮型是指通过磁铁和磁导体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通过电磁力驱动列车运动,实现列车的磁悬浮和推进。
二、磁悬浮列车的应用1.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列车可以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可以承担地铁、轻轨等不同形式的载客需求。
因为磁悬浮列车可以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可以避免地下施工带来的复杂性、制约和成本的高昂,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难度、实现快速建设,对于新兴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老城市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磁悬浮列车已经在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磁悬浮列车可以实现300-500公里/小时的时速,是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等传统铁路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磁悬浮列车一定会成为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机场连接交通磁悬浮列车的运用不仅局限于铁路交通,还可以被应用在机场连接交通领域。
磁悬浮列车可以与机场航站楼直接对接,将旅客从机场连接交通直接转移到机场内部,可以避免机场通行拥堵、旅客等待过程的浪费和影响,提高旅客出行的效率。
三、磁悬浮列车发展现状目前,磁悬浮列车的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和发展。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悬浮和推动的高速铁路交通工具,相比传统的轮轨列车,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低的摩擦阻力和更小的噪音污染。
近年来,磁悬浮列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发展现状如下。
首先,磁悬浮列车的技术日趋成熟。
中国是世界上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磁浮示范线作为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在2019年通车并正常运营,刷新了磁悬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纪录。
此外,中国还在青岛、成都等城市规划建设了磁悬浮列车线路,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其次,磁悬浮列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逐渐扩大。
除了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推进磁悬浮列车项目。
例如,德国已经建成了一段长约30公里的长距离磁悬浮线路,中日韩三国也正在合作建设连接三国的磁悬浮列车线路。
此外,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瑞士等也在进行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再次,磁悬浮列车的运营效益逐渐显现。
与传统轮轨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短的行程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连接相隔较远的城市。
这对于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磁悬浮列车的低噪音和低振动特性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最后,磁悬浮列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磁悬浮列车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
其次,建设磁悬浮线路需要克服地质地形、环境保护等多种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难度。
另外,磁悬浮列车的规模化运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相信磁悬浮列车将在未来的交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建设和运行,保障磁悬浮铁路的安全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磁悬浮铁路技术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领域。
第三条磁悬浮铁路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是对现有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应以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为原则,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第五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的制定应与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国际化合作和交流。
第六条本标准的修订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应包括从事磁悬浮铁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领域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术语第七条本标准涉及的技术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可参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术语。
第八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的术语应该具有准确、明确、简练、通用的特点。
第三章技术规范第九条磁悬浮铁路车辆应按照设计要求制造,保证其机电一体化、高性能、低噪音、舒适安全。
第十条磁悬浮铁路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行车速度等因素,确保线路的平顺、安全、稳定。
第十一条磁悬浮铁路车站的建设应符合乘客出行和运营需要,同时保证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安全出口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磁悬浮铁路的供电系统应采用可靠的供电设备和技术,确保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回馈。
第十三条磁悬浮铁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运行安全和调度效率。
第十四条磁悬浮铁路的通信信号系统应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号设备,保障列车通信和运行的顺畅。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磁悬浮铁路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营。
第十六条磁悬浮铁路应配备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
第十七条磁悬浮铁路应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磁悬浮铁路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准备工作。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一、磁悬浮列车的定义磁悬浮列车是以超导电磁铁相斥原理建设的铁路运输系统。
区别于通常的轮轨黏着式铁路。
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500km。
英文名称为maglev train或magnetic suspension train。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
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00多公里还要快。
二、磁悬浮列车原理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通俗的讲就是,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
由于它与列车上的超导电磁体的相互作用,就使列车开动起来。
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并且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
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流向就反转过来了。
其结果就是原来那个S极线圈,现在变为N极线圈了,反之亦然。
这样,列车由于电磁极性的转换而得以持续向前奔驰。
根据车速,通过电能转换器调整在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磁浮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方式,具有运行速度快、能耗低、环保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推动磁浮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定并实施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磁悬浮系统1.磁悬浮系统的构成磁悬浮系统由车辆、轨道、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车辆应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能够适应高速运行的要求;轨道应具有稳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能够承受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载荷;供电系统应能够为列车提供稳定的电能,同时具备自动保护和故障检测功能;控制系统应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运行的平稳性。
2.磁悬浮系统的技术要求磁悬浮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高速运行性能、稳定的悬浮和导向能力、可靠的供电系统和安全的控制系统。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磁悬浮列车1.磁悬浮列车的设计要求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运行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和舒适性等因素,确保列车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和乘坐体验。
在车辆结构、车辆控制、供电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方面,应注重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以满足不同运营需求。
2.磁悬浮列车的安全要求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应具备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故障。
在列车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磁悬浮轨道1.磁悬浮轨道的建设要求磁悬浮轨道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规划和设计要求,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强度和稳定性。
轨道应采用适当的材料和工艺,能够承受列车运行产生的荷载和动态力,同时具备良好的防腐和防尘性能。
2.磁悬浮轨道的检测和维护要求磁悬浮轨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包括轨道平整度、轨道几何参数、轨道强度等方面的检测,以及轨道清洁、沟槽清理和防腐处理等方面的维护工作。
检测和维护工作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轨道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速时运行 不用车轮支撑系统
必须有车轮支撑系统,用于低 速时启动或制动
车载励磁电源 必须具备
不用具备
车辆自重
强磁场影响 成本
较重,TR-08型1000座,492.8t
超导绕组是空心的,自重轻, MLX01型950座,270t
弱
强
较高
高
T型导轨
“U”形线路结构图
日本MLX01型磁浮列车
中国“世纪号”磁浮实验车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 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推进的常导吸引型 2 短定子感应直线电机推进的常导吸引 3 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推进的低温超导排斥型 4 常导吸引型与超导排斥型的比较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7) 列车信号传输
• 磁浮列车与地面的联系以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沿 线路每隔大约300m有一根无线电杆,通过38 MHz 的高频专用信道以安全编码方式与列车进行双向 通信,传输所有与安全有关的数据及指令。与安 全无关的信号(如语音)通过其他频道传输。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 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推进的常导吸引型
以德国TR系列常导吸引型磁浮列车为例介绍
1) 悬浮原理
• T型梁翼底部为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其下方为安 装在车体上的悬浮电磁铁。
• 悬浮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场,与直线电机定子的 铁心产生吸引力,把磁浮车往上拉向定子。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2) 导向原理
• 列车的车体从两侧将T形轨道梁的翼缘围抱,T形梁 翼缘两侧面为导向轨,安装在车体上的导向电磁铁 通电后将与之产生吸引力。
第十一章 磁悬浮铁路
1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概况 11.2 磁浮系统的分类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概况
传统轮轨系统与磁浮系统的驱动原理比较
§1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概况
• 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 提出了电磁浮原理,并在1934年获得了磁浮技术 的发明专利。
推力
常导吸引型(EMS)
超导排斥型(EDS)
10mm左右,控制不稳定
100mm以上,控制稳定
能耗较小
励磁绕组极距小,相同供电条 件下高速时推力小
基于超导涡流效应,能耗较大
由于超导绕组极距大,在高速 时推力大
外部停电影响
外部停电时必须靠蓄电池励磁 悬浮,否则车辆会突然落下来
只要车辆有速度,外部停电时 车辆不会突然落下来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2) 超导排斥型
• 线圈绕组使用超导材料。 • 优点:磁场强大,工作效率高,列车悬浮高
度高、速度快。 • 缺点:超导磁铁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要配
置制冷装置。 • 应用:日本的MLX;中国的“世纪号”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技攻关计划。 – 1994年西南交大研制4t载人磁悬浮列车。 – 1995年国防科大研制6t载人磁悬浮列车。 – 2001年长春客车厂生成我国第1辆磁悬浮列车;世界上
第1台高温超导磁悬浮载人实验车“世纪号” 通过验收。 – 2001年3月,上海磁悬浮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20世纪60年代,高速轮轨系统铁路与磁浮系统铁 路同时起步研究。
• 目前投入研究的国家:德、日、美、英、法、加、 前苏联、韩及中国等。德、日技术水平处于世界 前列。
• 德——常导吸引型 ;日——超导排斥型。
§1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概况
• 中国:
–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 1992年“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列入“八五”国家科
2 短定子感应直线电机推进的常导吸引型
以日本的HSST-100型为例介绍
1-车上悬浮及导向电磁铁; 2-路轨上导向轨及直线转子板; 3-车上直线电机短定子绕组; 4-车上发电系统。
HSST-l00型短定子常导吸引型 磁浮列车与路轨相互作用示意图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 悬浮与导向原理
• 采用悬浮电磁铁与导向电磁铁合一的方法。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2) 超导排斥型——超导体的2个基本性质 • 零电阻效应:电流无衰减,一旦在超导回路 中激励起电流,不需要任何电源向回路补充 能量,电流可以持续地存在下去。 • 抗磁性:即磁场中的超导体只要处于超导态, 则它内部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完全抵消, 从而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也就是说,磁 力线完全被排斥在超导体外面。
2-路轨上的长定子绕组和 悬浮、导向8字形绕组;
3-辅助支撑车轮; 4-横向支撑车轮。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 悬浮原理
超导排斥型磁浮列车悬浮原理图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2) 导向原理
项目 悬浮高度及 控制稳定性 悬浮能耗
• 通过测量两侧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之间的距离,并 调节导向电磁铁的电流,控制列车位于轨道中间。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3) 牵引原理——靠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实现
• 工作原理:类似于转动的同步电动机,只是将转 动的电机的定子切开,并且沿着线路方向展开。 在定子上产生的就不再是一个旋转的行波磁场, 而是一个移动的行波磁场。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4) 车上非接触供电的原理
• 设置车载电源和直线发电机,为导向电磁铁、悬 浮电磁铁、以及车载控制、照明、空调等供电。
• 车载电源的充电,在列车运行时靠直线发电机, 停站时靠车站的供电轨。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5) 同步直线电机定子的供电原理
• 列车动力和其他用电从同步直线电机定子获取。 • 定子分段铺设于线路上,一般为300~2000m。 • 定子线圈供电来自沿线的变电站,变电站一般相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2) 超导排斥型
• 低温超导磁悬浮——采用-269℃液氦冷却, 日本的MLX;
• 高温超导磁悬浮——采用-192℃液氮冷却, 中国的“世纪号”。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2 按导轨结构形式划分
– 1)“T”形导轨 – 2)“⊥”形导轨 – 3)“U”形导轨 – 4)“一”形导轨
距25~40km。 • 根据该段线路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段直线电机的
功率,再确定为该段线路供电变电站的功率与距 离。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6) 制动原理
• 正常制动利用同步直线电机作为发电机来控制。 – 当列车高速运行时,采用再生制动方式; – 当列车速度较低时,再生制动改为电阻制动; – 当列车的速度很低时,直线电机改为反接制动, 即电机的牵引方向与列车的运行方向相反,直 到列车停止。
线圈绕组容易发热,列车的运行速度受到一定 的限制。 • 应用:德国的运捷TR、日本的HSST及我国。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2) 超导排斥型——超导现象 • 1911年荷兰科学家翁纳斯(Onnes)在 测量低温下水银电阻率的时候发现, 当 温度降到零下269度附近,水银的电阻 竟然消失。
– 1) 常导吸引型——Electro Magnetic Suspension,简称EMS型,或电磁悬浮型
– 2) 超导排斥型——Electro Dynamic Suspension ,简称EDS型,或电动悬浮型
§11-2 磁悬浮系统的分类
1 按电磁铁种类划分
– 1) 常导吸引型
• 线圈绕组使用普通材料。 • 优点:结构简单、养护维修方便。 • 缺点:线圈绕组中电阻较大。功率损失较大,
HSST-l00型磁浮列车悬浮与导向原理图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2) 牵引原理
短定子直线电机的定子与转子
§11-3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3 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推进的低温超导排斥型
以日本的MLX01型为例介绍
MLX01低温超导排斥型磁浮列车 与路轨相互作用示意图
1-车上的悬浮导向及直线 电机转子功能合一的超导电 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