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合集下载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有5个就完蛋!有这么一类企业,员工累,老板更累,都在为了企业的明天努力,也想了不少新办法,但收效甚微。

传统企业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定会因为信息通路不畅导致“老板不知道,员工不敢说”,这就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企业可以由此而进行比照自检。

1会议效率不高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

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2采购浪费时间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

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

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3沟通渠道不畅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4加班成瘾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

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

理由有三: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企业管理十弊病

中国企业管理十弊病

中國企業管理十弊病WTO前總幹事莫爾先生說,中國企業的管理相當於30年前的日本,相當於100年前的英國。

導致中國企業的管理落後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1.人性化致命一直以來我們宣揚的人性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害了中國企業。

每個人意識的真空,成為中國企業的致命傷。

香港愛朋集團董事長尹德川回憶說,曾經有個日本人對他講,一個中國人可以打敗一個日本人,甚至是三個日本人,但是三個中國人一定打不過一個日本人,因為我們的職業道德不夠。

在日本的新幹線裏,尹德川躺在一節車廂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服務員進來,畢躬畢敬敬個禮,然後說:“歡迎你顧客”。

當時她看不到車廂裏有任何人,而且每一個進來的服務員都是一樣的,完全沒有顧及到車廂裏有沒有人。

這是他們的程式,每個人的頭腦裏有這個意識,一定要這樣做。

中國企業裏面的員工往往認為管理是少數人的事情,而與組織的其他人員無關。

而實際上,管理是包括組織、決策、控制、領導、激勵等基本職能和預測、調研、計畫、策劃、諮詢、協調、溝通、指導、執行、制度、監督、考評、培訓、任用、選拔及競爭、公關、廣告、行銷等主要功能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系和過程,制訂並執行規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組織中某幾個人的事,而是組織中全體人員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體,只有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

2.聰明導致缺陷《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認為,全世界最難管的就是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很聰明。

有四個詞很關鍵,也容易模糊:聰明、精明、高明、英明。

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精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國企業裏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

中國企業的員工,往往是聰明的員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規則上,去尉找規則的漏洞,去違反規則。

這樣的員工一多起來,企業往往管不下去了。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

公司管理不善的十二大通病有这么一类企业,员工累,老板更累,都在为了企业的明天努力,也想了不少新办法,但收效甚微。

传统企业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定会因为信息通路不畅导致“老板不知道,员工不敢说”,这就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企业可以由此而进行比照自检。

新年伊始,该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1、会议效率不高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

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2、采购浪费时间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

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

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

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3、沟通渠道不畅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

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4、加班成瘾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

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

理由有三: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企业发展的十大病症

中国企业发展的十大病症

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十大病症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瓶颈。

杭州尚阳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多年来曾为大型国有企业、民营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家族企业等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做深入的咨询服务,虽然各类企业的现实情况各不相同,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但经研究总结,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些共性的病症。

现将这些共性的病症列举如下,并附上屡试有效的经典药方,希望为更多的企业解困释疑,帮助他们再铸辉煌。

十大重症之一,股权不清;之二,两权不分;之三,战略不明;之四,决策不灵;之五,管理不硬;之六,人才不济;之七,执行不力;之八,素质不高;之九,营销不畅;之十,发展不快。

病症之一,股权不清。

现在有不少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总经理的权限是否可控?还有一些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由乡镇企业转制或由家庭作坊升级而成的,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

现有的股权不合法,股权设置不合理,当年共同拼搏的弟兄,常常因为股权和分红而争斗的你死我活。

股权模糊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家就失去创业的原动力,公司无法进一步发展。

病症之二,两权不分。

为数不少的企业,公司高层既是股东又是总经理、副总经理,既是所有权者又有经营权者;往往股东会、董事会、办公会混为一谈,导致股东随意干涉经营管理,管理人员缩手缩脚,公司内部矛盾重重。

投资者对经营承担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病症之三,战略不明。

有些企业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拼搏而成长起来的,现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反而不知道如何前进了。

专家称之为“井台蛙”现象和“天花板”经济,原来由于环境和资本的局限,企业家好像是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头顶的狭小天地,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跳到了井台上,面对着四面八方都是可以捕捉的商机,东南西北都是通联的道路,无所措手足。

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办法中最要命的通病

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办法中最要命的通病

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办法中最要命(yàomìng)的通病--明阳天下拓展(tuò zhǎn)培训WTO前总干事穆尔先生说,中国企业的管理工作办法相当于30年前的日本,相当于100年前的英国(yīnɡɡuó)。

导致中国企业的管理工作办法落后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1.人性化致命(zhìmìng)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人性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

每个人意识的真空,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曾经有个日本(rì běn)人说过,一个中国人可以打败一个日本人,甚至是三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一定打不过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够。

在日本的新干线里,作者躺在一节车厢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服务员进来,毕躬毕敬敬个礼,然后说:“欢迎你顾客”。

当时她看不到车厢里有任何人,而且每一个进来的服务员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顾及到车厢里有没有人。

这是他们的程序,每个人的头脑里有这个意识,一定要这样做。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工作办法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管理工作办法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工作办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工作办法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jǐɡè)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工作办法者是管理工作办法的主体,被管理工作办法者是管理工作办法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工作办法过程。

2.聪明(cōngmíng)导致缺陷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gāomíng)、英明。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乏大智慧 、 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五 、不 会 蹲 马 步
日本在 质量 管理方面下 了很 大功夫 , 在餐厅 、 家庭等场合搞 全
维普资讯
|圈
2 6 2 ∞年薰 精
I国 l 企业管 韵十犬聱病 7 理
世 锻组 织前总 干事 穆尔 先生 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 外 , 理 也 不 是 组 织 中 某 几 管
“ 无师 自通 ” 存乎一心 ” 或“ 的事 . 轻 视 先进 管理 工具和 方法 对实 践的 指导作 用。因此 . 在实际 管理过程 中既 不注重学 习新 知 , 也不注意及
工 手册 的第一条是“ 热爱 X 公 司” X ,
剩 下 的 也 都 是 口 号 利 空 话 这 是

其实在某种程度 _害 了 国企 J = k 每个 人意识 的真空 , 成为 中国企业
的 致 命伤 香 港 爱 朋 集 团 萤 事 长 尹
德川吲忆说 . 曾经有个 日本人对 他
证 上级领 导 的认可 就可 以 了 。 国 有 企 业 的体 制 改 革 要 看 国 家政 策 。 在 MB 现 O叫停 , 郎成平 把
法的整合 。 是系统化的工作。很 多
企业 策略 很 多 , 成 效 甚 微 , 缺 但 是
和 日本战败以后努力要 向上的忧
患意识 有很 大关 系 。
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明; 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 英明。 而 中国企业 里面 往往足 精 明 的人太 多。 高明的人 太 少. 英明 的
人 基 本 上 没 有 中 国企 业 的 员 工 , 往 是 聪 明 往
有人 形 容中 国企 业的领 导三 拍 搞垮企 业 : 脑袋 决策 . 大 睫 拍 拍 后悔 , 拍屁股走人 !

历数中国企业管理十大问题

历数中国企业管理十大问题

1.人性化致命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没有。

3.挥刀自宫的神功中国的企业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

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

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幼稚的管理阶段,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

中国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

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的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

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稳步的,频繁的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的。

中国过程中,领导太多的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

但是点子思维、雕虫小技都不能使战略得到有效实现。

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统化的工作。

很多企业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5.不会蹲马步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

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弊端大全

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弊端大全

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弊端大全第一篇: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弊端大全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弊端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 主要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重点也是在经济领域。

同时, 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尤其是在我国决定实行市场经济, 并成功地加入了WTO 之后, 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休戚相关。

但实践上, 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它所应该达到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有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后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退和滑坡。

这就更是与我国经济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们常说, 改革国有企业, 就是要改革国有企业落后的管理制度, 因此, 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审视一下国有企业的现状、找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脱离这种困境的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落后这里讲的人力资源, 包括高层管理者和普通职工, 两者中的任何一方, 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入, 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而且大多为了管理人力资源而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但是我们却发现, 国有企业在这两者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瑕疵。

在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把企业管理者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混乱做法后, 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能够公平和准确选拔人才的机制。

表面上, 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 由原来国家的第二篇:国有企业弊端国有企业弊端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最根本弊端在于以党政治企,让企业结构弄得跟机关一样,其习气和政府机关基本没有二致。

1、自上而下的统治、封建制阴影下的王朝。

国有企业感觉就像以前的某种封建式管理,如领导像皇帝,管理人员像下臣,其它人就像一般的办事者了。

皇帝一发话,中层人员唯命是从,而且容不得半点分辨,否则乌纱帽不保,甚至更惨,根本无法通路。

2.分配体系严重扭曲,领导与普通员工差距巨大3、缺乏监督、管理不清,人治化严重,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裙带关系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1.人性化致命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没有。

3.挥刀自宫的神功
中国的企业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

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

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
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幼稚的管理阶段,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

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

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的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

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稳步的,频繁的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的。

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太多的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

但是点子思维、雕虫小技都不能使战略得到有效实现。

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统化的工作。

很多企业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5.不会蹲马步
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

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

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像力来做的。

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

6.不许随地大小便!
我们的管理规则往往不完善。

海尔初期把禁止随地大小便都写进企业文化是非常有道理的。

管理规则对中国企业最为迫切。

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

程序就是教员工做正确的事,而制度是防止员工做错事。

形象地讲,程序是假设员工是傻瓜,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

中国企业现在程序的东西太少了。

7.质量胆小鬼
日本在质量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餐厅、家庭等场合搞全民质量管理。

可是中国的企业在质量管理面前却是胆小鬼。

8.不懂123
中国企业的销售员没拿单子回来,会找很多理由,讲“非战之罪也”。

日本人要的是结果,中国人喜欢找理由。

每天日本人都会写报告,相互研讨报告。

我们中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阳奉阴违,领导告诉这样干,底下干自己的。

9.国企命系MBO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彭烨认为,国有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体制问题。

一年做到盈利3个亿,企业家的动力是靠什么呢?这个收益不是个人的,是国家的。

企业家可以按最低标准增长,只要保证企业的盈利,保证企业的增长,保证上级领导的认可就可以了。

但是国企的老总努力在做,能得到什么呢?企业老总靠个人觉悟和对事业的追求,拿的是一个比较低的基本工资,奖金也比较少,很多福利待遇退休就没有了。

这样的企业家奋斗是有后顾之忧的。

10.创业短命
彭烨认为民营企业的问题是领导人的素质问题。

国有企业过分民主,民营企业过分专制。

最开始的民营企业家,是因为在国有企业做不下去,或者是个性问题出去做的。

青岛最大的木地板企业家,具有天才一样的市场敏锐感觉。

但是本身在管理上有很大缺陷,总的素质不如国有企业家。

企业发展经过创业阶段之后,
都遇到人才发展的瓶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