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合集下载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之吉白夕凡创作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含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暗示。

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Leabharlann 范记录第8页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3
出入量统计方法
第9页
统计内容
每日摄入量
饮水量 食物中含水量 输液量 输血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0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1页
每日排出量
尿量 大便量 咳出物量(咯血、咳痰) 呕吐物量 出血量 引流量 创面渗液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2页
第22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4.完善统计、查对、监控制度 将出入量统计单夹于病人床尾,便于值班护士巡视病房 时及时填写,每班总量汇总前与病人或陪护共同查对本 班出入数据,汇总后值班护士署名,交接班时护士查对 上一班汇总数据是否准确,每日早晨夜班护士查对完成 将前一日统计单回收。护士长每日对统计单进行监控填 写是否清楚、是否漏填、错填,定时进行质量讲评。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4页
非显性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水分,每日约 850ml。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 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千克体重将增加失水 3-5ml,显著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 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正常时2-3倍,大面积烧 伤和肉芽创面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大便中水分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 糊状便:含水量约50-80% 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3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4
出入量统计误差原因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依据您需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第14页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出量:记录患者排尿量、呕吐量、排便量、引流液量、呼吸道分泌物量、伤口引流液量等。

-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时间、量和性状(如颜色、清澈程度等)。

-呕吐量: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量和性状。

-排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记录患者每次引流的时间、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记录患者每次抽吸呼吸道分泌物的时间、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记录患者伤口引流液的时间、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患者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血制品输注量、药物液体剂量等。

-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各餐的进食量、进食时间和性状。

-静脉输液量:记录患者静脉输液的种类、速度和输液时间。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患者输注血浆、红细胞等血制品的时间和数量。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患者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液体剂量。

3.其他相关内容:记录患者发热情况、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出量记录方法:-排尿量:使用尿量容器收集每次排尿的尿液,并记录尿液量和性状。

-呕吐量:使用呕吐袋或量杯收集每次呕吐的物质,并记录呕吐量和性状。

-排便量:使用便盆或便布收集每次排便的粪便,并记录排便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每次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使用抽吸管收集每次抽吸的呼吸道分泌物,并记录分泌物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伤口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方法:-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进食的量和性状,可以使用餐具或量杯进行量值估计。

-静脉输液量:记录输液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液速度,可以使用滴定器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输注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注数量,可以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注。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给药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给药剂量,可以使用口服药杯或静脉注射器进行给药。

3.生命周期体征记录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生命体征测量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等,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记录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和液体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记录和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有助于医护人员合理判断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以下是关于患者出入量记录的规范内容和要点。

1.出量记录出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物量、胃引流物量、胸腔引流物量、切口引流物量、鼻饲/腹腔引流物量、皮下组织渗液量等。

记录时需详细标明产生出量的部位和性质,具体表达出量的颜色、量数、性状等信息。

出量的记录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通常在每班交接时和重要转抄时进行一次记录。

2.入量记录入量包括饮食摄入量、饮水量、静脉输液量、胃肠道营养液量、血制品恢复液量等。

详细记录患者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饮水量、各种输液药物和溶液的名称、用量和流速等信息。

特别是静脉输液,需记录静脉通道的位置和名称,注意记录负平衡或正平衡项目。

3.尿量记录尿量是评价患者排尿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患者肾功能和液体代谢平衡的重要依据。

准确记录的尿量可及时发现尿量异常的情况,及时处理。

每次记录尿量时,要注意测量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容器的量表读数等信息。

尿量的记录应频繁进行,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每2小时、4小时或8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4.注意事项(1)出入量记录要详细、准确,不可随意估计和模糊不清。

尽量使用标准量杯、升斤两等准确的量杯,避免使用眼测。

出入量之外,对于发生体外流失非生理性的患者,需同时记录体内失血量。

(2)出入量记录要及时,防止遗漏。

发生重大出入量改变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出入量记录要连续,具有时间序列。

对于时间序列的记录,患者出量和入量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要清晰标明,有助于时序分析和疗效评估。

(4)输液泵的使用和调校:在对需要使用输液泵的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配备有此类设备的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揭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如发生输液泵拒输或异常情况将及时处理。

(5)出入量谨慎调整:对于出、入量调整时,必须慎之又慎,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体液状况、血流动力学状况和临床表现,以避免患者水电解质失调和体液平衡紊乱的发生。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一、记录的内容:1.液体摄入:记录全部液体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注射的液体、进食摄入的液体、其他途径摄入的液体等。

记录液体种类、摄入量、时间和途径等详细信息。

2.尿量:记录每次排尿的量,包括尿量、排尿时间等。

若病人不便于测量尿量,则记录尿频、排尿困难或失禁等情况。

3.呕吐量:记录每次呕吐的量,包括呕吐量、呕吐时间等。

若呕吐物不便于测量,可按颜色、性状等进行描述。

4.排便量:记录每次排便的量,包括排便量、排便时间等。

若排便量不便于测量,可按颜色、性状等进行描述。

5.失血量:记录病人出现的各种失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等。

需注意区分出血和其他液体排出。

6.引流量:记录各种引流液体的量,包括胸腔引流液、腹腔引流液、伤口引流液等。

需记录引流液体的总量和时间。

二、记录的方法:1.准备工具:准备好适量的皮尺、量杯、计量器、尿杯等测量工具,确保准确测量。

2.清晰记录:使用清晰易懂的表格或录入系统,记录相关的出入量信息,包括时间、数量和途径等。

3.及时更新:在每次液体摄入或排出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避免遗漏或错误。

4. 标明单位:所有液体摄入和排出的数量都要标明单位,如毫升(ml)或升(L),避免单位混淆。

5.记录颜色、性状等:对于尿液、呕吐物、排便物等液体,如有特殊情况,要详细描述颜色、性状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6.注意隐蔽流失:隐蔽流失是指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液体流失,如呼吸道蒸发、创面渗漏等。

在记录时要注意估算并记录相关的流失量。

三、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对于有尿潴留、尿频、呕吐、腹泻等特殊情况的病人,要密切观察记录相关指标,并及时通报医生。

3.在记录中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不得删除、篡改或伪造记录。

4.护士要对记录的出入量进行晨、午、晚的交接班对照,以确保连续性和准确性。

5.出入量的记录要及时与医嘱对照,进行核对是否符合医嘱要求。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54
黄瓜
100
83
菠萝 100
86
苹果
100
68
柚子 100
85
梨子
100
71
广柑 100
88
精选ppt
26
常见问题
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人员 提供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护士不能一直陪伴病人,需要家属提供一些资料, 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多记或少记。
21
精选ppt
22
临床出入量计算存在问题分析
记录问题
护士问题
记录单不完善 量小易被忽略
对患者宣教不够 责任心不强
认识不足
不统一 不标准
不重视 不配合
未掌握计算方法
精选ppt
23
改进措施
护士问题
患者及家属问题 记录问题
测量工具问题
精选ppt
24
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
单位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饼干 油条 煮鸡蛋
精选ppt
18
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量杯法
精选ppt
19
称重法
•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 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 (3)伤口渗液或汗液 •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
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精选ppt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内分泌肾内病区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 人不吃东西,大约还可 以活四个星期,甚至二 个半月,但是如果滴水 不进,在常温下最多只 能忍受三天,若在是炎 热的夏季,恐怕一天半 就受不了。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以便帮助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记录工作。

首先,准备好记录表格。

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出入量记录表格,也可以自行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

表格的左侧为入量项目,右侧为出量项目,每个项目下面都有相应的空格用于填写具体的数值。

确保表格清晰明了,便于填写和查阅。

其次,明确各项出入量项目的内容。

入量项目包括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口服药物摄入量等;出量项目包括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

在填写记录表格时,要将各项出入量项目具体细化,确保不遗漏任何一项。

接着,确定记录时间间隔。

一般来说,出入量记录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重症患者或需要严密监测的患者,可以缩短时间间隔,将记录时间分为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记录时要准确,尽量使用标准的计量单位,如毫升、克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描述词语;其次,记录时要及时,尽量在出入量发生后立即记录,避免遗忘或混淆;最后,记录时要连续,不要出现漏填或跳项的情况,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最后,对记录的出入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出入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

同时,对记录的出入量数据进行总结,可以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总之,正确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对于医护工作至关重要。

采用上述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记录工作,并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这一记录方法,提高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出入量记录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准确记录患者的输入和输出情况有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规范的出入量记录能够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下面我将从出入量记录的目的、要求以及操作流程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出入量记录的目的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是为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2.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等器官的工作情况;3.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4.预测患者的趋势,提前做好安排;5.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辅助诊断与治疗。

二、出入量记录的要求1.准确性:记录人员应该准确记录患者的所有出入量,如病人摄入的液体、食物、静滴的药物,以及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等。

不应疏漏,更不应私自篡改和伪造记录。

2.及时性:记录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不可拖延。

应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完整性:应记录患者的全部出入量,不可遗漏任何重要内容,及时添加补充信息。

4.一致性:记录人员应统一使用相同的单位、数值表示形式,避免产生混淆。

同时,所有记录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以保持一致性。

5.注明特殊情况:如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等情况,应在记录中注明特殊情况,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6.示意明确:应该用相应的符号、缩写等清晰明确地表示出入量类型。

并保证记录的易读性,避免产生歧义。

三、出入量记录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患者使用之前,准备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应包含: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输入项目(液体、食物、静滴药物等)和数量;输出项目(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和数量;特殊情况记录等。

2.出入量监测:记录人员要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尽量采取定时、定量、定部位的方式进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量记录明细
24 h尿量 渗出液计量 汗液 粪便含水量 呼吸道失水 呕吐物含水量 穿刺液 引流液 抽血量 其他
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量杯法
称重法
•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 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 (3)伤口渗液或汗液 •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
常见问题
3 对于易收集的易记录,但对于难收集的或需要 进行换算的,记录比较困难。如:尿失禁、出 汗、切口渗液、发热、气管切开、呕吐腹泻等。
4 液体的计算错误:如重复记录或累加错误。
5 其他因素:如不熟悉事物的含水量,不重视静 脉注射或口服药液等。
采取的措施
1 护士要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工作。 不能单靠经验,要依据真实数据来1个 1个 1个 1个 1块 1块
1个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食物
100 50 25 100 50 50 50 100 50 150 10 50 7 50 40
240 400 200 250 25 25 20 25 34 80 20 25
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量杯法
• (1)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 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若为糊 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 水量。
• (2)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 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 (3)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 记量。
• (4)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 (5)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休克
感染
肾脏疾病
出入量 监测
心脏病
大手术
肝硬化腹水
每日摄入量
饮水量 食物中的含水量 输液量 输血量
每日排出量
尿量 大便量 咳出物量(咯血、咳痰) 呕吐物量 出血量 引流量 创面渗液量
出入量记录内容明细
入量记录明细
固体食物含水量折算 流质食物含水量折算 24 h饮水量 24 h静脉输入量 皮下注入液体量 24 h口服药液量 输血量 其他
2 12 30
松花蛋 藕粉 鸭蛋 馄饨 牛奶 豆浆
蒸鸡蛋 牛肉 猪肉 羊肉 青菜
大白菜 冬瓜 豆腐 带鱼
单位
含水量 原料重量(g)
(g)
1个
60
34
1 大碗
50
210
100
72
1 大碗
100
350
1 大杯
250
217
1 大杯
250
230
1 大碗
60
260
100
69
100
29
100
59
100
92
100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内分泌肾内病区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
人不吃东西,大约还可 以活四个星期,甚至二 个半月,但是如果滴水 不进,在常温下最多只 能忍受三天,若在是炎 热的夏季,恐怕一天半 就受不了。
引言
液体是组成人体物质的体液部 分,它构成人体的内环境,正 常体液保持着恒定的动态平衡,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3
菠萝 100
86
苹果
100
68
柚子 100
85
梨子
100
71
广柑 100
88
常见问题
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人员 提供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护士不能一直陪伴病人,需要家属提供一些资料, 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多记或少记。
2 使用不准确的量具: 临床引流袋虽有刻度,但实际数量并不准确,尤 其是两刻度之间更难估算准确。
Thank You!
呼吸失水--500ml气管切开呼吸道失水量为
正常成人的2~3倍
体温每升高1℃,体液丧失增加3~5ml/㎏
呼吸道不显性失水量=(人水量+物质代谢内生 水) -(显性失水量+皮肤不自主蒸发量)
尿量
多尿
少尿
无尿
24h尿量超过 24h尿量小于 24h尿量小于 2500ml 400ml或每小时100ml或12h完 尿量小于17ml 全无尿 正常成人24h尿量为1000-2000ml
临床出入量计算存在问题分析
记录问题
护士问题
记录单不完善 量小易被忽略
对患者宣教不够 责任心不强
认识不足
不统一 不标准
测量工具问题
患者及 家属问题
不重视 不配合
未掌握计算方法
改进措施
护士问题
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
单位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饼干 油条 煮鸡蛋
2 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向他们讲解记录 出入量的必要性。多次宣教,教会他们记录的具体 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
3 使用标准的量具。 4 认真评估病人的出入量,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准确
性。鼓励病人使用固定的水杯、餐盒,便器。记录 时每次写上时间,列表记录。以免出入量混淆。对 已记录的做标记,避免重复记录。 5 加强制度管理,使用出入量专用表格,护士长要加 强检查,并加以指导和督促。
隐形失水量 (850ml)
皮肤蒸发--350ml (体温每升高1℃,皮肤 蒸发增加3~5ml/kg。)
呼吸失水--500ml (气管切开后,呼吸 道蒸发量是正常的 2~3倍)
显性失水量
大便量 尿液 呕吐物(咯血,痰液) 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伤口渗出液
隐性失水量
皮肤不自主蒸发(350ml)
电解质

内环境

渗透压
内容
1 出入量的概念 2 记录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3 出入量的记录方法 4 出入量记录误差的原因
5 采取的措施 6常见食物含水量表
出入量的概念
出 量: 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入 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
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 输血量。
出量包括
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引流液、伤 口渗出液等。 非显性失水(隐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 分。
96
100
97
100
90
100
50
常见水果含水量
名称 重量(g) 含水量(g) 名称 重量(g)含水量(g)
西瓜
100
79
葡萄 100
65
甜瓜
100
66
桃子 100
82
西红柿
100
90
杏子 100
80
萝卜
100
73
柿子 100
58
李子
100
68
香蕉 100
60
樱桃
100
67
橘子 100
54
黄瓜
100
大便中的水分
糊状 (5080&)
便秘 (5-15%)
正常排 便(20-
30%)
稀便 >80%)
大便失 禁
(>80%)
大便含水量
正常成人便量300g, 约含水150ml
“水浆不入,怕是不行了”
肾衰竭: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出入量预示病情的轻重、缓急、转归!
记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 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 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