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合集下载

课件4: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课件4: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2. 4 月 23 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 ,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中国,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试一试:在地图上找一找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位置?
渡江战役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回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自学指导一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东北.华北野战军
领导人 地点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
粟裕.谭震林
学习探究
如果你是 平津战役 的统帅,你 采用何种 战略战术? 淮海战役期间, 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 入关,同华北两个兵 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华北解放军
平津战役
历史回眸
东北北解放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总部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52万余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 样的革命思想?

思维拓展
综 述 三 大 战 三大战役的胜 役 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 的 党的政治统治,共消 历 灭 国 民 党 军 队 150 多 史 万人,国民党的主力 意 基本上被消灭,全国 义 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名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讲述战役经过,战况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

③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山,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是本课的重点。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的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南京的解放,则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这两部分均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课本中只单一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外,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等方面的原因。

课件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课件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在东起海 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海的辽阔地区进行了淮海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图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政府覆没了。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想一想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C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 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转折,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 起了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 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图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淮海战役鏖战正 烈,东北人民解放军 和华北人民解放军联 合发起平津战役。将 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 天津、张家口、新保 安等据点,采用先打 两头,后取中间的打 法。使敌军成为瓮中 之鳖。

课件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课件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解放军的百万雄师是如何突破长江天堑的?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南京 江阴
江 战

上海

兵分三路 徽
意 图
湖口 江 西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意义: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淮海战役 150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6300万头 4.3亿斤
思考
陈毅司令员的话说明了什么?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 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人民群众是革命的 主力军。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速东中 秘北央 密野军 入战委 关军和 (在毛 山辽泽 海沈东 关战, )役命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战 部队
东北野战队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战果、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第一 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 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 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总前敌委员会成员
前排从左至右为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讨论
三大战役为什么要首战东北?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关门 打狗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渡江战役时间、指挥、结果?(独立完成) 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指挥:毛泽东、朱德 结果: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 的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 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本节课出现的图表、看过的内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及 课本96页从敌我双方的方针政策、指挥、部队士气、人心 向背、及国共两党性质分析)(小组合作)
任务:1、3、5、7组分析国民党,2、4、6、8组分析共产党,
方式:小组合作以擅长形式3分钟展示. 形式:情景剧、演讲、顺口溜、各种图示等。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围 锦 打 援 关 门 打 狗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东北人民解放军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双堆集
蚌埠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渡江战役
1949年4 月
毛泽东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推 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朱 德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自主学习一:
三大战役
阅读课本P92—P95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 小提示:注意阅读93页课本图片。 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解放 huá n 东北 辽沈战役 1948.9-- 林彪 1948.11 罗荣桓 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 刘伯承 奠定解放 役基本 上消灭 陈毅 华东人民解放军、 长江以南 了国民 淮海战役 1948.11-- 邓小平 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9.1 各省的基 党的主 sù 力,大 粟裕 础 大加速 谭震林 了解放 战争在 林彪 华北全境 全国的 华北人民解放军、 平津战役 1948.11-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胜利。 1949.1 基本解放 聂荣臻 zhēn

《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江阴
湖口
解放战争胜利
南京
江阴
湖口
解放战争胜利
南京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小 讨 论 :
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处?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高 昂
国 民 党
下 降

130万
280万


430万
365万
背 景 1
机动兵力
士气
后方
危机四伏
低落
巩固
背 景 2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2、解放南京 1949、4、23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失民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第18课_战略大决战

第18课_战略大决战

• 2、就国民党方面而言
参战部 特点 队
东北人 民解放 军、华 北解放 军
歼 敌 数
意义
有打 52万 有和 瓮中 抓鳖
华北 全境 基本 解放
渡江战役
• 战役目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 中国。 • 意义: 4月23日解放南京,统 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 权垮台了。
渡江战役示意图
英国军舰紫石英号
人毛 民泽 解东 放手 军书 占《 领七 南律 京- 》-
指挥 员
参战部 特点 歼敌 意义 队 数
分割 55万 包围 中间 突破 奠定了 解放长 江以南 各省的 基础
刘伯承 中原人 邓小平 民解放 陈毅、 军、华 粟裕、 东人民 谭震林 解放军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 员 参战部 特点 队 歼 敌 数 意义
解放军接管、换防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 员
1948 年11 月至 1949 年 1月 林彪、 罗荣 桓、 聂荣 臻

思考题:研读下列材料
1946年6月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 基本是步枪 获取美国大量武器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3亿多 1亿多
大城市和绝大部分 乡村和小城镇 铁路交通线
• 力量悬殊,共产党为什么还能打败国民党?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1、就共产党方面而言
第 18 课
战略大决战
统帅部认为大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学习目标:
• 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2、知道渡江战役 • 3、掌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辽沈战役
时间 指挥 员 参战部队 特 点 歼敌 数 意义
攻占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主备:侯治国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三.知识链接战略决战前的形势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

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

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

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

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

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

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

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

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程导入】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

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要从东北战场打起?三大战役分别有什么特点?战果如何?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在短短40天内就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了,你认为除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国民党军心涣散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国民党政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垮台的?我国宝岛台湾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军将领在战略决战中的指挥艺术吧!【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你看过《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吗?其中,你最佩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哪一位指战员?他指挥的哪场战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除战略部署、军事指挥原因外,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能够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的原因还有哪些?2.你读过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你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吗?你还读过毛泽东的什么诗词?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3.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发生了很多大事: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927年,国民党政权也建都南京;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1949年12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你能逐一讲讲这些历史事件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B.沈阳C.锦州D.天津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北平解放B.武汉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解放二、填表题【资料下载】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人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

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方面:从兵力对比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够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17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大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政治方面:国民党因发动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同时,各党派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治独裁也十分不满,国民党处境日渐孤立。

而在解放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多块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经济方面: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弥补因军费支出急剧增大而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发钞票,直接造成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

而在解放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热情高涨。

北平谈判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土崩瓦解。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谈。

1 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包括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在内的八项和谈条件,得到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拥护。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月21日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

实际上,蒋介石是退居幕后操纵,继续玩弄“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

李宗仁上台后,于22日宣称南京政府愿意在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

12日,双方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

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交给南京政府代表团,以20日为最后签字日期。

4月20日晚,我方得到南京政府复电,不同意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再次证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

当日晚,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以木帆船为主要工具,开始了渡江战役。

【思维拓展】结合下表,请你谈谈“民心向背”和革命成功的关系。

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优劣势、弱强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认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正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他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正确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机能。

四、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概况(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式:学案式教学六、导学过程:1、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战役名称时间指挥员作战部队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辽沈战役 1948.(9-11)林彪东北解放军占锦州、 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基本歼灭罗荣桓克沈阳敌军主力淮海战役 1948.11-1949.1刘伯承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 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大大加速了全陈毅华东解放军碾庄、双堆集各省的基础国的胜利邓小平陈官庄歼敌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东北解放军占张家口、 52万人华北全镜基本罗荣桓华北解放军天津,解放聂荣臻北平和平解放2、渡江战役: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②领导者:毛泽东、朱德③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00多公里,分三路渡江作战。

④结果:解放南京⑤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的各项知识要素,教师导引渡江战役经过,重点分析渡江战役意义。

七、达标训练:1、选择题:①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顺序是()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C、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②、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南胡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长春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③、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史实,你认为他们应该去()A、徐州B、扬州C、苏州D、连云港④、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标志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⑤、经过哪次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⑥、率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A、傅作义B、杜聿明C、黄伯韬D、汤恩伯⑦、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张家口B、新保安C、北平D、天津⑧、三大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A、锦州B、沈阳C、天津D、徐州2、材料解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梳头发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请回答:①、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②、试分析为什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③、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有着“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想一想,为什么?2、简答题3、三大战役的其止时间、目的、意义各是什麽?要求:第1题小组交流,教师释疑;第2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解题思路;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八、活动与探究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