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英法之间等级代表君主制

合集下载

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对比表

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对比表
使法国基本上结束了1789年以来长达百年的政治大动乱局面。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过度的权力制约与平衡大大影响了法国的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使美国迅速发展为世界性资本主义强国。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近代民主制度。为西方各国乃至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民主建国模式。
附表: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
国家首脑
英国女王王位世袭是国家统一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德意志帝国皇帝王位世袭掌握国家的行政、军政大权。有权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和大政方针的制定。
在不同时期出现过多党共同执政或一党单独执政,并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政党演变史。1870年后的政党主要有代表天主教势力的中央党、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德意志人民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产党等。在德意志帝国时期,政党制度还不是国家权力斗争的主要焦点。
多党共同执政,主要政党有国民阵线、法国民主联盟等政党。各党按照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决定政治权力的多寡。
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并由下院多数德意志帝国法院在不同时期出现过多党共同最高法院政党制度党的领袖担任首相首相再从本党中挑选核心成员组织内阁并依靠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在议会中占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行使反对和监督职能并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
必修一英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美德(德意志帝国)四国政治制度对比表
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
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
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但与总统一起向议会负责。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各州先选出与本州出席国会议员人数相等的选举人,再由他们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2-4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2-4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渐趋成熟;但它们都面临着诸多困扰、 渐趋成熟;但它们都面临着诸多困扰、存 在着各种弊端, 在着各种弊端,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 盾所导致的, 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 上加以解决的。 上加以解决的。
英法两国政体既有相同之处, 英法两国政体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项目
不 同 点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 国家元首 政党制度 政府首脑 相 同 点
政 体 的 实 质 和 作 用 政体与国 体的关系
执政党的性 质和作用
法国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
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不能与英国议会 只是立法机关, 相提并论 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 期五年 多党制,形成多党联合执政 多党制, 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要对议会负责, 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其领导 的政府容易导致危机
政体改变事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法两国 英法两国 政体的异同 政体的异同
(一)两国政体的差异 两国政体的差异 (1)英国是典型的君 英国是典型的君 主立宪制, 主立宪制,法国是典型 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 统半议会制政体。 统半议会制政体。
英 国 : 至 尊 议 会 英国议会是 最高立法机关 和最高权力机关
(2)议会的 议会的 地位、 地位、作用
英法政体现存各种 弊端的根本原因和 解决效果
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回顾知识
英国 法国
国体
资本主义国家Biblioteka 议会制君 国 国家管理形式 议会制君 半总统半议会 主立宪制 制民主共和制 政体) 家 (政体) 形 地方分权型 中央集权型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 式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
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
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
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一)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及特征 1. 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
(2)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特征:君臣之间互为权利和义务关系(与中国分封制比较:见大 纲下课件) (4)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 意三国的雏形。
罗马帝国
公 元 395 年 , 罗 马 帝国发生分裂,分 裂为东、西罗马帝 国 ; 公 元 476 年 , 西罗马帝国分裂。
日耳曼民族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 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法兰克帝国
法兰克王国的 查理大帝一度 建立起庞大的帝 国。
法兰克帝国分裂
帝国三分,即法国、意 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01
02
03
④(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
⑤(其他)仁人志士的努力。
2、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BC8世纪
贵族制取代君主 制,准备条件
BC6世纪初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英法美德政体比较

英法美德政体比较

以史为鉴:
一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几经曲折和反复。

从宏观角度看,从代议制的出现到制衡宪法的诞生,再到民主政治的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

从微观角度看,无论是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还是法国共和制的巩固,都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斗争。

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着统一性与多样性。

统一性表现在各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成为社会原则,但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由各具特色,呈现着多样性。

三是民主政治制度固然具有其局限性,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分享:。

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君主制、封建等级制、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君主制、封建等级制、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君主制、封建等级制、君主⽴宪制的区别⼀、君主专制制度含义:指以古代君王为核⼼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权制。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帝位终⽣制。

⼆、等级君主制含义: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定程度上分享权⼒。

背景: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确⽴以后。

11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12世纪后英、法等国的王权呈逐渐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图携⼿打破封建割据局⾯。

政权形式: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会实施统治的⼀种政权形式。

典型: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影响:打破封建割据势⼒,使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君主专制制度有了进步,⼈民的利益受到了重视,⼈民的权利受到尊重,君主的权⼒相对受到约束。

三、封建等级制含义: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地占有和⼈⾝依附关系⽽形成的⼀种等级关系。

背景: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

8世纪上半期的采⾢改⾰,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政权形式:国王与各级封建主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爵、男爵,骑⼠处于最下层。

各级封建主只服从于⾃⼰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

国王是名义上的最⾼统治者,但是实际权⼒有限。

影响:封建领主势⼒坐⼤,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四、君主⽴宪制含义: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种国家体制。

君主⽴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宪,树⽴⼈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

特点:君主是国家元⾸;王位⼀般是世袭制、终⽣制;君主属于贵族阶层典型:英国。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君主制时间:449——1215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时间:1485——1649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作用:四、共和制时间:1649——1653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五、君主立宪制时间:1689——至今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1、责任内阁制: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法德英美政体比较

法德英美政体比较

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一览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代议制: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二、美国共和政体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

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两党制)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经济 思想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思想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举行大选;或者首相辞职,内阁 约,达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内阁;经参议院同意
两个议会
解散
有权解散众议院
相同点
①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②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③都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的成果;④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人民的权利;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妥协性;⑥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认识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人类追求民主政治过程的一大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
统一性的表现
①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的一中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完善 普选制。②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③三种原 则: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多样性的表现建 立 背 景运Fra bibliotek作 模 式 特 点
经济 政治 思想 议会权力 运行原则
宪法和选民 有实权(行、军)
总统 选举 4年 宪法和选民 总统任命(参议院) 国会
法国议会共和制 总统
参众联席议会选举 任期(每届七年,
可连选连任) 议会
有实权(行、军)
德国君主立宪制 皇帝 世袭
终身
—— 有实权(各领域)
总理
宰相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
——
议会
皇帝
总统任命(众议院)
皇帝任命
议会
议会
名称
政党政治
政治 影 响
①法、美共和制的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②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和宰 相是权力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英法之间等级代表君主制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是从11世纪开始的。

在11世纪,法国的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促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商品经济,也使商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自治城市逐渐兴起,产生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国家统一;对于国外来说,从中可以征收巨大的税赋,并以此为基础与封建领主做斗争,加强王权,反对割据。

于是市民阶层和国王相互接近起来,促进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从贵族君主制向等级代表君主制转变。

在等级君主制确立时期的腓力四世之前,他的父辈祖先用多种措施加强了君权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经过30多年的战争,终于实现了王室领地内部的统一。

腓力二世从英王亨利二世手中夺回土地,并将夺回的土地变为国王直辖领地,扩大王室领地,并取消了“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的”原则。

,由此消除封建割据,加强国家统一。

路易八世使王室领地超过所有封建领主并确立王位世袭制。

路易九世也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

而后其孙子,腓力四世,进一步致力于王权的加强,并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在这场斗争中,他不得不争取并依靠国内各个等级的支持,特别是市民等级的支持。

在公开烧毁教皇赦令与教皇决裂的1302年,他在法国第一次召开了三级会议,讨论他与教皇的争端,这一年就代表法国等级代表君主制政体的建立。

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国家财政和税收问题,各个等级在同意国王征收新税的同时,也往往迫使国王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向他们做出让步。

法国的三级会议最初是封建君主为了对抗教权加强王权而设立的,它只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因此它通常要根据君主的意志才能召开,同时君主也总是能够利用三个等级内部的分歧来控制三级会议。

等级代表君主制的建立表明市民阶级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这种形式对于协调国王与僧侣、贵族和市民之间的利益,加强封建国家机器,集中国家权力有重大作用。

在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失利之时,三级会议的作用就不断提升,如1356年法国外被俘后,太子查理于1357年“三月敕令”,同时各省也纷纷召开三级会议,一些省的三级会议在实际上成为了该省的最高立法的行政机构。

但最终战争以法国胜利而告终,使法国国王的威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王权得到极大加强,三级会议的作用逐渐被削弱。

自1484年起,70年间未曾召开过三级会议,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期间,三级会议总共只召开过5次,最后一次在1614年,自此直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都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

英国的等级君主代表制是从十三世纪正式开始的。

当时的国王约翰,纵情淫乐、奢侈无度、背信弃义、不听大臣劝告、破坏封建惯例、任意没收附庸的土地、不断增加城市税收,使原本已经存在的王室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对法战争中失利,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承认自己是教皇的附庸,每年向教皇交纳大量贡款。

为了筹集贡款,他加紧横征暴政以致国内民怨沸腾,众叛亲离。

1215年,贵族诸侯在骑士和市民的支持下发兵反叛国王,迫使国王签订
了《自由大宪章》。

大宪章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封建领主会议的权力高于国王个人的权力,特别是赋予封建主以批准征收赋税的权力。

大宪章还确立了国王必须依法治理的原则,并为用法律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

大宪章以成文法的方式限制王权,比较含蓄地申明和体现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为议会的诞生奠定基础,为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斗争提供法律依据。

英王约翰虽然被迫批准了大宪章但是后来出尔反尔,于是内战再次爆发,他本人也在内战中去世,后以遵守大宪章为条件他的儿子亨利三世继位。

亨利三世对法国侍从的宠爱引起了英国贵族的不满,同时他为了取得教皇的支持对教皇在国内的征税不加限制,后为了夺取意大利,要缴纳巨额数目的军费,他不得不在1258年召开了扩大的御前会议,贵族们全副武装出席会议拒绝了国王的要求,这就是“疯狂的国会”。

这次国会迫使国王再次让步,签订了《牛津条例》,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的原则,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

这等于公开宣布王在法下和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1265年,西门会议召开,这是孟德福伯爵为对抗亨利三世而召开,要求两名“贤良、守法和正直”的市民代表参加议会,从此市民开始步入议会,成为英国下院乃至议会制度的重要起点。

亨利三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位,在1295年召开了一次有大贵族、大主教和骑士、市民代表参加的议会,被称为“模范国会”。

渐渐发展之下,议会开始具有以下权力:第一,请愿权;第二,决定征税,干预国家财政;第三,制订法律;第四,监督、弹劾行政官员。

在15世纪时,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下院地位提高,主要表现有:(1)控制财政权。

1407年规定国王征税的征税方案首先提交下院,经下院讨论通过上再提交上院,自此后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2)立法权扩充。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几乎所有的法规都由下院动议。

直到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了君权,议会衰落。

法国的三级会议与英国的议会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分别标志着法国和英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等级君主制时期,但法国的三级会议与英国的议会有许多差异。

英国的议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拥有相当权力的机构,是一个以法律为后盾建立起来的机构,是一个能与国王直接抗衡的机构,基本上是定期召开的,是不能完全以国王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法国的三级会议,从一开始,似乎就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是可以由国王随意召开和停开的,国王并没有使三级会议制度化,大部分代表均由国王邀请,开会时,第一、二等级的代表可以身着华丽的服装,第三等级的代表只能身穿素净的黑衣,讲话时还必须免冠下跪。

英国的议会在其后发展中还得到过国王的支持,并且权力进一步扩大,是一个长期性质的机构。

但是法国的三级会议仅仅像是昙花一现,一开始被国王用来证明王权的合法性,并且国王会利用各个等级之间的矛盾来控制会议,在百年战争以后再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