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合作探究
改革前
结果:加强了君权
皇帝
皇帝
改革后
中央 中书省:丞相
吏 户 礼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刑 工
地方
布政司 都指挥使司 按察司 监察、 司法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
民政、 财政
军政
合作探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一、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自主学习
二、答题要求
“为圣贤立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 自己的见解
当堂巩固
明朝君权的加强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布政局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皇 帝
群臣 经济 人民 中 央
都司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 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
一、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
时间:1368年初 都城: 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 年号:洪武
自主学习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 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 有的臣民伏首贴耳地听从你 的指令呢?
自主学习
二、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 负责;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管军事大权。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罚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元末《醉太平小令》
民谣唱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 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 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军事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 祖时期设立东厂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 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 强了皇权。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
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章
洪永熙宣盛世
四、明朝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 花生
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 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 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 商、徽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保护皇帝,镇压 官民。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 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 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 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分散了行省 的权力。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巩控固地皇方室。,
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进一步集中权
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力。
接向皇帝负责。
在 中 央
把 右 调原、动来前和武的、官大后任都五命督军的府 都权分 督力为 府统中, 将归、军兵左队部、。皇 了帝军直事接大掌权握。 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一、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 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府,他就是明太 祖。随后,明军攻占 元大都,结束了元朝 的统治。
原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朱 元 璋 强 化 皇 权
因 目 的
在 地 方
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作用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 分为三,互不统属。
2、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科举制的演变

隋 朝
宋 唐朝






立 完展


利:克服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统治,形成比较
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 苏是州明代
的丝中织心业;③
景是德全镇
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 青花畅瓷销海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重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2020/10/18
一、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 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自主学习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元朝灭亡的时间: 1368年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举子看榜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2020/10/318、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 监视官民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特务统治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集中的突出表现。
景德镇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东 厂(明成祖)
锦衣卫印
☆锦衣卫
目的:监视官民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 邢狱诸事,保护皇 帝,镇压官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 手段
科举制的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徽州民居
王家大院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上图,说说明代手工业有何特点。 技艺精湛。
18
3.商业的繁荣
特点:(1)明代商品 经济相当活跃。
(2)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
(3)许多富人积极从 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皇都积胜图》(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 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 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 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 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着 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11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的后果?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随 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 服帖帖、合乎统治者需要的、驯服忠顺的官僚,所 选人才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元末政治腐 败,民不聊 生
农民起义爆 发
明军攻占元 大都,元朝 灭亡
1368年,朱 元璋在应天 称帝,建立 明朝,年号 洪武
4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农民起义的开 国皇帝还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等。
5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
12
八股取士的危害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材料二
——顾炎武《日知录》
范进“中举”后的发疯的惨相
结合材料和图片,讨论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 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13
比较: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异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2
23
15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高达1亿以上,清道 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甘薯者,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三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陆耀《甘薯录》
——《三省边防备览》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8
废丞相,设三司
①中央:撤销中书省,废丞相。 ②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布政司、按察司、 都司)。 ③军事:设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五军 都督府,调兵权授予兵部。
④影响:秦朝以来沿袭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被打破,君权、相 权合而为一,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6
巩固皇权
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
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人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害功臣名将?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 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
7
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区域内的行政、 财政和军事事务,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 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六部直属 中央,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内容
不能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 化呆板
可发表个人见解 不限文体
影响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 影响为主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 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 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 员的素质,有利于社会 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
14
19
《南都繁会图》(局部)
“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这些招牌,反映 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广泛, 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20
徽商是指明清时期
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
徽州府籍的商人团体。他 崛起的一大商团。晋商主要经
们“无货不居”,主要经 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使考试更加规范 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 度也有借鉴意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死书、 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 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是近代中国落后于 西方的文化因素之一。
(2)材料二、三反映了引进的农作物有何特点?
(3)明朝引进农作物有何意义?
16
(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2)引进的外来物种易种植、产量高。 (3)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经济作物的引进,可 以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 的原料。
17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10
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的
设立侵犯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 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
锦衣卫印
影响: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
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皇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 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营食盐、粮食、布匹、茶 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行业。
叶、木材的贸易和典当业。其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遍布全
徽商足迹遍布全国乃至海 国,远至俄国、日本、东南亚
外。
等地区,号称“足迹遍天下”。
21
板书设计
明朝的建立 加强皇权的措施
设废 三丞 司相
厂 卫 制 度 农业
八 股 取 士 手工业
明朝经济的 发展
商业
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 施?
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 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 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原 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
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
2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 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 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3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 城在哪里?
9
2.设立特务机构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吃饭。第二天上朝时,朱 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 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 我。”
朱元璋怎么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的? 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通过特务机构锦衣卫知道的。 职责:监察官民,侦缉官民的言行。 作用: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