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诗三首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五言古诗,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李绅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他们辛勤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占有的不公现象。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尽管天下的土地都在耕种,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的丰富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诗中的“四海无闲田”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而“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他们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李绅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悯农诗词朗读《悯农》【作者】李绅【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悯农诗词,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悯农诗词,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1][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悯悯农诗词:怜悯。
这里有同情悯农诗词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 诗歌

悯农的诗歌悯农——【明】于谦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
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
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
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
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悯农——【宋】张咏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
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
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
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
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悯农——【宋】洪咨夔麦黄蚕登簇,秧青雨催耕。
农家竭作时,无工搏蚊虻。
短杠雁鹜进,脩繂蝼蚁行。
谟盖溪壑满,名言舆梁成。
吞声不敢怨,但愿天长晴。
悯农——【宋】叶清臣五月雨未沛,吾民耕固迟。
中秋霜早至,我稼飒其委。
膏泽叹苦晚,芃苗惜遽衰。
盈畴皆秕稗,卒岁误京坻。
国谢三年蓄,人悲一顷萁。
编齐陈牒诉,奔走失程期。
县籍拘彝制,官征有定规。
劳歌不可继,为作悯农诗。
悯农——【宋】李流谦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俛嘿。
悯农——【宋】陈宗远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
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绅著名10首

李绅著名10首篇一:李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1.《悯农》:这是李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和贫穷,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的不满。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离别古原草原时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3.《悯农二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4.《登科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5.《古风二首·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泊船的时候,对牛渚古战场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6.《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7.《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8.《杂诗三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9.《悯农诗三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10.《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首诗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篇二:李绅 (772 年 -846 年)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李绅著名的 10 首诗:1. 《悯农》:这首诗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重视。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3. 《悯农二首·其一》:这首诗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和资源,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重视。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传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判。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以极其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锄禾”指的是给禾苗除草,这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酷热难耐。
在这样的高温下,农民们依然在田地里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融入到脚下的土地中。
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劳动的艰辛。
这两句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劳苦。
再看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发出了疑问:有谁真正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如此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是一种对人们不珍惜粮食行为的质问,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呼吁。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劳动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它以朴素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却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批判和抗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则是对人们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接描绘出农民劳作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