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湘教版七上第三节《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第三节第1课时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课型:新授执笔人:董兴元赵宏宇审核人:徐雪纯【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2、掌握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3、识记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学习重点】:1、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2、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1、地表各种________的形态,总称______。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地形。
2、读图2-38区别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地面某一地点高出________的_________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仔细观察课本P34-P35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学习任务三:记忆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1、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的高原,号称。
是陆地上分布相对广阔的地形,占陆地总面积_____以上。
著名的有学习任务四:陆地地形之最最大平原最大高原最长山脉最大盆地最高高原最高山脉学习任务五:阅读课本P36的图2-44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1、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和。
2、大陆架是_____________的自然的延伸部分,坡度_____水深一般在_____米以内。
3、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水深。
4、大洋中脊是大洋中的地方,活动比较强烈。
5、是海底最深的地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巩固练习1、海底地形多种多样,属于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的是()A、大陆架B、海沟C、海盆D、大洋中脊2、下列著名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分布正确的是()A、刚果盆地—大洋洲B、青藏高原—亚洲C、落基山脉—非洲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3、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A、东北高原B、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巴西高原4、关于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5、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C、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6、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死海湖面为—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A、8844B、9244C、8444D、—4007、读图题图中甲地海拔米,乙地海拔米,丙地海拔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第3节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6)

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教学
反思
讲练结合,课堂效果好。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代表发言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及相对高度。
重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难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世界的地形(第三课时)
课题
世界的地形(第三课时)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法
讲练结合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湘教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5)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复习提问:
1、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地球表面的陆地的具体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进一步对一定的区域内容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课题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备课人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
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1、海底地形主要有哪几部分?
2、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有何特征?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重点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难点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案- ------------学看地形图【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习重难点】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小组内互查,如有疑问提出)看书P37-38 “学看地形图”回答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海拔_____,数值小,海拔_____。
等高线密集,坡度,等高线稀疏,坡度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平原用颜色表示,海洋用表示,高原用表示,高山顶上的积雪和冰川用表示,不同深浅的表示丘陵、山地、高原。
二、小组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合作)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三、学习成果展示(小组交流后汇总并展示成果)四、教师精讲:(一)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归纳: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形成河流3、判读陡崖的方法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常用“”符号表示(二)在同一地图上,等高线的特点:(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2)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可以相交(3)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
同一副地图的等高距五、课堂检测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D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观察下列2、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docx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
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使用“学乐师生” APP 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 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一)、陆地地形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地形类型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
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
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观察地图册 P13-14 ,结合 P34-35 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二)、海底地形学生阅读图 2-44 ,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世界的地形2 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了解等高线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能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学会在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以及判断山顶、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名称和坡度的陡缓、地面的上下起伏。
【重、难点】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材助读自主学习三、学会看地形图〔1〕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线。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即相隔的高度差〕一般都 __。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叫等高距。
如下图:等高距为米。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根底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绘制而成。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课本P38图2—47〕绿色表示,黄色表示_____,不同深浅的褐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蓝色表示。
探究一:观察如以下图的等高线图,议一议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地形的不同部位?山顶:等高线,且数值外高内低。
山脊:等高线凸出局部指向海拔较处。
山谷:等高线凸出局部指向海拔较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地势较局部。
陡崖:等高线处为陡崖。
探究二: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1.地图上泰山的标高是1524米,这个高度是〔〕A.高度2.我国陆地最低处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它与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8693米B.8999米C.8690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那么为山谷B.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时那么为山谷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6.以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A.山脊、山脊B.山谷、山谷C.山脊、山谷D.山谷、山脊读以下图,完成7~8题:7.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50米 B.150米 C.200米 D.100米8.山峰甲的海拔有可能是〔〕A.900米 B.1050米 C.987米 D.1100米10.〔2021,福州〕福州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学案——第1课时

《世界的地形》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重点难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三、导学问题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8789千米B.8699米C.8999米D.11103米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B.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D.中国的大兴安岭4.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及其所在大洲的名称:A 是____山脉、在____洲,B 是____山脉、在____洲,E 是____山脉、在___洲。
以上山脉构成了________山脉带;C 是____山脉、在____洲,D 是____山脉、在____洲。
这两列山脉构成了____山系,属于______山脉带。
⑵将下面地形区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①亚马孙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刚果盆地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生师生”APP 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材料:刚果盆地(非洲) Q:最大的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亚洲)Q:最雄伟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Q:最长的山脉? 青藏高原(亚洲)Q:最高的高原? 巴西高原(南美洲)Q:最大的高原?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Q:最大的平原?世界地形区之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教师寄语:期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学习目标:
1、明白得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2、记住陆地五种地势、其特点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重点:1、会运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势
难点:各地势对应的世界之最、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要紧学习方式。
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7——28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地势、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
甲海拔900米、乙海拔100米、甲乙的相
对高度是。
2、五种陆地地势分别是、、
、、
3、五种差不多地势中、地面起伏小的是
和、地面坎坷不平的是和
中部低四周高的是、〔(海拔
较低、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的是(平
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者起伏不大、
边缘比较陡峻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地或高原围绕的是(盆地)〕
4、两大山脉带、分别分布在、。
5、纵贯美洲西部的山系、它要紧有北美洲的和南美洲的山
脉组成。
6、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盆地是、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大的平原和最大的高原都分布在洲、位于(东西)半
球。
8、海底5种地势是?其中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是?主体部分是?
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要紧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
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
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讲解出错误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最高的地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的地点是死海海拔-400米、相对
高度是。
在同一山坡上、A地比B地高100米、B地的海拔是200米、A地的海拔是。
2、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它位于洲。
A、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B、中央大平原、北美洲
C、东欧平原、欧洲
D、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
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海拔较高
C、边缘比较陡峻
D、地面坎坷不平
5、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连线题:
6、A、山地 a.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
B、平原 b.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围绕
C、高原 c.海拔较高,一样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盆地 d.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E、丘陵 e.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7、下列不属于海底地势的是( )
A、大陆架
B、海沟
C、大洋中脊D盆地
8、下列地势区与其分布大洲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刚果盆地——-南美洲
B、巴西高原——-非洲
C、亚马孙平原——-北美洲
D、落基山——北美洲
9、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海岸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阿特拉山系D、科迪勒拉山系
10、填图:图中A是____________洋、B是____________洋、C是____________洋、
①是____________洲、②是____________洲、③是____________洲、④大洲上有世界
上最大的____________平原,⑤大洲上有闻名的____________盆地,⑥大洲上有闻名的____________高原。
答案
轻松测试
1、9244米400米
2 、C 3、A 4、D 5、B
6、A——c B——d C——e D——b E——a
7、D 8、D 9、D
10、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