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的孩子影评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集锦15篇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集锦15篇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870字)电影《念书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农村9岁男孩和身患重病的爷爷以及一只流浪狗之间发生的故事。
3月5日,河南电视台一级文学编辑邹春岩在观看了该片展映后说,“这部电影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好评,正是因为他的故事简单,情节感人,电影中处处透露着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
”邹春岩说,电影《念书的孩子》从其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看,该片没有重大事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似乎不可能引起人们的观赏兴趣。
但是这部电影表现出的纯真情感却让人很感动、很温暖。
邹春岩认为,纯真细腻的情感表达是电影《念书的孩子》的灵魂。
纯真的人物,不但小主人公开开很纯真,其他人物爷爷、王老师、邻居小女孩燕子也都很纯真;纯真的心,例如:开开对爷爷说:“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的钱,买一辆比火车还长的汽车,爷爷想坐哪一节就坐哪一节。
”;纯真的语言,如:爸爸将要带开开进城,他们行前到爷爷坟前告别。
开开对爷爷说:“燕子的姥姥说,人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一死,就都好了。
爷爷,你的病好了吗?”。
邹春岩说,电影《念书的孩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题材,从内容上说,很容易走社会问题的路子,但唯独这部影片不是,它立足于现实生活,着眼于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
影片从爷爷、开开、王老师、小燕子、爸爸、妈妈这些人物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真诚、善良、爱心互助等积极、美好的一面。
同时,影片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只是一种社会存在或生活形态,并未刻意将其作为社会问题加以展示、渲染,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果真的如此,那就大大降低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既不可能引起普遍共鸣,包括国外观众的共鸣,也不可能摘取国际大奖,尤其是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
邹春岩指出,近几年来国产少儿影视节目呈活跃之势。
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少儿需求。
特别是在思想内容上,许多动漫作品表现出严重的暴力倾向,靠相互厮杀、打斗的情节吸引少儿观众,人物对话中的暴力语言比比皆是,其负面影响令许多家长忧心。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300字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300字念书的孩子观后感300字星期三晚自习,我们观看了《念书的孩子》到最后有许多同学都哭了。
在电影中,由于开开的爷爷有肺心病,不得已开开的爸爸妈妈,丢下年仅9岁的开开进城打工去了,为了不使开开寂寞,爷爷就哄着开开念课文。
爷孙俩相依为命。
后来开开的爸爸要给家里点个炉子,爷爷推辞说不用了,再冷的天没有炉子,不一样熬过去了。
可开开爸爸非要装,爷爷就同意了。
第二天,开开捡的流浪狗小胆儿,叫着拽着开开的裤腿去爷爷屋,开开跑过去,发现煤气阀门没关,爷爷煤气中毒了。
开开急忙打了120,所幸抢救及时,爷爷才醒了过来。
有一天,小胆儿又拽着开开的裤腿,开开连忙跑过去,发现爷爷呼吸已经停止。
开开的父母回来葬了爷爷,要带开开进城。
开开不去,说他们班的吴美芳进城半年都没找到学校。
于是开开的爸爸只得花钱找了一些人,解决了这个麻烦事。
走的时候,开开的爸爸说小胆儿不带了,进城给他买个更好的。
开开不同意,于是爸爸把开开的手掰开把狗绳扔掉,硬是抱着开开上了车。
车开了,开开一边反抗着爸爸,一边哭喊着让小胆儿快跑,说我在前面等着你。
小胆儿拼命地跑起来追赶着汽车,但越追离汽车越远。
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孤独。
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儿童的家长,能多顾虑孩子的感受。
这些孤单,无依无靠,夜晚睡觉都想着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啊!看了这部影片,我受益匪浅,我佩服开开的坚强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做一个坚强的“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300字《念书的孩子》是一部感人、励志的电影,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开开的父母为了他出去打工,从小就和爷爷生活。
他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变得任性、不爱学习、顽皮。
可幸运的是上天赐给了他一个慈爱的爷爷和一个优秀的老师。
他的爷爷改变了他,让他开始热爱学习,变得可爱,听话。
不想一场飞来横祸袭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开开的爷爷去世了。
念书的孩子影评

《念书的孩子》影评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片名叫《念书的孩子》。
这部电影十分感人,大致情节是:有一个留守儿童叫路开,他的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陪着他。
但是,他仍然刻苦学习,为了能帮助年老体弱的爷爷,他还从小学做饭,学炒菜,并且照顾生病的爷爷。
路开捡了一只流浪狗,取名叫小胆儿。
小胆儿成了路开最亲密的朋友,可是最后去城里上学了,不得已和小胆儿分开。
影片虽然讲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很真实,件件发人深思、催人泪下。
影片中有一处特别令我感动:路开的爷爷去世后,因为城里的学校不好找,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家里,而爸爸妈妈在城里给他找学校。
放学后,年仅九岁的路开喝凉水、啃冷馒头来充饥,在这么孤独、艰苦的条件下,路开并没有觉得自己可怜,更没有哭泣,而是趴在门前的台阶上专心写作业,连爸爸回来了也没有觉察到。
此时,这个比我还小两岁的孩子的坚强勇敢、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平静的心,我顿时对他心生钦佩之情。
影片的结尾更加感人,看着看着,我却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爸爸妈妈不放心路开一个人在家,就决定让路开和他们一起去城里上学,可是由于火车上不卖狗票,小胆儿就不能和路开一起走。
这个消息对路开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和小胆的感情这么深厚,怎么能和它分开呢?况且小胆儿自己在家没人照看,路开也不放心。
于是路开说小胆儿不去,他也不去,但最后还是被爸爸强行抱上了车,在车上,路开又哭又闹,乞求爸爸让他下车,车后面小胆儿拼命地在高速路上奔跑,一路追着大巴车,可是,汽车是铁做的,小胆的身体是肉做的,它怎么跑得过汽车呢。
最后,精疲力尽的小胆儿离大巴车越来越远。
路开撕心裂肺的哭,小胆儿用自己的生命追路开,这感人的一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此时我感受到小胆儿对路开是多么忠心、真心,路开也早已把小胆儿当成最好的朋友,小胆儿显然已经成为孤苦伶仃的路开的精神支柱。
我体会到他们的友谊是多么的真挚啊!在他们心里友谊胜过一切。
《念书的孩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念书的孩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念书的孩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念书的孩子,好看,经典,观后感,10篇,念书的孩子,一部,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念书的孩子》是一部由原雅轩执导,江化霖/李佳奇/原明轩主演的一部剧情/儿童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一):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很感人的一部电影,从中间部分一直哭到结尾,现实的留守儿童题材,九岁一个被家人百般呵护的年纪,他却不得不变得如此独立、内心强大,那种心酸、害怕、期待的心情他人永远都不会懂。
现实中也有很多像开开一样的留守儿童,祝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一部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的电影,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现在是有多么的幸福!也要让家长们知道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念书的孩子》观后感(二):此时无声胜有声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其实最应该做留守妇女的故事,性苦闷如何解决?还不如《变形计》来得真实感人(虽然那是有剧本的)。
片头“原雅轩作品”打得怪怪的,很小家子气,或者说书卷味。
村中落叶很美,韶关某条村子跟这个差不多。
对于剧情,我没什么想说的,老人、小狗、孩子,对白多了点,而且都是水,无味。
对比一下《外婆的家》、《我们俩》,其实这种片子有时候无声胜于千言万语。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痛,谁能懂?因为短评字数限制,所以放在影评了。
整部影片,整整看哭我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后半部分完全是哭着看完的,可能本人对于亲人之间的感情比较敏感,所以从爷爷一直咳嗽开始就担心爷爷去世之后的事。
我不是很懂拍摄电影,这部电影除了爷爷其他演员多多少少有点演技尴尬,但是没有影响我带入感情,对于留守儿童这样的群体,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悲哀,整部影片充斥着无奈感,或许现实生活中有比开开更加令人心疼的孩子,但是除了父母,没法改变,即便一开始父母带着孩子在城里生活,那也会有留守老人,爷爷说的不能丢下开开,但是他还是“走了”,开开再喜欢小胆儿,最后也只能丢下小胆儿,小胆儿可以说救了爷爷一条命,最后还是逃不过继续流浪的命运,影片结尾爸爸一直在问为什么一定要带走小胆儿,因为小胆儿救了爷爷的命,因为小胆儿在开开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一直不离不弃陪伴开开,因为小胆儿永远不会丢下开开,在爸爸回来看到开开趴在台阶上做作业啃着冷面馒头喝着凉水心里有多难过有多自责,留守儿童是每个打工父母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悲哀。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5篇)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这是一部让人泪如雨下的影片,讲的是一个叫开开的小孩和一只叫小胆儿的小狗一起生活。
故事的开头是开开的爸爸妈妈进城打工,上车后,开开就在车后追着哭,当时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其实,我和开开的遭遇是一样的,只不过开开是被留在了农村,而我,是被留在了这个城市。
接下来的情节,是开开的爷爷在一天晚上悄悄地去世了,当时我就哭出了声,我也是和爷爷在郑州相依为命,我能体会到开开要为此忍受多么大的痛苦,更可以想象一个人生活在村子里,是多么的可怕啊!电影的最后,开开和爸爸一起去了城市,但是却面临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和心爱的小胆儿分开。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呢?我真希望开开能和爸爸妈妈在城市过上好的生活,希望小胆儿能回到开开身边,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爸爸妈妈身边读书。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念书的孩子电影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念书的孩子》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字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影片是关于一位山村孩子和一条小狗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九岁的男孩,他的父母要到城里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了他和爷爷。
这个男孩名叫“路开”。
随后,路开拾了一只流浪狗叫“小胆儿”,他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开开爷爷煤气中毒,幸好“小胆儿”闻见了气味,才解救了爷爷脱离生命危险。
可是,过了不久,路开的爷爷不幸去世了,这让人痛苦万分。
从此,只剩下路开一人最后,爸爸带他到城里去,他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最后,连自己的唯一一个朋友“小胆儿”都失去了。
看了这个电影,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一个离开爸爸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呀!然而,路开聪明、好学,充满孝心,非常渴求得到父母的爱和保护,在这同时他也得到了老师、同学、邻居的关心。
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默默的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长大,可我们却不知足,比起开开我们比他幸福得多!“陆开”你一定要勇敢!要坚强的面对一切!念书的孩子观后感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理解。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2篇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2篇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留守儿童,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城里的孩子很遥不可及,但他们往往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念书的孩子》,令我感触很深。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从小由爷爷带大的路开在农村里的一所小学上学,每年没有多少次能和爸爸妈妈见面的机会。
而陪伴他成长的一只小狗“小胆儿”也在路开心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电影中有一幕令我感动:当时是路开在放学回家时,他把小胆儿放在一块石头上,问它:“你想爸爸妈妈吗?”说着说着路开就开始号啕大哭,每一滴泪水中都包含着路开对父母的思念,见他这可怜的模样,令人不禁对这个孩子的遭遇感到伤心。
我不禁想问那些因为赚钱而丢下孩子不管不顾的家长们:这就是所谓的赚钱吗?你们赚来的钱是为了谁?口口声声的“对你好”使多少孩子伤心流泪,就算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管了,等真正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一切都来不及了。
留守儿童的生活比城里的孩子辛苦多了,当我们在玩手机时,留守儿童们在山上捡柴;当我们在开心地吃着垃圾食品时,留守儿童们在自己辛苦煮饭烧菜;当我们在撒娇向父母要钱时,留守儿童们在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么艰苦的生活使那些年纪轻轻的孩子们逼得自己强大起来,这多么令人心疼啊!电影中的路开其实已经非常幸运了,他有一个和蔼可亲、事事为孙子着想的爷爷和聪明伶俐的小狗狗陪伴自己,但在路开内心深处中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常回来看看,缺少陪伴的童年就是不完整的,路开的经历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
而我自己的生活也是缺少陪伴的,我的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没有时间陪我,有时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受了气,回到了家就把气往我身上撒,这令我又气愤又无奈,我相信在当今社会上这种现象并不会少。
现在的小孩子必须要学会自理与自立,不能让大人们觉得小孩子什么都做不了,让他们小看我们,而且我们也要敢于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然,小孩子在家庭中就是不平等的,其实我们也有决定权,能够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不然生活就是乏味枯燥的。
念书的孩子-影评

念书的孩子,留守的我们——《念书的孩子》影评“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
这是现在社会上留守在家的孩子心中最真切的想法。
说实在的对于这部片子我深有感触,从小我爸妈就和剧中小开开的父母一样迫不得已离开家外出打工,只剩下孤苦的爷爷和几个姐妹在家读书,对于爸妈的想念,对于自己性格上的缺漏,对于想要把对某一种东西说说心里话也害怕被泄露出去的没安全感的种种表现,都和剧中一模一样。
而我只是那片天空底下的千万分之一。
影片将父母进城打工,病重的爷爷在家照顾年仅九岁的开开,并且与一条流浪狗相依为命的故事被搬上银幕。
影片朴实无华,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引人深思的重大事件,但都是生动真实的事例。
事实上,该片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它的价值正如一位美国博士所说,已经扩展到了“洋留守”的儿童及家长群体,能给所有相关群体以心灵的抚慰。
这确实是一部很有公益性的电影。
初看《念书的孩子》时,就感觉这部影片和其他关于留守儿童的影片不一样。
看多了那样的电影就会觉得虽然那些留守儿童也会很孤独,会很凄惨,但是却是把事实夸大了些,显得不是那么的真实,进而想要到达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然而,这部片则不一样,虽然主人公小开开偶尔也会为和邻家女孩抢遥控板而被欺负,但是片中更多的是表现出开开对于父母的想念,对于弱小自尊心的维护,对于想发泄内心沉积已久的感情时,身旁却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好朋友时的无奈与苦痛,以及病重的爷爷身心上的孤独与寂寞。
相比之下,这部片子则更注重与现实接轨和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会刻意的凸显小主人公在父母进城打工过后所遭遇到的悲惨的经历,影片就显得格外的真实、感人,即使观众们都知道这只是编剧编造出来的情况下,也会在真与假之间,不自觉地就感动得稀里糊涂,就好比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使影片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瞬间提升了该片的质量。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也许会知道,这部片子的泪点很多,无论你当初抱着怎样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到最后你都会觉得从头到尾无不抨击到你的心。
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念书的孩子》。
讲的是一个山村孩子和他爷爷以及一条小狗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9岁的男孩,名字叫路开,他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挣钱。
家里只剩下他和爷爷,还有一条听话的小狗,这只小狗成了路开最好的朋友。
有一天,爷爷煤气中毒,幸亏小狗闻见了气味,才解救爷爷脱离了危险。
但是,没过多久,爷爷还是不幸去世了,这让路开痛苦万分。
从此,家里只剩下路开一个人,还有就是小狗小胆儿。
最后,爸爸带他进城了,他离开了同学和老师,还有他的小狗。
路开是一个活泼、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他每天都给爷爷读书,他和爷爷相依为命。
每天路开都等待着爸爸妈妈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他很兴奋。
虽然路开是不幸的,但他坚强懂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当看到他与小狗诉说对父母的思念时我一下子哭了起来,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学习环境比他好,但是学习很不如他,今后我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
路开这么小就可以帮爷爷烧饭,做家务,而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比他好,还不能给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整天都要大人照顾,我感到羞愧,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体会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2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他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
路开是一个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每一天都给爷爷读书,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
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一天晚上都在等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打来电话,也许这就是开开的精神支柱吧!开开是不幸的,但他是坚强懂事的,他那种超出同龄孩子的坚强实在是让人感到心酸。
十分值得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学习。
我对主人公开开真是佩服有加,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坚强孩子
电影《念书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农村9岁男孩和他身患重病的爷爷以及一只流浪狗之间发生的故事。
虽然故事简单,但情节感人,电影中处处透露着纯真的情感,让人很感动、很温暖。
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
可他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
他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每天都给爷爷读书,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
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远方的爸爸妈妈打来电话,或许这就是开开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不幸的,但他那种超出同龄孩子的懂事、坚强令心酸,非常值得我们同龄孩子学习。
主人公开开那颗纯真的心诠释着现实生活中人性的真善美,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当我看到他与小胆儿诉说对父母的思念之苦时,我那感动的泪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仿佛看到了他与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开开的梦和奢望!
看到开开的童年生活,我一下就联想到自己。
和他一样,也由爷爷奶奶照管,但生活中我会为了一点小事跟爷爷奶奶发脾气,学习也不够自觉,父母辛辛苦苦在外打拼,我还……
想想都觉得后悔。
开开那不屈不挠、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今后我要像他那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和开开相比,我自愧不如。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学着自己面对,不再依赖他人,做一个坚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