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俄狄浦斯王_命运主题与悲剧精神的现代性

合集下载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精神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精神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精神人类演进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与自身命运搏斗的历史,即人始终在探究“人是什么”。

为了探求人生之谜,人类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

然而正是这种义无返顾的探索和追求,赋予沉重的人生以崇高的悲剧美。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第二人,生活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兴盛时期。

但索福克勒斯却以“诗人”的敏锐和深刻看到了一切繁华背后的危机和虚空,并将这一切虽悲观却深刻的思考熔铸于作品之中。

他在作品中塑造的英雄是雅典民主政治所要求的人物,是具有民主意识、爱国思想、公民责任感、诚实正直和勇敢机智等优秀品质的理想人物。

他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但作品中人与现实中各种灾难的冲突也更加剧烈。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其中便探讨了人与世界的冲突。

古希腊悲剧的内容有两种:命运悲剧与英雄悲剧。

所谓“命运悲剧”,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对抗,其结局则是他(或她)无法逃避命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那么,又何谓“命运”?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就已由艺术的方式被形象的描述过。

在神话中,“命运”是作为具体的神灵被表现出来的。

它或是被冠以纳美西斯之名(Ncmesis)(意即“没人能逃脱她”);或是不借任何名形,只以神的谕示出现,去衡量人的善恶,主宰人的祸福。

因此,人们说“命运”是一种神意。

同时,“命运”还具有凌驾于神之上的威力。

那么,这时的命运只是指一种来自社会或自然的、抽象的、普遍的力。

在《荷马史诗》中,人与命运的抗争得到了朦胧的表述。

赫克托尔不服从预兆,在以恐惧之心接受惩罚、自我牺牲的行为中,他的死极富崇高性而非世俗意义,更有种浓厚的悲剧精神。

阿喀琉斯毅然选择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在注定的命运前,依旧驰骋疆场,傲然挺立。

“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存在,他的死却张扬了人的意义。

人与命运的抗争在古希腊悲剧中得以加强,它成为三大悲剧家创作的共同主题。

在此,悲剧被视为生活或生存的一般规律和某种终极性的宿命,理解为人的自为意志与命运之间的一切不可避免的永恒冲突。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运观1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运观1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命运观陇东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2011062117 韩露摘要: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作为主人公的强势对立面出场,并且使主人公遭受值得同情的挫折以至毁灭,其意义在于诱导观众内心深处恐惧和哀怜的情感。

《俄狄浦斯王》即属于此类作品。

关键词:希腊悲剧;命运观;俄狄浦斯王;挫折与毁灭;恐惧与同情一、关于命运观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命运为:“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是生来注定的。

”[1]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命运女神被描绘成盲目的形象,她们的意志即使是拥有极大权力的主神宙斯也无法扭转。

古希腊人把命运看作神秘的,至高无上的和主宰一切的,并因之诞生了希腊悲剧这样表现命运主题的不朽艺术。

在解析希腊悲剧所展现的命运观之前,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存在于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命运形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古希腊人具有着强烈的宿命思想。

柏拉图宣称"神是至善的",[2]认为世人应乐于接受神所安排的命运;而诗人厄庇卡耳摩斯也说"凡人应作凡人的想法,不应作神的想法。

"[3]西西里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在其哲学巨著《论自然》中谈及命运的时候说:"有一条控制一切的法则,它一直伸过那笼罩万物的天宇和无边无限的大地。

"[4]由以上的引文可见,古希腊人对于命运是抱着十分敬畏的心理。

当古代世界从单纯转变到反思,就从相信诸神到相信命运。

古希腊人宿命思想的产生是与希腊哲学思想的成熟分不开的,我们认为在希腊人逻辑体系中对于"目的因"的特殊重视是导致这种宿命思想的直接根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外在目的论的典型代表。

他们否认事物发展的客观因果性和规律性,认为自然界的事物之所以成为它们存在的那个样子,是由于神的有目的的安排;事物都是由某种理性产生的,并为某种有用的目的而存在。

而后来的亚里斯多德则把目的规定为事物本身的一种内在决定性,即内在目的论。

《俄狄浦斯王》故事简介

《俄狄浦斯王》故事简介

《俄狄浦斯王》故事简介第一篇:《俄狄浦斯王》故事简介《俄狄浦斯王》故事简介《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内容简介:(公元前431)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代表作。

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把他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把他收为养子。

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知道自己可怕的命运,便逃了出去,可事不凑巧,他恰好来到了忒拜,在那里当了国王,还娶了前王的妻子。

后来,忒拜城里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弄得人心慌慌。

神说只有找出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

而当地的预言家说凶手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不信,认为是有人陷害他。

王后告诉他前王是在一个三叉路口被人杀害的,俄狄浦斯怀疑前王是自己所害,因为他确实在一个三叉路口杀害过一个老人。

后来,经过调查,找到了当年的牧人,事情的真相大白,应了神的预言,俄底浦斯受到命运的惩罚。

俄底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的忒拜王国流放自己......作者简介: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杰出的音乐才能。

早年就盛名远扬,自从公元前468年在戏剧比赛中赢了埃斯库罗斯,到72岁后败给欧里庇得斯,其间罕有人能与之匹敌。

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130多部悲剧和滑稽剧。

他最初以埃斯库罗斯为样板,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首先引进了第三个演员,便于更充分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冲突。

在他的悲剧中,合唱队的重要性大大减低,戏剧对话和动作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对话成了戏剧中第一位的东西,成了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

他把许多可怕的剧景引介到剧场,比如埃阿斯当众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眼后再度登台,等等。

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俄狄浦斯王》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美狄亚》并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古希腊悲剧源自对酒神奥尼索斯崇拜和祭祀酒神的颂诗合唱队的民间歌舞,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产物,虽大多取材于神话,带有迷信和命运观念却也真实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定义,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乘客人和命运的冲突。

”在索福克勒斯笔下诞生的悲剧形象颇多,俄狄浦斯是传世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其作品结构复杂、布局巧妙,被誉为“戏剧节的荷马”,《俄狄浦斯王》也同样被后人视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古希腊悲剧中,神话、命运的作用格外显著,《俄狄浦斯王》更是讲述了“神谕”下的主人公始终无法逃脱命运安排的悲惨故事。

刚出生的俄狄浦斯因为生父拉伊奥斯得知他长大后会弑父娶母而被钉穿脚踵扔到荒郊野外,却阴差阳错被科林斯的国王收养。

成人后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将会弑父杀母的预言,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亲生父母的他与命运做出了第一次抗争——逃离了科林斯,却未曾想到,这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逃离养父母去往忒拜城的路上,他被人欺辱,一怒之下杀掉了四个人,其中便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预言的上半部分在冥冥之中已经发生。

不久,俄狄浦斯凭借其聪明才智打败了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百姓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妻子,即他自己的生母。

俄狄浦斯毫不知情自己已然应验了弑父娶母的预言,还与生母孕育了两个孩子。

为了平息瘟疫,他遵照神的指示寻找杀害前国王的凶手,结果真相大白,自己便是杀了父亲娶了母亲的罪人。

悲愤不已的他选择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王》是一曲宏大的命运交响乐,主人公的不屈意志最终还是逃不过既定命运的毁灭。

故事是悲剧的,在一次次人与命运的抗争中,个人坚强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既定的悲惨命运的冲突典型而富有意义。

俄狄浦斯王_中的_命运悲剧_和_酒神精神_

俄狄浦斯王_中的_命运悲剧_和_酒神精神_

素,决定了希腊人一定会选择肯定痛苦而又藐视痛苦,
着悲剧精神,悲剧精神又是酒神精神的一部分;古希腊
正视悲剧而又要超越悲剧的酒神精神; 而酒神精神诞
文化的悲剧精神是酒神精神的必然, 因为当悲剧甩掉
生以后, 又责无旁贷地促使着希腊文化的悲剧观念和
颓废的外衣之后,就必然要用强力、 “超人”的意志来
·
悲剧精神的深化。 可以说,在整个希腊文化的流程中,
古希腊人太清醒了, 以至于他们不能回避悲剧也
不能没有悲剧;古希腊人太痛苦了,以至于他们须臾不
帝赋予了他们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感觉,
可无酒,也不可没有狄奥尼索斯式的醉狂。 一方面,希
同时也赐给他们战争、瘟疫和无穷无尽的灾难。 一个非
腊人渴望在悲剧艺术和悲剧观念中体味自身的价值、
常古老的传说表现了希腊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ai guo wen xue yan jiu
《俄狄浦斯王》中的 “命运悲剧”和“酒神精神”
李倩
摘 要: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 克勒斯的代表作,被称为“命运悲剧”。 它取材于古希腊 神话传说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被精神分析家 弗洛伊德提炼成“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局,表 现了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气 势壮烈。
古希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希 腊民族的自豪感。 它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半岛上, 是联系欧亚两大洲的交通枢纽。 这里气候温和,是种植 葡萄、橄榄、麦类等作物的好地方。 由于它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自然条件, 使得地中海文明的开启远远超过欧 洲其他地方。 当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的 时候,古希腊、罗马已经有了高度发展的文化,并且由 此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文明地带, 成了西方文明 的摇篮。 人类文化学学者曾把地中海文明的三大要素 概括为麦、橄榄和酒。 酒成了西方文明产生的三元素之 一。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酒为什么在西方文化中具有 如此重要的地位, 希腊人为什么创造出了自己特有的 酒神狄奥尼索斯, 酒为什么与西方的文学艺术有着如 此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酒不仅成为诺亚逃上方舟时的 携带品,而且成为英雄本色的体现和众神的祭品。 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 酒和酒神精神已经成了希腊人所特有 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象征, 成为希腊文明希腊人生命体 味的载体和媒介。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2019年文档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2019年文档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人类对命运的思考,往往是文学作品永恒的现实性话题。

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

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埃斯库罗斯认为,一切悲剧冲突的根源,乃是既不依存于人又不依存于神的一个因素—命运,命运不但是人甚至是神也不能抗拒的,他对命运深信不疑。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而欧里庇得斯则认为决定命运的不再是神明,而是人自己的行为,他对命运疑而不信。

由此可见,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对命运的理解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在这里,笔者想着重就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来谈谈自己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几点看法。

一、命运是定数,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古希腊人相信人和神都是有命运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三个专司命运的神,她们在人出生时就给了他们善或恶的命运,并且监察神与人的一切犯罪行为。

在犯罪者受到惩罚之前,她们决不停止可怕的愤怒。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这样评价希腊人眼中的命运:“命运好像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威力的任性的权势人物,常常预先对他打算加害的人说,‘我就预备那样干,你倒试试来阻挡我’,他就是这么干的,他预先宣布自己的决定,向我们证明,我们无力与他抗争,也无力躲避;同时在嘲笑我们的软弱、笨拙以及从我们失败的抗争中体味恶意的快感。

”毫无疑问,在希腊人眼中,命运是无法抗拒的。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忒拜城。

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因无子,便请求阿波罗赐给一个儿子,阿波罗答应了他的要求。

但因拉伊俄斯犯有罪孽,触犯了神怒,神咒他的儿子长大后将弑父娶母。

为了逃避这一厄运,拉伊俄斯在儿子出生三天后,就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仆人把儿子抛到荒郊野外。

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

论《俄狄浦斯王》

论《俄狄浦斯王》

论《俄狄浦斯死亡》中的命运观摘要: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念的关联在西方文学史上已经成为一个常识。

而关于命运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殴里庇得斯既有共识,也有区别。

亚里士多德曾经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最完美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真相大白后自刺双目,自我流放涤罪的故事。

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然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被怀疑的。

因此,在《俄狄浦斯王》人与命运的关系是对立的,人不再是神和命运的玩物,而是从命运的奴隶转化为与之抗争的英雄,即使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但这种命运观肯定了人的价值,其人本思想得到发展,因此《俄狄浦斯王》便成为了具有典范意义的一部古希腊悲剧著作。

关键词:命运,抗争,神,人,古希腊悲剧一.命运不可抗拒——无法逃避的绝对力量“命运”意识一直是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关键着眼点,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类宿命论”思想广泛影响着古希腊民众的生活。

人们相信,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一切,这种力量外在于现实世界,但决定着现实世界,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

希腊早期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且往往是先在的,并以神谕的方式呈现。

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无论怎样挣扎、反抗都逃脱不了弑父娶母的残酷命运,最后不得不循着命运的固有轨道滑向“神谕”所无情宣示的命运结局之中。

俄狄浦斯不相信神谕,不相信命运对人的主宰,他试图以逃避的方式来解决一切:当他从神谕中得知自己将违背伦理犯下杀父娶母大罪的可怕命运时,他远走他乡,在一个三岔路口,与一位老者争执并将老人误杀,而被杀之人正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

随后,他用智慧除掉了危害忒拜国百姓的狮身人面女妖死芬克斯,被国民拥立为国王,并取了前王的王后,却是他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特。

可见他终究还是无法摆脱命运对他的诅咒。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摘要:古希腊悲剧是对古希腊社会生活的想象化和抽象化,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同一个主题――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对抗。

其作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时代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并流传千古。

而其艺术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部作品根植于当时的文化土壤,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引发了后人的众多解读。

关键词:戏剧艺术;艺术创作;《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思想内涵一、人和命运的对抗在古希腊人眼中,“命运”是超越自然的,具有强大的力量,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无法与之抗衡,更无力阻止命运的发生。

在《俄狄浦斯王》中,“神谕”是“命运”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表现。

俄狄浦斯的亲生父母为了逃避太阳神的预言将其抛弃,但俄狄浦斯被科任托斯国王收养。

成年后的俄狄浦斯为了躲避自己会杀父娶母的神谕,离开科任托斯。

在半路上,他失手杀死了自己亲生父亲,但他并不知情。

后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底比斯人民,被立为国王并娶了自己的生母至此,杀父娶母的神谕在俄狄浦斯身上实现,他的命运悲剧也自此形成。

人们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他杀父娶母的命运在出生前就已被安排好。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及其生父母都没有屈服,为了使自己和亲人摆脱厄运的摆布,他们尽自己的所能,与之抗衡,最后虽败犹荣,他们的反抗行为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火花。

智慧、勇敢以及责任感并没有帮俄狄浦斯打破命运的安排,反而让他一步步陷入命运早已为其设定的怪圈。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而本质上,俄狄浦斯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也不必为自己的罪恶承担责任,因为其悲剧命运早已被神谕设定好,所以俄狄浦斯不是灾难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

那么真正该为这悲剧命运负责的人应该是命运,或者说是设定其命运的神灵,在悲剧中命运有时等同于神灵。

在原始的人类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控制的,他们将这种人类无法理解和控制的神秘力量归结为神明的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