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HG-T 3923-2007
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

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用到的有关水质检测仪)中水(reclaimedwater)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利用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经济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中水利用对企业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我公司针对循环水水质标准,如pH、浊度、余氯、磷、硬度等指标,提供专业的、先进的水质监测仪表.表1 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标准 GB/T 19923—2005序号控制项目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补给水工艺与产品用水直流冷却水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1 pH值 6.5-9.0 6。
5-8。
5 6.5-9.0 6.5-8.5 6.5-8.52 悬浮物(SS)(mg/L) ≤ 30 - 30 --3 浊度(NTU)≤- 5 - 5 54 色度(度)≤ 30 30 30 30 305 生化需氧量(BOD5)(mg/L)≤ 30 10 30 10 106 化学需氧量(COD Cr)(mg/L)≤- 60 - 60 607 铁(mg/L)≤- 0。
3 0.3 0。
3 0。
38 锰(mg/L)≤- 0.1 0。
1 0。
1 0。
19 氯离子(mg/L)≤ 250 250 250 250 25010 二氧化硅(SiO2)≤ 50 50 - 30 3011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450 450 450 45012 总碱度(以CaCO3计 mg/L)≤ 350 350 350 350 35013 硫酸盐(mg/L)≤ 600 250 250 250 25014 氨氮(以N计 mg/L)≤- 10①- 10 1015 总磷(以P计 mg/L)≤- 1 - 1 116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17 石油类(mg/L)≤- 1 - 1 1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
第五章技术标准及要求

第五章技术标准及要求1、招标文件中如有条款的,“*”条款均不允许偏离,每条必须逐条响应,并按要求附相关证明材料,有任何“*”条款满足或不响应,投标将被否决。
2、实施服务和交货产品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质量标准、满足技术文件中的要求;井下产品必须具有有效的矿用产品标志证书。
3、技术文件中的推荐品牌或型号仅起说明作用,均为相当于同等品牌或型号,投标人在投标中可以选用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但替代要实质上满足或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
投标人选用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时,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证明其实质上满足或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
招标范围:污水系统药剂技术规格书1总则本技术附件适用于水处理车间污水系统所有常规药剂的物资采购,为水处理车间污水装置预处理段及深度处理段的混合废水絮凝沉淀及污泥脱水所使用,通过投加各种药剂,确保污水系统出水水质达标。
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3923-2007的《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要求(TDS指标除外),具体水质控制指标见技术要求附表。
2.执行标准: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 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HG/T2498 化学工业标准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总则并以本技术规格书所列规格检验条件为准。
3.主要技术要求3.1卖方所提供的所有污水系统处理药剂必须保质保量按时供货。
为了确保药剂使用投加效果,卖方必须无偿提供加药服务,药剂投加配比量必须严格遵照甲方工艺要求进行投加。
3.2卖方所提供的所有污水系统处理药剂必须适用于煤化工酚氨废水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并具有一年以上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业绩。
药剂经过选型后,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3卖方所供药剂投加后,污水系统产水水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3923-2007的《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要求(TDS指标除外)。
同时不能影响后续工段系统稳定运行。
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一、基本设计条件1、原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XX集团沁县XX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满足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
要求流量为130m3/h(其中年产130万吨的焦化装置焦化废水处理流量为:100m3/h,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制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产生流量为30m3/h生产废水也将一并引至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包括本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负荷试车、试运行、完成功能考核、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直至竣工验收合格,以及缺陷修复、在质量保证期内的工程质量保证/保修义务全过程的交钥匙工程。
原来焦化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文件包括:事故池及预处理、生化处理单元、高级氧化单元、膜法深度处理单元及配套所有辅助设施。
但高级氧化单元、膜法深度处理单元没有施工。
实际上,已建设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1)事故池1座(平面尺寸20*18)2)调节池1座(平面尺寸12*18)3)除油池1座(平面尺寸:12*7.85,分2格)4)浮选系统1套5)厌氧池2座(总体尺寸:26*9)6)缺氧池2座(总体平面尺寸:26*13)7)好氧池2座(总体尺寸:35*26*5.9)8)二次沉淀池1座(Φ14m)9)混凝沉淀池1座(Φ12m)10)污泥浓缩池1座(Φ6m)11)鼓风机3台,D60-1.7,N=185KW12)综合厂房1座(平面尺寸:6*44.5)13)1#集水池1座(平面尺寸:4*10)14)2#集水池1座(平面尺寸:4*6)15)3#集水池1座(平面尺寸:4*5)16)清水池1座(平面尺寸:4*7)17)污泥脱水机1套。
(2)、现有工艺流程:蒸氨废水→除油池→气浮池→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淀池→混凝沉淀池→清水池(达标后送熄焦沉淀池)。
现有工艺出水水质:(3)、提标改造要求1)、业主拟推荐的方案,原二次沉淀池出水→二段缺氧给水泵→二段缺氧池→二段好氧池→二段沉淀池→催化氧化装置→浮选给水泵→超效纳米浅层气浮装置→原来的混凝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水(外排或熄焦)注:投标方案,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案。
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阳煤新材料

二O一八年自行监测方案(合成氨项目)企业名称: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8年2月6日一、企业概况(一)企业基本信息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首批规划建设的13个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总资产900亿元。
阳煤集团是以煤炭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以铝电、建筑地产、机械电气、贸易服务四个辅助产业组成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2010年11月24日,经山西省政府决定,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托管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促进太化整体搬迁工作。
2011年6月27日,成立了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清徐县经济开发区,占地3000亩,现有职工2400人。
项目于2011年8月奠基,开始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
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清徐化工新材料园区配套工程及迁建项目厂址位于清徐新材料园区内,主要建设内容有:合成氨装置、动力站等。
设计生产规模为:40万吨/年合成氨。
项目于2017年9月开始进行环保设施调试。
阳煤化工新材料园区秉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节能环保的宗旨,规划建设等产品。
同时配套建设各项环保设施,采用电袋除尘器、炉内石灰石脱硫和炉外氨法脱硫设施、SCR和SNCR混合脱硝设施进行废气治理;建有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蒸发结晶系统。
具有“技术最先进、节能减排成本低,产品质量标准最优,单套规模最大、双系统稳定运行,综合利用、分级利用效率高、上下游一体化,系统安全环保”五个突出特点,同时依托完善的公用工程,实现了关联产品、辅料等额互换互供,科学布局使得园区处于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产业链中,优化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内涵。
2012年8月2日山西省环保厅对园区配套工程及迁建项目晋环函﹝2012﹞1593号文件进行了环评批复。
2016年5月20日太原市环保局对园区配套工程及迁建项目规模变更并环审评书﹝2016﹞68号进行了环评批复。
给排水规范表812

1.1.1给水排水规范采用的规范及标准综合部分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2010)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GB/T 50538—2010)8).《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 0447-96)9).《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14).《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深度规定》(市政公用工程)(HNJY-JS-2013-01)15).《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16).《给水排水工程砼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17).《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设计规程》(CECS98:98)18).《市政工程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18-88)19).《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14:2002)20).《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21).《给排水用软密封闸阀》(CJ/T216-2005)22).《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2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5)24).《湖南省镇区(集镇)供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设计技术导引》(2013年)25).《钢结构防腐涂装工艺标准》(508-1996)2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CJJ75-1997)28).《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9)2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给水部分3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3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4).《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GB 8161-1987)35).《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 11729-1989)3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3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8).《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1985)39).《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2010)40).《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41).《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4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43).《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44).《工业锅炉水质标准》(GB/T 1576-2008)45).《用水单位水量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46).《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 3019-2012)47).《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48).《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2011)49).《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50).《湖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3/T388-2008)51).《城市给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52).《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53).《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54).《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范》(DBJ43/002-2009)55).《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5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57).《工业给水系统可靠性设计规范》(CECS93:97)58).《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59).《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JJ32-2011)60).《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2011)61).《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62).《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64).《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CECS243:2008)65).《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1999)66).《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67).《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68).《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CECS 17:2000)69).《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CJ/T 218-2010 )70).《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J967-2009)71).《栅条、网络絮凝池设计标准》(CECS06:88)72).《颗粒活性炭吸附池水处理设计规程》(CECS124:2001)73).《锯齿取水头部设计规程》(CECS113:2000)74).《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08)75).《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2007)76).《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CJ/T204-2000)77).《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78).《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B/T50587-2010)79).《灌区改造设计规范》(GB50599-2010)80).《给水管道复合式高速进排气阀》(CJ/T217-2005)81).《饮用净水水表》(CJ/T241-2007)82).《电子远传水表》(CJ/T224-2012)83).《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8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85).《湖南省城镇供水厂提质改造技术导引》(2012年)排水部分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8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9).《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90).《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91).《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92).《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93).《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95).《城市污水再利用分类》(GB/T 18919 -2002 )9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9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9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9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 25499-2010)1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2005)101).《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 1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103).《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104).《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105).《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 106).《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107).《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 108).《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CECS92:97) 109).《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1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1).《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 112).《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J950-2009) 11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CECS149:2003) 114).《寒冷地区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设计规程》(CECS111:2000) 115).《合流制系统污水截流井设计规程》(CECS91:97) 116).《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CECS128:2001) 117).《氧化沟设计规程》(CECS112:2000) 118).《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 119).《氧气曝气设计规程》(CECS 114:2000) 120).《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 121).《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 122).《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2010) 123).《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2010) 124).《污水处理卵形消化池工程技术规程》(CJJ161-2011) 125).《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54-93 ) 126).《城镇排水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CJ/T252-2007) 127).《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120-2008) 128).《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 J1182-2011)12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 13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23484-2009) 13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2009) 13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GB/T23485-2009) 13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GB/T24602-2009) 13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24600-2009)13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25031-2010) 1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137).《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221-2005)13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规程》(CJJ131-2009)139).《城镇污水污泥流化床干化焚烧技术规程》(CECS250:2008)140).《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141).《带式压滤机污水污泥脱水设计规范》(CECS75:95)142).《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与政策导引》(2011年) 14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建筑给排水部分14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 14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4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148).《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14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150).《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151).《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4-2011)152).《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153).《建筑给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01-667-2002)154).《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2004) 155).《建筑给水超薄壁不锈钢塑料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35:2002)156).《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53:2003) 157).《建筑给水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36:2002)158).《建筑给水铝塑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05:2000) 159).《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5:2001)160).《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T98-2003) 161).《气压给水设计规范》(CECS76:95)162).《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CJ/T303-2008)163).《建筑给水水锤吸纳器》(CJ/T300-2008)164).《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设计规程》(CECS109:2000)165).《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166).《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167).《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94:2002)168).《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248:2008) 169).《埋地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170).《建筑同层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47:2008) 171).《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设计规程》(CECS79:96) 172).《A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32:2007) 17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17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2007》(2007)17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0336-2002) 177).《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178).《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79).《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18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81).《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RFJ 06-2008) 182).《半即热式水加热器热水供应设计规程》(CECS60:94) 183).《小区集中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程》(CECS222:2007) 184).《燃油燃气热水机组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程》(CECS134:2002) 185).《公共浴室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108:2000) 18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8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GB/T50604-2010) 1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8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2005) 19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9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9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 19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194).《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19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198).《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199).《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 200).《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50440-2007) 201).《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202).《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98-2009) 203).《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45:2008) 204).《大空间智能型全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34-2004) 205).《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 263:2009) 2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J50140-2005) 207).《厨房设备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233:2007)防洪及泵站部分208).《防洪标准》(GB50201-94)20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21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211).《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93(98年版)) 212).《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213).《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50510-2009)214).《水泵隔振技术规程》(CECS 59:94) 215).《给水排水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132:200) 216).《水力控制阀应用设计规程》(CECS144:2002)2职业卫生2.1职业卫生在职业卫生方面,设计以如下卫生法规、卫生标准作为设计依据:21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和(GBZ2.2-2007) 218).《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219).《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53-2000-GB18083-2000) 22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21).《工业企业嗓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2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23).《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2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3施工及验收规范(1)施工规范和标准22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2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GB50257-1996 230).《埋地给水排水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9:2001) 231).《室外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8:2000) 2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3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3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3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236).《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237).《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2011) 238).《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727-2011) 239).《建筑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4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2-89 241).《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3-89 242).《结构吊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4-89 243).《特种结构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5-89 244).《砌筑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6-89 245).《防腐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11-89 (2)安装规范和标准246).《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3-200224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1 248).《机诫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再生水回用到循环水系统的标准应用

再生水回用到循环水系统的标准应用郭景玉【摘要】再生水回用到循环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在不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有不同的规定,各企业在再生水回用中实际执行的情况也各不同,在一些场合还出现了对再生水采用哪项标准意见不同引发的争论.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循环水用户的经验对再生水回用的水质指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再生水;循环水系统;标准【作者】郭景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9【正文语种】中文节水减排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污水回用是节水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
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得以再生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水排放量,还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越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新建、改扩建工业装置取水定额的管理越严格。
在取水指标的限制下,再生水的利用可以缓解用水需求。
再生水目前常用做工业冷却水系统补水、冲厕、绿化、生活杂用、景观用水、农业灌溉等。
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工业用水的大户,约占工业用水的70%~80%,现在有很多工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以再生水替代工业新水做补充水使用。
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已有十多年历史,相关标准的制定也在逐步跟进,在不同的标准中对再生水回用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指标的规定有所不同。
水处理技术在发展,工程上也在不断积累回用的经验,再生水回用的现状与制定标准时已有变化,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将会不断修订和更新。
1.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1]GB 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2003年3月1日起实施,侧重于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内容涉及到方案设计的基本规定,再生水水源,回用分类和水质控制指标,回用系统,再生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安全措施和监测控制。
以非强制性条文4.2.2提出了再生利用面广量大的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r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2230─91循环冷却水测定方法韶关佳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硬度的测定一、试剂1、EDTA标准溶液:c(EDTA)=0.01mol/L2、氨性缓冲液:(PH=10)称取20克分析纯氯化氨(NH 4Cl)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100mL分析纯氨水,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3、铬黑T指示剂:称取0.5克铬黑T,加入100克固体分析纯氯化纳放入研钵中研磨均匀细面,放入小广口瓶塞紧备用。
二、操作步骤1、吸取水样25mL于250mL三角瓶中。
2、加入氨性缓冲液5mL,此时水样的PH值为10,加铬黑T指示剂一小勺(约30mg),立即用EDTA标准液滴定,滴至溶液由红色变为兰色为终点。
记下EDTA消耗量V (mL)。
1V1×C×1000总硬度(以CaCO 3计mg/L)=────────×100.09V式中:V 1──EDTA标准溶液用量(mL);C──EDTA标准溶液浓度(mol/L);V──水样体积(mL);100.09──CaCO3的摩尔质量(g/mol);钙离子的测定一、试剂1、20%KOH溶液:称取20克KOH(分析纯)溶于80mL蒸馏水中。
2、1+2三乙醇胺:1体积三乙醇胺(化学纯)与2体积的蒸馏水混匀。
3、钙红指示剂:称取1克钙红指示剂和100克分析纯氯化钠混合均匀。
4、EDTA标准溶液:c(EDTA)=0.01mol/L。
二、操作步骤用移液管吸取水样2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1+2的三乙醇胺2mL。
在摇动下加入20%KOH 5mL,钙红指示剂1小勺(约30mg),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兰色为终点。
记下EDTA标准液的消耗量V 2。
V1×C×1000Ca2+(以CaCO 3计mg/L)=─────────×100.09V式中:V 1──滴定消耗的EDTA量(mL);C──EDTA标准液浓度(mol/L );V──水样体积(mL);100.09──CaCO3 的摩尔质量(g/mol )。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为工业用水的再生水的水质指标和再生水利用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以城市污水再生水为水源,作为工业用水的下列范围:冷却用水:包括直流式、循环式补充水。
洗涤用水:包括冲渣、冲灰、消烟除尘、清洗等。
锅炉用水:包括低压、中压锅炉补给水。
工艺用水:包括溶料、水溶、蒸煮、漂洗、水力开采、水力输送、增湿、稀释、搅拌、选矿、油田回注等。
产品用水:包括浆料、化工制剂、涂料等。
2.水质指标值:国家水质标准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 waterGB/T 14848-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1994-10-01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