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合集下载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前得到充分的访视和评估,以供应安全的麻醉服务,并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手术手段的成功进行。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需接受麻醉的患者,无论进行全麻、局麻或表面麻醉等程序,均需进行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

3. 访视与评估内容3.1 患者基本信息调查: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录入。

3.2 病史询问: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包含既往疾病、过敏史、手术史、家族病史等,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认真记录。

3.3 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含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神经系统、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评估。

3.4 试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凝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形和麻醉的安全性。

3.5 心理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形,包含焦虑程度、畏惧感等,并予以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安顿。

3.6 术前准备: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术前准备工作,包含禁食禁水的时间、服药调整、手术准备等,并向患者认真说明。

4.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的流程4.1 预约与登记: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提前预约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并到医院进行登记。

4.2 患者访视与评估: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前往麻醉科,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访视与评估。

4.3 记录与咨询:麻醉医生依据访视与评估的结果,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档案中,并向患者认真解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发症及麻醉的风险。

4.4 予以建议与引导:麻醉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建议和引导,包含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的病愈护理等。

4.5 布置手术时间: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形和手术布置,麻醉科与手术科协调,确定手术日期和时间,并事先通知患者。

4.6 随访与复诊:手术后麻醉医生定期追踪复诊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后的随访,并依据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引导。

医院麻醉前访视制度

医院麻醉前访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麻醉前访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麻醉前访视制度
一、目的
(一)详细了解病人的有关病史,检查结果和精神状态。

(二)指导病人熟悉有关的麻醉问题,接触病人的焦虑心理.
(三)与外科医师取得一致的处理意见。

(四)完成麻醉协议书的签定工作。

二、制度
(一)病史查阅(个人史、既往史、既往手术麻醉史、治疗用药史)
(二)精神状况及全身状况
(三)体检复查资料(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及体表血管情况)
(四)器官功能状况(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
(五)拟定手术情况
(六)麻醉前病情评估:患者ASA分级:Ⅰ—Ⅴ级
(七)麻醉同意书签发:时间、地点均应详细反应在病程记录及麻醉同意书上
(八)择期手术病人必须完成:1.病历资料完善 2.术前检查齐全 3.具备术前讨论 4.无明确手术及麻醉禁忌 5.麻醉同意书由授权人签字认可
(九)急诊手术病人要求做到:1.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2.时间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纠正机体状况 3.完成麻醉同意书的签字认可工作
(十)为保证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未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及有麻醉禁忌症者,麻醉科有权利停手术及商讨手术时机。

知丁。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xxxx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为基础,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而制定。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亲自访视病人,评估病情。

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

(二)、访视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病人是否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包括其它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脑血管病、严重心律失常,了解上述疾病的控制情况如何。

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情况(必要时参考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和吸烟史)、肝功、肾功、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情况,以及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手术麻醉史等。

(三)、根据麻醉前访视及评估,主麻医师对每一位手术患者制定麻醉计划。

(四)、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准备,包括麻醉药品
的准备、麻醉机及监护仪、麻醉器械与耗材的准备、手术前患者的准备等。

(五)、针对病情进行手术风险综合评估,判断ASA分级,
对无法承受麻醉与手术的,须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协商暂停手术。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1、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做好相应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前访视内容:
(1)了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麻醉手术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体重,身高、ASA分级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4) 特殊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通气功能、X光、MRI、CT等。

(5)与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如脊柱形态,病变,有无义齿,门齿是否完整,颈部活动度,张口度等。

(6)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关沟通与解释。

(7)麻醉前用药:如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抗组胺药等。

3、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并结合拟行术式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对病人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4、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和器械。

5、针对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6、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症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7、与患者、家属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共同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与流程一、术前访视制度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

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

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与蔼。

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与麻醉前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探视病人: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与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与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与注意事项。

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麻醉意外保险项目,对于已同意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患者应在同意书上注明“已买麻醉保险”字样,便于出险后协助病人办理理赔手续。

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与自费。

11)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详见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4、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她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与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住院医师应仔细填写麻醉探视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

医院麻醉制度——麻醉访视、效果-、评估、分级授权管理-、转入、转出标准-、疼痛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制度——麻醉访视、效果-、评估、分级授权管理-、转入、转出标准-、疼痛评估制度

可编辑W O R D文档,欢迎下载医院制度大全——麻醉科、疼痛科工作制度制度目录1).麻醉访视制度2).麻醉效果评定规范3).麻醉风险评估制度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5).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6).疼痛评估制度麻醉访视制度一、麻醉前访视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

(一)麻醉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情况。

(二)了解手术对麻醉的特殊要求,与手术医师共同评估手术的麻醉风险。

(三)根据患者病情向手术医师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和会诊建议。

(四)与患方做好麻醉前沟通,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五)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六)下级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沟通,汇报访视情况,上级医师应指导下级医师进一步完善麻醉前准备。

二、席醉后访视(一)一但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

(二)总在术后1-3天完成。

(三)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的填写。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按照麻醉效果评级来评定麻醉效果。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一)气管插管全麻1.I 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2.II 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3.III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按照科内的手术安排,担任麻醉的医师应于麻醉前一天访视病人。

访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情、提出麻醉前用药和评估麻醉前准备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一)负责麻醉的医生应亲自去详细了解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特别与麻醉有关的脊柱、气道评分等情况)、辅助检查和手术步骤等,从而对病情作出评估。

(二)根据病情评估的情况,提出麻醉前用药方案和对术前准备作出评价。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必要时应延期手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三)根据麻醉前访视后评估的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麻醉中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镇痛方法等,并在《麻醉前会诊》中记录。

(四)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应与病人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取得相互的信任,从而解除他们的疑虑和紧张心理。

(五)麻醉科医师应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麻醉方法、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意外及其预防措施,经病人和 / 或家属同意后,在《麻醉同意书》上办理病人和 / 或家属签字手续。

签字
应与《手术同意书》一致。

(六)《麻醉同意书》应由病人自己签署,如病人无行为责任能力,才由监护人签署,必要时由医务科签署。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术前访视是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患者沟通,麻醉师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需求等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术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制度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访视时间。

一般来说,术前访视应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进行。

这样可以确保麻醉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相关信息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

其次,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指标。

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手术前是否有过敏史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了解患者的麻醉史。

即患者是否曾经接受过麻醉,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这对评估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很有帮助。

接着,了解患者的药物史。

包括患者当前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对麻醉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如抗凝药物、镇痛药物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麻醉师确定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此外,还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

因为过敏反应对麻醉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事先了解患者是否对一些药物或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最后,麻醉师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麻醉的流程和风险,并与患者协商制定最佳的麻醉方案。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手术前的禁食禁水时间,以免术中出现胃内容物反流等问题。

总的来说,术前访视是为了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风险,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麻醉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情况,并与患者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通过术前访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麻醉的效果,减少麻醉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医师予手术前一天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

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访视病人时须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和麻醉术前访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三、探视病人:
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

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等。

11、麻醉医师应请本人或委托人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详见麻醉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四、麻醉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麻醉医师应仔细填写麻醉术前访视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如有特殊应将病人的情况于当晚9时前汇报给所属上级医师,并请示第二天的麻醉方案和特殊准备措施。

五、上级医师必须在第二天实施麻醉前确认麻醉同意书已签字,认真检查访视单并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