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命|1 、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温故互查卷)1.复述重2庆谈判概括。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设问导读忿[|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2.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编,北平和平解放。
5.1949年4月,_________ 和________ 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分路渡江作战。
6、1949年4月 _ 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_________________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_________ 。
自学检测.令 1.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中,首先打响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解放东北全境期间,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北平和平解放,应归功于率领北平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A.张学良B. 李宗仁C.佟麟阁D. 傅作义5.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人民解放军发动了()A.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6.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A.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巩固训练 念1. 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的顺序是()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2. 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战役的人民解放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 •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3. 根据提示信息,写出战役名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军东北全境: (2)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3)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南京解放:4、阅读下列材料:国共力量悬殊,但仅仅三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请回答:解放战争开始时, 胜利,原因何在?阅读下列材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记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三大战役的背景、时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时间、指挥、部队、战果等,三大战役的意义等。
(2)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间、概况、结果、意义等。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一、三大战役1、背景: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2、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3、概况:辽沈4、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 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______ 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时间:____ __年4月。
2.概况: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3、结果:(1)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4月23日,___ ___解放。
(2)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 ___。
4、意义: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 _____垮台了。
【合作探究】一、三大战役1、阅读“三大战役”一目,结合下列材料:材料一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点,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卫立煌集团即成“瓮中之鳖”……材料二陈毅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
【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先以主力攻占锦州。
概括辽沈战役这一战略部署的特点。
(B级)(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陈毅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B 级)(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平津战役中为什么采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及检测:速读课文,标画、记忆知识要点,完成下列预习题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消灭敌人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回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解放军总部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4月日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达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治垮台了。
二、学习与探究1、三大战役的首战地点为什么选择在东北?2、三大战役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当堂巩固练习选择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中符合辽沈战役的()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2、淮海战役时人民群众踊跃支前说明了()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C、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D、中共是农民阶级的政党3、刘拍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A、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C、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4、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下列诗句中描写解放战争恢弘场面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5.11.30一、学习目标:1.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二、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三、学习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四、学习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第二步:学习新课一、三大战役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5、完成96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第一层面:力量对比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第三层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认真学习哟,相信这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之旅!)一、学习目标:1、知识: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极其作用、渡江战役。
理解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2、能力: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情感:培养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南京。
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
三、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完成下表:(10分钟)实用文档三大战役战况表:2、渡江战役:1949年4月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解放军百万雄狮分三路渡过(),23日,()解放,统治中国( )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四、合作探究(小小军事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三大战役为什么以东北为突破口?2、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材料分析实用文档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实用文档五、作业(诗中的历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诗中的“百万雄狮渡大江”指的什么历史事件?2、“大江”指的什么江?这条江发源于哪里?3、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话的寓意?4、吟诵这首七律,你能体味到其中的什么情怀?五、课后反思。
631822 7C4E 籎24232 5EA8 庨 hp36203 8D6B 赫26102 65F6 时25656 6438 搸%t23785 5CE9 峩24401 5F51 彑 33693 839D 莝实用文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及要求】识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发动的时间、参战部队、过程和意义,分析三大战役获胜的原因。
掌握渡江战役发动的时间,了解其经过,认识其意义。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温故知新】重庆谈判的时间、目的、结果。
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时间、军队。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军队、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三大战役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
百万雄师过大江时间:年月。
经过:(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2)年月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乘胜追击: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合作探究】材料: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结合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胜利、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当堂检测】1.(2015年河北卷) 右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2.(2015年江苏苏州卷)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
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2015年山东烟台卷) 右图这根小竹竿是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它虽然只有一米多长,却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 3 省 88 个城镇的地名,生动描绘了支前英雄唐和恩(莱阳市西陡山村人)和浩浩荡荡的胶东支前民工支援解放战争的路线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记住三大战役的概况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记住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自己整理三大战役的表格和解放战争的线索,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自主预习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3、______年4月,_______和_______向_____________下达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月____日,______解放。
问题归纳:①渡江战役有什么意义?②请你归纳出人民解放战争的线索。
课内探究1、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当堂训练1、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
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A、徐州B、北京C、济南D、南京2、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个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下列战争或战役曾在这一地区发生的是()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百团大战④三大战役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一个情节: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发是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一情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意图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D、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学习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学习方法与师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导入新课】投影显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成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
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那么,渡江战役是怎么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题分解】1: 2:■【预习检测】1、从___年___月到___年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2、________战役标志着统治中国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自主学习】细读课本→标注知识点→完成填充→记忆熟练1、进行战略决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___年___月到___年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渡江战役:____年____月开始,________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________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目标要求: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基础知识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
(2)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3)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时间:从1948年9月到1949 年1月
3、主要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概况:
名称领导人参战部队重要战果辽沈战
役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
攻占锦州,解放长春,攻克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
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歼灭大量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
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和华北解放军
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和平解放
北平(傅作义和平改编),解放华北
5、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2、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略决策正确。
(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广大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
(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军事进攻与政治手段相结合。
(如北平的和平解放)
二、合作探究
1.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火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而且,经过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
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a.战争初期,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b.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
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c.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
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
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三、课堂检测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5、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国成立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
基本上是步枪
武器装备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
武器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
地区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诗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最能证明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的三大决战?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
(4)毛泽东七律诗中所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它是何时解放的(年月日)?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