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血脂异常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 (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水平异常,包括高血脂和 低血脂。
症状
通常无症状,但长期血脂 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硬化、 冠心病等疾病。
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肥胖
定义
影响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 重超过正常范围。
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多种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处理血糖异常,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肾脏保护策略实施
01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
轻肾脏负担。
02
减少蛋白尿
调节血脂
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干预手段
1 2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其中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被 认为是核心环节。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与 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 密切相关。
危害程度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严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课件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课件

定期随访与监测
01
定期随访
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 血糖监测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02
定期检查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安排相关检查,如 血糖、血脂、血压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
06
胰岛素抵抗与公共卫生
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特征
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人群中的高发率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 人群。
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臀围等指标,计算BMI和 腰臀比。
临床症状
关注患者是否有肥胖、黑 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 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等,反映胰岛β细 胞功能和血糖控制情 况。
胰岛素
测定空腹胰岛素和餐 后胰岛素水平,反映 胰岛α细胞功能。
类型
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
01 遗传因素
如基因突变等。
02 环境因素
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肥胖等。
03 炎症因素
炎症可能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导致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机制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
胰岛素不能有效刺激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导致血 糖升高。
02 脂肪代谢异常
02
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家族中有糖尿病等慢性疾
04 病史。
04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与管理
非药物治疗
减轻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胰岛素 抵抗患者,减轻体重是提 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方 法。
增加运动量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 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肌肉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代谢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
采用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从而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
定期检测与早期发现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 题。
关注身体信号
留意自身的身体变化和信号,如疲劳、口渴、多尿等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及时 就医检查。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 威机构的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中心性肥胖、高血 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四个方面的指标。
分类
根据代谢紊乱的程度和临床表现,代谢综合征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也有所不 同。
02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 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 力过高。
症状
可能无症状,或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视力模糊 、胸闷、心悸等症状。
影响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 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 重并发症。
血脂异常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如胆 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或过
低。
症状
通常无症状,但长期血脂异常可能 导致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等体征 。
均衡营养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 肪酸)以及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保持身 体正常代谢。
增加体育锻炼与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
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每周 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脂肪燃烧。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基础代谢 率。
心律失常
03
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心脏电生理紊乱,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这两者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影 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代谢综合 征的影响,且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成因之一。
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和不合理饮 食密切相关。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危害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预防和管理这两种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 谢综合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健康影响
预防胰岛素抵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 量。
尤其在现代社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预防 显得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提供更为系统的健康管理方 案。
谢谢观看
经济负担
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健康问题会给个人和社会 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和生产 力损失。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不仅有益于个人健康, 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生活方式改变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均衡饮食和定 期运动,可以有效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这些改变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心 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 合征?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健康饮食
建议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和全谷 物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
健康饮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定期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游泳或骑自行车。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PPT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PPT
亚洲人男性为0、95,女性为0、8
胰岛素治疗反应
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
实验室检查
20
临床评估
有 T2DM、HBP或者心梗得家族史 2分
WHR>0、85 1分
BP>140/90 1分
TG>1、9
1分
尿酸 >386、8
1分
脂肪肝
1分
≥ 3分可能有抵抗 ≥ 3分+IGT、T2DM或者FING≥ 15ui/ml 肯定有抵抗
胰岛素抵抗得诊断标准:
1999年WHO提出:由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得个体葡萄糖利用 率低于所处背景人群得下1/4位点,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
原理
血胰岛素浓度在50μU/ml以上时能抑制90%得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此时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主要依赖输入得外源性葡萄糖 所输外源性葡萄糖得量等于机体在胰岛素作用下所处理得葡萄糖 根据输入葡萄糖得量和血胰岛素比值,可以间接了解机体对胰岛素得敏感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中得胰岛素抵抗
2
目录
1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内涵
2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评估
3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治疗
43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得定义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
胰岛素得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 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得胰岛素产生低于 正常得生理效应。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将信号下传至效应器, 其中之一就是代谢信号通路。另一个通路就是生长信号通路。
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得靶组织,如肌肉和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信号 通路明显受损,但生长信号通路途径保持完好,甚至加强,这种现象就 就是近年有些学者提出得“选择性”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评估及诊断ppt课件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评估及诊断ppt课件
脂联素(adiponectin): 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
-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是低的 -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成正相关 -参与HDL的调控 -激活AMP激酶,刺激肝脏肌肉等组织
的氧化利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40yrs (n=1668) 38.90% 25.23% 72.24% 42.27% 14.3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上海市区40岁以上中代谢综合征患病 与BMI的关系
代谢综合症 (Metabolic Syndrome,MS)
定义 指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某一个个体的异常
病理生理现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1988年 Reaven • 提出代谢综合征基本观点 • 把病理机制的焦点聚在“IR” • 最流行的名词曾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 1997年,在IDF大会上 • 代谢综合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拮抗激素 肥胖及缺乏运动 基因异常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紊乱
药物 胎儿营养不良
多囊卵巢综合症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科普讲座PPT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科普讲座PPT

总结与展望
行动建议
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定 期体检。
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的认识。
谢谢观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标准,代谢综合征 的诊断需满足特定的生理指标。
例如,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等。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 系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相互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 相互促进。
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会加重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危险性
这意味着尽管胰岛素的分泌正常,但细胞对其反 应不佳,造成高血糖的情况。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发生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肥胖、 缺乏运动、遗传等。
特别是腹部肥胖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风险 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症状
胰岛素抵抗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可能会表现为 疲劳、食欲增加等。
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 。
健康饮食
饮食应以低GI食物为主,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
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 糖。
如何预防和管理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规律运动
每周应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提 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还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
如何预防和管理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潜在问题。
早期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重要性
了解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有助于公 众提高健康意识。

代谢综合征医学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医学PPT课件
HDL-C:男性>1.1mmol/L;女性>1.4mmol/L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达目标值。
PPT学习交流
18
三、MS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手段
MS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重点在改善生活方式。 对已有的血脂、血压、血糖及心血管并发症等必须给予有效药物。 正确选择药物及其剂量和疗程,长期维持,并注意副作用监测。 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指导下患者的自觉认识及坚 持治疗。
PPT学习交流
4
一、MS的概述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IR)!
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降低 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根本原因:是IR。 IR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中心环节。
PPT学习交流
5
一、MS的概述 (一)MS的概念
西医学名 代谢综合征
英文名称 metabolic syndrome
PPT学习交流
16
三、MS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目标
有效减轻体重; 减轻胰岛素抵抗; 良好控制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乱; 控制血压等。
PPT学习交流
17
三、MS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目标
血糖:FPG<5.6mmol/L;PPG < 7.8mmol/L,HbA1c<6.5% 血压:130/80mmHg 血脂:TG <1.7mmol/L;LDL-C <2.6 mmol/L
代谢综合征的冰山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IGT
心、脑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 中心型肥胖 高VLDL甘油三脂
低HDL-胆固醇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等
PPT学习交流
11
一、MS的概述
(四)MS的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遗传因素:肥胖症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影响占40-70%, 且大部分原发性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
“节俭基因学说”:目前认为是肥胖发生的重要遗传机制,1962年提出,它让 机体代谢处于节约状态,是人类进化优胜劣汰幸存下来的基因。人类从远古为了适 应食物丰富和缺乏不定期改变,在食物丰富的短暂时期快速储存脂肪,以便在饥饿 的情况下能有效利用体内能源生存下来。现代,人们食物供应过剩,从原来的的体 力狩猎到以车代步,节俭基因储存的脂肪没有被消化的机会,便会引起(腹型或向 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节俭基因(腹型肥胖易感基因)包括β肾上腺能受体、激 素敏感性脂酶、胰岛素受体底物-1、糖原合成酶等基因。
7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体内过剩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过程主要在肝脏,是葡萄糖先酵解为丙酮 酸,然后在线粒体内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通过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穿出线粒体,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系合成脂肪酸,再与甘油缩合成甘油三酯。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
3、肥胖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肥
胖症可引起代谢综合征。
4、WHO明确认定:肥胖症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中国是全世界
肥胖发病率升高最快的国家。
5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等多种原因相互 作用的结果。
四、炎症: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肥胖时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如 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也升高(尤其是单核细 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等),促进炎性细胞在脂肪中的浸润,引起 胰岛素抵抗。
BINGLI SHENGLI
生理病理
脂 肪 细 胞 增 殖 分 化 过 程
9
一、脂肪细胞
肥胖病人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增生型)、体积增大(肥大型),或同时数量 增多、体积增大(增生肥大型),伴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如吞噬细胞和其它免疫 细胞浸润,脂肪因子分泌增多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的系统炎症,表现 为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因子轻度升高。
11
BINGLI SHENGLI
生理病理
二、脂肪组织
1、白色脂肪组织:功能是储存能量,主要分布于皮下、内脏 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 性脂肪形式贮藏于白色脂肪组织,机体需能量时,脂肪细胞内中 性脂肪被水解。甘油三酯被氧化分解后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供全身组织利用,提供能量。
12
BINGLI SHENGLI
生理病理
2、棕色脂肪组织: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 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 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量,交感神经兴奋通过β肾上腺能 受体引起脂肪分解产生热量。
棕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 时,棕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之为摄食诱导产热和寒 冷诱导产热。棕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
3
肥胖症
O besity
1. 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生理病理 4. 肥胖的危害
4
GAI SHU
概述
1、肥胖症是一种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体内脂肪(尤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
疾病。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性别。
2、甘油三酯
甘油 + 脂肪酸。(由乳糜颗粒及VLDL转运)
6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环境因素:主要是热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这是 肥胖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除热量摄入增加外,饮食结构也有 一定影响,脂肪比糖类更容易引起脂肪积聚。
肥胖发生的机制是能量摄入超过人体必需的能量消耗,当人 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
注意: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合成后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成极低密度脂 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 转运,会形成脂肪肝。
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
8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内分泌调节异常:下丘脑是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关键部位,有各 种食欲调节神经元。外周循环参与能量调节的重要激素包括:瘦素、脂联 素、胰岛素、胃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神经-内分泌调节任何环节异常,均可引起肥胖。
1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FEIPANG YU DAIXIE ZONGHEZHENG
2
前言 QIAN YAN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人体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
中国国民营养丰富、饮食结构逐步西方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导致代 谢综合征发病率攀升并趋于年轻化。2007年-2008年,原第四军医大学随机邀请 陕西城市、郊区、农村20岁以上3930人进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调查及数据采集, 应答3297人,其中城市1568人,郊区839人,农村890人。分析结果:MS发病率 整体25.9%、男性27.6%、女性24.4%。农村人群MS患病率 较城市人群高发27.6%,农村人群高血糖、高血压比例 要显著高于城市人群,这与城乡生活方式差异、健康 维护意识及对疾病重视程度不无关系。
前体脂肪细胞
游离脂肪酸↑→激活过氧化物酶体 增殖物激活受体g,促进增殖并向 脂肪细胞分化,开始贮存脂肪
脂肪细胞成熟 形成单室脂滴
10
BINGLI SHENGLI
生理病理
脂肪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可以贮存和释放能量,而且是一个 内分泌器官。
脂肪细胞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激素或其他调节物质,包括肿 瘤坏死因子-a、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血管紧张素原、瘦 素、抵抗素、脂联素和游离脂肪酸等,影响局部或远处组织器官,在机体代 谢及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