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欧洲地形教案
初中欧洲地势特点教案

初中欧洲地势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欧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 掌握欧洲主要山脉、平原和半岛的分布。
3. 理解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欧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 欧洲主要山脉、平原和半岛的分布。
3. 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欧洲主要山脉、平原和半岛的分布。
2. 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或地球仪。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图,找出欧洲的位置。
2. 提问:你们对欧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了解?二、讲解欧洲地形地势特点(15分钟)1. 讲解欧洲的地形特点:以平原为主,南北两侧为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
2. 讲解欧洲的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3. 讲解欧洲的主要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
4. 讲解欧洲的主要平原:如北欧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等。
5. 讲解欧洲的主要半岛:如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
三、讲解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欧洲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平原对气候的渗透作用等。
2. 讲解欧洲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脉对交通的影响,平原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出欧洲的主要山脉、平原和半岛。
2. 请学生解释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欧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 强调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欧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掌握了欧洲主要山脉、平原和半岛的分布。
同时,通过讲解欧洲地势对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6.1亚洲及欧洲 课时2 亚洲与欧洲地形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地形分布格局 和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多冰川地貌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大陆外侧多岛弧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2课时 亚洲与欧洲地形
【课前回忆】 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你还记得吗?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950米。
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脉?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2.以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 高度?
挪威的峡湾
挪威的峡湾
芬兰冰川湖
【当堂检测】
地壳不稳 定,位于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 带。
【质疑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你认为分析一
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地址、地形)导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研究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地址、海陆地址、半球地址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自主相助合作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 ”,此后,亚细亚成为为的名字”,以西的地方称为的名字,欧罗巴成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最的大陆,这是世界上面积二、亚洲和欧洲的地址提示分析地址,要从三方面下手:①经纬度地址②半球地址③海陆地址1、依照提示,分析亚洲的地址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区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依照亚洲的经纬度地址,判断半球地址跨亚洲主要位于、四个半球,它同时3、读图 1-1 ,分析亚洲的海陆地址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积最相邻,东隔的大洲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4、依照亚洲地址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地址①欧洲的经纬度地址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临③欧洲北临,西南隔,西临海峡与,南临,东相望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色提示分析地形特色,要从四方面下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种类及特别地形④地形散布1、读图 1-1 ,分析亚洲的地形特色以最①结合图1-5 图 1-6 ,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的大洲原②结合图1-5 ,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岳,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2、依照亚洲地形特色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色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以高,低地貌为特色④【坚固练习】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以部下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 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 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岳海拔为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伏,高低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米,说了然亚洲的地面起②从图中能够看出,亚洲的地形中,广大,地势高,、的面积低与③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海洲的分界限,连结了海【讲堂小结】1、读图1-1 ,找到以下地形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
地理教案认识欧洲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变化

地理教案认识欧洲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变化地理教案:认识欧洲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变化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地理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对地球各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认识欧洲大陆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变化,让学生了解欧洲物理地理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欧洲的地形地貌1. 概述欧洲是世界上第六大洲,位于亚洲西部,北濒北冰洋,南界地中海,是一个地理特征丰富的大陆。
2. 高原和山脉欧洲以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为主要特征。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所在地,也是滑雪和登山的热门胜地。
喀尔巴阡山脉则是东欧的重要地理界限。
3. 平原和河流欧洲各地还分布着广大的平原,如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
这些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欧洲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和伏尔加河等。
4. 湖泊和海岸线欧洲有众多湖泊,其中最大的是俄罗斯境内的上特加湖,也有一些位于瑞士和瑞典等国的著名湖泊。
此外,欧洲还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伦敦、马赛和鹿特丹等。
三、欧洲的气候变化1. 气候带欧洲的气候带由北向南逐渐变暖。
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北部地区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均匀。
2. 气候变化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欧洲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暴雨等频率上升,给欧洲的农业、水资源和城市规划等带来了影响。
3. 应对措施欧洲各国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气象预警和防护体系的建设等。
四、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1. 农业与地形地貌欧洲各地的地形地貌对农业具有重要影响。
山地和高原地区通常适宜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平原地区则适宜大规模农作物种植。
2. 交通与地形地貌欧洲山脉众多,交通运输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欧洲各国在山区修建了许多隧道、桥梁和索道等交通设施,以便更好地连接各地。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亚洲和欧洲的地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亚洲完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吗 学生:学生疑惑 教师指导:亚洲是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不 是全部 教师总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 的纬度位置。 教师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 置。观察图中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 位 学生看图回答: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 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 教师提问:再找出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各位于亚洲 的哪个方位 学生讨论后回答: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 亚洲的西南面,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面,大洋洲位于亚
洲的南面。
教师总结:这样我们就明确知道了亚洲的纬度位置
和海陆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涉及方方面面,教书育人
是主要职责,地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
实际,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本节课主要学习亚洲和欧
洲的地形特征,能根据地图描述亚洲欧洲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和欧洲的位置特点、地形特征。本节课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
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能根据地
教材分析 图描述亚洲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和欧洲的位
置特点、地形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
自然和谐共处。
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教师:请同学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湘教版)亚洲和欧洲

民族构成
亚洲民族众多,包括汉族、蒙古族、 藏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在语言、 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亚洲的文化和历史
文化传统
亚洲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传统,包括文学、艺术、音乐、 舞蹈等,这些文化在长期历史发
展中不断交流、融合。
历史遗产
亚洲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中 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 的吴哥窟等,这些历史遗产见证了 亚洲的辉煌历史。
欧洲的气候特点
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地中海、里海等地区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北冰 洋沿岸地区属于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超过5亿,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大多信仰 基督教。
04 欧洲的人文地理
欧洲的人口和民族
05 亚洲和欧洲的比较
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 和平原等都有分布;欧洲地形以 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和斯堪 的纳维亚山脉等是主要的山脉。
气候条件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 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欧洲气 候温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 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文特征的比较
融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经济挑战
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 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环 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需要加强
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来解决。
03 欧洲概述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北临北冰洋, 南濒地中海,西靠大西洋。
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 尔海峡与亚洲分界,西南隔直布罗陀海 峡与非洲相望,西北隔丹麦海峡、格陵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1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两大洲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下地理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学会阅读地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理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认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环境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时事新闻、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入亚洲和欧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两大洲的整体概况。
3.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联系。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_郑明进

平均海拔高度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度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侧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㈤课堂总结
理一理:请学生谈谈如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㈥练习反馈
练一练: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或自选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中的一个大洲分析其地形特征。
本节课与七年级上册所学的世界地形相关知识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四、教学方法
1、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板块的设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2、注重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赞美、发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观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为我到厦门九中借班上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指导老师的点评:
本节课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处理上,不拘泥于教材,体现正确的教材观,教学程序的安排,从导入学习新课、课堂小结、环环相扣,非常流畅,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郑老师采用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板书、教态、语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体现自己较高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一节常态下,真实的课,是高效率、生成性的课。”
2、通过对亚洲地形的学习,以此为案例,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亚洲及欧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亚洲及欧洲”框题“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地形。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归纳”属于理解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教学难点: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惠农中学张红玲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由此掌握分析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欧洲地形的特点。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先老师引方法,再学生用方法”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最后,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1、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和归纳等方法来完成学习。
2、以地图教学贯穿始末。
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辩图、比图的方法,据图总结、依图问答,充分体现地图在地理课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建立地理空间分析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的、灵活发的小标题设为教学的小环节,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归纳”、“考考你”等活动环节的设计,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之后学以致用地去学习和理解欧洲地形特点,交给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留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课内外延伸。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课堂上大量展示,课后鼓励学生多联系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认识到地理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欧洲地形。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重点是要引导好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缘故,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能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会读地图,已经掌握了大洲大洋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
而且上一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前简单地做以复习提问即可。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完成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全课贯穿了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学生乐意接受,也很利于知识的传授。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片图等,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看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亚欧地形特点及分布。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洲地形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开阔的胸襟。
五、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来学习和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六、教学难点:通过对亚洲地形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伴有亚洲地形的各种图片展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天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死海、长江、黄河等的图片景观的展播,让学生对我们生活的亚洲,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感知我们亚洲的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等,加之首歌曲雄壮有力。
给学生以振奋、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入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的学习。
【谈话】:同学们从歌曲的视频里看到了亚洲很多典型地形,亚洲的地形的确是丰富多样的,有的海拔很高,如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的地势确很低,如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的死海也在亚洲,真是丰富多彩啊,同学们想不想很快学习亚洲的相关知识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亚洲和欧洲地形的学习。
【课件先展示】:“你知道吗?地形和地势:(让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
后教师课件展示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意在为后面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打下基础。
)【过渡】:亚洲的地形和地势如何呢?(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出示课题:亚洲及欧洲的地形一、亚洲及欧洲的地势特点:【展示“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复习提问】:1、亚洲和欧洲的位置;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说明:复习的问题是上节课的重点,明确亚欧的位置和分界线,也为下步学地形打好基础)【探究一】: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你能从其呈现的不同颜色,初步判断出亚洲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吗?为什么?(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从感观上初步理解得出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地。
后进一步探究,并证实。
)[探究二]: 1、结合地图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亚洲地势高的地区,有哪些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说明:此处教师设置了超链接,连接到亚洲地形图,并在图上又做了两次链接,提示学生“对号入座”,“我说你找”先让学生自己说找到的地形区,教师则根据学生说的先后顺序,一一在图上所在地形区的位置出现手型的地方点击鼠标,该地形区就跳出一个放大的地形区名称,最后,等学生说完教师再通过点击各地形区的名称链接风景图片,并做相关知识的介绍。
)2、那亚洲地势低的地区又有哪些地形区呢?(方法同上)【探究三】:做地形剖面图看亚洲的地势特点:【问题】:观察亚洲地形图,如果想全面看到地势高低变化的总趋势,需做地势剖面图,从哪条纬线切割来看,才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亚洲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呢?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说明:教师提供亚洲地形图,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纬线,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判断哪一条纬线切割更合适?说明理由,后从正确的纬线那里,通过动画效果做亚洲地形剖面图,为了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剖面图的全貌,又通过下一张幻灯片放大并展示,通过学生观察,去发现和一步一步证实亚洲地势特征。
)【归纳】:亚洲地势特征(说明:让学生自己来小结并归纳亚洲地势。
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来学习欧洲的地势特征)【过渡】:那欧洲的地势特征如何呢?【问题】:你能借鉴学习亚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来了解欧洲地势特征吗?(二)欧洲地势特征:【小组合作】:请各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或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分析欧洲地势的特点,把你们的好方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这个环节重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亚洲地势的方法来学欧洲地势,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方法不一,教师做指导和点评,并及时鼓励做的好的小组和学生。
)【读图分析】:欧洲地势特征(说明: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欧洲地形图,欧洲剖面图素材,帮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意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并通过他们的分析得出:欧洲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过渡】: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他们在各自的大洲内又是怎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面起伏状况。
二、亚洲及欧洲的地形起伏特点:(一)亚洲地形起伏状况:展示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
【观察】: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观察亚洲地形起伏状况。
【动手动脑】:1、亚洲的平均海拔是多少?2、算一算,亚洲的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差是多少?(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亚洲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过渡】: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欧洲的地形起伏状况吗?(二)欧洲地形起伏状况(说明:还是提供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通过读图、用图,得出欧洲的平均海拔最低,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
)【比一比】归纳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和地形起伏状况。
【讨论并过渡】: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又有何特点?展示书上1-6“亚洲及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的比重”图:【读一读】“亚洲及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的比重”饼状图:观察亚洲的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亚洲以什么地形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加之动画一一演示,得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讨论分析】: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呢?(培养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欧洲的地形,得出欧洲的地形意平原为主。
)最后介绍亚洲和欧洲的特色地形:先【找一找】亚洲东部和南部有哪些群岛?学生找,老师演示,并告诉学生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
【合作交流】:你能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亚洲弧形群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先让学生分析,后教师提供素材:“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探讨。
并得出结论。
)【过渡】:欧洲也像亚洲一样,有特色地形吗?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子材料,从而知道,欧洲也有特色地形——冰川地形。
(三)小结全课:归纳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亚洲欧洲地形的知识收获和学习地形的方法。
通过以上亚洲地形的学习,你能从中总结出地形特征学习的要点吗?1.海拔和相对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4.地形分布5.特色地形(见课件展示)(四)当堂练习。
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考你”、“练一练”来完成。
(五)课后延伸【课后思考】:亚洲和欧洲这样的地形,会不会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和河流产生影响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预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和气候)(六)、板书设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一、亚洲地势特征:1、地势中部高,西周低。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4、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二、欧洲地形特征:1、地势平坦,南北高,中间低。
2、地面起伏不大。
相对高差小3、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较低。
4、冰川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