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

合集下载

三段论

三段论

6.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7.有一个前提是特称,则结论必是特称。
文学是艺术, 舞蹈是艺术, 所以,舞蹈是文学。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 延
小说是文学作品, 诗歌不是小说, 所以,诗歌不是文学作品
3.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天空不是大海, 大海不是沙漠, 所以,……
4.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 则结论必然否定。 5.如果结论是肯定的,则必有一个前 提是否定的。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 物理学不是社会科学, 所以,物理学不是史学。
SAM SAP
SAM SEP
二、三段论的公理
公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确定下来的,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 在演绎推理系统中,公理是初始的依据,是推理的基本前提。 逻辑三段论的推理的公理是:如果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那么,这类 对象中的一些就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三、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三 段 论
Hale Waihona Puke 逻 辑 学演讲人:程松 2015年8月12日
一、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有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而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 演绎推理叫做直言三段论推理,简称三段论 1.文学是人学, 古典文学是文学, 所以,古典文学是人学。 MAP 2.音乐不是雕塑艺术 交响乐是音乐, 所以,交响乐不是雕塑艺术 MEP

简述三段论的特点及其四种逻辑推理形式

简述三段论的特点及其四种逻辑推理形式

三段论是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它是逻辑思维和论证推理的基本格式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括主题命题、中间命题和结论命题三个部分,通过三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推理论证。

三段论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简练明确、结构稳定,包含四种逻辑推理形式:假言三段论、析取三段论、拒斥三段论和辩论三段论。

下面将对三段论的特点以及这四种逻辑推理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三段论的特点1. 逻辑严密:三段论的结构严谨,推理过程清晰,可以避免漏洞和矛盾,有助于确保论证的逻辑正确性。

2. 简练明确:三段论的命题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推理,有助于推动思维的严密化和系统化。

3. 结构稳定:三段论的结构稳固,由主题、中间和结论三个命题组成,每个命题都具有特定的位置和功能,推理过程可靠。

二、四种逻辑推理形式1. 假言三段论:以假设为前提,通过对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一种形式。

2. 析取三段论:以析取联结词“或”为特征,通过不同的析取命题进行逻辑推理,推演出结论的一种形式。

3. 拒斥三段论:通过否定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

4. 辩论三段论:通过对前提和结论的对比和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

总结:三段论作为一种基本的逻辑推理形式,具有逻辑严密、简洁明了和结构稳固的特点,包括假言三段论、析取三段论、拒斥三段论和辩论三段论四种形式。

有效运用三段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推动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段论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逻辑思维形式,其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段论的逻辑严密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段论中的三个命题之间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必然推导出结论。

这种严密性能够确保推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逻辑漏洞和矛盾的发生。

三段论的简练明了也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三段论的命题结构简单清晰,逻辑关系明确,这为推理和论证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工具。

三段论

 三段论
6.从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必然得出结 论
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的有三种情况, ➢ 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命题,即II; ➢ 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即OO; ➢ 一个前提特称肯定,一个前提特称否定,即 IO(OI)。
1.当两前提为OO时,根据规则4,两前提都是否定时, 推不出必然性结论。
2.当两前提为II时,由于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因 此必然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因而推不出必然
三段论的规则:
例如: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著作,
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两次出现的“鲁迅的著作”是两个不同的词项。该 推理犯了“四词项”的错误。
三段论的规则: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三段论要通过中项的联结作用确定大项和小项之间的关系。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就意味着它有一部分外 延同大项有某种关系,一部分外延同小项有某种关系,至 于究竟是哪部分外延同大项有关系,哪部分外延同小项有 关系,这在直言命题的表达中是无法确定的。以这种不确 定的关系显然无法确定大小项之间的关系,中项也就不能 发挥中介联结作用而推出必然性的结论。凡是中项在两个 前提中都不周延的,被称作“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三段论的规则:
三段论的规则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将其归结为七条。
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这是由三段论推理的定义决定 的。因为三段论的实质就是前提借助于一个共同的项即 中项作为桥梁,使大、小项发生联系从而推出结论。倘 若一个三段论只有两个不同的项,那么,大、小项就找 不到一个将二者联系起来的中项来建立关系;倘若一个 三段论有四个不同的项,那么就可能出现大项和一个项 存在关系,小项和另外一个项存在关系,从而无法把大、 小项联系起来。

逻辑学的三段论

逻辑学的三段论

逻辑学的三段论
三段论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由三个陈述组成:一个主题陈述、一个中间陈述和一个结论陈述。

三段论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前提1:所有A都是B(主题陈述)
前提2:某物体X是A(中间陈述)
结论:因此,某物体X是B(结论陈述)
三段论的基本形式是:
所有的A都是B。

某物体X是A。

因此,某物体X是B。

这种推理方式基于前提中的所有情况都适用于结论。

例如,如果所有的狗都是动物,那么如果某个物体被确定为狗,那么它也必须是动物。

三段论是一种有效的推理方式,但要注意前提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段论

三段论

二、三段论三段论是指由三个直言命题(及三个简单判断)所组成的推论形式,例如:前提1:中国人是亚洲人。

前提2:亚洲人是地球人。

结论:中国人是地球人。

在三段论中,三个判断一共只出现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这是三段论的本质所在。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是中项(如上例中的“亚洲人”),此处的“中”是指“中介、连接”的作用,即将两个前提联系起来。

在实际考题中,三段论的表述一般并不如上例一样简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文字描写繁复,插入语多,导致阅读困难。

二是结论位置不确定,如同一个三段论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方式:(1)因为金属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

(结论在最后一句)(2)铁导电,因为金属都导电,而铁是金属。

(结论在第一句)(3)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因为金属都导电。

(结论在中间)这些原因都给考生在短时间内正确理解题意设置了障碍,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除了上述三段论定义的相关知识,还需要着重掌握三段论的几条规则: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概念。

这一点往往被用来考查考生是否能准确的找出概念混淆,在下面的例子中,虽然从字面上看只有三个概念,但事实上,由于有的字面相同的概念本质并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三段论中概念达到四个,因此推理错误。

(也就是常说的“四概念错误”):武汉的风景名胜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

黄鹤楼是武汉的风景名胜。

所以,黄鹤楼不是一天内能够游览完的。

(前一个“武汉的风景名胜”是统称,后一个是特指)2.中项至少周延一次要讲清楚这条规则,首先要弄清楚周延的定义和判别方法:周延的定义:一个命题的主语(或谓语)是否指代该事物的所有个体。

周延的判据:一个命题的主语(或谓语)前是否可以加上范围词“所有”。

周延判据的具体操作:对于主语来讲,如果前面已经有了范围词“所有”、“有的”、“某个”或其他表明范围限定的信息,则周延与否可直接判定,如果没有范围词,根据汉语语法默认可加“所有”。

对于谓语来讲,如果是肯定句,谓语不可周延,反之,如果是否定句,则谓语周延。

三段论

三段论

以上4条是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下面两条是 由前面4条推导出来的规则,故称导出规则。 遵守了基本规则,就不会违反导出规则。 之所以列出这两条导出规则,并把它们与 基本规则平行排列顺序,其主要目的是: 给初学逻辑者检验一个三段论形式是否有 效提供方便
5、两个特称命题做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结论
以两个特称命题做前提,其组合情况不外乎三种:
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 中是谓项 第二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谓项,在小前提 中是主项
第一格 M—P S—M S—P
第二格 P—M S—M S—P 第三格 M—P M—S S—P 第四格 P—M M—S S—P 第三格的三段论
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
项,用M表示 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 大项是指作为结论谓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大前提,一个称小前 提。大前提是指包含有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 包含有小项的前提
区分大小前提与前提的排列顺序无关,而 含有大项还是小项才是区分大、小前提的 唯一标准。但习惯上,人们总把大前提排 列在前、小前提列在后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暨南大学的学生, 小张是我们班的同学, 所以,小张是暨南大学的学生。
前提中的两个性质判断包含了一个共同词项“我 们班的同学”,推出的结论则是由前提中另外两 个词项“小张”和“暨南大学的学生”构成新的 直言命题
(二)三段论的一般结构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的,其 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中项、小项和大项
小项不当周延案例
个体企业是私人的企业,
有的个体企业是偷税漏税的, 所以,偷税漏税的都是私人企业。

三段论

三段论

(6)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 例如:任何侵略战争都不是正义的. 日本侵华战争是侵略战争. 所以,日本侵华战争不是正义的. • 可以看出,结论如果是否定的,则一定是由于大、小项有 一个和中项相容,另一个和中项相排斥,大项或小项与中 项相排斥的前提就是否定命题。这一规则是说:两个肯定 前提不能得出否定结论。否则,结论就不是必然得出的。
(5)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 • 例如:1所有的共青团员都是青年。 1 我不是青年。 所以,我不是共青团员。 2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社会是(一种)事物。 所以,人类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 • 两个前提中一个是否定,另一个必是肯定,则项与项之 间的关系有:中项与大项相容、与小项相排斥如1 ;中 1 项与小项相容、与大项相排斥如2 。两种情况下,结论 2 都是否定。
所有无效合同( )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 ),(大前提) ),(大前提 所有无效合同(M)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P),(大前提) 所有违反公平原则的合同( )都是无效合同( ),(小前提) ),(小前提 所有违反公平原则的合同(S)都是无效合同(M),(小前提) 所以,所有违反公平原则的合同( )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 ) 所以,所有违反公平原则的合同(S)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P) 结论) (结论) 如果用竖式表示三段论的形式,并且约定把大前提写在上面,那么, 如果用竖式表示三段论的形式,并且约定把大前提写在上面,那么, 上述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上述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所有的M是 MAP 所有的 是P 所有的S是 SAM 所有的 是M 或: 所以, 所有的S是 SAP 所以 所有的 是P 也可以用横式表示为: 也可以用横式表示为:MAP,SAM├ SAP ,
• 由以上6条基本规则又推导出下面两条规则: (1)从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必然得出结论。 两个特称前提的组合有:I I 、 OO 、 IO (OI)。 I I:两个特称肯定命题四个项没有一个是周延的,所以,不 能必然得出结论。 OO :两个否定命题得不出必然结论。 IO (OI):两个前提命题四个项中,只有一个项是周延的。如 果作中项,满足中项周延,则结论是否定,大项周延犯大 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这个周延的项,如果作大项,则 中项在前提中不能保证周延一次。同样不能必然的结论。

三段论举例

三段论举例

三段论举例
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由三个命题组成,包括一个前提、一个中间命题和一个结论。

这三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蕴含关系,也可以是否命题关系。

以下是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段论。

例子一:
前提:所有人类都会呼吸氧气。

中间命题:张三是人类。

结论:张三会呼吸氧气。

这个例子中,前提表明了所有人类都会呼吸氧气,而张三被确定为人类,因此可以推出结论——张三会呼吸氧气。

这个例子符合三段论的形式,是一个有效的逻辑推理。

例子二:
前提:所有狗都会叫。

中间命题:旺财是狗。

结论:旺财会叫。

在这个例子中,前提指出了所有狗都会叫,而旺财被确认为狗,因此可以推断出结论——旺财会叫。

这个例子也符合三段论的形式,是一个有效的逻辑推理。

例子三:
前提:所有学生都会读书。

中间命题:李明是学生。

结论:李明会读书。

这个例子类似于前两个例子,前提指出了所有学生都会读书,而李明被确定为学生,因此可以推断出结论——李明会读书。

这个例子同样符合三段论的形式,也是一个有效的逻辑推理。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三段论的逻辑推理过程。

其推理关系是基于前提与中间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三段论在逻辑推理中被广泛应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三段论及其基本规则的理解摘要:三段论是形式逻辑中最重要的推理形式之一,三段论基本规则是分析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

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应用。

关键词:三段论基本规则全面理解灵活运用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

是我们在思维中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之一。

要解决三段论问题的关键是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在此,我将简单谈谈我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及课下资料查询获得的对三段论的基本规则的理解与体会。

一、对三段论的基本见解三段论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仅有三个词项,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

例如: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牛是偶蹄目动物;所以牛是脊椎动物。

上面的三段论推理,“偶蹄目动物”是连接大小前提的中项;“脊椎动物”是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大项”;“牛”是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小项”。

习惯上用“M”表示“中项”,用“P”表示“大项”,用“S”表示“小项”。

从思维过程来看,任何三段论都必须具有大、小前提和结论,缺少任何一部分就无法构成三段论推理。

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常常把三段论中的某些部分省去不说。

省去不说的部分或是大前提,或是小前提,或是结论。

(1)省略大前提你是医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医学理论。

此处省略了大前提“凡是医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医学理论”。

(2)省略小前提这部连续剧不是优秀作品,因为优秀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例子省略的小前提是“这部连续剧不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恢复其完整式是“优秀作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这部连续剧不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所以这部连续剧不是优秀作品”。

(3)省略了结论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嘛。

例中省略的结论是“你也免不了犯错误”。

二、对三段论基本规则的全面理解三段论公理是:如果一类对象的全部都是什么,那么,它的小类,即部分对象也必然是什么;反之,亦然。

这就是说,如果对某类对象的全部都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对象也就有所断定。

人们根据三段论公理,总结出三段论的一般推理规则,使之成为判定三段论是否有效的标准。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共有七条,其中前五条是基本规则,后两条是导出规则。

在这七条规则中,前三条是关于词项的规则;后四条是关于前提与结论的规则。

一般规则如下:(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三段论的实质就是借助于一个共同项即中项作为媒介,使大小项发生逻辑关系,从而导出结论的。

如果一个三段论只有两个词项或四个词项,那么大小项就找不到一个联系的共同项,因而无从确定大小项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个正确的三段论仅允许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例如:①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是普遍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所以普遍概念是普遍概念。

②大学生都应当热爱自己的专业,小李是大学生,所以小李热爱自己的专业。

上述推论①仅有两个词项,造成了无意义的同语反复,不可能推出什么新的断定。

②是错误的,从词项形式看它具有三个词项推理,但实际上它是犯了“四词项”逻辑错误。

例中大前提中的“大学生”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小前提中的“大学生”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概念。

所以例②具有四个词项。

这种表面上是三个词项,实质是四个词项的错误,就叫做“四词项错误”。

(2)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中项是联系大小前提的媒介。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那么,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将会出现部分外延与大项相联系,并且部分外延与小项相联系,这样大小项的关系就无法确定。

例如:某系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某班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所以,某班同学都是某系的学生。

上面的中项两次不周延的推理显然无法得出结论,因为某班同学也可能是某系的学生,也可能不是。

中项不能在大小前提中两次不周延。

若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周延一次或周延两次,情况又如何呢? 如果中项周延一次,那么就会有一个中项的全部外延和大项或小项发生了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从而产生媒介作用,使大小前提发生联系推出必然结论。

例如: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李教授是知识分子,所以李教授是劳动者。

上述例子仅有一个中项是周延的,它能推出必然结论,大小前提与结论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如果中项周延两次,只要大小前提不都是否定的,那么,中项的全部外延就会分别与大项、小项发生联系,起到联结大小项的作用,从而使三段论推出必然的结论。

例如:①鸭嘴兽是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是澳洲的动物,所以,有的澳洲动物是卵生的哺乳动物。

②鸭嘴兽不是胎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也不是亚洲的动物,所以,(?)上述两个例子,前一个是正确的,第二个是错误的。

前一个的前提是肯定的,这样,中项与大小项均发生了联系,中项就起到联结大小前提的作用,从而使这个三段论推出必然结论。

第二个例子,中项虽然周延两次,但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无法起到联结大小前提的作用,因此不能推出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只要两个前提不都是否定的),它的中项至少应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本条规则与性质判断直接换位推理的规则相同。

如果前提中的大项或小项是不周延的,那么它们的大项或小项的外延就没有被全部断定,若结论中的大项或小项变为周延的,那么就等于断定了大项或小项的全部外延。

这样,造成了前后不一致,所推出的结论当然是不可靠的,其结论也不是由前提必然推出的。

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

例如:①金属都是导电体,金属都不是绝缘体,所以,所有绝缘体都不是导电体。

②金属都是导电体,橡胶不是金属,所以橡胶不是导电体。

③某人是教授,某人是北京大学的,所以,北京大学的都是教授。

上面的例子①②所犯的逻辑错误都是“大项不当扩大”。

例③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小项不当扩大”。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结论有假有真,这说明违反本条规则所推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也就是说,从前提推出的结论不是必然得出的,而是或然的。

我们不能因为有①②这种能够推出真实结论的推理,就认为①②是有效性推理。

能够偶然推出真实结论的推理形式并非是有效的,凡是有效推理的逻辑形式,代入任何推理内容,只要前提真实,就一定能够推出真实的结论。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中项同大小项发生排斥。

这样,中项就无法起到联结大小前提的作用,小项同大项的关系也就无法确定,因而推不出结论。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该规则。

铜(M)都不是绝缘体(P),而铁(S)不是铜(M),所以铁(S)不是绝缘体(P)。

上面例子,前提是真实的,但由于形式无效,所以推出的结论有或然性。

(5) 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该规则是导出规则。

若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否定的,那么,中项与大项这两者的外延就必然是互相排斥的,据规则(4),小前提就只能是肯定的。

若小前提是肯定的,那么,小前提中的中项和小项的外延就必然具有相容关系。

这样,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小项就会与大项的外延相排斥,从而推出必然性结论。

同理,若小前提是否定的,那么,中项与小项的外延相排斥;据规则(4) ,大前提只能是肯定的,则中项与大项的外延就必然具有相容关系。

这样,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小项就会与大项的外延相排斥,从而推出必然性结论。

从另一个角度看,若前提都是肯定的,而结论是否定的,那么,结论的小项和大项的关系,或是真包含关系,或是交叉关系,或是全异关系,而实际上大小肯定前提通过中项联结,小项和大项的外延关系可能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这样在前提中蕴涵的小项与大项的关系同结论中的小项与大项的关系存在着差异,从而使结论失去可靠性,其逻辑形式也必然是无效的。

(6)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例如:有的同学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由这两个特称前提,我们无法必然推出确定的结论。

因为,在这个推理中的中项“运动员”一次也未能周延。

又如: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这里,虽然中项有一次周延了,但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

因为,在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按前面的规则,如果得出推论,则只能是否定命题;而如果是否定命题,则大项“影星”在结论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项扩大的错误。

所以,大小前提若都是特称的,则必然是无效式。

(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

例如: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所有运动员是大学生;所以,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这个例子说明,当前提中有一个判断是特称命题时,其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否则,如果结论是全称命题就必然会违反三段论其他几条规则。

结语:三段论基本规则是分析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

因此,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1. 《谈三段论基本规则及应用》张春香 CNKI学术期刊2. 《三段论规则表述和阐释》楮木兰万方数据库3. 课件周延云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