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内服药疗法: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给予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 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给 予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 静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另外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局部治疗:根据皮损形态特点,遵循外 用药物的原则,选用适当的剂型和药 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 可用粉剂、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 硼酸作湿敷。亚急性期可 选用含激素 乳剂(恩肤霜等),糊剂;有感染时 加用抗生素(百多邦,皮康霜)。慢 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 皮损顽固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湿疹
一 、 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 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 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 上瘙痒剧烈,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 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
为主,易反复发作。
二 、 病因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性病灶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大多数患
者常常找不到确切原因。常见的病因 如下:
1.食物:最常见的有鱼虾、蟹、蛋 类;
2.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 剂、各种疫苗、磺胺等;
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 虫等;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 压力等物理性刺激;
5.呼吸道接触物及皮肤接触物:如昆 虫叮咬、接触荨麻或吸人动物皮屑、羽 毛及花粉等;
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 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特点: a、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b、无一定的潜伏期; c、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
清楚; d、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

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第一节湿疹第二节接触性皮炎第三节化妆品皮炎第四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第五节颜面再发性皮炎第六节尊麻疹第七节药疹第一节湿疹【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临床上有多形性皮损,渗出倾向,瘙痒显著,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临床表现】L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

2.皮损呈多形性,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期。

(1)急性湿疹:起病急,发展快,皮损广泛而对称,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为主,受热、摩擦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症状加重。

(2)亚急性湿疹:一般由急性期转化而来,皮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伴轻度糜烂和渗出,皮损境界相对局限。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损为暗红色斑块,明显苔薛样变,境界清楚,上有抓痕及血痂,常反复发生数月以上。

3.自觉剧烈瘙痒。

4.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湿疹,如手部湿疹多数起病缓慢,浸润肥厚性斑块,角化明显,表面粗糙、皴裂,甲可变形;面部湿疹多为对称性红斑、丘疹、水疱,受热、日晒等刺激后症状尤为明显。

【诊断要点】L慢性迁延的发病史,一般有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经过。

5.好发于头、面、双耳、手足、前臂及小腿等暴露部位,常对称分布。

6.皮损根据其不同临床期而呈现多形性表现。

7.自觉剧烈瘙痒。

8.有关因素如慢性感染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精神紧张、受热、进食刺激性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及原则】L一般治疗(1)去除可疑病因。

(2)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热水及肥皂烫洗、用力摩擦等。

(3)禁食刺激性或易致敏食物,如酒、鱼、虾、牛肉、咖啡、浓茶及辛辣食物等。

2.全身治疗(1)抗组胺类制剂: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如氯苯那敏、赛庚咤、特非拉丁、阿斯咪哇、西替利嗪、氯雷他咤等选1〜2种配合使用。

(2)钙剂:10%葡萄糖酸钙液IOmI或10%硫代硫酸钠液IOmI静滴,每日1次。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编辑版ppt
1
[临床表现]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急性型:为接触强烈刺激物(强酸、强碱)后, 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大疱,表皮坏死。
(2)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 刺激物(肥皂水等清洁剂)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 发红,继之皮肤红肿、发热、并出现丘疹、水疱、 糜烂和苔藓样变。
2外因 包括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 微生物等)、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 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
编辑版ppt
22
[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四肢躯侧、手部、面部、外阴
及乳房,呈对称分布。
43
[病因] 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 多见。
2.解热镇痛类药,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 较常见。
3.镇静、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如苯 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 5.磺胺类,多见于长效磺胺。 6.中药,如板蓝根和丹参等。
(2)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若出现糜 烂、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应按医嘱 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编辑版ppt
17
3.心理护理
关心和同情病人,注意他们的心理反
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 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 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鼓励病人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光感作用
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 酚塞嗪类、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 骨脂等进人人体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 可引起药疹,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 应和光毒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Contact Dermatitis
概述 病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
治疗
概述
• 定义:皮肤或黏膜接触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 发生的炎症反应。
• 分类: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irritant dermatitis)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病因
• A bimodal age distribution:birth to 9 years and 30-40 years
病因
• 生物性 (1)食 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2)吸入物:花粉、动物皮屑、屋尘、霉菌孢子 (3)接触物:昆虫叮伤、动物咬伤等 (4)感染原: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急 慢性感染
发病机制-非变态反应性
下列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 组胺、激肽
• 药物: 阿托品、吗啡、奎宁、阿司匹林等。 • 毒素: 蛇毒、细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虫毒素等。 • 食物: 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蘑菇等。
临床表现
• 急性荨麻疹 • 慢性荨麻疹 • 特殊类型
• Itch (Latin: pruritus) is a sensation that causes the desire to scratch
• 化学性 (1)化工产品:甲醛等挥发性物质 (2)日化用品:护肤品、香水 (3)消 杀 剂:樟脑、蚊香等
病因
• 物理性 (1)温度:寒冷 (2)光线:长波或中波紫外线或可见光 (3)机械:压力、振动、摩擦等
• 药物性 • 内源性
(1)精神神经因素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遗传因素 (4)系统性疾病:如口腔疾病、甲亢、淋巴瘤等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第16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3)

第16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3)

第十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组织损伤)皮炎和湿疹是一组主要发生于皮肤浅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可由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临床上多有瘙痒表现,皮损表现从红斑、丘疹、水疱到糜烂、结痂、鳞屑或苔藓化,尤以群集性的丘疱疹为特征,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和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等。

§1.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

前者产生原发性刺激性反应,后者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但有时很难区分二者与所致疾病的关系。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一)原发性刺激反应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二)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这类物质通常为半抗原。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质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动物性:大部分由动物毒素或昆虫毒毛引起,前者如蚤、虱、蚊、臭虫、蜂类及水母等;后者如桑毛虫和松毛虫等,另外动物的皮毛也可引起本病。

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常见有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等。

化学性:这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病因,多属变态反应性,少数属于原发刺激性。

(1)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铍等):、铬常可导致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铍既可引起原发刺激性皮炎,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镍金的化合物虽有潜在变应原性,但由于纯金的惰性及不溶于皮肤的分泌物中,故人体与金接触几乎从不发病,对银过敏者也少见;(2)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清洁保护产品等。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特殊类型的湿疹
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 皮损直径1–3厘米 汗疱疹——主要见于手足 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诊断(Diagolosis)
主要根据皮损特点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
治疗(Treatment)
(一)去除诱因
食物
理化刺激物
( Angioedema )
又称巨大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angioedema
血 管 性 水 肿
诊断 ( Diagnosis )
风团
突发突消 皮肤瘙痒

反复发作
治疗 ( Treatment )
1.去除病因
2.内服药
(1) 抗组胺药
(2) 激素、肾上腺素:病情重者
(3) 控制感染 (4) 钙剂、Vitamin C 3.局部处理:止痒
8. 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 9. 内部疾病
5.昆虫叮咬
10. 遗传因素
Pathogenesis
变态反应性 非变态反应性 肥大细胞 组胺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急性荨麻疹 Acute Urticaria
水肿性红斑、风团
持续数分至数小时 消退不留痕迹
可伴发呼吸道、胃肠道
2.过量反应
3.蓄积作用
变态反应性 药疹的特点 1. 少数人发生
2.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剂量无关
3. 潜伏期:4-20天
4. 皮疹形态多样
5. 交叉过敏反应及多价过敏反应
6. 抗过敏药及皮质激素有效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轻型药疹
1.固定型药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于机体对某种外界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1. 病史采集与评估在诊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时,医生首先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曾接触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过敏史,以及过去是否曾出现类似的皮肤问题。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确立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将寻找患者身上是否存在红斑、丘疹、水泡或结节等异常皮损,并根据其形状、颜色、分布和病程来判断可能的诊断。

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患者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

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一小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并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和瘙痒等变化。

这些试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

4. 实验室检查在一些疑难或复杂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特定免疫细胞或过敏抗体,并协助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治疗1.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对于已经明确了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患者需要尽量避免接触,从而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这可能涉及更换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避免与动物接触等措施。

此外,如果有必要,在特定场合佩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 局部治疗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局部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的外用制剂,以减轻红肿、瘙痒和水泡等不适感。

3. 内服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局部治疗可能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来控制炎性反应。

然而,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剂量和时机。

4. 免敏治疗对于重复发作且无法明确致敏源的患者,免敏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湿疹【病史采集】1.急性湿疹:表现为泛发性及多形性皮疹,皮损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瘙痒剧烈,有灼热感,可阵发加重,尤以晚间为甚,影响睡眠及工作。

2.亚急性湿疹:湿疹在急性发作后,红肿、渗出减轻,皮损逐渐愈合,瘙痒及病情渐好转。

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及搔抓过度再呈急性发作。

可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将发展为慢性。

3.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1.急性期湿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损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渐稀疏,瘙痒较严重时,可因搔抓形成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及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相应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2.亚急性湿疹: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可有鳞屑。

3.慢性湿疹:有散在红斑或皮肤瘙痒所致抓痕,久之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部分色素减退区和鳞屑等。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也有所异。

如手部湿疹、肘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小腿湿疹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症等。

【实验室检查】怀疑有接触因素者,应做斑贴试验寻找过敏原。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但要分清类型。

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防治原则:(1)尽可能寻找疾病发生原因,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思想情绪作深入了解,查找患者有无慢性病灶及内脏器官疾病。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 疹
金 葡 菌 性 烫 伤 样 皮 肤 综 合 征
硬 下 疳
生殖器疱疹


病因治疗: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病因治疗:停用一切可疑药物,用药要简单 轻型药疹:抗组胺剂、局部处理、 轻型药疹:抗组胺剂、局部处理、必要时予 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重型药疹: 重型药疹: (1)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及早、 (2)防止继发感染 ) (3)支持疗法 )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
硝酸刺激
强碱刺激
敌敌畏刺激
化学物品刺激
隐 翅 虫 皮 炎
含金属铬及镍的皮带扣 和手表带引起的接触性 皮炎
帽塑料内衬引起的 接触性皮炎
金属眼镜架中的镍引起 的眼眶周接触性皮炎
塑料拖鞋带引起
松紧带引起
氯霉素眼药水 引起
红花油引起接触性皮炎
金属耳环引起接触性皮炎
染 发 皮 炎
化妆品皮炎

治疗原则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保护安抚、 保护安抚、散热止痒 保护安抚、润滑止痒 保护安抚、 剥脱止痒

外用药剂型选择 洗剂、溶液、粉剂、 洗剂、溶液、粉剂、 乳剂 糊剂、油剂、乳剂 糊剂、油剂、 软膏、硬膏、酊剂、 软膏、硬膏、酊剂、 醑剂、 醑剂、强效乳剂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用于慢性湿疹 冷冻、激光、浅层 线 同位素、 冷冻、激光、浅层X线、同位素、PUVA。 。


Drug Eruption

途径: 内 服 途径:
注 射 吸 入

灌 肠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引起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 引起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
栓剂使用 破损皮肤
个体因素:


药物因素: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 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有: 抗 生 素 类:青霉素、磺胺类药物 类:青霉素、 解热镇痛类:APC、氨基比林、 解热镇痛类:APC、氨基比林、扑热息痛 镇静催眠及抗癫痫药:巴比妥类、 镇静催眠及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异种血清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 异种血清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 中 药
⑤ 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
停用致敏药物, ⑥ 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发病机制(二) 发病机制(
非变态反应 (1)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组胺释放剂 (2) 过 量 反 应 ) (3) 蓄 积 作 用 ) (4) ) 光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CD 湿 药 疹 Eczema 疹 Drug Eruption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定义:皮肤或黏膜接触致敏物后在接触 定义:皮肤或黏膜接触致敏物后在接触 发生的炎症反应。 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分类: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分类: ( irritant dermatitis)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湿

Eczema

泡”;

eczema来源于希腊语 来源于希腊语skzein,意思是“起 来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有时可互相转变;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有时可互相转变; 在皮肤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影响人群广, 在皮肤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影响人群广, 治疗也较困难; 治疗也较困难; 遗传体质在其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体质在其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病机制(一)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药 物
(半抗原) 半抗原) +
机体内大分子物质
(载 体)
完全抗原
Ⅰ型
Ⅱ型
Ⅲ型Leabharlann Ⅳ型变 态 反 应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①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用药者
皮疹的轻重与药理及毒理作用、 ② 皮疹的轻重与药理及毒理作用、用药量无关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
皮疹形态各异, ④ 皮疹形态各异,少有特异性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疹
病因 不明
接触性皮炎
常有明显致病外因
较单一, 损害特点 原发性多形疹境界不清 较单一,境界清楚 对称、 发病部位 对称、泛发 主要症状 瘙痒剧烈 病程 常迁延复发 局限于接触部位 痒或灼热感 去病因后较快痊愈
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的鉴别
慢性湿疹
病史 常由急性演变而来 损害暗红, 表现 损害暗红,浸润肥厚 色素增加, 色素增加,外周又有 小丘疹、 小丘疹、丘疱疹 多发于面、手足、 分布 多发于面、手足、四肢 及外阴部 病程 长、多有急性或慢性 反复发作及渗出史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固定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紫癜型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
临床表现
重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多 形 红 斑 型 药 疹
紫 癜 型 药 疹
光 感 性 药 疹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 根据发病时间、皮疹的不同特点及病理改变不 同分三种类型: 同分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起病急,病程短。早期以红肿、 急性湿疹:起病急,病程短。早期以红肿、 丘疹、水疱为主,末期则有糜烂、 丘疹、水疱为主,末期则有糜烂、渗 表现“ 的典型特点。皮损对称, 出,表现“湿”的典型特点。皮损对称, 境界不清。瘙痒剧烈, 境界不清。瘙痒剧烈,可发生于身体 任何部位。 任何部位。
病因与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致敏物(半抗原 致敏物 半抗原) 半抗原
+
皮肤角质蛋白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
完全抗原
+
抗原提呈细胞 (APC) )
T细胞活化、 T细胞活化、增殖 细胞活化 再次接触 致敏物 致敏T细胞 致敏 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 细胞 炎症因子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复杂多样难确定。 病因:复杂多样难确定。综合发病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慢性炎症性疾病 胃肠道疾患、 胃肠道疾患、寄生虫感染 代谢、 代谢、内分泌疾病 精神、 精神、神经因素 外部因素: 气候改变; 外部因素: 气候改变;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病因与发病机理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 饮食、职业、各种微生物的侵袭。 饮食、职业、各种微生物的侵袭。 遗传体质: 湿疹素质” 遗传体质:“湿疹素质” 湿疹与遗传的关 系。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主要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其他发病机理
神经性皮炎
初起瘙痒为主, 初起瘙痒为主,后呈苔藓样变 皮损苔藓化, 皮损苔藓化,正常皮色 周围有正常肤色的扁平丘疹 多发生于颈项、 多发生于颈项、骶、尾、四 肢伸侧 慢性经过 无渗出史
神经性皮炎
手足癣


一般治疗:避免可能诱发、加重本病的因素, 一般治疗:避免可能诱发、加重本病的因素,查 找致敏物。 找致敏物。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H1、H2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 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利与弊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 辅助药物: 辅助药物:VitC、VitB、钙剂、硫代硫酸钠等 、 、钙剂、 局封、静封 局封、 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治疗原则和药物 剂型
急性湿疹
创 伤 周 围 湿 疹
临床表现
亚急性湿疹: 一般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 亚急性湿疹: 一般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 红肿减轻,丘疹、水疱及糜烂、 红肿减轻,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 减轻。以丘疹、鳞屑、细微皲裂为主, 减轻。以丘疹、鳞屑、细微皲裂为主, 可有点状糜烂,少许渗液, 可有点状糜烂,少许渗液,暗红斑及 痂皮,仍有瘙痒。 痂皮,仍有瘙痒。
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
接触致敏物后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 接触致敏物后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 起病一般较急,病程较短; 起病一般较急,病程较短; 皮损好发于接触部位,主要是暴露部位; 皮损好发于接触部位,主要是暴露部位; 皮疹单一,一般为急性皮疹,境界清; 皮疹单一,一般为急性皮疹,境界清; 自觉瘙痒、烧灼感,可有疼痛感; 自觉瘙痒、烧灼感,可有疼痛感; 有自限性。 有自限性。
病因与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病因: 病因: 动物性:隐翅虫、松毛虫、 动物性:隐翅虫、松毛虫、斑蟊虫 植物性:荨麻、补骨脂、 植物性:荨麻、补骨脂、银杏等 化学性:染料、金属、化妆品、 化学性:染料、金属、化妆品、塑料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迟发型变态反应(Ⅳ 迟发型变态反应 Ⅳ型)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诊断要点 病史、接触史、 病史、接触史、职业 皮损特点 斑贴试验 (patch test) 鉴别诊断 急性湿疹 丹毒
丹 毒

疗(treatment)
一般治疗:查找并去除接触致敏物, 一般治疗:查找并去除接触致敏物,避免再次 接触。 接触。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扑尔敏、息斯敏、西替利嗪等; 抗组胺药:扑尔敏、息斯敏、西替利嗪等; 皮质激素:小剂量短疗程,一般用于急性皮炎; 皮质激素:小剂量短疗程,一般用于急性皮炎; 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VitC、钙剂等; 、钙剂等; 局部治疗:外用溶液、洗剂、乳剂。以散热、 局部治疗:外用溶液、洗剂、乳剂。以散热、 止痒、 保护安抚为主要原则。 止痒、 保护安抚为主要原则。
慢性湿疹
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及特殊部位湿疹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自身敏感性湿疹 婴儿湿疹 乳房湿疹 手部湿疹 肛门湿疹 钱币状湿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