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反渗透膜的应用进展

反渗透膜的应用进展反渗透膜的应用进展一、引言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 Membrane,RO膜)是一种由半透膜材料制成的过滤器,利用高压驱动,通过反渗透过程实现水分离和废水处理。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膜材料和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反渗透膜在水处理、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RO膜的工作原理、材料创新、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展示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二、工作原理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驱动水通过半透膜,同时将溶解在水中的溶质、悬浮物等截留在膜外,从而实现水的分离和净化。
RO膜是一种选择性通透性过滤器,通过膜孔直径的选择性排除大分子和多价离子,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浓缩。
三、材料创新3.1 改性聚合物膜传统的RO膜一般采用聚醚酯、聚酰胺等传统材料,但这些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改性聚合物膜。
这些改性聚合物膜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配方,使膜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
3.2 纳米材料膜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制备纳米材料膜。
纳米材料膜具有更大的孔径和更好的通透性,可以提高RO膜的通量和拒盐性能。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利用纳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制备高效的RO膜。
四、应用领域4.1 水处理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工业水处理领域。
RO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等,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4.2 海水淡化由于淡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
RO膜作为最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已在世界各地的海滩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4.3 废水处理RO膜在废水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RO膜处理,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实现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领域,RO膜技术可以提高废水的回用率和再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各种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应用最成功、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种。
本文就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反渗透技术水处理应用0 引言在各种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应用最成功、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种。
估计自1995年以来,反渗透膜的使用量每年平均递增20%;据保守的统计,1999年工业反渗透膜元件的市场供应量为8英寸膜6000支,4英寸膜26000支。
2000年和2001年的市场更为强劲,膜用量一年比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估算,反渗透技术的应用已创造水处理行业全年10亿人民币以上的产值。
国内反渗透膜工业应用的最大领域仍为大型锅炉补给水、各种工业纯水,饮用水的市场规模次之,电子、半导体、制药、医疗、食品、饮料、酒类、化工、环保等行业的应用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本文就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反渗透技术的内涵及基本原理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 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 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s/cm,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
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682-92)。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
煤矿开采的反渗透水处理与回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反渗 透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 联合应用研究,以实现煤矿 开采废水的全面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
01
02
03
04
05
THANKS
反渗透水回用的经济效益
节约水资源
通过反渗透水回用技术,可以 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降低 用水成本,同时缓解水资源短
缺的压力。
降低水处理成本
反渗透水回用技术可以实现矿 井水、工业废水等劣质水的处 理和回用,降低水处理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反渗透水回用技术,可以 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需求, 提高生产效率。
环保贡献
反渗透水回用技术可以实现废 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贡献
。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反渗透技术是处理煤矿开采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 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实现废水的净化。
反渗透技术的出水水质优良,可满足煤矿回用水的标准,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05
反渗透水回用技术
反渗透水回用标准
03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反渗 透水回用的水质指标、处理工艺和检测方 法等标准。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反渗透水回用标准, 包括水质要求、处理工艺、设备选型、运 行管理等方面的规范。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反渗透水回用 的标准,包括处理效果、设备维护、安全 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04
反渗透技术在煤矿开采废 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煤矿开采废水处理中的适用性
适用性
反渗透技术适用于处理高盐度、高硬度、高浊度的废水,能够去除水中的溶解 性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满足煤矿开采废水处理的需求。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工艺,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反渗透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反渗透膜技术的原理和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
半透膜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薄膜,能够选择性地通过溶剂分子而阻隔溶质分子。
在海水淡化中,反渗透膜技术通过施加高压将海水推向反渗透膜,从而使得水分子能够通过膜的微孔,而溶质,包括盐分、微生物、重金属等,则被拦截在膜的表面。
这样,就能够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有效地去除,得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具有高效性。
由于反渗透膜的微孔非常细小,通常小于0.0001微米,可以有效地拦截盐分和微生物,因此能够得到非常高纯度的淡水。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率提高至90%以上,而且还可以同时去除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其他有害物质。
这意味着反渗透膜技术可以生产出与自然淡水质量相当的高品质淡水。
其次,反渗透膜技术具有能源效益高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蒸馏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反渗透膜技术使用的能源要少得多。
传统的蒸馏技术需要大量的热能来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而离子交换技术则需要大量的电能来驱动离子交换过程。
而反渗透膜技术只需一个相对较低的压力来驱动水分子通过膜,因此能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反渗透膜技术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反渗透膜技术的设备相对较小,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块组合,以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水质要求的海水淡化工程。
另外,与传统技术相比,反渗透膜技术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可以通过更换部分膜元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些特点使得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此外,反渗透膜技术也存在挑战和局限性。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但是由于地球人口不断增长和污染物的不断排放,人们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其中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物理作用,使溶液中的水份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另一个溶液的过程。
反渗透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和易操作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制备、废水处理等领域。
在海水淡化方面,反渗透技术可以将含盐量高达3.5%的海水转化为饮用水或用于农业灌溉的淡水。
这种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世界各地,非常适合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地。
反渗透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轻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
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反渗透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细菌等,制备出高纯度的饮用水。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自来水处理、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满足人们对水质量的高要求。
反渗透技术制备出的饮用水具有高纯度、口感好、不含有害物质等优点,成为人们的新宠。
饮用水反渗透技术还可以适用于地下水中砷、氟等有害物质的去除。
在废水处理方面,反渗透技术可以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
目前废水处理广泛采用生化技术,存在着投入成本高、水量少、废水综合污染物去除难等问题。
反渗透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半透膜的过滤作用实现废水中杂质的去除。
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于工业再利用、农业灌溉等领域,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的技术进步和水质量的提高,也为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但是反渗透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投入成本高、半透膜易受到污染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渗透技术,提高水质量和技术应用的效率。
总之,反渗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和变革水生态环境的推动力。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和水的技术。
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
反渗透技术主要用于水的脱盐和脱硬水处理。
反渗透系统采用一台高压水泵将原水推入反
渗透膜中,利用膜的半透性排除水中的溶质和微粒,从而使得出水质量得到提高。
1. 提高水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质、细菌、微粒等,使得水质得
到明显的提高。
这对于保护电厂设备、延长设备寿命以及提高发电效率都十分重要。
2. 节约能源:反渗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
使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水可以是电厂的能源消耗减少,有助于提高电厂的整体能源效率。
3. 减少废水排放: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而反渗透技术主要依靠物理分离,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废水排放。
4.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水中的硬水成分会在设备上形成水垢,降低设备的传热效率,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通过反渗透技术去除水中的硬水成分,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提高设
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提高水的回用率: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良好,可以被用于冷却水、锅炉补水
等方面,提高水的回用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中的反渗透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反渗透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污水处理中的反渗透技术应用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反渗透技术即通过半透膜分离技术,将污水中的溶质、悬浮物等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半透膜在两侧形成两个不同浓度和不同压力的溶液,通过渗透压差使得水分子从浓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稀溶液一侧渗透,最终实现污水的纯化和浓缩。
反渗透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任何二次污染,并且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1. 生活污水处理反渗透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以海水淡化为例,反渗透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得到淡水。
同样,反渗透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微生物等污染物去除,使其符合再利用和排放标准。
通过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灌溉农田、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等领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工业污水处理工业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肥料、油脂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反渗透技术通过膜分离的方式,能够高效去除工业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颗粒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反渗透技术还可以对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去除盐分并得到高纯度的水,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洗涤水等用途。
3. 城市污水处理厂反渗透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污水处理厂通过反渗透技术可以将处理后的出水与入河水质量相媲美,有效保护水环境。
此外,反渗透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污水,解决因生产和生活活动导致的水污染问题。
三、反渗透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反渗透技术可以与其它净水技术结合,形成多重过滤和处理系统,提高净水效果。
反渗透原理在污水中的应用

反渗透原理在污水中的应用1. 简介反渗透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通过特殊的膜过滤过程,可以将污水中的溶解物、颗粒物、有机物等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污水处理领域。
2. 污水处理中的问题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生物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溶解物等,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往往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溶解物和微量有机物,因此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的技术。
3. 反渗透原理反渗透原理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技术。
反渗透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的膜材料,可以让水通过,但是溶解在水中的溶质,如盐类、有机物等则被滞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对污水的过滤和分离。
4. 反渗透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解决传统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去除重金属离子反渗透膜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铬等。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反渗透技术能更彻底地去除重金属离子,实现更高的处理效果。
• 4.2 去除有机物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方面也表现出很高的效果。
污水中的有机物往往难以降解,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
而反渗透膜的使用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掉。
• 4.3 去除微生物和病原体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可以有效过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
这对于防止因为微生物的传播而引发的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4.4 产生高纯水在某些情况下,反渗透技术可以用于从污水中产生纯净水。
通过反渗透过程,污水中的溶解物、颗粒物等被分离出来,得到的是一种高纯度的水。
5. 反渗透技术的优势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5.1 高效反渗透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溶解物、微量有机物等,处理效果好。
• 5.2 环保相比传统的处理方法,反渗透技术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摘要:水的治理一直是从工业化进程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治理问题,作为水处理技术之一的反渗透技术从产生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简单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资料收集的方式,从给水处理和污废水处理两个方面对于反渗透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反渗透水处理现状展望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Using of theReverse Osmosis in Water Treat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Water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speed up. With decades developing, Reverse osmosis ,one of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now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were simply introduced,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informed research and by the way of data collection, From two aspects in feed water treatment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and made a prospect. from water using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two aspects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and made a prospect.Key words: Reverse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C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前言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缓蚀以及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
要对水进行处理,就要了解水处理的阶段。
从水的循环来看,分为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两种类型,水的社会循环是人类所主导的,因此也是水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活动而向自然界取得天然的或非天然的水,而这些水在不能满足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需要人们对其加以改造,这个过程称为给水处理。
对被人们用于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之后,导致水质发生了改变,不宜直接排放之自然界或者再利用的水进行处理,使其能够达到排放或再利用的标准的过程即是污废水处理。
水的处理又分为预处理、一般处理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臭氧处理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膜分离、离子交换等。
其中膜分离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目前应用广泛图1 水的社会循环图一、反渗透技术及其发展渗透作用(Osmosis)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与此相反,反渗透(RO),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现已逐渐成为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 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1)渗透开始 (2)渗透平衡 (3)反渗透图2 渗透与反渗透 早在1748年就法国人Abble Nellet 就发现了渗透现象。
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 在海鸥身上发现一种可以过滤海水的膜,并对这种膜作了研究,奠定了反渗透的理论基础。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 等人首次提出用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的构想,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 和Sourirajan 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标志着现代膜科学技术的诞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反渗透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反渗透膜开发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等新型材料与高效膜。
在我国,反渗透技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反渗透膜的研制过程中。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海水淡化会战是乙酸纤维素不对称膜打开发打下了基础;随后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对反渗透膜进行了深入研发。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
膜行业开始进入产业化,并应用在水处理中,特别是海水淡化方面。
直到2001年,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
而杭州水处理下的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也压力成为全球八家自主反渗透膜生产厂家之一。
现在我国的反渗透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给水和污废水的处理中。
二、反渗透技术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反渗透膜工业在给水处理和污废水处理都有应用,其中给水处理应用领域最大仍为大型锅炉补给水、各种工业纯水,饮用水的市场规模次之,电子、半导体、制药、医疗、食品、饮料、酒类、化工等行业的应用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反渗透用后处理水主要用于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制造业(电镀废水、制药废水、纺织工业废水、放射性废水、化工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以及浓缩酰胺废水等方面。
用于去除污废水中的有机物、细菌、COD、重金属以及盐类物质。
2.1给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1.1 海水苦咸水的淡化海水淡化是一种从海水中通过脱盐的方式提取淡水的技术,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有超过20种。
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海水淡化的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国内海水淡化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步,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膜技术的研发。
因为反渗透在海水淡化中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等优点,所以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淡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技术之一。
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不断增长。
据初步估计,国内运转的产水量大于100m3/d的反渗透淡化装置总数量不少于500台,这些反渗透淡化装置的淡化对象大多数属于地表水、自来水或苦咸水[1]。
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103 个,工程总规模达到日产 90.08 万吨,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日产 20 万吨;我国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 90个,占全国总产水规模的 63.67%[2]。
2.1.2 锅炉补给水处理锅炉补给水是指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在经过一些水处理工艺之后,主要是除盐,用于补充发电厂锅炉水汽损失的水。
反渗透技术处理水是当代较为先进的脱盐技术,它的除盐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对水中含盐量较高时采用的预脱盐手段之一,以达到减少酸碱的排放量,保护锅炉的目的,提高了水处理的运行水平。
张风丽在其论文中指出:随着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反渗透脱盐技术以其能耗低,无污染,适应性强,便于操作,运行费用低,在锅炉补给水方面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3]。
在2009年的时候,有人将双级反渗透纯水装置应用于锅炉补给水的处理之中,该系统具备操作十分便捷、可在线监测、并且能进行全面持续的分析数据等特点,已被广泛推广。
反渗透技术是一项极佳的水处理工艺,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应用反渗透技术,不仅能够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4]。
2.1.3 纯水与超纯水的制备O。
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电力等领域。
超纯水,电阻率达到18MΩ*cm(25℃)的水。
常用于集成电路工业中用于半导体原材料和所用器皿的清洗、光刻掩模版的制备和硅片氧化用的水汽源等。
此外,其他固态电子器件、厚膜和薄膜电路、印刷电路、真空管等的制作也都要使用超纯水。
因此,纯水和超纯水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和制药行业,其实就是一种不可或缺工业加工原料。
制取纯水的方式很多种,可以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反渗透技术与离子分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是技术,并且把种全新的技术使用到纯水与超纯水的制作当中;相比于单纯的离子分离制作技术,这种结合了反渗透技术的制作技术,在酸碱消耗方面就减少了95%,从而使得总的制作成本下降了30%[5]。
有研究表明,如果混床过滤技术结合反渗透技术,这样可以使生产后的出水量加大,并且可以明显改善和提高水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4矿井水处理矿井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水质具有显著的煤炭行业特征。
矿井水中还含有废机油、乳化油等有机物污染物,而且一般情况下,矿井水总离子含量也比地表水高得多。
反渗透应用于矿井水处理中,主要是将处理后的含盐矿井水经过反渗透技术脱盐,从而达到饮用水的标准[6]。
为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节省成本,越来越多的煤矿在建设时,考虑将矿井水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井下消防用水,另一部分用于生活饮用水。
并且反渗透作为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对水进行脱盐,所以目前成为矿井水深度处理的首选技术。
图3是山西亚美煤矿矿井水处理流程图。
图3 山西亚美煤矿矿井水处理流程图2.1.5生活饮用水处理自来水经过加氯消毒一般可以达到地方饮用标准,但并不表明它是标准的饮用水,其主要原因:家里用的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氯净化水,虽然可杀死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但加入氯本身有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氯可以水中的有机物生成三氯甲烷,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另外水中还有如化肥、除草剂、杀虫剂、铁锈和氯净化不了的病原体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