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注意事项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减少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

以下是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1. 确保安全:吸痰前,要先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确保患者能够耐受吸痰过程。

同时,也要确保吸痰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使用破损或过期的吸痰管。

2. 保持洁净:吸痰前,护士需要正确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吸痰过程中,也应经常更换吸痰器具,确保设备的洁净。

3. 注意体位:吸痰时,应使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

通常情况下,头稍微往后仰,侧卧位或坐位都是较为合适的体位。

在床上进行吸痰时,可以将床头稍微抬高,以帮助痰液流出。

4. 控制吸痰力度和时间:吸痰时,护士要控制吸痰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患者的呼吸道。

通常吸痰时,每次吸气时间不超过10-15秒,两次吸痰之间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5. 注意吸痰频率: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痰液较多,黏稠度较高,需要频繁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但如果痰液较少或痰液黏稠度低,吸痰频率可以适当减少,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刺激。

6. 观察患者反应:吸痰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包括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等。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或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吸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滋润呼吸道:吸痰后,可以给患者提供适量的水或含氧溶液,来帮助滋润呼吸道,减少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

8. 正确记录:吸痰过程中,护士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痰液性状、体征变化和吸痰效果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护理评估和处理。

总之,吸痰是一项需要护士严谨操作和关注患者反应的技术。

只有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吸痰的安全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维护患者的呼吸功能。

吸痰法的流程和步骤

吸痰法的流程和步骤

吸痰法的流程和步骤以吸痰法的流程和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吸痰的流程和具体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充分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2. 准备吸痰设备:包括吸痰器、吸痰管、吸痰瓶、呼吸机等。

3. 准备辅助工具:如床单、纸巾、垫片等,用于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卫生。

4.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处于适当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

二、吸痰操作流程吸痰的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认患者身体状况: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先确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吸痰。

特别是对于存在严重呼吸道疾病、心血管问题或低血压的患者,需要谨慎操作。

2. 说明操作过程: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整个操作过程,让他们了解吸痰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3.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进行吸痰操作的医务人员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和隔离服等。

4. 清洁吸痰器:在使用吸痰器之前,需要将其清洁干净,确保其无菌。

5. 吸痰器连接:将清洁好的吸痰管连接到吸痰器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

6. 预吸气: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先将吸痰管的一端插入患者的口腔或气管,预吸患者的气体,以减少吸痰时对患者的刺激。

7. 吸痰:将吸痰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吸痰瓶上,并打开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

操作时需要注意控制吸痰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8. 清洁吸痰管:吸痰操作完成后,需要将吸痰管取出,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确保其清洁。

9. 观察患者状况:吸痰操作完成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0. 记录操作情况:吸痰操作完成后,需要在患者的病历中记录吸痰的时间、次数和痰液的性状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和评估。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时要温和、细心,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伤害。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病人无法自行咳出痰液的状况,因此需要通过吸痰来帮助病人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清洁。

那么,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1. 洗手。

在操作前,首先要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卫生。

2. 准备吸痰器。

将吸痰器解剖清洗,消毒并准备好吸痰管。

3. 安置病人。

让病人坐起或上半身仰面躺着,头稍微往一侧,便于吸痰过程中的痰液流出。

4. 装好吸痰管。

将吸痰管固定牢靠,以免发生短路或伤害。

5. 开始吸痰。

吸痰过程中,必须掌握时间和力度,在保证充分排出痰液的同时,不对病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6. 完成后注意事项。

完成吸痰后,要注意帮助病人擦拭口腔,以防止痰液吸入再度造成危害。

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1. 不要频繁地吸痰。

频繁的吸痰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控制吸痰的频率。

2. 不要过度吸痰。

过度吸痰会使病人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应当合理控制吸痰的力度。

3. 配置不同的吸痰管。

不同类型的病人,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吸痰管,以确保吸出的痰液量充足,同时不对病人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4. 病人应当保持平静和舒适。

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应当保持平静和舒适,不要害怕或惊慌,避免对自己造成危害。

总之,吸痰法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注意安全和卫生,合理控制时间和力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吸痰的操作要点

吸痰的操作要点

吸痰的操作要点
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 洗手并戴好清洁的手套。

- 准备一台吸痰器,并确保吸痰管是干净的。

- 为病人准备好舒适的姿势,将其头部稍微抬高。

2. 技巧:技巧:
- 轻轻将吸痰管插入病人的口腔或气管。

在插入过程中,要保持温和并避免伤害到病人的口腔组织。

- 当吸痰管到达目标位置后,小心地吸出病人的痰液。

请确保吸出的液体完全进入吸痰器中,避免污染及交叉感染。

- 使用适当的技术和力量控制来保持吸痰管的稳定性,以防止伤害到病人。

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在操作吸痰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并维持良好的沟通,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 完成吸痰后,及时清洗并消毒吸痰器及吸痰管。

这样可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 在进行吸痰前,尽量避免进食或饮水,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

请确保在执行吸痰操作时,遵循医疗机构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或操作上的困扰,请随时咨询与吸痰相关的专业医护人员。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执行操作时请遵循相关的医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吸痰的操作流程

吸痰的操作流程

吸痰的操作流程吸痰是指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痰液通过吸痰管吸出,以改善呼吸。

吸痰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是若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正确的操作流程尤为重要。

1.准备工作在吸痰前,要准备好吸痰器、吸痰管和生理盐水等必要的器材和药品,并将吸痰器吸满生理盐水。

操作人员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2.提醒患者吸痰操作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操作前要向患者进行认真解释,提醒其深呼吸几次,舒展呼吸道,增加痰液分泌,同时告知其可能感觉不适,疼痛或者咳嗽等情况。

3.取用吸痰管取用吸痰管时,应先观察管道是否完整,无损坏和破损,其长度和宽度是否适合患者的需要,是否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4.取用吸痰液取用吸痰液时,要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如果存在过敏反应,应暂停吸痰操作。

确认好吸痰液的瓶贴和使用期限,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取用合适量的吸痰液,避免浪费。

5.引导患者深呼吸深呼吸会促进呼吸道内分泌物和痰液的分泌,这样吸痰的效果会更好。

操作人员应先让患者深呼吸几次,待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后再进行吸痰。

6.插入吸痰管在插入吸痰管时,操作人员要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患者的口腔、鼻腔或气管内,插入时要注意避免伤害到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和出血等问题,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操作人员要及时提示患者通过鼻子或口腔进行深呼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吸痰。

7.抽取痰液在抽取痰液时,要控制吸入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伤害。

操作人员根据病情、患者体位以及医嘱的要求,逐个吸取痰液,将痰液吸入到吸痰管内,避免污染环境和交叉感染。

8.吸痰操作后吸痰操作结束后,要将吸痰管拔出,再次让患者深呼吸几次,以帮助呼吸道将后余的痰液排出。

将吸痰管拔出后,操作人员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后续监测,如清洗吸痰管,记录吸痰的时间和痰液的颜色与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回收使用过的吸痰器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总之,吸痰操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护理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医嘱来进行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吸痰的操作要点范文

吸痰的操作要点范文

吸痰的操作要点范文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以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以下是吸痰的操作要点:1.预备工作:-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清洁卫生。

-准备好吸痰器具,包括软管、痰盂、塑料袋等。

-选择适当的位置,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坐位,尽量减少痰液进入气管。

-若患者处于卧位,可将其头部转向一侧,避免痰液进入气道。

3.准备吸痰器具:-检查吸痰器具是否完好无损。

-调整吸痰器具的吸力为合适强度,以避免损伤呼吸道。

4.进行吸痰:-充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操作过程,解释可能产生的不适。

-将软管通过口腔或鼻腔引入,确保消毒。

-缓慢而稳定地推进软管,避免刺激引起呕吐反应。

-一手握住痰盂,另一手控制吸痰器具。

-执行吸痰操作时,应协调自如,以减少刺激和不适。

5.监测患者状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6.后续处理:-吸痰结束后,注意清洁吸痰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和鼻腔,恢复舒适。

-记录吸痰的时间、频率、痰液的性状等信息,作为后续医疗护理的参考。

除了以上操作要点外,还需谨记以下注意事项:1.技术要求高:吸痰操作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2.注意安全和舒适:进行吸痰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确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4.面部及呼吸道保护:吸痰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面部和呼吸道,避免损伤突发伤害,确保吸痰成功。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有助
于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的吸痰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但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以下是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手套,准备好吸痰管、吸痰机或手动
吸痰器等工具。

2. 告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让患
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

3.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先让患者咳嗽几次,以帮助患
者将痰液排出呼吸道。

4. 吸痰操作,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轻轻旋转并
逐渐推进,直至达到痰液所在的位置,然后开始吸痰。

注意事项:
1. 频率控制,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呼吸状况来确定,避免频繁吸痰造成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2. 吸痰管选择,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吸痰管,以避免过长或过粗的吸痰管刺激呼吸道黏膜。

3. 吸痰力度,吸痰时应轻柔均匀地吸引,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

4. 清洁消毒,吸痰管等吸痰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吸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痰法操作流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者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吸痰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洗手液、手套等物品。

确保吸痰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吸痰管无损坏,生理盐水为无菌状态。

在操作之前,要先洗净双手,戴上手套,为患者准备好吸痰器。

2.告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

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知晓吸痰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在获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吸痰操作。

3.采取正确体位。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的体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吸痰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微前倾,以有利于分泌物顺利排出。

在调整好患者体位后,可以开始进行吸痰操作。

4.吸痰操作。

首先,用生理盐水滴入患者的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处,以软化和稀释分泌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然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处,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导管长度的1/2为宜。

在插入吸痰管的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刺激引起患者呛咳或窒息。

插入吸痰管后,可以开始用吸痰器吸出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秒左右。

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5.清洁消毒。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和吸痰管。

将吸痰器和吸痰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消毒完成后,晾干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备下次使用。

6.观察患者。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继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一般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以及吸痰后呼吸道通畅度的改善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

7.记录。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吸痰的时间、次数、吸出的分泌物量和性质、患者的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
事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法
1、目的
应用负压吸出口腔及气道痰液或将气道误吸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评估
⑴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

⑵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⑶患者的口鼻黏液是否正常,有无鼻中偏曲。

⑷患者的合作程度。

3、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⑶准备用物
①备吸痰盘:治疗碗1个(盛放生理盐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钳)1把,无菌纱布数
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1个。

②电动吸引器(置100ml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
时备开口器、压舌板。

⑷携用物至床旁
①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吸痰器放于适当位置。

③检查电源的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吻合。

⑸试吸
①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

②检查各管连接是否正确。

③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的性能,调节负压。

④检查患者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后仰。

⑤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将吸痰管与
吸引管对准衔接。

⑥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湿润
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⑹吸痰
①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情况下,乘患者吸气
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插入。

②经鼻腔吸痰:如口腔吸痰困难时,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
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

③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定吸引力)。

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

⑤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⑥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腔)。

⑦操作完毕,将此次使用的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

⑧将吸引管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

⑨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

⑺观察
①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

②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③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吸痰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

⑻吸痰后
①擦净患者面部。

②倾倒储液瓶内的容物。

③整理用物。

④洗手。

⑼记录痰量及性质。

4、注意事项
⑴一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s,连续吸引总时间不超过3min。

吸引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300~400mmHg,小儿为250~300mmHg,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⑵插管时不应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黏膜。

⑶储液瓶内痰液应及时倾倒,瓶内液体不能超过瓶体的2/3量,以免将液体吸入气泵内损坏机器。

⑷吸引管及储液瓶要定时消毒,痰液(在吸痰前吸痰瓶放含氯消毒剂,最终比例为1:1000)消毒后再倾倒。

⑸吸痰法是一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痰过程要注意观察呼吸。

(二)人工气道吸痰法
1、用物
电动吸引器,无菌吸痰盘,20cm×30cm带盖方盘1个(盛放无菌吸痰管数根),消毒止血钳1把(置于镊子罐内),镊子1把,换药碗、带盖搪瓷缸(500ml)2个(1个缸内放无菌生理盐水,1个缸内放纱布),湿化液,5ml和10ml注射器各一个,酌情备盛放消毒液的小桶。

2、操作程序
⑴同口腔鼻腔吸痰法。

⑵如使用吸痰带盖方盘(硅胶吸痰管):打开方盘盖,左手持吸引管,握住接头,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将持物钳移至吸痰管前端,以吸引管接头接取左手的吸痰管接头使之衔接。

⑶左手持吸引管,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吸引无菌生理盐水少许,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引力。

⑷在无吸力状态下(可折住吸引管)从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吸痰管,其插管深度取决于痰液的位置(吸痰前判断)。

一般吸痰管插入应长于人工气道至气管隆凸之上,气管插管时,吸痰管应插入30~35cm以上,气管再套管时,应插入10~15cm以上。

⑸痰管送到一定(理想)深度后再启动吸引器,自下往上慢慢移动,并左右旋转,提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将吸痰器弃于消毒液中(一次性吸痰管则弃于医用垃圾袋内)。

⑹如病人痰液比较粘稠,可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⑺将吸引管头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吸少许溶液,冲洗管道并置于瓶内保留。

⑻吸痰管经浸泡消毒后,再冲洗、晾干、高压灭菌后备用。

3、注意事项
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时,从深至浅,已抽出的吸痰管不能重复插入吸引。

⑵吸痰时防止内套管脱出,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防止负压过大出现肺泡萎缩。

⑶呼吸衰竭患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浓度3~5min后,再给予吸痰,以防吸痰后出现低氧血症。

⑷吸痰盘及用物每日更换消毒一次。

每吸痰一次更换一根痰管,不得反复使用。

吸口腔或鼻腔的痰管切忌进入人工气道内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