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交通运输业 导学案

第四节_交通运输业 导学案
第四节_交通运输业 导学案

第一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

2、掌握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学习重难点】

1、我国铁路干线的空间分布格局

2、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自学导航】

一、铁路运输(完成P24实践题)

铁路运输特点:铁路运输量,强,速度,受等自然条件限制小,但造价高,占地广,短途成本。

二、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我国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通常采用,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三、航空运输

1、特点:速度、、,运输效率的优点,但运费,运量小,能耗大。

2、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要的航空港有、

、、。

四、水路运输

1、我国海岸线,多,发展海洋运输条件优越。

2、水路运输包括和,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适合或的长距离运输,但速度慢,灵活性差、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五、管道运输

气体货物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可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但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注:表中用数字1、2、3、4排定次序,数字越小越优。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航空

短途——公路运输

七、货运方式选择

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长途且数量大—铁路专用车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水运或铁路运输

[合作探究]

我国铁路干线形成了“五纵三横”的格局,将以下信息,填下图中:

①南北干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②东西干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③其他干线:青藏线

④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哈尔滨、成都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说法正确是()

A.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众多大河发源,所以内河航运发达

B.我国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发展公路和铁路运输

C.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交通便利

D.目前,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2.具有机动灵活、可以满足“门到门”服务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 B.水运 C.管道 D.公路3.我国西部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管道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4.我国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重庆

5.浙赣线、京广线、湘黔线的铁路枢纽是() A.郑州 B.杭州 C.株洲 D.武汉

6.包兰线、兰新线和陇海线的铁路枢纽是() A.郑州 B.徐州 C.兰州 D.西安

7.可与陇海铁路联运的海港是() A.连云港 B.青岛 C.南通 D.宁波

8.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是使用()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管道运输

9.我国正在修建的,沟通西藏对外联系的铁路线是()

A.青藏铁路 B.滇藏铁路 C.新藏铁路 D.川藏铁路

10.青岛与新疆之间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路

11.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 B.京哈线 C.京哈-京广线 D.焦柳线

12.为下列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①3000株名贵花卉从昆明运往北京。②500吨钢材从济南运往太原。

③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④从成都运送一批援藏物资到西藏。

⑤西安到北京的商务往来。⑥出外打工的小李从上海回昆明过春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四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四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平面镜成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实验探究)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4、会用两种方法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5、平面镜成像的应用(能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 二、平面镜成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方案与进行实验: A、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 B、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

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 C、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 D、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4)自我评估: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5)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2、平面镜的两个作用及其应用是:(1)平面镜成像。例如:1)我们日常用镜子梳妆打扮;2)试衣服者在平面镜中可以观察到自己所试衣服的情况。3)(2)改变光路。1)例如潜望镜观察水面上或陆地上的物体;2)牙医用平面镜来诊断病情,它的作用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便于看到牙齿的背面;3) 三、平面镜成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重点。掌握该探究实验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是解决这个重点的思路。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把握:(1)此实验是研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蜡烛平面镜、白纸(或者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八年级地理上册 4.3交通运输业练习题 (新版)湘教版

4.3交通运输业 一、单选题(共9题;共20分) 1.沿京沪高速客运铁路线从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 A. 一望无际的平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深秋时节,沿途树木变化:树叶常绿→树叶枯黄→树叶全部脱落 C. 阳春三月,沿途见到车站中人群的服装变多变厚,沿途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D. 旱地麦浪如金,苹果、梨子初上枝头→河湖众多,鱼池、荷塘、稻田随处可见 2.(2016?黑龙江)某总经理从哈尔滨到新疆洽谈业务,要第二天赶到,他采用的交通工具是() A. 轮船 B. 汽车 C. 火 车 D. 飞机 3.下列不属于东西走向的铁路线是() A. 京哈线 B. 陇海 线 C. 湘黔 线 D. 沪杭线 4.中国大陆对宝岛台湾“零关税”开放水果市场,台湾果农将水果运到福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 河运 B. 海运 C. 公 路 D. 航空 5.西安某同学欲在暑假乘火车到杭州旅游,读图分析,乘车路线合理的是( ) A. 陇海线—连云港—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 B. 陇海线—徐州—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 C. 陇海线—郑州—京九线—株洲—浙赣线—杭州 D. 陇海线—徐州—京九线—南昌—浙赣线—杭州 6.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 A. 机动灵活 B. 安全舒 适 C. 运速快,运量 大 D. 运量大、运价高 7.在我国,有许多城市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列城市,哪个是铁路﹣水运枢纽呢?() A. 乌鲁木齐 B. 武 汉 C. 济 南 D. 北京

8.读2016年北京一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回答下题: (1)家住济南的小林要到上海和杭州出差,他想坐火车先到上海,参加第二天上午十点半的一个会议。根据上边的列车时刻表,小林到上海应选择的车次是() A. 1461次 B. T21 次 C. 1462 次 D. T22次 (2)小林乘火车从济南到上海,再从上海到杭州,所经过的铁路线是() A. 京广线一陇海线 B. 京沪线一浙赣 线 C. 京九线一沪杭线 D. 京沪线一沪杭线 9.(2016?长沙)海峡两岸联系越来越紧密,长沙的李先生申请台湾个人自由行,从长沙去台北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水路运 输 C. 航空运 输 D. 铁路运输 二、填空题(共4题;共18分) 10.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5、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重要的交通运输线,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新课教学】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1.简单介绍什么是交通运输业。课文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和抽象,教师要联系实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需指出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2.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应从实例人手。 3.学生讨论:"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便利的交通运输能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让学生从本身所经历的事情人手。如学生在不同时期上学路线的改变。(如原来上学走远路,费时多,现在走新修的近路,大大节省时间。)进而分析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变及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线在不同时期长度的对比;不同时期各种运输工具数量的对比,说明它们增长相当迅速。(2)从地区分布上看,交通于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延伸。(3)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运输业,尽管50多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仍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三、公路运输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1)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在什么情形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2.讲述公路的发展和分布时,可指导学生读'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 图,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2000年的公路通车里程是1952年的11倍;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图时,教师应说明图上的公路线只是干线,现在除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上的墨脱县,因地形起伏极大,尚未修通公路以外,全国各县、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课前回顾 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被返射回原来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 ,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的。 2、光的反射分反射和反射两种,人眼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 为。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定律。 3、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都是倒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影”,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 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照镜子时,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哪一面?。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距离怎样改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原理。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学习过程 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有什么想法? 1、像的脸和你的脸大小相同吗? 2、眨眨你的左眼,镜中的像会眨哪只眼呢? 【假设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和进行实验】认真阅读、完成探究: 器材:坐标纸、___________、支架()、两个一样大的物体()、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坐标纸平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支架竖立在纸上,并以其中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玻璃板标有“M”面为镜面,并与直线MM重合 ②把其中一个物体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有贴纸一面朝向镜面 ③拿另一个物体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物体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物体的像的位置;观察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从玻璃板正前方观察 ④以物体底部某一点()在纸上做好标记,同时在像对应的位置做标 记; 在纸上留下记号 ⑤移动物体,重做2次实验,并做好标记。 ⑥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不经过玻璃板,直接看纸上是否有像; ⑦用虚线把每次实验中物体和它的像在纸上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 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和像距),将数据记录于下表。 观察连线与镜面是否垂 直?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由于光的反射,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觉好像是_____(S或S’)发出的光 射入我们眼睛的,我们就说_____(S或S’)是_____(S或S’)在平面镜 中的虚像。由此可见,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的。说明:像这样,不是实际光斑形成的像,叫___________。 【评估、交流合作】分析数据,交流讨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②像与物体的___________相等;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像和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___。 想一想:为什么使用半透明的玻璃板,并且要与所在平面垂直? 跟踪练习 选做题1如图所示为一只小熊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 中的哪一个?() 必做题 2、小明身高1.6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这时镜中小明的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_____m。 3、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山倒立的虚像D.山正立的虚像 探究二、平面镜成像作图应用: 1、利用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关系作图:(如右图) ①过S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②在延长线上截取一点使其到 A.B.C.D. 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2 3 --

初一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导学案模板

【达标巩固】(20min) 1.20XX年,你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奥运会,到里约热内卢后你应选择( A. 世界地图 B.南美洲地图 C.巴西地图 D.里约热内卢城区图 2.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C.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 记 D. 地图是由照片加工处理而来的 3. 下列地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的是() A.地形图 B.气候图 C.水文图 D.人口分布图 4?你位于某位同学的东南方,则该同学位于你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5.下图中,公路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的流向是。 【总结归纳】(3~5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 【课后反思】针对本堂内容,提 出质疑。 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2. 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较适宜的是() A.1:1000 B.1:1000000 C.1:200000 D.1:300000 3. 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6000000,则两地间的实地 距离为() A.18千米 B.180千米 C.1800千米 D.150千米 4?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冋,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贵州省地图 D.织金县地图 5?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则() A.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简单 B. 乙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C.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详细 D. 乙图表示的地区面积是甲图的2倍 6.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B. 用不同的付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C. 用文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 D. 用数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量 7. 加入教室长10米,宽8米,如果要绘制教室平面图(绘图纸的大小为20厘米X 30厘米),你认为要选多大的比例尺较好? 【总结归纳】(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针对本堂内容,提出质疑。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湘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3.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绘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通过案例结合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1课时交通运输业和主要铁路干线 【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业 方案①: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J门,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方案②: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材料:在我国西部山区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两个县: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第2课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 三 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虚像。 2.平面镜成_____像。 3.物体高1.8m ,平面镜内的像的高为_____m 。 4.物离镜面4m ,像离镜面_____m ,像离物_____m 。 5.月亮距离池塘的水面8×108 m ,水中的月亮离镜子m 。 6.用对称法作出右图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P70)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识别图形(如图) MN 表示______; AB 表示_______; A ˊ B ˊ表示物体AB 的______; A ˊ B ˊ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AO 与A ˊO 什么关系?AB 与A ˊB ˊ什么关系? 2.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M M M A A · A B N B N C N 〖要点归纳〗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对称法”作图,要求作图规范。 〖当堂反馈〗 1.根据物体AB 与镜中所成的像A ’B ’找出平面镜的位置: 2.一条平静的河,水深3m ,岸上的树梢上有一只鸟离水面的距离为12m ,则小鸟与小鸟 M N A B A B M N O A ’ B ’

像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A.30°B.45°C.90°D.60° 5.如图所示,一台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如图所示,图中为平面 镜中的钟,问此时时间为() A.8点20分B.4点40分C.7点20分D.3点40分 6.检查视力时,人与表之间应有5m距离,医务室只有3m长,问如何借助一个平面镜来检查视力?(画图说明) 7.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此时平面镜的新位置.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

第1章第2节(2014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规律再发现【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自主学习】: 【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出现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其亲本必为双杂(如AaBb),其4种性状可分为双显、_______(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_______,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 B_、aabb。在子代16份中,双显占9份,单显占3份,双隐占1份,其对应基因型(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1AAbb+2Aabb)、(3aaB_=1______+2______)、(1aabb)。 记为:纯合子占___份,单杂占___份,双杂占___份。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即让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及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__,符 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_________在形成_______时,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________。即产生_______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______。 2.①发生时间:形成时;②遗传因子间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③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特点:①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 ..... 同时进行的 ........。②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 .....,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③_______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现在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念。 2.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 3. ______定律是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Bb×bb。 4. ______;②基因型和环境相同,表现型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整体采用什么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采用了什么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研究的哪一步骤?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选用的是什么亲本?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分别从两对性状试对测交实验进行分析,写出遗传分析图解。从数学角度分析,1:1:1:1与1:1的数学关系是怎样?请从每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计算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1:1:1:1,展示其计算过程。 3.画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过程图解(完成在学习报告上)。孟德尔进一步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是否符合演绎实验预期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哪些?比值是多少?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在测交子代中的比例如何? 4.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描述对象、发生时间、遗传因子的关系、实质和特点。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什么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二)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三)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四)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五)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六)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教学建议 交通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2)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还可列表进行比较。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列出运价、运速、运量,让学生比较分析后填表格。(3)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根据课本和地图册中的图像,指导学生读图,绘简易示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从读图中获取知识。(4)边讲边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活动题。 新课导人: 方案①: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J门,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方案②: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材料:在我国西部山区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两个县: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差不多。过去,两县交通条件、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县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不仅本县各山寨之间四通八达,而且与省城和外县的联系也十分方便。而B县的交通状况基本维持原样。几年后,A县彻底告别了贫困,由温饱进人了小康社会。可B县却贫困依旧……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两县后来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B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该怎么办?(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引人新课。)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简单介绍什么是交通运输业。课文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和抽象,教师要联系实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需指出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2.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应从实例人手。 3.学生讨论:“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4.3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正立、等大、虚像)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三《平面镜成像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熟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样的像是虚像。和小孔成像比较,看两者的像是不是一样?有什么区别?虚像实际上是____________,而实像是_________,如果把一光屏放置在镜子后面或小孔的后面,哪一个能在光屏上得到像?答:_________________。 3、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解释一些现象,同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初步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三、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光在传播过程中是__________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______介质。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______。 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两侧;等于。 4、做图。 (二)新知识学习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按照表格要求写出所用的器材、实验过程、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 结果在全班中交流。 做出反射光线 线竖直照到画出平面镜的位

(2)参照书43页图2.3-2绘制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2、探究虚像和实像 (1)回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蜡烛的火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出现在光屏上。这说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2)如果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物体的像,这和小孔成像所成的像 (填“一样或不一样”),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样的像叫虚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 A 、8点20分 B 、4点20分 C 、3点40分 D 、3点20分 (2)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 (3)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之间有一烛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4)在两个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有一发光点,则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5)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 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 ,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 .1m B .2m C .3m D .4m 4、阅读书44页科学世界: (1)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___________。 (2)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 四、综合练习 1、雨后晴朗的夜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2、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________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的放置; C 、物体的大小; D 、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3、有一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________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长; D 、逐渐变短。 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镜面转过θ°,则反射光线的方向 将 转过________ A 、θ°/2; B 、2θ°; C 、θ°; D 、无法确定。 5、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 A 、2米; B 、4米; C 、7.6×105米; D 、3.8×105千米。 6、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反射面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 射到平面镜NP 上,光线经两块平面镜反射后与AO 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 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___ 在此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