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合集下载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客户进行交流,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对方的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有效沟通的四大要点,以帮助读者提升沟通技巧,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倾听能力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需求和情感,并为对方提供支持。

要提高倾听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1. 给予关注:当与他人进行交谈时,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避免分心或中断对方。

保持眼神接触,并运用非语言表达,如点头示意和微笑,以展示我们的关注。

2. 避免偏见: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带有偏见和主观判断。

即使对方的意见不同于我们的,也要给予尊重和理解。

3. 提问和澄清:通过提问和澄清对方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避免做出过早的判断,耐心地细听,并在需要时请求进一步的解释。

二、表达清晰除了倾听,我们还需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表达清晰有助于避免误解和误导,建立更有效的沟通。

以下是一些提升表达清晰度的技巧:1. 简明扼要:在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信息。

2. 使用清晰的语言:选择易于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并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行业黑话。

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图。

3. 强调重点:在表达时,可以使用强调手段,如重复关键词汇或加重语气,以突出要点并增强信息的清晰度。

三、积极反馈积极反馈是促进有效沟通的重要要素之一。

通过积极反馈,我们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肯定和支持,并进一步加强沟通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积极反馈的方法:1. 赞赏和鼓励:当对方表达出意见或观点时,我们应该给予赞赏和鼓励。

通过积极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2. 提供建议:除了赞赏和鼓励,我们还可以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以积极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对方完善和改进想法。

什么是四项基本沟通原则

什么是四项基本沟通原则

什么是四项基本沟通原则
沟通的四大原则是实事求是、开诚布公、严己宽人、结果导向。

关于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准备带给你信心、培养勇气和自信、有效说话的技巧,演讲不是背诵,是自己脑海及心灵的深掘,是对生命深处理念的提取。

实事求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所以解决问题,先得找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寻找事物的客观本质,客观办法。

开诚布公:开放,真实,诚实,有诚意,拿出沟通的诚意,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公开,而不是隐藏在心里,有问题,拿到桌面上面来来。

严己宽人: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

结果导向:每次沟通,必须给予反馈。

有效沟通的4个法则

有效沟通的4个法则

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有效沟通,已经成为各类机构(营利的/非营利的)的管理者和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已远远过载。

研究显示,财富1000家企业的员工,每天平均要接发178条讯息和文件。

71%的雇员认为讯息多得难以承受。

但另一方面,由于沟通媒介泛滥,导致经理人无所适从,以致于再也没人能准确把握沟通的内容,组织内部的沟通隔阂反而因此扩大了。

看似成功的沟通失败沟通需要构建通信设施,如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等,同时,还要完善和理顺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

但这些只是形成了沟通的客观条件。

沟通的关键还是人的因素。

一家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他们和员工进行了成功而充分的沟通,并且员工对公司也很满意。

而经过咨询顾问一番仔细的调查测试之后发现,员工的实际感应恰恰相反。

员工认为管理层除了提高企业利润和改善他们自身利益之外,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这就是说管理层并不真正关心员工的福祉。

员工们尤其觉得,经理们待遇优厚,但工作却非常舒适和轻松。

而经理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潜藏着的不满。

沟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沟通的实质和目的的了解。

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 沟通是一种感知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

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

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

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

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

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

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1)高高在上在与下属沟通的时候,作为上司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高高在上。

本来上司和下级之间就存在地位、身份上的不平等,有些做上司的还有意无意地扩大这种不平等的效应,导致下属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有话不敢讲,影响了上下级的顺畅沟通。

有一个老板,办公室将近二百平方米,老板桌是最大的,老板椅也是最高的,可是在他的办公桌前放着一个小小坐椅,下属每次来汇报工作或请示问题,都要必恭必敬端坐那里,这种俨然“审问”的环境很明显是要影响沟通效果的。

也有的上司,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心不在焉,摆架子等,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表现。

(2)自以为是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见解,这时候就很容易关上自己的心门,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

要知道正确与错误都是相对的,当我们以宽阔的胸怀、谦虚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时,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偏见思维模式造成的。

沟通的一方如果对另一方有成见,顺利沟通就无法实现。

比如你对一个下属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这位下属有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你可能也不会接受。

(4)不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开始。

倾听不仅需要具有真诚的同理心态,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倾听技巧。

居高临下,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推己及人;抓耳挠腮,急不可耐;左顾右盼,虚应故事;环境干扰,无心倾听;打断对方,变听为说;刨根问底,打探隐私;虚情假意,施舍恩赐等都是影响倾听的不良习惯,应该注意避免。

(5)缺乏反馈反馈是沟通过程中或沟通结束时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少人在沟通过程中不注意、不重视或者忽略了反馈,结果沟通效果打了折扣。

不少人在沟通中都以为对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可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自己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

其实,在双方沟通时,多问一句“您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请您再说一下,好吗”,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6)沟通的位差损耗效应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立大学研究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30%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知道和正确理解;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

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2006年12月13日星期三 18:34沟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沟通实质和目的的了解。

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

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

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

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

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

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

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

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

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

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沟通的四大原则

沟通的四大原则

沟通的四大原则温度原则、倾听原则、质量原则、被动原则——————————————————————————————————A. 温度原则:语言表达是有温度的,有语气,脱离了文字外,是我们语言表达的效果,效果好就是温度高,效果不好就是温度低。

1. 遣词用句: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意思,用专业的词语表达。

选择给人尊重的专业的词汇。

2. 语气词:很重要,语气词是用来让对方感受热情和情绪,例如呗、啊、呀等等.“我回来了,我回来啦,我回来了”都是有区别的,让客户感受你的情绪。

回复对方的文字,都缺乏情绪,所以需要加上文字的语气词,例如我们习惯用表情包可以很好的表达情绪一样。

去学,用,模仿。

可以让别人感觉到你的个性的鲜明。

3. 语调,快慢轻重,这是最重要的,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语气变化,可以给客户感觉到我们的真实和信服力,演讲家的演说词公众号写的都比他们好,他们能成为大师是因为掌握了这一点。

•快:什么时候语气要快,在打断对方的情绪时,用的,(打断)瞬间抓住对方的情绪和节奏•慢:慢是用来瓦解对方的情绪,把对方带进我们的情绪,控制对方的节奏(抓取•轻:是抒发情绪引起共鸣。

当需要表达情怀的时候,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轻的表达方式,想要共情的时候,或者表达内心的想法的时候,就要用轻的技巧。

•重:只要强调加重暗示的词语,这样就会让对方瞬间记住你的暗示词语,这样就可以让对方瞬间灌输你想要表达的重点。

训练的方式(快慢轻重)I. 让自己形成概念,让自己有这种概念,成为自己的技能,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这种语气语调,先认识自己的说话方式,然后开始学会找感觉,在说话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语气语调,然后加以改变和变化。

II. 最后学感觉,找主持人学感觉,汪涵,何炅,董卿等等,多听一些情感电台,学习模仿一些有经验的主持人,学习他们的节奏,模仿他们的感觉,多加练习。

(节奏,声调,语气,三点把握找出自己的感觉)形成感觉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要把对方的话拿出来用,要多练才能成为自己的感觉。

有效沟通的4个法则

有效沟通的4个法则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
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 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 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 回事。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
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 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 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 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 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 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 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 姿多彩。
四个沟通时 的“简单”问题
看看你是否能在沟通时去运用上述法则和方




法: 一个人必须知道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演示完毕 谢谢大家
法则一: 沟通是一种感知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
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 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 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 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 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 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 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 解?”
沟通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于,缺乏对沟通的实质和目的的了解。
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管理大师

-彼得· 德鲁克
法则一: 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

沟通四个基本原则

沟通四个基本原则

沟通四个基本原则一、真诚原则沟通嘛,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啦。

就像你跟朋友聊天一样,要是你心里藏着掖着,对方肯定能感觉出来的。

比如说你在跟舍友商量晚上吃啥,你心里想的是火锅,但是你却不直接说,一直绕圈子,那这沟通就没法顺畅进行啦。

真诚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不要有那些弯弯绕绕的。

而且真诚还表现在对别人的态度上呢,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就像在小组作业里,你要是觉得某个组员的想法不好,你就诚恳地说出来,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表面上附和,背地里又吐槽人家。

这样大家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沟通起来才没有隔阂。

二、尊重原则尊重在沟通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呢。

不管是跟谁沟通,都要尊重对方的观点、意见还有感受。

哪怕你觉得对方的想法超级奇葩,你也不能直接就嘲笑人家或者强行让人家按照你的想法来。

就像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好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全对,别人的都不对。

要认真地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而且在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用词,不要说那些带有歧视性或者侮辱性的话。

比如说你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来自农村,就说一些瞧不起人家的话。

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让沟通愉快地进行下去。

三、理解原则理解这个原则在沟通里就像是润滑剂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跟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啦。

比如说你爸妈有时候会唠叨,让你多穿衣服或者早点睡觉,你可能会觉得烦。

但是你要是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一想,就会知道他们是关心你,担心你的健康。

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如果朋友因为一些事情心情不好,跟你说话有点冲,你要是能理解他可能是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就不会跟他计较,反而会去安慰他。

理解能让我们在沟通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争吵。

四、包容原则包容就像是沟通中的一个大口袋,可以装下很多不同的东西。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或者坏习惯。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包容这些。

比如说你的室友可能睡觉会打呼噜,这可能会影响到你休息,但是你要是能包容他,就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跟他闹别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沟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沟通实质和目的的了解。

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

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

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

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

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

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

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

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

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

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

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

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

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

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

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

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

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

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

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

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

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

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

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

“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

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

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用目标管理有效沟通
除了以上四个法则,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

在目标管理中,老板和下属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

由于双方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

即便老板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

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

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德鲁克提出的四个“简单”问题,可以用来自我检测,看看你是否能在沟通时去运用上述法则和方法:
一个人必须知道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