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九)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100篇1~100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3.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4.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 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箭的高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鸟,正中要害,一箭双雕。

6.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7. 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每次写字之前都已经在心中构思好了,所以他写字的时候总是胸有成竹。

8. 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等到兔子撞上来。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9. 鹤立鸡群。

有一个人非常出色,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10. 青出于蓝。

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说,这就是青出于蓝。

11. 望洋兴叹。

有一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辽阔的海洋,感慨万分,望洋兴叹。

12.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13.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14.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15.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6. 一箭双雕。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 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位名叫张琴的老人,他非常神经质,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猜疑和恐惧。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行走时,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树枝,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并立刻拔出了弓箭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正准备放箭时,发现弯曲的影子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石头破损的影子。

他的恐惧原来是由于自己的错觉造成的。

寓意:形容人们因为多疑而引起的虚惊和自己的过度想象。

2. 铁杵磨成针故事:有一个人叫李进宝,他非常穷困,家里连针线都没有。

他每天只能到田地里劳作,过着艰辛的日子。

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于是辞去了田间劳作,每天用石头磨一根铁杵。

李进宝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艰苦的工作,直到铁杵磨成了一根细针。

他用这根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出卖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寓意:形容人们通过坚持努力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 杯水车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大富,他非常宽宏大量,经常帮助他人。

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辆车被困在河中,他立即拿出一杯水去救车。

然而,车子仍然无法被拖出。

尽管王大富付出了善意和努力,但他的帮助相对于那台车来说微不足道。

寓意:比喻力量或帮助太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4.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下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和杀掉经过的兔子。

然而,每一天都没有兔子经过。

农夫的邻居告诉他,要想捉到兔子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坐在树下等待。

寓意:比喻只是依靠等待和机会而不付出努力,不能成功。

5. 画蛇添足故事:在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

当他的朋友看到画蛇后,觉得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画家在蛇的身边又增加了一只脚。

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寓意:比喻做事过度,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这些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一部分,继续剩下的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及翻译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及翻译

100个成语故事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 管:指笔。

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

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

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

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

只想睡觉。

不料边韶醒来后,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

腹便便,王经笥。

便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

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

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

老师可以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0篇篇2:简短的成语故事30则导语: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它生动简洁,表达深刻,形象鲜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30则,欢迎大家参考!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免费下载】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个)

【免费下载】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个)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个)拓展阅读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 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九)
91、鱼目混珠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

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92、杯弓蛇影
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9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

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94、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

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提示]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95、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

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

[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