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诗三首

合集下载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五言古诗,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李绅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他们辛勤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占有的不公现象。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尽管天下的土地都在耕种,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的丰富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诗中的“四海无闲田”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而“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他们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李绅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悯农诗词朗读《悯农》【作者】李绅【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悯农诗词,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悯农诗词,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1][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悯悯农诗词:怜悯。

这里有同情悯农诗词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 诗歌

悯农 诗歌

悯农的诗歌悯农——【明】于谦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

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

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

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

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悯农——【宋】张咏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

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

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

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

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悯农——【宋】洪咨夔麦黄蚕登簇,秧青雨催耕。

农家竭作时,无工搏蚊虻。

短杠雁鹜进,脩繂蝼蚁行。

谟盖溪壑满,名言舆梁成。

吞声不敢怨,但愿天长晴。

悯农——【宋】叶清臣五月雨未沛,吾民耕固迟。

中秋霜早至,我稼飒其委。

膏泽叹苦晚,芃苗惜遽衰。

盈畴皆秕稗,卒岁误京坻。

国谢三年蓄,人悲一顷萁。

编齐陈牒诉,奔走失程期。

县籍拘彝制,官征有定规。

劳歌不可继,为作悯农诗。

悯农——【宋】李流谦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俛嘿。

悯农——【宋】陈宗远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

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绅著名10首

李绅著名10首

李绅著名10首篇一:李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1.《悯农》:这是李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和贫穷,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的不满。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离别古原草原时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3.《悯农二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4.《登科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5.《古风二首·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泊船的时候,对牛渚古战场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6.《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7.《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8.《杂诗三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9.《悯农诗三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10.《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首诗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篇二:李绅 (772 年 -846 年)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李绅著名的 10 首诗:1. 《悯农》:这首诗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重视。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3. 《悯农二首·其一》:这首诗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和资源,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重视。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传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判。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以极其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锄禾”指的是给禾苗除草,这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酷热难耐。

在这样的高温下,农民们依然在田地里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融入到脚下的土地中。

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劳动的艰辛。

这两句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劳苦。

再看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发出了疑问:有谁真正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如此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是一种对人们不珍惜粮食行为的质问,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呼吁。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劳动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它以朴素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却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批判和抗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则是对人们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接描绘出农民劳作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