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凤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三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学习教案

初三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学习教案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劝喻类比较点: 1、劝喻方式(fāngshì) 2、劝说的目的 3、劝说内容 4、劝说效果 5、相关的拓展延伸
第26页/共36页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人物(rénwù)传记类 常见题型:
4.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甲 文(jiǎ wén)了记叙了唐雎与秦王 针锋相对的 斗争过程 。乙文记叙了 晏子用机智幽默的 语言使楚王自取其辱。
治国(zhìɡuó)类:《邹忌讽齐王纳谏》《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第31页/共36页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战争类: 1、取胜的原因 2、人物形象 3、战争性质4、写作内容 山水类: 1、表达方式2、写作手法3、表达情感4、写作内容 治国类: 1、治国的道理 2、表达方式或论证方法3、写作手法4、写作内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第19页/共36页
第二十页,共36页。
甲段中的“本心(běnxīn)”是指
(二)翻译(fānyì)句子
翻译方法 增 删 留 换 调 补 应对策略 1、以直译为主。 2、要字字句句落实,注意文言文中的关键 字词的意义。 3、要译出文言句式(jù shì)的特点。 4、还要补充省略成分。
第10页/共36页
第十一页,共36页。
(三)文本理解
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 住关键词句,从中筛选 ((sh四ā)ixu比ǎ较n)探出究题干要找的信息。
解答古文比较阅读题的关键: (1)要正确解读材料,尤其是课外文言选段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文言文比较阅读课教案课型:研究课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掌握、熟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组合形式。

2、了解比较阅读的三类基本题型。

3、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2、初步学会比较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

教学方法:研究探讨法归纳整理法练习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所谓“夫战,勇气也”,在中考复习中,同学们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战术。

大家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很头痛,今天这节课就教大家一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战术。

二、熟悉战况(查)请同学们看文言文比较阅读讲义。

学生归纳:文言文阅读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二是课内与课外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

三、了解题型(读)研读讲义中提供的5篇比较阅读练习中找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

同座位讨论明确。

基本题型:①划分节奏;②实词虚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运用;③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

四、作战要点(论)学生小组讨论,通过看讲义上的练习,联系自己的经验,概括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目有哪些方法。

全班讨论,教师明确。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找出练习中相应的例题。

解答基础积累题,如①②类题型,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解答第③类题型,是比较阅读的难点(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基础题复习学生讨论明确。

专题8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配套教学设计

专题8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配套教学设计
-问题:请简述《论语》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答案:《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重点词汇与句式的讲解
-文章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
5.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原则
-常见句式与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处理
-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欣赏
6.文言文写作指导
-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文章结构的安排与组织
-词汇与句式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
-作文修改与润色
7.文言文考试策略
-考试题型与解题技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专注度和反应速度。重点关注学生在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以此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他们展示的成果,评价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2.文言文阅读技巧
-词汇推断方法
-句子结构分析
-上下文语境理解
-主题思想提炼
3.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的方法与步骤
-异同点的识别与分析
-文学风格与表达技巧的比较
-文化背景与时代特色的考虑
4.重点文言文篇目解读
-《XXX》篇的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
-文章的主旨与结构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系统地阐述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引导。
b.比较法: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 定具体、明确的 评价标准,以便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客观、准确的 评估
实施评价:通过 多种方式收集学 生的表现,如观 察、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并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记录和整理
提供反馈信息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意见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05
教学过程
章节副标题
导入阶段
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目标和要求
介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展开阶段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 提供指导。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文言文篇目和阅读 材料。
了解不同文言文 作品的语言风格 和特点
理解文言文中常 见的语法和词汇 知识
学会运用文言文 比较阅读的方法 分析作品,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 的方法,分析不同文本的 异同点。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自 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评价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 的教学效果
实施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的重点 和要求
设计评价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 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具有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的评 价任务

王小凤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王小凤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选文原则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二、常见题型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山东省济宁市)【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山水风光,寄情于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1、【甲】《曹刿论战》【乙】《秦攻赵长平》(2016·丹东市)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甲】《唐雎不辱使命》【乙】《曹刿论战》(2015·莱芜市)请分别概括唐雎和曹刿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环。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辨别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3. 掌握比较文言文中的常用比较句式;4. 运用比较句式来分析和比较文言文中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文言文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激发思考:a. 你觉得这段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之处?b. 你能否理解这段文言文的意思?2. 关键词汇辨析让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言文,选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并分析其意义。

随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选出的关键词汇的意义。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会加深对文言文中关键词汇的理解。

3. 句子结构分析让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探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类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并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句子结构,加深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4. 比较句式掌握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比较句式,例如“如何如何”,“不如不如”,“胜过胜过”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5. 比较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比较句式,选择一段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书写比较分析的段落。

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提供指导,并进行指导性评价。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对学生的关键词汇选择和分析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句子结构分析进行评价;3. 对学生的比较句式运用进行评价;4. 对学生的比较分析段落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他类型的文言文比较阅读,如对比文学作品的风格、对比古代各地的礼仪习俗等等。

六、总结通过本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并掌握比较句式的运用。

《卖油翁》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卖油翁》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卖油翁》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和小组课堂交流讨论,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及翻译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3.通过对两文的对比分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句式,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小故事里的大道理、大智慧。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从艺术和思想两个方面明确修改文章的意义。

四、教学方式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展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日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朗读《卖油翁》。

(二)读一读,译一译1.断句朗读,呈现没有标点的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字音、断句和节奏上进行适度指导)2.翻译重点字句(1)翻译重点字公亦以此自冷有卖油翁荐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但手熟与很安敢卷吾射以我酌油知之馀以和酌油沥之康肃笑地遣之2.重点句翻译,先呈现老师翻译,再学生进行纠正(1)尝射于家圃。

师译:他曾经射箭在自己家园子里。

生译:他曾经在自己家园子里射箭。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师译:康肃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生译: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师译: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没有被沾湿。

生译: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通过错误译文和正确译文的对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翻译方法:倒装句的翻译法、字字落实翻译法、补充主语翻译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兴趣。

1.3.2 讲解:讲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3.3 案例分析:分析实践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1.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1.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学生在实践中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表现。

第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对译法、注释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3.2 讲解:讲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进行说明。

2.3.3 实践演练:学生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演练,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2.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2.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实践中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表现。

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一3.1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

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践案例一:选取两篇相关的文言文,让学生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选文原则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二、常见题型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山东省济宁市)【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山水风光,寄情于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1、【甲】《曹刿论战》【乙】《秦攻赵长平》(2016·丹东市)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甲】《唐雎不辱使命》【乙】《曹刿论战》(2015·莱芜市)请分别概括唐雎和曹刿的性格特点。

※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例1、【甲】《唐雎不辱使命》【乙】《邹忌讽齐王纳谏》(2015·莱芜市)2、【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治国犹栽树》(2015·黄冈市)【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常见题型3——比较内容异同例1、【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曹刿论战》(2016·东营市)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2015·济宁市)【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常见题型4——比较写作手法异同三、解题策略(2015·达州市)【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ǎo]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策略一:比较主旨情感异同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

(2016·丹东市)【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策略二评价人物性格异同:概括事件窥个性;语言描写露性情;察言观色评性格。

(2014·黄冈市)【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唐)太宗谓侍臣(身边的大臣)曰:“往昔初平京师(京城),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隋朝末代皇帝杨广)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勤恳的样子),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rěn:丰收),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 ___,【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___ 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表述)(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必须以民为本(重视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分)选文中提到唐太宗“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并且“不兴徭役”,使得人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并获得丰收,安居乐业。

)策略三:比较内容异同: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

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14·东营市)【乙】兽有猱(读音náo,类似猕猴),小而善缘,(爬树)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很舒服)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读音dàn,吃)之,而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荤腥,即美味只意)不敢私,以献左右(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他的左右,表示尊敬)。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读音liang 二声,腾越蹦跳)大吼乃死。

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策略四:比较写作手法的异同:常用写法记在心,细看文章精筛选。

常用写作手法有: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象征)、正侧面描写、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借事说理等。

四、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没有战乱,没有帝王的统治,没有朝代的更替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为人热情,淳朴真诚,充满友爱的理想社会)【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念无与为乐者念: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⑶相与步于中庭于: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点拨:(1)运用比喻写月光的空明澄澈。

(2)写水天一色的雪景。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小结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五、作业(见打印作业)板书: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2、比较形象、个性异同3、比较内容、情节异同4、比较写法、表达异同五、作业(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