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24-70mm F2.8 IF EX DG HSM镜头

合集下载

尼康24-70mm F2.8G镜头评测

尼康24-70mm F2.8G镜头评测

尼康24-70mm F2.8G镜头评测【PChome评测室】2007年8月23号尼康正式发布了一款G系重量级镜头,焦段为24-70mm、该镜拥有最大恒定光圈F2.8、这样的焦段也当仁不让的被老摄影玩家们称之为镜皇级的焦段,在平日里也是我们普通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焦段之一,相比定焦镜头这样的焦段不单可以兼顾广角24mm端也可以弥补中焦70端的不足,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避免了连续更换镜头时导致的各种遗憾。

除此之外这款新一代的尼康24-70 F2.8G镜头在设计上也配备了尼康最新的镜片研发技术,纳米结晶涂层!由于这个设计融入,使用该镜头时可以将画质的清晰度大大提高而就算是遇到逆光拍摄时也能完美的保留光影的质感,这是普通镜头无法达到的效果。

如今随着这款镜头的发布如今14-24mm、24-70mm、70-200mm,大三元集结完成,新一代三巨头由此诞生,接下来我们就先赶紧来测试一下被誉为黄金焦段王者的24-70mm F2.8G吧。

尼康24-70mm f2.8G 镜头主要特性如下:1、全画幅FX格式的镜头且支持DX画幅2、F2.8恒定大光圈3、镜头结构为11组15片4、新研发技术纳米结晶涂层5、IF内部对焦最近对焦0.38m6、宁静波动马达对焦更安静7、滤镜口径为77mm8、镜身重量为约900g尼康24-70mm镜头结构组示意图尼康24-70mm 镜头结构为11组15片(3 个ED 镜片、3 个非球面镜片和1 个纳米结晶涂层)。

尼康24-70mm F2.8G镜头介绍新一代的尼康镜皇采用的是金属镜身的设计,在手感上给人沉甸甸非常靠谱的感觉,如今该镜头新加入的技术力量就是尼康的纳米结晶科技,由于得到这个科技力量的运用、所以该镜头在逆光下可以很好的控制色散,使其画面更为清晰,镜头口径为77mm,所以你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准备一块高品质的UV镜~,镜身重量为约900g、真不算轻啊~。

如果将这款镜头装在DX画幅的机身单反上,换算成等效焦距乘以1.5系数后焦距为36-105mm,在旅游的时候也可以更好的兼顾长焦端的拍摄。

镜头名称、外号

镜头名称、外号
绿豆-----Canon EF 70-300mm IS DO(家用食品,先归类在此 )
5。不太像外号型(一看就知道是镜头)
金广角----Nikkor 17-35/2.8
银广角----Nikkor 17-35/3.5-4.5
钻石广角---Nikkor 20-35/2.8
6。外语型(俺瞅了半晌,愣没搞懂)
G头----不是狗头啊,是M家的牛头,是N家的太监头
L头----C家的牛头
*头----P家的牛头
1。人性化称谓(基本都跟“色”有关系)
小白--------Canon EF 70-200/2.8 L USM
爱死小白------Canon EF 7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8 L (IS) USM
AS:Anti-shake,Konica-Minolta公司的防抖技术。
MF:Manual-Focus,手动对焦。也指Medium Format:中幅。
DOF: Depth of Field,景深。
MTF:Modular Transfer Function,模量传输函数。
FTM:Full Time Manual,全时手动。
小胖--------Nikkor AF-S VR 200/2 G[IF] ED
小黑--------Sigma 70-200/2.8 EX HSM
大黑--------Sigma 100-300/4 APO EX IF HSM
大大黑-------Sigma 300-800/5.6 EX IF HSM
TLR:Twin Lens Reflex,双镜头反光相机。
P&S:point and shoot,一般傻瓜机。

美国《大众摄影》杂志镜头测试集粹

美国《大众摄影》杂志镜头测试集粹

美国《大众摄影》杂志镜头测试集粹1998.5Canon EF 135mm f/2 L USM1998.1Canon EF 17-35mm f/2.8L USM1997.11Canon EF 24-85mm f/3.5-4.5 USM1998.5Canon EF 24mm f/1.4 L USM1998.6Canon EF 28-135mm f/3.5-5.6 IS USM 1999.11Canon EF 300mm f/2.8 L IS USM1998.2Canon EF 50mm f/2.5 Macro1993.10Canon EF 20-35mm f/3.5-4.5 USM1993.11Canon EF 28-105mm f/3.5-4.5 USM 1999.2Canon EF 100-400mm f/4.5-5.6 L AF IS USM 1999.3Hasselblad 45mm f/41999.3Hasselblad 90mm f/41999.2Minolta AF 50mm f/2.8 Macro1999.6Nikkor AF-S 80-200mm f/2.8D IF-ED 1999.2Nikkor AF 85mm f/1.8 D1999.9Nikkor AF 70-300mm f/4-5.6 D1999.1Nikkor AF 80-200mm f/4.5-5.6D1998.7Nikkor AF 105mm f/2.8 Micro1999.8Nikkor AF 28-105mm f/3.5-4.5 D IF1998.8Nikkor AF 28-200mm f/3.5-5.61998.11Nikkor AF 28mm f/2.81998.4Nikon AF 70-180mm f/4.5-5.6D Micro 1998.4Olympus 35-70mm f/3.5-4.81999.2Pentax FA 50mm f/2.8 Macro1998.3Penatx AF 80-320mm f/4.5-5.61998.8Pentax-FA 645 SMC 75mm f/2.81998.3Pentax 35-80mm f/4-5.61998.7Samsung 28-70mm f/3.5-4.51998.7Samsung 70-210mm f/4-5.61998.7Schneider XENON 50mm f/1.41998.8Sigma 1.4X和2X APO增距镜1998.8Sigma AF 105mm f/2.8 EX Macro1999.10Sigma AF 14mm f/2.8D HSM EX Aspherical 1998.11Sigma AF 170-500mm f/5-6.3 APO2000.1Sigma AF 28-105mm f/3.8-5.6 UC III 1997.11Sigma AF 400mm f/5.6 APO HSM1999.1Sigma AF 50mm f/2.8 Macro EX1998.8Sigma AF 70-200mm f/2.8 EX APO HSM 1999.8Sigma AF 28-200mm f/3.5-5.6 DL Hyperzoom 1999.9Sigma AF 17-35mm f/2.8-4 EX1999.8Sigma AF 28-70mm f/2.8 EX1998.1Sigma AF 28-105mm f/2.8-41999.12Sigma AF 300mm f/2.8 APO HSM1999.10Tamron AF 14mm f/2.8 Aspherical IF1998.9Tamron AF 28-105mm f/4-5.61998.2Tamron AF 28-105mm f/2.8 LD1999.6Tamron AF 28-300mm f/3.5-6.3 LD Aspherical IF 1998.9Tokina AF 20-35mm f/2.8 A T-X PRO1992.5Tokina AF 20-35mm f/3.5-4.51999.12Tokina AF 28-105mm f/3.5-4.5 ASP1998.9Tokina AF 35-300mm f/4.5-6.71999.4Vivitar MC 28-210mm f/4.2-6.5 Aspherical 1999.10两款V oigtlander Bessa-L相机配套镜头测1999.11六款CONTAX 645 相机配套镜头1999.7四款禄莱系列配套镜头1999.2七款50mm f/1.4标准镜头2000.4四款Mamiya 645 AF相机配套镜头2000.3Sigma AF 70-300mm f/4-5.6 APO2000.5Tokina 19-35mm f/3.5-4.52000.5Zeiss V ario-Sonnar 35-70mm f/3.5-5.62000.6三款Konica Hexar RF相机配套镜头2000.7Sigma AF 50-500mm f/4-5.6 EX APO2000.7Nikkor AF 75-240mm f/4.5-5.6 D2000.7四款V oigtlander Bessa-R相机配套镜头2000.9V oigtlander Bessa-R相机配套21mm f/2.8 2000.8五款Mamiya 7II相机配套镜头2000.9Tokina AF 28-80mm f/2.8 A T-X PRO2000.10Sigma AF 28-300mm f/3.5-6.3 DL IF Hyperzoom 2000.10Sigma AF 28-135mm f/3.8-5.62000.10Pentax AF 28-80mm f/3.5-5.62000.11五款Mamiya 645相机配套镜头2000.12Tamron 28-200mm f/3.8-5.6 LD IF Super-II Macro 2000.12Phoenix AF 28-80mm f/3.5-5.6 MC Macro 2000.12Sigma 180mm f/3.5 EX APO Macro2001.1Sigma AF 28-80mm f/3.5-5.6 HF2001.1Sigma AF 500mm f/4.5 EX APO2001.2Minolta AF 24-105mm f/3.5-4.5 D2001.3Canon EF 28-90mm f/4-5.6 USM2001.4两款Bronica RF645配套镜头2001.5Nikon AF VR 80-400mm f/4.5-5.6 D ED2001.6Tamron AF 24-135mm f/3.5-5.6 AD Macro 2001.6Zeiss V ario-Sonnar T* 24-85mm f/3.5-4.5 N 2001.6Zeiss V ario-Sonnar T* 70-300mm f/4-5.6 N 2001.7Nikkor AF 24-85mm f/2.8-4 D2001.7Tamron AF 70-300mm f/4-5.6 LD2001.7Tokina AF 24-200mm f/3.5-5.6 A T-X2001.9Leitz Anastigmat 50mm f/3.52001.8美国《大众摄影》杂志更新SQF光学测试系统!!!(详情请进)2001.8Tamron AF 28-200mm f/3.8-5.6 XR2001.8Sigma AF100-300mm f/4 APO EX IF HSM2001.12Pentax 24-90mm f/3.5-4.52002.2Minolta AF Maxxum 28-80mm f/3.5-5.6 D2002.3Nikon 45mm f/2.8 P2002.3Sigma AF 24-70mm f/2.8 EX DG2002.3Pentax AF 31mm f/1.8 AL Limited2002.3V oigtlander Heliar 50mm f/3.52002.4Seagull 4A-107配套75mm f/3.52002.4Sigma AF 15-30mm f/3.5-4.5 EX DG2002.4V oigtlander Wide-Heliar 12mm f/5.6 Ultra2002.5Canon AF 55-200mm f/4.5-5.6 USM2002.6Zeiss V ario-Sonnar T* 28-80mm f/3.5-5.6 AF2002.6Zeiss Planar T* 50mm f/1.4 AF2002.7Leica Summicron-M 28mm f/22002.7Nikon Nikkor AF 28-80mm f/3.3-5.6 G2002.8Sigma AF 28-300mm f/3.5-6.3 Hyprzoom2002.8Pentax AF 28-90mm f/3.5-5.62002.9Sigma AF 28-200mm f/3.5-5.6 Hyperzoom Macro2002.9Pentax AF 28-105mm f/3.2-4.5 IF AL Zoom2002.10Minolta AF 85mm f/1.4G (D)2002.10Tamron AF 28-300mm f/3.5-6.3 XR LD2002.10三款玛米亚645AF相机配套镜头测试2002.11Canon AF 28-200mm f/3.5-5.6 USM2002.11三款适马大光圈广角镜头测试(Sigma 20/1.8, 24/1.8, 28/1.8) 2003.1Canon EF 50mm f/1.0 L USM2003.1Sigma AF 20-40mm f/2.8 EX DG2003.1Sigma AF 28-70mm f/2.8 EX DF2003.2Sigma 24-70mm f/3.5-5.6 HF2003.2Sigma 100-300mm f/4.5-6.7 DL2003.3Canon AF 16-35mm f/2.8 L USM2003.3Canon AF 70-200mm f/2.8 L IS USM2003.3Tokina AF 28-70mm f/2.8 A TX Pro SV2003.4Sigma AF 120-300mm f/2.8 EX APO IF HSM2003.4Nikon AF 18-35mm f/3.5-4.5 IF-ED2003.5Pentax FA 645 35mm f/3.5 AL(IF) AF2003.5Pentax FA 645 80-160mm f/4.5 AF2003.6Nikon AF 14mm f/2.8D2003.6Nikon AF 20mm f/2.8D2003.7Canon AF 24-70mm f/2.8L USM2003.7Pentax AF 200mm f/4 ED(IF)Macro2003.8Leica Summilux-M 50mm f/1.42003.8Minolta Maxxum AF 35-80mm f/4-5.6 II Zoom2003.9Nikon AF 28-100mm f/3.5-5.6 G2003.9Sigma AF 300-800mm f/5.6 EX APO HSM2003.9Hasselblad HC 80mm f/2.82003.11Leica 21-35mm f/3.5-4 ASPH2003.12Pentax AF 77mm f/1.8 Limited2003.12Tamron AF 180mm f/3.5 Di2004.1Canon AF 17-40mm f/4L USM2004.2Sigma AF 24-135mm f/2.8-4.52004.2Leica M 90mm f/4 Macro-Elmar2004.2Minolta AF 70-200mm f/2.8 APO D SSM / Minolta AF 300mm f/2.8 APO D SSM 2004.2Rollei 40mm f/2.8 HFT Sonnar / Rollei 80mm f/2.8 HFT Planar2004.3Sigma AF 28-300mm f/3.5-6.32004.3Tamron AF 17-35mm f/2.8-4 Di LD2004.4Kiev 80mm f/2.8 MC2004.4Sigma AF 12-24mm f/4.5-5.6 EX DG2004.4三款禄来6008AF配套自动对焦镜头测试2004.5Nikon 17-35mm f/2.8D ED-IF2004.6Minolta AF 28-100mm f/3.5-5.6D2004.6Hasselblad Zeiss Distagon T* 40mm f/42004.7Canon EF 28-105mm f/4-5.6 USM2004.8Mamiya AF 55mm f/2.82004.85款防震镜头的测试比较2004.9Sigma AF 80-400mm f/4.5-5.6 EX OS APO2004.10Sigma AF 24-60mm f/2.8 EX DG2004.11Mamiya AF 150mm f/3.52004.11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之比2004.12Sigma AF 105mm f/2.8 EX DG2005.1Nikon AF-S 12-24mm f/4G DX2005.2Sigma AF 18-125mm f/3.5-5.6 DC2005.2Konica Minolta AF 17-35mm f/2.8-4 D2005.2Konica Minolta AF 28-75mm f/2.8 D2005.3Nikon AF-S 24-85mm f/3.5-4.5G IF ED2005.3Leica Summilux-M 50mm f/1.4 ASPH2005.4Tokina AF 12-24mm f/4 DX A T-X Pro2005.4Tamron AF 200-500mm f/5-6.3 Di LD2005.5Canon EF-S 18-55mm f/3.5-5.62005.5Sigma AF 55-200mm f/4-5.6 DC2005.6Sigma AF 18-50mm f/3.5-5.6 & Sigma AF 18-50mm f/2.8 EX2005.7Tamron AF 18-200mm f/3.5-6.3 XR Di II LD MACRO2005.7Sigma AF 150mm f/2.8 EX APO MACRO DG2005.7V oigtlander 40mm f/1.4 Nokton2005.8Nikon AF-S 18-70mm F/3.5-4.5G DX2005.8Canon AF 28-300mm f/3.5-5.6L IS USM2005.9Nikon AF-S 18-55mm f/3.5-5.6G ED DX 2005.9Nikon AF-S 55-200mm f/4-5.6G ED DX 2005.9Tamron AF 11-18mm f/4.5-5.6 Di II LD 2005.9Sigma AF 28-70mm f/2.8 EX DG2005.10Leica APO-Summicron-M 75mm f/2.0 ASPH 2005.10Sigma AF 30mm f/1.4 EX DC HSM。

索尼微单选购全攻略 篇十四:细数这些年来,我用过的SONY 索尼 微单镜头

索尼微单选购全攻略 篇十四:细数这些年来,我用过的SONY 索尼 微单镜头

索尼微单选购全攻略篇十四:细数这些年来,我用过的SONY 索尼微单镜头自从2015年开始入坑索尼微单以来,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攒镜之路。

从最初索尼微单寥寥无几的镜头,到现在逐渐成熟的镜头体。

索尼微单,犹如黑马,话题与争议不断。

诚然面对那些已经接受过市场洗礼的经典镜头而言,索尼微单的镜头还太年轻。

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索尼镜头一个接一个,几乎把FE卡口的镜头用遍了,镜头评测也写了不少。

有一点浅薄的使用体会,分享给大家。

在讨论镜头之前,我想还是先谈一下需求。

毕竟,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所需要的镜头也不相同。

在镜头的选购上,一定是以需求为主。

本文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我个人的需求而得出,所以也许适合你,也许不适合。

那么我的需求是什么呢?我是一位人像摄影师。

在人像中,我拍摄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妹纸。

当然偶尔也会拍点风光、静物、体育。

所以器材的选购上,都是倾向人像摄影类。

在LIGHTROOM中,对2017年以来,自己使用的器材信息进行了一个筛选。

相对那些老镜头,特别是胶片时代就流传下来的经典镜头而言,索尼微单镜头有着后发优势。

在他们身上,有着典型的数码时代镜头特征:高分辨率、低色散、抗眩光、畸变略大、暗角略明显、色彩平淡。

前面三个算是现在镜头设计素质的重点,后面三个因为在数码时代很容易后期校正,所以在镜头的设计中优先级并不是那么高。

特别是色彩方面,一般都比较平淡。

如果你喜欢浓郁的色彩,那么强烈推荐将相机创意风格设置成生动。

1、FE24-70mm f2.8 gm。

这是一只对我来说,使用率排名第一的刚需镜头。

我想作为一个人像摄影师,24-70 F2.8这个标准变焦,几乎是无法绕开的镜头。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摄影师不喜欢标变。

论虚化,24-70 F2.8不如70-200 2.8这样的远摄镜头;论视觉冲击力,他也不如16-35 2.8这样的超广角镜头。

所以大三元之中,很多人舍弃了2470,补齐1635 70200。

当然,这么搭配,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单反相机镜头别称

单反相机镜头别称

狗头-低端普及型镜头(包括低端套头)牛头-专业或顶级的镜头G头-美能达的牛头;nikkor的太监头(功能有所省略),现在Nikkor出的G头,属于牛头L头-佳能的牛头(红领巾)★头-宾得的牛头(注有limited字样)仙头-宾得的LE头========================Canon佳能(对Canon的L头,俗称红领巾,尤其当焦段达到200mm以上时,更是换以白色,亮骚之利器。

白い砲列,就是大家常见的C家大炮)大白-Canon EF 100-400 f/4.5-5.6L IS USM (DB)小小白-Canon 70-200 f/4L USM (XXB)爱死小小白-Canon 70-200 f/4L IS USM (ISXXB)小白-Canon EF 70-200/f2.8L USM (XB)爱死小白-Canon 70-200 f/2.8L IS USM (ISXB)老黑-Canon 80-200 f/2.8L (LH)小小黑-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XXH)绿豆-Canon EF 70-300 f/4.5-5.6 DO IS USM (这个是绿圈头)霸王枪-Canon EF 400mm f/2.8L U IS大眼睛-Canon EF 85mm f/1.2 USM塑料痰盂-Canon EF 50mmf/1.8 II========================sigma适马大大黑-sigma 300-800 f/5.6 EX IF HSM大黑-sigma 100-300 f/4 APO EX IF HSM小黑-sigma 70-200 f/2.8 APO EX HSM DG(不逊色于小白)小黑妹-sigma 70-200 f/2.8 DG MarcoBigma-sigma 50-500mm f/4-6.3 APO RF HSM EX========================Nikon 尼康Nikon新镜12-24,24-70由于刚出,还未有名字。

宾得所有镜头分类及介绍DOC

宾得所有镜头分类及介绍DOC

一、常见名词缩写释义A:A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AF/MF:手动/自动对焦全程切换。

AL: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

CF Micro:continue focus micro全程微距。

DA:DA镜头是宾得专为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数码专用镜头,用绿圈标识,无法用在全画幅机型上。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

F:宾得早期的AF镜头卡口。

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比F卡口多了两个电子触点。

IF:Inter Focus内对焦。

Limited:限量版镜头,也是宾得高性能、高档次的镜头。

M:M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M.O.D:Minimum Object Distance 最近对焦距离。

PowerZoom:电动变焦。

SMC:Super Mluti Coating超级多层镀膜,宾得特有的镜头镀膜技术,抗炫光能力比较强。

Soft Focus:柔焦镜头。

*:*镜是宾得的高档专业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

实例说明:FA* 80-200 F2.8 ED镜头表示焦距为80-200mm、最大光圈恒定F2.8、使用了ED超低色散镜片的宾得专业星镜;而FA31mm F1.8 AL Limited 镜头表示焦距为31mm定焦、光圈F1.8、使用了非球面镜片的Limited限量版镜头。

DA★:内置超声波马达的数码单反相机专用镜头,优异的防尘防滴设计和宾得独创的SP超级防护涂层。

FA★:是宾得的高档AF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

2012-7-30更新:为了方便宾友查阅、打印镜头资料,我收集整理了宾得220枚镜头的参数规格图片信息资料,望摄友们斧正,提出意见,我会随时更新。

一:APS定焦镜头-18枚, 374-391楼;二:APS变焦镜头-19枚, 392-410楼;三:35mmAF定焦镜头-31枚, 411-441楼;四:35mmAF变焦镜头-30枚, 442-471楼;五:35mmMF定焦镜头-54枚, 472-525楼;六:35mmMF变焦镜头-15枚, 526-540楼;七:120中画幅镜头-53枚, 541-593楼。

适马镜头标识

适马镜头标识

清清楚楚用镜头适马镜头标识详细解释适马(Sigma)股份有限公司是1961年建成的生产135相机交换镜头的专业厂家,这比已经小有名气的专业生产镜头厂家腾龙、图丽股份有限公司晚11年之久,时值日本的相机制造业正处于战后以来蓬勃发展、赶超西德的阶段,因此135相机需要各式的大量的交换镜头。

但是当时的三大相机名厂尼康、佳能、潘太克斯各自都有相当庞大的优质镜头系列为自己的相机配套,加之上述的两个出了名的生产镜头专业股份有限公司各自生产的镜头,对适马公司就形成了一个“高压”。

适马24-70MM f2.8 EX DG适马公司的杰出的创办人,优秀的光学技术专家、精通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管理总裁Michihiro Yamaki先生(由于他在光学镜头制造业上的成就、贡献及名望,后来还担任了日本摄影器材商会“JPEA”主席职务。

仅此一点,可见适马公司在摄影镜头的研制与开发上举足轻重之地位),深知在逆境中如何求生存。

公司成立伊始,就以高科技为目标、博采众家之长但又不步他人后尘的创新精神为宗旨,以物超所值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上的信誉。

适马的镜头产品一直以超值的性能价格比,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适马的镜头产品有大量的标识,很难让人理解。

使用适马鱼眼镜头拍摄样片EX (EX-卓越镜系):展现镜头的专业领域,精湛科技结晶;配合每一片精琢的适马创新(SMC)超多层镀膜镜片,效果自然,更臻完美。

DG (数码与传统SLR相机兼容镜系):针对数码单反相机内影像传感器的高反射和高敏感而设计,故在镜片质量、铺排和镀膜上,均需极严格要求,以便抑制〝耀斑〞和〝鬼影〞问题,同时要求影像亮度自中心至边沿能保持平均一致。

DC (APS-C格式数码SLR相机专用镜系):一般数码单反相机均为APS-C格式,而拾像感测体较小,因此镜系除针对改善高敏感影像传感所带来之影响外,其镜身亦因此而更趋微型化和轻盈化,达至简约朴实的概念。

ASP (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组,能矫正影像中的彗形像差、变形等现象。

Sigma AF 24-60mm f2.8 EX DG镜头

Sigma AF 24-60mm f2.8 EX DG镜头

Sigma AF 24-60mm f/2.8 EX DG焦长:标定24-60mm,实测24.90-58.29mm 最大光圈:标定f/2.8,实测f/3.00 对焦操作:逆时针旋转对焦环60°变焦操作:顺时针旋转变焦环60°焦长刻线:24-,28-,35-,40-,50-,60mm 镜片结构:16片15组视角:对角84°-39°重量:510克滤镜尺寸:77mm镜身规格:长度最短87mm,最长112mm,直径84mm标准配件:遮光罩和软套价格:美国市场参考零售价约409美元外观与操作:适马镜头的名称中“DG”代表光学和镀膜经过优化以同时适应传统和数码单反相机。

镜身表面为适马“EX”系列哑黑色,对于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来说明显显得小巧和轻便。

测试情况:SQF(新版仪器)测试结果如下:制得好,24mm处有轻微的桶型畸变(0.75%),40mm处有很小的枕型畸变(0.21%),60mm处为轻微的枕型畸变(0.45%)。

四周光量下降24mm处自f/8始消失,40mm和60mm处自f/4消失。

24mm处的实际最近对焦距离为36厘米,此时放大率为1:10.6,中央锐度f/2.8至f/8时很好,f/22时极佳,边缘锐度在所有光圈时均很好,锐度最佳的光圈为f/22。

40mm处的实际最近对焦距离为34厘米,此时放大率为1:6.7,中央锐度f/2.8时低于一般水平,f/8和f/22时好,边缘锐度f/2.8和f/8时可接受,f/22时很好,锐度最佳的光圈为f/22。

60mm处的实际最近对焦距离为31厘米,此时放大率为1:4.5,中央锐度f/2.8时低于一般水平,f/8时很好,f/22时好,边缘锐度f/2.8和f/8时低于一般水平,f/22时好,最佳光圈为f/22。

结论:这支镜头比适马同类焦长略长的24-70mm f/2.8镜头约轻22%并且也更小巧,而SQF值则明显更好,总体上是一只光学质量不错的镜头不能和佳能24-70/2.8L USM 相比1、不是内对焦、内变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gma 24-70mm F2.8 IF EX DG HSM (PK: EF 24-70 F2.8L)
Sigma在2008年9月宣布全新的24-70mm F2.8大口徑標準變焦鏡頭:
Sigma 24-70mm F2.8 IF EX DG HSM,主打HSM超音波馬達驅動。

外觀操作
Sigma大口徑標準鏡頭的開發史,在2004年6月以及9月,分別發表Sigma 24-60mm F2.8 EX DG和Sigma 24-70mm F2.8 EX DG Macro,類似的焦段和大光圈卻有兩款可供選擇,價格也相近,雖然比Canon/Nikon原廠鏡頭便宜不少,在市場上的反應卻相對冷淡,口碑不如Tamron 28-75mm F2.8 Di Macro。

事隔四年後,Sigma以其成熟的HSM超音波馬達技術,配合全新的光學鏡片設計推出此款24-70mm F2.8 IF DX DG HSM,頗有捲土重來的雄心壯志。

此鏡附有鏡頭套筒可供收藏,以及蓮花型遮光罩,短小精悍卻有飽滿的握持手感(Sigma長度僅有約9.5公分長,Canon/Nikon分別有12.4公分和11.3公分長)。

口徑達82mm,與舊款Sigma 24-70mm F2.8 EX DG Macro相同,不過82mm的保護鏡和偏光鏡,將成為沉重的負擔。

最近對焦距離為38公分,與Canon EF 24-70mm F2.8L USM相同,較Sigma 24-70mm F2.8 EX DG Macro的40公分來的短,不過最近距離拍攝時的放大倍率卻只有0.19X,比起舊款的0.26X或Canon 24-70L的0.38X有相當差距。

這一點我們在下圖近拍比較中可以明顯看出。

採用九枚光圈葉片,以營造自然的散景表現。

12群14枚鏡片構成中使用了3枚非球面鏡片、2枚SLD超低色散鏡片和1枚ELD鏡片,以矯正色散差。

我們以同一部機身、手動曝光方式比較Canon/Sigma 24-70mm F2.8的色調表現。

在綠草紅花照片中,Canon 24-70L的色調表現較為飽和鮮豔,Sigma 24-70HSM則是較為明亮且呈現暖調性。

在下圖白色石雕物體的拍攝比較中,我們重點擺在高亮度的色階表現。

Sigma 24-70HSM比Canon 24-70L的反差大一些,使得立體感較佳,但放大查看高亮度區域則是Canon 24-70L的連續階調細節勝出。

大光圈標準鏡頭配合全幅機身,最容易產生周邊暗角情形。

也測試了各鏡頭在F2.8起各級光圈的廣角拍攝,發現Sigma 24-70HSM在F2.8開放光圈有明顯暗角,F4仍可察覺,F5.6或更小光圈則可完全消減。

Canon 24-70L則暗角比Sigma 24-70HSM輕微,大約在F4或更小光圈即可消除暗角。

數位解像力測試(Canon 5D Mark II)
焦段位置光圈F2.8 光圈F8
24mm 中央優異優異
24mm 周邊良好優異
50mm 中央優異優異
50mm 周邊良好極好
70mm 中央極好優異
70mm 周邊普通極好
數位解像力測試發現,Sigma 24-70HSM的畫質在望遠端較為鬆散,廣角端和中間焦段則在開放光圈下,中央部表現頂級質素,周邊畫質較柔,要縮光圈拍攝才能提升鮮銳度。

整體數位解像力表現落在五顆星滿分區間。

結論
Sigma 24-70mm F2.8 IF EX DG HSM搭載了超音波馬達,操控性能提升不少,
但近拍能力未能進化,82mm大口徑也造成濾鏡選購的預算大增。

雖然比起Canon/Nikon/SONY原廠同級鏡頭還有一萬多至兩萬元的明顯價差,不過舊款的Sigma 24-70mm F2.8 EX DG Macro還是貴上一大截。

編輯給它的價格功能比是三顆半星,總體推薦度是四顆星,最適合想要有類似原廠鏡頭的頂級操控手感,卻苦於預算限制的廣大高階攝影人士使用。

規格表
APS-C對應焦距:36-105mm 鏡頭結構:12群14枚
光圈葉片:9枚最小光圈:F22 最近對焦距離:0.38 m
濾鏡口徑:82 mm 直徑x長度:88.6x94.7 mm
重量:790 克蓮花型遮光罩︰LH876_01 內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