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技术革命

合集下载

PPT1-2-4近代技术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PPT1-2-4近代技术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近代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蒸汽机革命 电气革命 原子能时代 信息时代
1. 蒸汽机革命 “蒸汽机革命”是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 以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
蒸汽机
1. 蒸汽机革命
蒸汽机革命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生产过程变得 机械化,导致了纺织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采矿业 以及蒸汽车、蒸汽轮船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等新型产业 的崛起。
宇宙开发产业群
4.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影响的空间海洋开发
近代技术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什么是近代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四次技术革命
近代技术史上发生了四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从18世纪中叶 开始的,它被称为“蒸汽机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 始的,它被称为“电气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 它被称为“原子能时代”。第四次技术革命是现在还在进行着的新技术革 命,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它被称为“信息时代”。
1. 蒸汽机革命
蒸汽轮船
蒸汽电机的发明为开端,形成了 以电力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这场技术革命把人类从 动力供给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电动机
发电机
2. 电气革命 电气革命伴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生产过程更加电 气化,导致电子工业、电信工业、材料工业、电加工工 业、电器工业以及以汽车、飞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等 新型产业的崛起。
核 电 工 业
3. 原子能时代 医疗电子工业
4.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以整体相关的技术群体,实现了生产的 信息化。这次技术革命的实质与信息、知识有着密切 的联系,它力求使人脑得到延伸,从而减轻人的脑力 劳动。
生产的信息化
4. 信息时代 信息化系统为生产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2008-09-06 11:38:52)转载分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标签:第一次科技革命杂谈2、第一次科学革命: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1)经过①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核心思想:日心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②第谷和开普勒第谷主要科学成就第一、通过长期观测积累了有关行星运行的大量数据资料,获得“星学之王”的美誉。

第二、1572年11月11日夜,发现仙后座中有一颗前所未见的“新星”。

第三、第谷对彗星所作的观测,是他取得的又一个成就。

此外,第谷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黄赤交角的变化,月球运行的二均差,以及岁差的测定等。

第四、第谷晚年发现并培养了开普勒,这是他对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人们称颂他是“天空法律创制者”、“天体力学奠基人”。

ⅰ、轨道定律:ⅱ、面积定律:ⅲ、周期定律:《鲁道夫星表》\开普勒超新星。

《折光学》\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③伽利略伽利略的科学成就第一、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①先提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建立量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实的数量关系;③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这种数量关系。

自然的数学化第二、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创新力与运动的关系及加速度概念: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伽利略的理论贡献还有:运动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成、分解定律 [运动叠加原理];单摆周期性质的发现 [脉搏仪与钟] ;惯性参照系概念;光速有限及其测量。

斜面实验与比萨斜塔实验。

第三、几种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研制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第四、彻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评价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简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

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1/ 1。

3.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3.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托里拆利实验的意义
• 发现了大气压力和真空,导致水银气压 计的发明。 • 为了纪念他最初发现真空的功绩,后来 人们把水银计中的真空称为“托里拆利 真空”。
帕斯卡的大气压力实验
布莱斯·帕斯卡 • 1623年出生于法国,只活了39岁,却在科学、哲 学和文学上都创下了不朽的业绩。
• 通过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进行的多次实验, 通过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进行的多次实验, 进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关于大气压力的观 并发现大气压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 点。并发现大气压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
纺纱技术的改进使织布向机械化过渡
• 纺纱机的改进解决了纱荒问题,但又使得 织布的效率落后于纺纱。 • 1785年,英国的卡特赖特发明了用蒸汽机 带动的织布机,于1792年制成了实用的织 布机。 • 1804年,法国的杰夸发明了能织各种花彩 的织布机。 • 到1813年英国人霍尔勒克斯把木制机改为 铁制机。
第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 以纺织机 纺织机的改革为起点,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 纺织机 蒸汽机 标志,这两项技术又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需求什么?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中继承了哪些科技成果? • 课程内容: 一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起点——纺织机改革 二 真空问题:托里拆利、帕斯卡、盖里克与波义尔 三 巴本——塞维利——纽可门的奠基工作 四 三大实验 五 瓦特的双向通用蒸汽机的发明 六 第一次产业革命
塞维利蒸汽泵
• 塞维利在包尔塔蒸汽压力的基础上,改进 了气缸和锅炉,于1695年制作成了能用于 矿井排水的蒸汽泵,他称为“蒸汽机”, 誉为“矿工之友”。
纽可门蒸汽机
• 纽可门(1663-1729)拜访胡克,学习到了巴本 蒸汽泵的原理,以及一些必要的科学实验和理论 知识。 • 不久,他联合考利、塞维利,组成了一个创新小 组。改进了塞维利蒸汽泵的两个缺点:热效率太 低、不是典型的动力机。他引进了活塞装置,发 明了传动机构。于1705年发明了第一台可作为动 力机的蒸汽机。 • 纽可门蒸汽机实现了当时蒸汽技术的又一次大综 合,树立了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相结合的范例。 • (中世纪,学者与工匠彼此分离。)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使东方从属于西始 世纪70年代开始 世纪 标 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电气时代 开始国家: 美国、德国 美国、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 成 果: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 影 响: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
有线电话
多利(克隆羊) 多利(克隆羊) 克隆羊
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在 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要敢于质疑,要勇于探索,遇到困难, 要敢于质疑,要勇于探索,遇到困难, 敢于知难而进等等。 敢于知难而进等等。
谢谢指导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1814年) 年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 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 的交融, 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 C) A 航天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计算机技术 D 电灯照明技术
4、某星期天早晨,明明看到妈妈的留言 、某星期天早晨, 上面写着: 明明: 条,上面写着:“明明:妈妈已经在前往 北京的①飞机上了 你爸爸来电话说, 上了。 北京的①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 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②电子邮箱里 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②电子邮箱里,打开 看看。今天,你奶奶坐③汽车从老家过来 从老家过来, 看看。今天,你奶奶坐③汽车从老家过来, 大约10点半到 记得去接站。 点半到, 大约 点半到,记得去接站。书房台灯的 灯泡坏了 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 坏了, ④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 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 括( ) 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近代科技 (2)

近代科技 (2)
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背景 一、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947年达.迦马 到达印度 1519年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真理求之于渊源,除实践之外,别无通达真理之 路。” “因信称义”---马丁.路德
三、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第五节 第一次技术革命
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瓦特发明、改进蒸汽机 1782 单位时间一马力耗煤: 萨弗里 纽可门 瓦特 80千克 25千克 4.3千克 二、工业革命及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 工业的过程。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是15-16世纪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的巨人之一;从而 赋予新奇思想以生机,使其后来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知道的 科学;他的理论是酝酿那场精神革命的主要力量,它使得 人类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二、传播和发展日心说
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二、地质学的确立 魏纳 水成论 1777 赫顿 火成论 居维叶 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灾变论 赖尔 《地质学原理 》1830年 “地球的面貌是缓慢变化的,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力是今 天可以观察到的。”
第二节 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和数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与热力学研究 热质说----运动说 能量守恒定律:炮身钻孔(汤姆森), 冰块实验(戴维21岁) 迈尔 首次提出能量守恒,1842(28岁) 赫姆霍兹 《力的守恒》,1847(26岁) 焦耳 《论热的机械当量》1849(31岁) 卡诺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 熵的概念 熵增原理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煤铁工业的诞生

机器的发展,引起金属需求量的急剧增加。 金属的冶炼又对燃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用煤业铁的企图,早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 然而只是到18世纪中期,由于燃料奇缺而陷 入绝境的时候,它才具有经济意义。传统燃 料以木材为主,18世纪,随着森林被大量砍 伐,木材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迫切需 要开发新的能源。由于这种历史条件的推动, 冶金业与采煤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业革 命中新生的大型工业 。
第二节 技术革命的发生过程

这次技术革命以改革纺织机械为起点,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一、纺织机械化


1733-1738年 飞梭(凯伊) 1764年 珍妮纺车(哈格里沃斯) 1769年 水力纺纱机(阿克来德) 1774-1779年 “骡机” (mule机)(克伦 普顿) 1785年 自动织布机(卡德莱德) ——纺织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
三、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
1.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03年1月9日,开始在巴黎进行蒸汽推动的 船模型试验 ; 1807年8月17日,“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 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了试航 。 2.蒸汽机车的发明 1814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了 第一台使用的蒸汽机车; 1825年9月25日,“旅行者号” 四年后,“火箭号”
六、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以上各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替别是在 隆隆的火车和轮船的呼喊声中,宣告了 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体系— —第一工业技术体系的真正建成 。
第四节 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和后果

第一次动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从此,工作机便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了。发 动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的大 体系。这是人类生产技术一次重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飞跃, 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大突破。 值得提出的是:瓦特蒸汽机是技术、工艺的 发展同若干科学知识结合的结果,与纺织机 的发展不同。纺织机只是制造工艺的改进, 而蒸汽机则是气体力学、热学知识同某些机 械工艺结合的结果。
二、动力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巴本(Papin D.,1674——1714):巴本活 塞机,为蒸汽动力装置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托马斯•塞维利 1696 用于抽水的蒸汽机— —“矿工之友” 托马斯•纽可门 1705 大气式蒸汽机——第 一台真正的蒸汽机——为瓦特的发明打下了 技术基础 Glasgow大学化学教授布莱克(Black J., 1728——1799)建立“比热”、“潜热”理 论,为瓦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节 蒸气时代的技术跃进



蒸汽动力的推动 煤铁工业的诞生 蒸汽机的应用和推广——交通运输方面 引起革命 酸碱基本工业的发展 土木工程 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一、蒸汽动力的推动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其他各个 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的全面改革, 纺织、冶炼、采煤这三大工业以及其他工业 蓬勃兴起;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 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惊人的发 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
詹姆斯•瓦特(Watt J.,1736——1819)
三大关键贡献



(1)把冷凝工序从汽缸中分离出来——“要 保持气缸热” (2)解决汽缸的精密加工问题 1774年试制成功往复式蒸汽机,1776年与博 尔顿合作在伯明翰建工厂——机械工程的开 端。 (3)把直线运动改为圆周运动的机械系统 (1781——1783年之间)
四、酸碱基本工业的发展

18世纪以前,欧洲的纯碱、硫酸等无机产品 的生产工艺十分落后。18世纪中期以来,纺 织领域有了大发展,但麻、棉织物的漂白、 皂涤、染色等加工的操作仍然是土法的,远 远赶不上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由此推动了 近代酸、碱工业的产生,促使用化学方法去 生产纺织业中的漂白、皂涤、染色的化学药 品,从而使无机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来了一 次大变革 。
五、土木工程

铁和玻璃引进建筑,并把土木建筑工程建立 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数学的基础上,改 变了以往以传统经验为依据的状态。同时, 各类工程学校相继建立,工程方面的讲座不 断开设出来。土木建筑工程在工业革命推动 下长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1851年英国的 水晶宫式的博览会建筑,就是以铁和玻璃为 构件的,这预示了铁已经成为这个体系的主 要结构材料 。
三、机床的发明与应用 ——机器制造机器的阶段



莫兹利(H. Maudslay,1771——1831英国机 械师):1797年在制造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 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两年后,改进— —金属切削机床。 各种其他类型机床的出现;1836年纳斯密制 成牛头刨床,解决平面加工的技术问题; 1818年美国的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 1841年,英国的威特沃斯提出55度英制螺纹 标准,开创了零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的方法, 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充分发展,工匠手艺 逐渐积累起来;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扫除了封建的障碍,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劳力的必要的直接 的来源; 3、17、18世纪科学上的重大成就,为科学转 化为技术创造了条件; 4、自由竞争的刺激——支持技术发明,鼓励 科技向生产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