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武汉理工大学)

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武汉理工大学)
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武汉理工大学)

目录

摘要 (1)

1、软件环境 (2)

2、系统总体设计 (3)

2.1 方案选择 (3)

2.2 系统功能 (3)

2.3 系统总体框图 (4)

3、硬件电路设计 (4)

3.1 硬件设计分析 (4)

3.2 硬件各模块设计 (5)

3.2.1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5)

3.2.2 矩阵键盘电路 (5)

3.2.3 数码管显示和驱动电路 (5)

3.3 硬件系统整体电路 (6)

4、软件设计 (6)

4.1 主程序设计 (6)

4.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7)

4.3 矩阵键盘程序设计 (7)

4.4 频率增加和频率减少程序设计 (8)

4.5 相位差增加和相位差减少程序设计 (8)

5、仿真结果 (10)

5.1 频率调节仿真 (10)

5. 2 相位差调节仿真 (11)

6.心得体会 (12)

7.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双路相位差可调的方波发生器,实际设计中扩展实现频率、相位差分别独立调节的功能。设计采用51系列单片机实现,运用定时器实现频率,相位的调节,运用4X4矩阵键盘来实现频率、相位移的操控,利用两组4位7段数码管分别显示当前的频率值和相位差值。

设计主要采用软件仿真的形式实现,仿真过程中主要涉及到Keil及Protues 两款软件。其中Keil进行软件代码的编辑、调试、编译、生成HEX文件,Protues 进行硬件仿真,可以很好地模拟各种硬件以完成实物相似的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双路相位可调节方波发生器C语言

1

1、软件环境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软件实现方式,主要用到Proteus软件和美国Keil 两款软件,其中Proteus用来设计硬件电路图并实现单片机的软件可视化仿真,Keil 软件用来实现程序的编写、调试、生成单片机可执行的Hex文件,两者相结合可很好实现软件仿真。

Keil 软件用来实现程序的编写、调试、生成单片机可执行的Hex 文件。Keil C51 是美国Keil Software 公司出品的51 系列兼容单片机C 语言软件开发系统,与汇编相比,C语言在功能上、结构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易学易用。Keil 提供了包括 C 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如果你使用 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即使不使用 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

Proteus 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出版的EDA 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 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将电路仿真软件、PCB 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PIC10/12/16/18/24/30/DsPIC33、A VR、ARM、8086 和MSP430 等。用Proteus 来设计并实现单片机的软件可视化仿真,可以用虚拟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比较方便,效果比较好。

2

2、系统总体设计

2.1 方案选择

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设计,相位差的调节原理是通过两个波形的输出产生延迟实现的,延迟的实现可以有两种思路,其中一种方法是用单片机自带的定时器来实现,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延时来实现。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利用单片机自带的定时器,单片机中定时器是可以产生很精确的定时,这样就可以产生很精准的频率,还可以通过控制定时器的工作来产生延迟输出波形,借此来产生相位差;但是这种方法考虑的方案设计要比较复杂,而且程序的设计也是很复杂的。如果使用延时程序来控制,是很容易产生误差,而且相位调节更有可能调节很不准确;但是方案设计和程序的书写比较简单。经过以上的认真分析,要想做出好的设计,我们应该选择用定时器来实现频率可调、相位差可调的方波输出。

2.2 系统功能

两路相位可调方波信号发生器是利用定时器来实现方波输出,相位变化。本设计最终产生两路频率、相位可调的方波信号。输出方波的频率范围1Hz-220Hz。采用矩阵键盘控制频率、相位差,用“+1Hz”、“-1Hz”、“+10Hz”、“-10Hz”4个按钮改变方波给定频率,按钮每按下一次,给定频率改变分别为加1Hz、减1Hz、加10Hz、减10Hz;用“右移1 度”、“左移1度”、“右移10度”、“左移10度”、“右移45度”、“左移45度”、“右移90度”、“左移90度”、“相移180度”来控制相位差的变化。同时矩阵键盘还有“系统复位”按键用来控制系统的复位操作。输出方波的频率和相位差在数码管上显示。利用单片机输出两路方波,其中一路方波作为参考,另外一路方波作为调节波,与前一路波形成对比,以测试实现功能频率、相位、幅度、可调。

3

4

2.3 系统总体框图

如图2-1是系统的总体框图,P0口和P2口组成数码管显示频率和相位差接

口电路,P1口为矩阵键盘电路,用来发出控制命令,P3 口的 P3.0 和 P3.1 为两路方波输出端口。矩阵键盘发出命令P1口单片机示波器显示两路方波波形数码管显示两路方波频率和相位差P0口P2口P3.0和 P3.1.

图 1 系统总体框图

3、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设计分析

单片机硬件实现需要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根据上面功能描述,可以知道只

有一片单片机芯片是无法做到的。 根据分析,方波的输出需要两个 P 口中的引脚,引脚的选取还要根据其他的模块而确定,因为波形输出的引脚比较灵活。 由于控制功能键很多,简单的键控制是不能够实现的,需要矩阵键盘来实现,一般使用 P1 口来实现矩阵键盘的连接,所以 P1 口用来接矩阵键盘。一般 P0 口用来输出数据,所以用 P0 口来实现频率、相位差数据的输出,输出的是数码管的字形码,数码管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之分,具体的电路要具体分析,可适当选取字形码的编码。根据频率和相位差的范围,数码管至少应该有 6 个,为便于在硬件单片机最小系统上面上实现选用八个数码管, 也可选用液晶显示器,考虑成本问题,我们选用数码管,数码管还需要驱动电路,一般选用 74LS373

。由

于P3 口含有第二功能,因此选用P2 口作为数码管的位选口。综合分析,两路方波的输出需要在P3口输出,选择P3.0,P3.1 作为两路波形的输出,P3.0 作为参照波形,P3.1 作为变化波形。

3.2 硬件各模块设计

3.2.1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用来提供单片机内各种微操作时间基准;复位操作完成单片机片内电路的初始化,单电机从一种确定的状态开始运行。8XX51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形式: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设计电路图中采用内部振荡电路,晶振频率为12MHz。复位操作完成单片机片内电路的初始化,单电机从一种确定的状态开始运行。复位通常有两种形式:上电复位和开关复位,设计电路图中采用开关复位电路。

3.2.2 矩阵键盘电路

在矩阵式键盘结构中,采用行线和列线交叉的形式,每个交叉点即为一个按键。4╳4 矩阵式键盘结构如图3-2 所示,有 4 根行线和 4 根列线构成,行线和列线交叉而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交叉点的行列线是不连接的,按键按下的时候,此交叉点的行线和列线导通。4╳4 矩阵式键盘可以组成16 个按键,所以控制按键的功能可以有16 种。

3.2.3 数码管显示和驱动电路

七段数码管内部有7 个条形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小圆点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各管的亮暗程度组成字符。数码管每段需要10mA 到20mA 的驱动电流,可用TTL 或者CMOS 器件驱动,电路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本次采用74LS373 接成直通的方式作为驱动电路。P0 口接74LS373 的八位输入端,74LS373 的八位输出端接数码管的段选码。P2 口作为数码管的位选码。

5

6

3.3 硬件系统整体电路

图2 整体电路图

4、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程序、矩阵键盘程序、显示当前的两个

波形的频率和相位差程序。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 3 主程序流程图

4.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在此程序中,给所有变量赋初值,有波形输出端口、相位差对应计数值、波形输出变反标志、频率和相位差、定时器T0、T1 计数值、定时器T0、T1 工作方式和定时中断时间设置等。初始化时启动了定时器0与定时器1,开定时器T1 中断,关定时器T0 中断。频率初始化时设置值为10Hz,相位差值为0 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定时器的设置,两个定时器都采用自动重装方式,便于减少误差,定时器0定时时间为55us,而定时器1定时时间为200us,具体分析会在后面的模块程序里面介绍。

4.3 矩阵键盘程序设计

矩阵键盘程序采用“行扫描法”,又称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判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由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按下。若所有列线为高电平,则无键按下。判断闭合键所在位置:确认有键按下后,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线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P1.0-P1.3 ),键盘的列线接到P1 的高4 位(P1.4-P1.7)。行线和列线形成16 个交叉点。

1、检测当前是否有键被按下。检测的方法是P1.4-P1.7 输出全“0”,读取P1.0-P1.3的状态,若P1.0-P1.3 为全“1”,则无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

2、去除键抖动。当检测到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的检测判断。

3、若有键被按下,应识别出哪一个键闭合。方法是对键盘的行线进行扫描。在每组行输出时读取P1.0-P1.3,若全为“1”,则表示为“0”这一行没有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由此得到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然后可采用计算法或者查表法将

7

8

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转换为所定义的键值。

4、为了保证键每闭合一次 CPU 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释放时的抖动。

4.4 频率增加和频率减少程序设计

频率的改变是通过键盘命令控制的。对于给定步长的频率增加值,由于采用

自动重装模式计数,最大计数到 255 就会回零,所以设定频率最大为 256,但要根据实际测得值来判断频率值。频率值不能一直加,所以频率值应该离最大值有一个步长才能够加,设定一直加到 255 停止增加。同样,对于给定步长的频率减少值,频率值不能一直减少,所以频率值应该大于一个给定步长才能够减少,设定一直减到 1 停止减少。

图 4 频率增加和频率减少程序流程图

4.5 相位差增加和相位差减少程序设计

相位差的增加是通过延迟来实现的,而控制相位差的变量是变量

Control_Phase ,该变量用于记下相位对应的变化值,再在函数计算当前频率下的 T0 相位改变次数中换算成溢出次数,这个变量的最大值为1,代表 180

度,大

于1后在从1开始计数。因为1/180=0.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所以每个对应的相位差步长值要乘以这个数值,这个数值近似为0.00555556。相位差增加到360度(或为0 度)在从0 度开始。相位差的减小也是通过Control_Phase 变量来实现的,相位差减小到0 度后,就不变。由于在调试过程中相位差减小变化容易出问题,所以想把对应的数值计算好之后在进行判断来实现相位差的减小,这是因为浮点数据计算过程时间问题引起的。

图5 相位差减少程序流程图

9

10

图 6 相位差增加程序流程图

5、仿真结果

本次仿真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即频率调节仿真、相位差调节仿真。由于篇幅

有限本次仿真图只选几个特定值,作为介绍。

5.1 频率调节仿真

图7 初始状态波形图

11

图8 频率加20HZ

5. 2 相位差调节仿真

图9 相移45度

图10 相移90度

图12 相位左移10度

图13 相位反转

6.心得体会

本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运用51单片机实现一个双路相位可调、频率可调的方波发生器。运用了单片机的键盘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利用定时器实现相位的调节功能。

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单片机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创新,是要我们学会将理论很好地联系实际,并不断地去开动自己的大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别人却没想到的事。同时,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学会了坚持不懈,不轻易言弃。设计过程,也好比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也许这就是在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勇敢过,也战胜了,胜利的钟声也就一定会为我们而敲响。

12

7.参考文献

[1] 李群芳.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3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 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

[3] 赵建领等.零基础学单片机C 语言程序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 蔡明文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 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 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3

附录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WaveA=P3^0; //WaveA 为参考波形

sbit WaveB=P3^1; //WaveB 为相位变化波形

//Frequency 为波形频率值

//Key_Value 为键盘扫描后获得的值

//Flag_Not 为波形变反标志

uchar Frequency,Key_Value,Flag_Not;

//Phase_Difference 定义相位差

uint data Phase_Difference;

// Control_Phase 为相位差值对应的计数值

double Control_Phase=0.000001;

//Counter_T0,Counter_T1,分别为定时器T0、T1 计数值

//Number_T0,Number_T1,分别为控制定时器T0、T1 计数值,用以控制波形频率

int data Counter_T0,Number_T0,Counter_T1,Number_T1;

//共阳极数码管编码表

u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

0x99,0x92,0x82,0xf8,

0x80,0x90,0x88,0x83,

0xc6,0xa1,0x86,0x8e};

//共阳极数码管选择编码表

uchar code address[]={0x00,0x02,0x04,0x08,0x00,0x20,0x40,0x80};

void Initial_System() ; //初始化整个系统函数

uchar Scan_Keyboard() ; //扫描键盘,获得控制指令函数

uint Get_Number_T0(uchar ) ;//计算当前频率下的相位改变溢出次数函数

uint Get_Number_T1(uchar ) ;//计算当前频率下的溢出次数函数

void Increase_Frequency(uchar Step_Frequency);//频率增加函数

void Decrease_Frequency(uchar Step_Frequency);//频率减少函数

void Increase_Phase_Difference(uint data Step_Phase_Difference);//相位右移函数

void Decrease_Phase_Difference(uint data Step_Phase_Difference);//相位左移函数

void Calculate_Frequency_Phase(void); //计算当前的两个波形的频率和相位差函数

14

void Display_Frequency_Phase(); //显示当前的两个波形的频率和相位差函数

void Delay(uint ) ; //延时函数

void main()

{

Initial_System(); //初始化整个系统

while(1)

{

Key_Value=Scan_Keyboard(); //扫描键盘,获得控制指令

Calculate_Frequency_Phase();//计算当前的两个波形的频率和相位差

Display_Frequency_Phase(); //显示当前的两个波形的频率和相位差

}

}

//初始化整个系统函数

void Initial_System()

{ //初始化各变量

WaveA=0; //初始化两个输出波形端口

WaveB=0;

Control_Phase=0.000001; // Control_Phase 为相位差值对应的计数值

Flag_Not=0; //方波输出变反标志

Frequency=10; //频率初设为10Hz

Phase_Difference=0; //相位差初设为0 度

Counter_T1=0;

Counter_T0=0;

Number_T1=Get_Number_T1(Frequency);//获取当前频率下的定时器定时溢出次数

//初始化51 的定时器

TMOD=0x22; //用T1,T0 计时T1,T0 为8 位自动重装方式。~

TH1=0x38;//256-200 //T1 定时200us

TL1=0x38;//256-200

TH0=0xc9;//256-201 //T0 定时55us

TL0=0xc9;//256-201

EA=1; //开定时器T1 中断,关定时器T0 中断

ET1=1;

TR0=1;

TR1=1; //定时器T1

}

//扫描法获得键值

15

uchar Scan_Keyboard()

{ uchar key;

uchar temp1 ,temp2 ;

P1 = 0x0f; //置行为1,置列为0,准备查询按键

if(P1 != 0x0f) //P1 有变化,判断有、无键按下

{

temp1=P1; //存储列读入的值

P1=0xf0; //置行为0,置列为1,读行值

temp2=P1; //存储行读入的值

}

P1 = 0x0f; //P1.0~P1.3 发全0,P1.4~P1.7 输入,准备查询按键

while(P1 != 0x0f)//如果if 的值为真,这时可以确定有键盘按下

{

Delay(10); //延时去抖动

key=temp1|temp2; //将行、列值综合,赋给key

}

switch(key) //根据矩阵键盘编码执行相应的程序

{

case 0xee : { return 0; break;}

case 0xde : { return 1; break;}

case 0xbe : { return 2; break;}

case 0x7e : { return 3; break;}

case 0xed : { return 4; break;}

case 0xdd : { return 5; break;}

case 0xbd : { return 6; break;}

case 0x7d : { return 7; break;}

case 0xeb : { return 8; break;}

case 0xdb : { return 9; break;}

case 0xbb : { return 10; break;}

case 0x7b : { return 11; break;}

case 0xe7 : { return 12; break;}

case 0xd7 : { return 13; break;}

case 0xb7 : { return 14; break;}

case 0x77 : { return 15; break;}

default : return 16;

}

}

16

//计算当前频率下的相位改变溢出次数函数

uint Get_Number_T0(uchar Frequency) //Frequency 为频率数

{ uint h;

double l;

l=(double)Frequency; //频率转化为浮点数

l= Control_Phase*0.5/l; //相位延时时间

l=l/0.000055; //55us=0.000055s,计算延时时间下的一个机器周期指令执行的次数

h=l; //取整,四舍五入

if (l-h>=0.5)

{ h=h+1; }

return h;

}

//计算当前频率下的溢出次数函数

uint Get_Number_T1(uchar Frequency) //Frequency 为频率数

{ uint h;

double f;

f=(double)Frequency; //转化为浮点数

f=0.5/f; //计算当前频率下的半个周期的时间,控制方波变反输出

f=f/0.0002; //中断溢出数=f/0.0002, 200us=0.0002s

h=f; //取整,四舍五入

if (f-h>=0.5)

{ h=h+1; }

return h;

}

//定时器T0 中断,控制相位差

void Timer0Interrupt() interrupt 1

{

Counter_T0++;

if(Counter_T0>Number_T0)//半周期的计数到达

{

Counter_T0=0; //中断次数置零

if(Flag_Not==0) //判断取反标志,为0 同相输出,否则反向输出

WaveB=WaveA;

else

WaveB=~WaveA; //

ET0=0; //关定时器T0 中断和T0 计数

TR0=0;

17

}

}

//定时器T1 中断,控制频率

void Timer1Interrupt() interrupt 3

{

Counter_T1++;

if(Counter_T1>Number_T1) //半周期的计数到达

{ Counter_T1=0;

WaveA=~WaveA; //反复取反,产生方波

ET0=1; //开定时器T0 中断和T0 计数

TR0=1;

}

}

//频率增加函数,Step_Frequency 为频率增加步长

void Increase_Frequency(uchar Step_Frequency)

{

if(Frequency<=256-Step_Frequency)

Frequency=Frequency+Step_Frequency;

else

Frequency=255;

Number_T1=Get_Number_T1(Frequency); //获得当前频率下的计数器T1 计数控制值

}

//频率减少函数,Step_Frequency 为频率减少步长

void Decrease_Frequency(uchar Step_Frequency)

{

if(Frequency>Step_Frequency)

Frequency=Frequency-Step_Frequency;

else

Frequency=1;

Number_T1=Get_Number_T1(Frequency);//获得当前频率下的计数器T1 计数控制值

}

//相位右移函数,Step_Phase_Difference 为相位增加步长

void Increase_Phase_Difference(uint data Step_Phase_Difference)

{

//0.00555555 对应1 度控制的计数值,1/180=0.00555556

Control_Phase= Control_Phase+0.00555556*Step_Phase_Difference;

18

if( Control_Phase>=1&&Flag_Not==1)

{

Flag_Not=0;

Control_Phase=0.000001;

}

else if( Control_Phase>1)

{

Flag_Not=1;

Control_Phase= Control_Phase-1;

}

Phase_Difference+=Step_Phase_Difference;

if(Phase_Difference>=360)

Phase_Difference=0;

}

//相位左移函数,Step_Phase_Difference 为相位减少步长

void Decrease_Phase_Difference(uint data Step_Phase_Difference)

{

switch(Step_Phase_Difference)

{

case 1 :

{ if( Control_Phase<0.00555&&Flag_Not==0)

{ Control_Phase=0.000000001;

Phase_Difference=0;

}

else if( Control_Phase<1&&Flag_Not==0)

{ Control_Phase= Control_Phase-0.00555;

Phase_Difference=Phase_Difference-1;

}

if( Control_Phase<0.00555&&Flag_Not==1)

{ Flag_Not=0;

Control_Phase=1.000000001-(0.00555- Control_Phase);

Phase_Difference-=10;

}

if( Control_Phase<1&&Flag_Not==1)

{ Control_Phase= Control_Phase-0.00555;

Phase_Difference-=1;

19

方波_三角波_正弦波_锯齿波发生器

X X X X X X 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设计题目: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同组同学: 学号: 指导教师: XXXX大学XXXX学院 XXXX年月日

摘要 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广泛地应用于各场所。函数信号发生器应用范围:通信、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需要射频(高频)发射,这里的射频波就是载波。除供通信、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测试用外,还广泛用于其他非电测量领域,而我设计的正是多种波形发生器。设计了多种波形发生器,该发生器通过将滞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信号通过RC电路反馈到输入端,即可组成矩形波信号发生器。然后经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三角波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来实现正弦波的输出。其优点是制作成本低,电路简单,使用方便,频率和幅值可调,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函数(波形)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某些特定的周期性时间函数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脉冲波等)信号,频率范围可从几个微赫到几十兆赫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而因此电子专业的学生,对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仿真,制作已成为最基本的一种技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它涉及基本的电路原理知识,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及电路的搭建,既考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练动手能力。 关键词: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低通滤波电路

目录 · 设计要求 (1) 1.前言 (1) 2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方案 (2) 2.1原理框图 (2) 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3) 3.1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 3.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4) 3.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5) 3.4方波—锯齿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6) 3.5总电路图 (7) 4.用Multisim10电路仿真 (8) 4.1输出方波电路的仿真 (8) 4.2三角波电路的仿真 (9) 4.3正弦波电路的仿真 (10) 4.4锯齿波电路的仿真 (11) 5实验总结 (11) 6.仪器仪表清单 (13) 7.参考文献 (13) 8.致谢 (13)

几种简单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图分析

几种简单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图分析 时间:2012-01-10 15:30 作者:赛微编辑来源:赛微电子网 引言 随着模拟电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电路设计中对信号的精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要求进一步提高,电子行业中将一些功能进行集成到IC芯片供其他的厂家来使用。在电路设计中,我们除了正常的电源输入之外,还需要提供三角波、方波、正弦波、脉冲波、单次脉冲等特殊的波形来给某个电路提供输入。 这种可以提供三角波、方波、正弦波、脉冲波、单次脉冲等特殊的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种类),我们可以称之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它对电子工程师设计的整个系统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各种内置信号、自定义的任意波形和脉冲能力,能帮助您验证设计,检验新的构想,从而让整个设计更具有可靠性。 本文结合几种简单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图,并对其工作原理(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可以实现的功能和性能、电路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供电子发烧友参考。 程控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图 它主要由主控制器LPC2114、MAX038、D/A转换器以及八选一模拟开关CD4051LED显示、键盘、波段切换,波形处理和峰值检波等部分组成,研究了LPC2114通过D/A转换器实现对MAX038频就绪和占空比的调控方法,并给出

了在0.1Hz~20MHz内产生精确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的方法。此外,它还具有可调范围大、精度高、信号稳定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测量和控制场合。 LPC2114主要通过D/A转换器TLC5618、DAC0832和八选一模拟开关CD4051对MAX038输出的波形、频率以及占空比进行控制。通过对A1和A0端的不同设置来选择不同的波形。当A1为高电平、A0为任意时,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当A1、A0同时为低电平时,输出波形为方波;当A1为低电平、A0为高电平时,输出波形为三角波。 MAX038输出波形的幅值为2 V(P-P),最大输出电流为+20 mA,输出阻抗的典型值为0.1 Ω。可直接驱动100 Ω的负载。为了得到更大的输出幅度和驱动能力,就需要对波形信号作进一步处理,下图为一个波形输出与驱动电路。

信号发生器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电路图

一、信号发生器电路安装与调试考核评分表 准考证号姓名规定时间分钟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用时间得分 考核内容及要求配分评分标准扣分 1 元器件清点检查:在10分钟内对所有元 器件进行检测,并将不合格元器件筛选出来进 行更换,缺少的要求补发。 10 超时更换或要求补发按损坏 元件扣分,扣3分/个。 2 安装电路:按装配图进行装接,要求不装 错,不损坏元器件,无虚焊,漏焊和搭锡,元 器件排列整齐并符合工艺要求。 30 漏装,错装或虚焊、漏焊、 搭锡,扣2分/个,安装不整 齐和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扣1 分/处,损坏元件扣3分/个。 3 电源电路:接通交流电源,测量交流电压 和各直流电压+12V、-12V、V CC 、-5V。 信号发生器电路:接通+12V、-12V、V CC 、 -5V电源。测量函数信号波形:方波、正弦波、 三角波形。 20 电压测试方法不正确扣10 分,测量值有误差扣5分。 4 选择C=10uf,调节RW13、RW14、RW15, 记录方波的占空比: 1、 2、 3、 10 不会用示波观察输出信号波 形扣10分, 调节不正确扣5分, 波形记录不正确扣5分。 5 改变电容:100nf——100uf,并调节RW11, 记录正弦波输出频率f: 1、 2、 3、 10 最大不失真电压测试方法不 正确扣5分,测量值不准确 扣5分,不会计算最大不失 真功率扣5分。 6 调节RW21、RW22, 记录正弦波输出Vpp: 1、 2、 3、 10 不会测试功放电路的灵敏度 扣5分,不会计算电压放大 倍数扣5分。 7 调节电位器RW16、RW17, 记录正弦波形的失真: 1、 2、 3、 10 测量方法不正确扣5分, 测量数据每处2分,不会绘 制频响曲线扣5分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用时间:

简易信号发生器

唐山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简易信号发生器 系 (部) 信息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4 年 1 月 3 日共 1 周2014年 1 月 3 日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1 引言 (1) 2 总体设计 (2) 2.1系统原理设计 (2) 2.1.1设计原理 (2) 2.1.2设计方案论证 (2) 2.1.3设计思想 (3) 2.1.4设计功能 (3) 2.2硬件原理框图 (4) 2.3电路构成 (4) 2.3.1主控电路 (4) 2.3.2 数模转换电路 (5) 2.3.3 按键接口电路 (6) 2.3.4 复位及时钟电路 (6) 2.4器件选择 (7) 2.5软件设计 (7) 2.5.1 软件设计原理 (7) 2.5.2 软件流程图 (7) 3 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引言 AT89C51单片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和串行通信接口,以及其他一些计算机外围电路等均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嵌入到各种仪器、设备中,这是其他计算机和网络都无法做到的[1,2] 信号发生器是指其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调制系数等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并且读数准确、稳定、屏蔽良好的中、高档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也不尽一致。 本实验介绍一种用AT89C51单片机构成的波形发生器,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波形的频率可调,并由DAC0832转换模块单输入缓冲方式,输入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得到波形,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

秒脉冲发生器

设计题目:秒脉冲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小组:第三组

1 秒脉冲发生器整体设计方案 1.1秒脉冲发生设计方案概述 秒脉冲发生器是由100HZ时钟产生电路和分频电路两部分构成,其中100HZ时钟产生电路主要由555定时器组成的时钟电路,主要用来产生100HZ的脉冲信号;分频电路主要由74LS192组成的100进制计数器电路,主要用于将100HZ 脉冲信号分成1HZ脉冲信号。该方案通过了Multisim软件仿真,并得到了1HZ的脉冲信号,基本实现了工程训练的要求。

1.2 秒脉冲发生器整体设计电路设计图 图1 秒脉冲发生器整体设计电路设计图1.3 秒脉冲发生器整体设计电路仿真图 图2 秒脉冲发生器整体设计电路仿真图

2 各分电路的元件介绍及设计方案 2.1 100HZ时钟产生电路 图3 100HZ时钟产生电路 2.1.1元件介绍 55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的8脚是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输入端,电压为5~18V,以UCC表示;从分压器上看出,上比较器A1的5脚接在R1和R2之间,所以5脚的电压固定在2UCC/3上;下比较器A2接在R2与R3之间,A2的同相输入端电位被固定在UCC/3上。 1脚为地。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输入电压大于2 Ucc/3,称高触发端,3脚输出低电平,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2脚电位必须大于1Ucc/3时才有效。3脚在高电位接近电源电压Ucc,输出电流最大可打200mA。 4脚是复位端,当4脚电位小于0.4V时,不管2、6脚状态如何,输出端3脚都输出低电平。 5脚是控制端。

DDS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1. 信号产生部分 1.1 频率控制字输入模块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entity ddsinput is port(a,b,c,clk,clr:in std_logic; q1,q2,q3,q4,q5:buffer unsigned(3 downto 0)); end ddsinput; architecture a of ddsinput is signal q: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 q<=c&b&a; process(cp,q,clr) begin if clr='1'then q1<="0000";q2<="0000";q3<="0000";q4<="0000";q5<="0000"; elsif clk 'event and clk='1'then

DDS信号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case q is when"001"=>q1<=q1+1; when"010"=>q2<=q2+1; when"011"=>q3<=q3+1; when"100"=>q4<=q4+1; when"101"=>q5<=q5+1; when others=>NULL;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 1.2 相位累加器模块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entity xiangwei is port(m:in std_logic_vector(19 downto 0); clk,clr:in std_logic; data:out std_logic_vector(23 downto 0)); end xiangwei; architecture a of xiangwei is signal q:std_logic_vector(23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r,clk,m,q) begin if clr='1'then q<="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elsif (clk'event and clk='1')then q<=q+m; end if; data<=q; end process; end a;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发生器使用攻略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现代信号发生器的结构非常复杂,与早期的简易信号发生器天差地别,但总体基本结构功能单元还是类似的。信号发生器的主要部件有频率产生单元、调制单元、缓冲放大单元、衰减输出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早期的信号发生器都采用模拟电路,现代信号发生器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电路或单片机控制,内部电路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频率产生单元是信号发生器的基础和核心。早期的高频信号发生器采用模拟电路LC振荡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则较多采用文氏电桥振荡器和RC移相振荡器。由于早期没有频率合成技术,所以上述LC、RC振荡器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产生连续变化的频率,缺点是频率 稳定度不够高。早期产品为了提高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度,在可变电容的精密调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少产品都设计了精密的传动机构和指示机构,所以很多早期的高级信号发生器体积大、重量重。后来,人们发现采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电路,产生的频率稳定,但是石英晶体的频率是固定的,在没有频率合成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成固定频率信号发生器。之后 也出现过压控振荡器,虽然频率稳定度比LC振荡器好些,但依然不够理想,不过压控振荡 器摆脱了LC振荡器的机械结构,可以大大缩减仪器的体积,同时电路不太复杂,成本也不高。现在一些低端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依然采用这种方式。 随着PLL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兴起,高档信号发生器纷纷采用频率合成技术,其 优点是频率输出稳定(频率合成器的参考基准频率由石英晶体产生),频率可以步进调节,频率显示机构可以用数字化显示或者直接设置。早期的高精度信号发生器为了得到较小的频率步进,将锁相环做得非常复杂,成本很高,体积和重量都很大。目前的中高端信号发生器 采用了更先进的DDS频率直接合成技术,具有频率输出稳定度高、频率合成范围宽、信号频谱纯净度高等优点。由于DDS芯片高度集成化,所以信号发生器的体积很小。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频率稳定度、频率设置精度、相位噪声、信号频谱纯度都与频率产生单元有关,也是信号发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信号发生器的一大特性就是可以操控仪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信号通过特定组合衰减量的衰减器达到预定的输出幅度。早期的衰减器是机械式的,通过刻度来读取衰减量或输出幅度。现代中高档信号发生器的衰减器单元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来切换,向电子芯片化过渡,衰减单元的衰减步进量不断缩小,精度相应提高。大频率范围的高精度衰减器和高精度信号输出属于高科技技术,这也是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制造高端信号发生器的原因之一。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范围和输出电平的精度和准确度也是标志信号发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完整电路_程序)资料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实验课程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班级:10电工2班 学号:20101851046 姓名:李俊 指导教师: 时间:

摘要 本文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相结合,可输出自定义波形,如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梯形波及其他任意波形,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改变。波形和频率的改变通过软件控制,幅度的改变通过硬件实现。介绍了波形的生成原理、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原理。本系统可以产生最高频率798.6HZ的波形。该信号发生器具有体积小、价格低、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点。 关键词:低频信号发生器;单片机;D /A转换; 1设计选题及任务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信号发生器。运用单片机系统控制产生多种波形,这些波形包括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等。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幅度均可调节。并可通过软件任意改变信号的波形。 基本要求: 1. 产生三种以上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等。 2.最大频率不低于500Hz。并且频率可按一定规律调节,如周期按1T,2T,3T,4T 或1T,2T,4T,8T变化。 3.幅度可调,峰峰值在0——5V之间变化。 扩展要求:产生更多的频率和波形。 2系统概述 2.1方案论证和比较 2.1.1总体方案: 方案一:采用模拟电路搭建函数信号发生器,它可以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但是这种模块产生的不能产生任意的波形(例如梯形波),并且频率调节很不方便。 方案二:采用锁相式频率合成器,利用锁相环,将压控振荡器(VCO)的输出频率锁定在所需频率上,该方案性能良好,但难以达到输出频率覆盖系数的要求,且电路复杂。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发生器

附件2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HONGQING UNIVERSITY 樹以电路课程设讣 课题: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发生器 专业:物联网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2 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过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学院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设计目的 1. 掌握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 能熟练使用multisimIO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仿真调试。 3. 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和要求 设计一个能够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波形的信号发生器,性能要求如下:基本要求: ①输出频率为300Hz误差小于2% ②正弦波输出幅度不小于5V,矩形波输出幅度不小于500mV三角波输出幅 度不小于20mV ③要求波形失真小,电路工作稳定可靠,布线美观。 发挥部分: ①改进电路使矩形波幅度不小于5V,三角波幅度幅度不小于1V,且波形失真小。 ②改进电路使输出频率能在一定范围内可调,如1Hz~1kHz可调。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本信号发生器由RC正弦波振荡器、滞回比较器、积分器三部分组成。经过RC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正弦波信号,再经过滞回比较器电路输出方波信号,经过积分电路模块输出三角波信号。其原理图如下: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pwm波信号发生器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 设计报告 题目:PWM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本次课程设是基于TTL系列芯片的简易PWM信号发生器,PWM信号发生器应用所学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知识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所有电路仿真均基于Multisim10仿真软件。本课程设计介绍了PWM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及其基本原理,并着重介绍了PWM信号发生器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思路,原理及仿真,整体电路的的工作原理,控制器件的工作情况。设计共有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原理电路的设计,本部分详细讲解了电路的理论实现,是关键部分;二是性能测试,这部分用于

测试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三是是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关键字: 目录 1 设计任务和要求…………………………………………………………? 1.1设计任务……………………………………………………………? 1.2设计要求…………………………………………………………….? 2 系统设计…………………………………………………………………? 2.1系统要求…………………………………………………………….? 2.2方案设计……………………………………………………………? 2.3系统工作原理……………………………………………………….? 3 单元电路设计……………………………………………………………? 3.1 单元电路A(单元电路的名称) ……………………………………? 3.1.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1.2电路仿真…………………………………………………………?

3.1.3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3.2单元电路B(单元电路的名称) ……………………………………? 3.2.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2.2电路仿真…………………………………………………………? 3.2.3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 4 系统仿真……………………………………………………………………?. 5 电路安装、调试与测试……………………………………………………? 5.1电路安装………………………………………………………………? 5.2电路调试………………………………………………………………? 5.3系统功能及性能测试…………………………………………………? 5.3.1测试方法设计………………………………………………………? 5.3.2测试结果及分析……………………………………………………? 6 结论…………………………………………………………………………?

频率可调的方波信号发生器

频率可调的方波信号发生器 用单片机产生频率可调的方波信号。输出方波的频率范围为1Hz-200Hz,频率误差比小于0.5%。要求用“增加”、“减小”2个按钮改变方波给定频率,按钮每按下一次,给定频率改变的步进步长为1Hz,当按钮持续按下的时间超过2秒后,给定频率以10次/秒的速度连续增加(减少),输出方波的频率要求在数码管上显示。用输出方波控制一个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用示波器观察方波波形。开机默认输出频率为5Hz。 1模块1:系统设计 (1)分析任务要求,写出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任务分析:方波信号的产生实质上就是在定时器溢出中断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输出I/O管脚的状态取反。由于频率范围最高为200Hz,即每个周期为5ms(占空比1:1,即高电平2.5ms,低电平2.5 ms),因此,定时器可以工作在8位自动装载的工作模式。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按键的扫描、功能键的处理、计时功能以及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等。问题的难点在按键连续按下超过2S的计时问题,如何实现计时功能。 系统的整体思路:主程序在初始化变量和寄存器之后,扫描按键,根据按键的情况执行相应的功能,然后在数码显示频率的值,显示完成后再回到按键扫描,如此反复执行。中断程序负责方波的产生、按键连续按下超过2S后频率值以10Hz/s递增(递减)。 (2)选择单片机型号和所需外围器件型号,设计单片机硬件电路原理图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At89S51作为主控制器,外围电路器件包括数码管驱动、独立式键盘、方波脉冲输出以及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等。 数码管驱动采用2个四联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由于单片机驱动能力有限,采用74HC244作为数码管的驱动。在74HC244的7段码输出线上串联100欧姆电阻起限流作用。 独立式按键使用上提拉电路与电源连接,在没有键按下时,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串联500欧 图1 方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3)分析软件任务要求,写出程序设计思路,分配单片机内部资源,画出程序流程图 软件任务要求包括按键扫描、定时器的控制、按键连续按下的判断和计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程序设计思路:根据定时器溢出的时间,将频率值换算为定时器溢出的次数(T1_over_num)。使用变量(T1_cnt)暂存定时器T1的溢出次数,当达到规定的次数(T1_over_num)时,将输出管脚的状态取反达到方波的产生。主程序采用查询的方式实现按键的扫描和数码管的显示,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方波的产生和连续按键的计时功能。 单片机内部资源分配:定时器T1用来实现方波的产生和连续按键的计时功能,内部变量的定义:

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2017年7月电工技术学报Vol.32 No. 13 第32卷第13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Jul. 2017 DOI: 10.19595/https://www.360docs.net/doc/3310161546.html,ki.1000-6753.tces.L70030 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张国强王高林徐殿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针对无位置传感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初始位置检测中,传统的基于凸极跟踪的短脉冲电压注入法难以确定脉冲宽度和幅值、实现困难、二次谐波分量法信噪比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IPMSM初始位置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向观测的转子d轴注入高频方波电压信号,采用无滤波器载波信号分离方法解耦位置误差信息,通过位置跟踪器获取磁极位置初定值;然后基于磁饱和效应,通过施加方向相反的d轴电流偏置给定,比较d轴高频电流响应幅值大小实现磁极极性辨识;最后,通过2.2kW IPMSM矢量控制系统对提出的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初始位置检测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收敛速度较快,可在IPMSM转子静止或自由运行状态实现初始位置辨识和低速可靠运行,位置观测误差最大值为6.9°。 关键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无滤波器方波注入初始位置检测 中图分类号:TM351 Filterless Square-Wave Injection Based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Zhang Guoqiang Wang Gaolin Xu Dianguo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osition sensorless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IPMSM) drives, existing saliency-tracking-based methods have difficulties to determine the amplitude and width of the pulses for the short pulses injection method, and also have low signal-noise ratio for the position-dependent secondary-harmonics-based method. H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lterless square-wave voltage injection based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scheme for position sensorless IPMSM drives. A high-frequency square-wave voltage vector is injected in the estimated d-axis, then the position error information is demodulated through filterless carrier signal separation, and the position tracking observer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position. Based on the magnetic saturation effect, the magnetic polarity can b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amplitudes of the induced d-axis high-frequency current with two given d-axis current offsets which are equal in value but opposite in direction. Experiments on a 2.2kW IPMSM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led drive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for standstill and free-running roto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stable operation a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22701)和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DREK2015002)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16-07-14 改稿日期 2016-12-09

(Proteus数电仿真)序列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实验8 序列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3.熟悉掌握EDA软件工具Proteus 的设计仿真测试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仿真计算机及软件Proteus 。 74LS161、74LS194、74LS151 三、实验原理: 1、反馈移位型序列信号发生器 反馈移位型序列信号发生器的结构框图如右图 所示,它由移位寄存器和组合反馈网络组成, 从寄存器的某一输出端可以得到周期性的序列 码。设计按一下步骤进行: (1)确定位移寄存器位数n ,并确定移位 寄存器的M 个独立状态。 CP 将给定的序列码按照移位规律每 n 位一组,划分为M 个状态。 若M 个状态中出现重复现象,则应增加移位寄存器的位数。用n+1位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划分为M 个独立状态为止。 (2)根据M 各不同状态列出寄存器的态序表和反馈函数表,求出反馈函数F 的表达式。 (3)检查自启动性能。 (4)画逻辑图。 2、计数型序列信号发生器 计数型序列信号发生器和组合的结构框图 如图 所示。它由计数器和组合输出网络两部分 组成,序列码从组合输出网络输出。设计 过程分为以下两步: (1)根据序列码的长度M 设计模M (2)按计数器的状态转移关系和序列码的要求组合输出网络。由于计数器的状态设置和输出序列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这种结构对于输出序列的更改比较方便,而且还能产生多组序列码。 四、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及步骤、结果: 1、设计一个产生100111序列的反馈移位型序列信号发生器。 1、根据电路图在protuse 中搭建电路图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xxxxx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时间:xxxx-xx-xx

电子电路设计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技术指标要求) 三时间进度安排(10周~15周) a.方案选择及电路工作原理; b.单元电路设计计算、电路图及软件仿真; c.安装、调试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d.电路性能指标测试; e.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四、总体方案 五、电路设计 (1)8038原理, LM318原理, (2)性能\特点及引脚 (3)电路设计,要说明原理 (4)振动频率及参数计算 六电路调试 要详细说明(电源连接情况, 怎样通电\ 先调试后调试,频率调试幅度调试波行不稳调试 七收获和体会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电路设计,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了解了8038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其内部组成原理,设计并制作信号发生器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操作经验。在对电路焊接的途中,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自己操作能力随着集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信号发射器已经被制作成专用的集成电路。这种集成电路适用方便,调试简单,性能稳定,不仅能产生正弦波,还可以同时产生三角波和方波。它只需要外接很少的几个元件就能实现一个多种波、波形输出的信号发生器。不仅如此,它在工作时产生频率的温度漂移小于50×10-6/℃;正弦波输出失真度小于1%,输出频率范围为0.01Hz~300kHz;方波的输出电压幅度为零到外接电源电压。因此,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制作的集成电路收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技术指标要求) 任务:设计一个能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以及单脉冲信号发生器。 要求: 1.输出频率为f=20Hz~5kHz的连续可调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2.输出幅度为5V的单脉冲信号。 3.输出正弦波幅度V o= 0~5V可调,波形的非线性失真系数γ≤

基于max038的信号发生器设计说明

一、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 二、主要技术指标(或基本要求): 1)能精密地产生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信号。 2)频率范围从0.1Hz~20MHz,最高可达40MHz,各种波形的输出幅度均为2V(P-P)。 3)占空比调节范围宽,占空比和频率均可单独调节,二者互不影响,占空比最大调节范围是 15%~85%。 4)波形失真小,正弦波失真度小于0.75%,占空比调节时非线性度低于2%。 5)采用±5V双电源供电,允许有5%变化范围,电源电流为80mA,典型功耗400mW,工作温 度范围为0~70℃。 6)内设2.5V电压基准,可利用该电压设定FADJ、DADJ的电压值,实现频率微调和占空比调 节。 7)低阻抗定压输出,输出电阻典型值0.1欧姆,具有输出过载/短路保护。 三、主要工作内容:方案设想,MAX038,OP07,电路原理等资料查询准备。电路原理图设 计绘制,面包板验证设计可行性。之后进行PCB板设计调整,电路板定制,元件采购;裸板 测试,焊接,整机测试。实验设计进行报告反馈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赵涛,辛灿华,姚西霞,陈晓娟,基于MAX038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机电产品 与创新》 2008.07 [2]蒋金弟,朱永辉,毛培法。MAX038高频精密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及应用。《山西电子技 术》 2001 [3]黄庆彩,祖静,裴东兴.基于MAX038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4,S1. [4]陈一新.单片高频函数发生器MAX038及其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02,04. [5]赵立民.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多种信号音及铃流信号发生器实验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程控交换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电信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 2010年 12月 2 日指导教师成绩

图4—1 本实验系统传送信号流程图 4、数字信号的产生 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直接进行交换的是PCM数字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户家收到信号音(如拨号音、回铃音、忙音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模拟信号产生的信号音是不能通过PCM交换系统的,这就要求设计一个数字信号发生器,使之能与交换网络输出这样一些PCM信息,这些数字信息经过非线性译码后能成为一个我们所需的模拟信号音。 )传统方式产生数字信号音 )由图4—2可知,这是一种常见的PCM编码方式,400HZ—500HZ的正弦信号由硬(3)数字电路产生数字音信号

图4—3 450HZ正弦波信号一个周期取样示意图 我们对正弦信号再以每隔125us取样一次,并将取样所得的正弦信号幅度按照A规律十三 图4—4 数字信号产生电流原理图 5、拨号音及控制电路 主叫用户摘机,CPU检测到该用户有摘机状态后,立即向该用户发出声音信号,表示可以拨号,当CPU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第一个拨号脉冲后,立即切断该声音信号,该声音信号就叫拨号音。拨号音由上述数字信号产生,一旦一有用户摘机,交换网路把数字信号音送给该用户,经过TP3067的译码,提供给用户450hz的正弦波。

图4—5断续电路原理图 7、忙音及控制电路 忙音表示被叫用户处于忙状态,此时用户应该挂机,等一会在从新呼叫 本试验箱大于采用0、35秒断,0、35秒继续的400hz—450hz的方波信号,图4是该电路的原理图。 图4—6忙音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一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接数字合成双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面板装置及功能; (2)会运用UTG2025A型数字信号合成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信号和调制信号。 二、实验设备 (1)UTG2025A型函数/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1台; (2)UTD2102C数字存储示波器各1台。 三、实验原理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能产生多种特定时间函数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等)供测试用的信号发生器。典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由输入单元、内/外转换电路、 波形产生电路、频段转换器、扫频电路、占空比和频率调节电路、微处理器、A/D 转换器、直流功率放大器和计数显示器等组成,其电路原理方框图如下所示: 图1典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框图 其中波形产生电路、频率调整电路、占空比调整电路、内外扫频控制电路、测频 单元电路等具体电路原理与分析见教材《电子测量技术》P67-P71页内容。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4.1 产生标准信号 4.1.1 产生正弦波信号

实验内容:产生一个20MHz、峰峰值100mV、直流偏置-150mV的正弦波信号。 1 实验步骤: (1)确保仪器正确连接后,打开开关,等仪器自检回到主菜 单;(2)按【menu】→【波形】→【正弦波】,如下图所示: (3)按【menu】→【波形】→【参数】 选择【频率】、【幅度】、【直流偏移】、【相位】不同功能按钮进行设 置: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输入频率值:(其他数字量输入类似) ①通过按方向键来移动选择光标,再通过多功能按钮来增加、减少频率值; ②通过多功能按钮选中再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来增加、减少频率值; ③通过数字键盘输入:进入频率设置状态后,当您按下数字键盘任意一个按键后,屏幕弹出输入窗口,如下图所示: 键入数字后再分别选择不同单位。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目录 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图 2.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2.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3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选择 3.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选择 3.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选择 3.4总电路图 4 电路仿真与调试 4.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4.2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实验结果 5 PCB制版

6 设计总结 7仪器仪表明细清单 8 参考文献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任务 1.1 设计目的 1.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2.学会安装、调试与仿真由分立器件、调试与仿真由分立器件与集成电路组成的多级电子电路小系统。 2.2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台波形信号发生器,具体要求如下: 1.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2.频率范围:在1 Hz-10Hz,10 Hz -100 Hz,100 Hz -1000 Hz 等三个波段。 3.频率控制方式:通过改变RC时间常数手控信号频率。 4.输出电压:方波UP-P≤24V,三角波UP-P=8V,正弦波UP-P>1V。 5.合理的设计硬件电路,说明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画出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6.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说明电器元件选择过程和依据)。 7.画出设计的原理电路图,作出电路的仿真。 8.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份,A3图纸两张,完成相应答辩。 2.函数发生器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图制作以及调试

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图制作以及调试 1 画原理图 本设计中要求用Protel软件完成原理图以及PCB板。我用的是Protel2004 版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电路原理图设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工作。首先,原理图的正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原理图应该布局合理,这样不仅可以尽量避免出错,也便于读图、便于查找和纠正错误;最后,在满足正确性和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应力求原理图的美观。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置电路图纸参数及相关信息根据电路图的复杂程度设置图纸的格式、尺寸、方向等参数以及与设计有关的信息,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建立一个合适的工作平面。 2、装入所需要的元件库将所需的元件库装入设计系统中,以便从中查找和选定所需的元器件。 3、设置元件将选定的元件放置到已建立好的工作平面上,并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对元件的序号、封装形式、显示状态等进行定义和设置,以便为下一步的布线工作打好基础。 4、电路图布线利用Protel 2004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命令进行画图工作,将事先放置好的元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网络标号等连接起来,布线结束后,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基本完成。 5、调整、检查和修改利用Prote2004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对前面所绘制的原理图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 6、补充完善对原理图做一些相应的说明、标注和修饰,增加可读性和可观性。 2 硬件单元电路调试 对于本波形法发生器,其硬件电路的调试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板子制作的前期一

定要保证其质量,尽量减少因虚焊等因不细心造成的故障。将元件焊接完毕后,为了方便调试,采用分块调试的方法。电路由多个模块组成,D/A 转换 电路、显示电路、电源电路、按键电路、复位电路。因为这次在焊点的时候比较细心,所以焊得很结实,检验的时候,未发现有虚焊的问题。 5.2.1 焊电路 设计好电路图,开始焊电路板,刚开始觉得线路很简单,所以电路排版没花心思,真正开始焊的时候才发现相当麻烦,导线用去很多,看起来有点乱。由于元气件的管脚图并不跟原理图中一样,所以必须先查阅资料弄明白各个器件的封装,像LED先用万用表检测是共阴还是共阳,每个管脚对应哪一段也可以检测。还有四脚的按键也要测出哪两脚是相通的等等。 5.2.2 硬件电路的总体检查 电路板焊完之后,应该首先认真细致地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方能通电。通电前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第一,根据硬件电气原理图和装配图仔细检查线路的正确性,并检查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尤其注意的是芯片、二极管和开关管的极性、电容器的耐压和极性、电阻的阻值和功率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重点检查系统总线间或总线与其它信号线间是否存在短路;第二,检查焊接点是否牢固,特别要仔细检查有无漏焊和错焊;对于靠得很近的相邻焊点,要注意检查金属毛刺和是否短路,必要时可用欧姆表进行测量;第三,在不加电的情况下,插上所有元器件,为联机调试作准备。确保电源和地无故障之后,再通电,然后检查各电源+5V、+12V 和-12V电压数值的正确性。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后,再进行各单元电路调试。 5.2.3 单元电路调试 1 、单片机最小系统调试 按照前面设计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和电源,焊接并插上相应的元器件,连好线,检查正确无误后,接上电源,用示波器测试单片机的时钟波形。时钟波形和频率正确,进行下一步检查。 切断电源,空出单片机AT89S51的位置,并在此位置上插入仿真器的40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