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答题技巧

新闻答题技巧新闻答题是一种增强大众新闻素养,加强新闻传播民主社会的重要活动,在新闻学科培养中,对于学生来说,深入了解新闻资源,掌握新闻答题技巧,是提高新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答题以考查学生的新闻了解程度和素养为主,培养学生掌握新闻答题技巧,关键是通过针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思考,在综合分析中找出正确答案。
一、认真分析新闻材料答题的第一步是要仔细阅读,详细理解新闻材料,要有清晰的认识,把握好新闻要点,将新闻素材整理归类,重点分析与新闻答案相关的要点,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二、排除歧义项答题时,要把歧义项排除,也就是说,要分析新闻材料,把握答案中的关键点,找出哪些选项可以统一新闻素材,哪些选项与新闻素材表达的含义不符,从而排除歧义项,找出最佳答案。
三、综合答案有时题目会出现并列的多项选择题,就要用综合答案的方法,把握新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分析各选项的内容,在综合分析多项选择的情况下,注意主次,关注重点,找出正确答案。
四、灵活处理新闻答题中经常出现不定项选择和可以有多项正确答案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新闻素养和能力,灵活处理,仔细比较选项,在正确的选项中,挑出与新闻素材最符合的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五、灵活运用新闻素养新闻答题也要求大家有相应的新闻素养。
要掌握新闻答题技巧,就要不断增强新闻素养,熟练掌握新闻重要要素,深刻理解新闻世界,了解新闻运作机制,把握新闻要点,提取答案,提高新闻素养,成功解答新闻答题。
总之,新闻答题要求大家认真分析新闻材料,排除歧义项,综合答案,灵活处理,灵活利用新闻素养,才能够正确回答新闻问题。
只有真正掌握了新闻答题技巧,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达到高素质的新闻素养。
新闻类答题技巧

新闻类答题技巧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新闻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用比喻来形象地描述事实,用夸张来突出事实的重要性,用排比来强调事实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用反问和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修辞手法作用)方法小结1)比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2)夸张:突出事实重要性,增强感染力。
3)排比:强调事实连续性和重复性,增强表现力。
4)反问: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增强表现力。
5)设问:引发读者兴趣,增强表现力。
三、改写一)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1、导语的作用:导语有多种作用,包括概括事实、激发兴趣、表达情感基调和态度、引出下文等。
2、标题的作用:标题要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可以通过引题和正题来交待形势、烘托气氛、揭示新闻事实和对正题进行补充说明。
3、背景作用:介绍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利于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也有灵活多变的叙述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修辞手法:新闻中常使用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来表达出它的特点和意义。
这种手法生动形象,能够有效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的情况。
除了拟人之外,新闻报道中还常用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来补充内容,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客观性和说服力。
引用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它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提高报道的权威性,使报道更加客观,从而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新闻要求语言准确,这篇报道也不例外。
它的语言风格客观平实,力求准确地反映事实。
例如,通过采访和现场反映,报道突出了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的真实性。
同时,细节描写也起到了突出真实性的作用。
时间在新闻报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个人都有天性ꎬ因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ꎮ 正因为如 此ꎬ 我 们 需 要 正 视 自 己 的 个 性ꎬ
不应该去理会他人的评价和做法ꎬ只有保持自 己的天性ꎬ 才 能 展 现 自 己 的 不 凡ꎬ 吸 引 众 人 的 目光ꎮ
学生修改稿:不同的玫瑰ꎬ有的白如雪ꎬ有 的红似霞ꎬ 它 们 的 基 因 决 定 了 它 们 的 色 彩ꎻ 不 同的人ꎬ有的热情似火ꎬ有的冷若冰霜ꎬ他们的 天性决定了他们的个性ꎮ 基因千差万别ꎬ天性 因人而异ꎬ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ꎮ 因此我们 不必因为别 人 的 评 价、 指 责、 甚 至 伤 害 而 改 变 我们好的天性ꎮ
原稿ꎬ花与人ꎬ内容上缺少紧密的联系ꎬ是 因为句式上的不一致ꎬ导致读者理解上产生隔 阂ꎮ 而修改稿ꎬ相同的句式的运用ꎬ使得两者 的相似性显 而 易 见ꎬ 这 样 由 花 及 人ꎬ 很 自 然 地 引出了后面的观点ꎮ 原稿中ꎬ两者之间的因果
分析ꎬ进而把握文本主要内容ꎮ 其次ꎬ理清脉络ꎬ把握文章章结构ꎮ 厘清
文章前后联系及作者的行文思路ꎬ进而准确地 对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行划分ꎮ 消息多利用的 是“ 倒金字塔” 写作格式ꎬ这与一般的记叙文写 作有着明显差别ꎮ 而通讯则较为灵活多变ꎬ可 以利用到的 写 作 方 式 有 插 叙、 倒 叙、 顺 序 及 补 叙等ꎮ 阅读时ꎬ考生需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准确 把握ꎬ这是读懂文章大意的前提ꎮ
考试与练习
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薛文琴
在新课标指导下ꎬ高考语文选考题型中有新 闻类文本阅读一题ꎮ 考生要想在新闻类文本阅读 中获得高分ꎬ应掌握相应的阅读答题技巧ꎮ
一、分析新闻文本内容的真实性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迅速、语言凝练ꎮ 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ꎬ写作者多从三方 面对文本内容进行考量:一是数据使用的准确 性ꎻ二是对 新 闻 现 场 客 观 分 析ꎻ 三 是 对 采 访 经 过进行真实还原ꎮ 明确这三个方面对于考生 更好地解答该类型题型有重要意义ꎮ 二、对新闻文本时效性的研究 新闻报道强调事实主体的时效性ꎮ 这是因 为ꎬ对于纪实类作品来说ꎬ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 事实是其存在的主要价值ꎮ 基于此ꎬ记者为保 证新闻的时效性ꎬ总是力图以真、短、快的方式 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告知受众ꎮ 而高考新闻类 文本内容也来源于此ꎬ因而每位考生要在日常 生活中及时掌握相关热点事件ꎬ并关注事件及 人物的意义及影响ꎬ迅速基于新闻文本捕捉关 键信息ꎬ并依据信息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ꎮ 三、体会新闻中凸显的时代精神 任何新闻都承担贴合生活实际、紧贴时代 脉搏的特殊使命ꎮ 而现今的高考考纲又将“ 评 价文本存在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 与“ 探讨 文本中反映的时代精神及人生价值” 纳入对学 生能力 E 及 F 的层级考查中ꎬ可见ꎬ在答题时 考生需要对文本的时代特点有高度的敏感ꎬ并 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深 入思考ꎬ从而探寻文本具有的时代精神ꎮ 四、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度 对于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ꎬ“ 让事实说 话” 是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ꎬ因而ꎬ新闻类文 本语言多以客观叙述为主ꎬ很少发表作者自身 的主观评论ꎮ 这是由新闻类文本的特点所决
高考新闻阅读答题模式技巧(含访谈)

新闻回顾一、概括新闻内容1、常见设问方式:(1)XX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XX和XX看,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分析(3)阅读材料X,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4)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回答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二、比较报道异同1、常见设问方式:(1)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2)阅读材料1、三,两则新闻都报道了XX事件,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之处方法点拨:(1)比较报道的对象(一般是相同的)(2)比较报道的深度:○1新闻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2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结果预测(3)比较报道的宽度:新闻的涉及面三、分析报道角度常见设问方式:(1)材料X和材料X是就XX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何不同(2)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说明两则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方法点拨:(1)抓导语,体会内容侧重点(2)抓手法,体会技巧不同处○1从文本看:消息、通讯(人物、事件)、时评、特写○2从手法看:特写、点面结合、数字说明、对比、衬托、以小见大四、分析导语的作用1、概述:新闻的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或前几段,以凝练简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简明地揭示新闻中心。
2、分类:(1)直接性:直接陈述新闻事实(2)延展性:通常设置一种现场感或创造某种气氛,解释说明3、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2)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方法点拨:(1)内容上:导语属于XX类型,写出XX事实,为全文奠定了XX 基调,鲜明揭示了新闻中心(2)结构上:导语概括了XX新闻事实,总写XX,引出下文XX内容(3)社会、读者角度:导语中所写的中心事件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给读者怎样的感受(给读者以现场感、生动感)五、分析新闻背景1、概述: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的文体特点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把握新闻结构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的答题技巧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新闻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二、文体特点:( 1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 2 )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 3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三、点拨(一)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1、导语的作用:①概括事实;②激发兴趣(悬念) ;③情感基调 (全文);④情感态度(作者);⑤引出下文 (铺垫)2、标题的作用:标题: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引题(引标) :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 :揭示新闻事实,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 :对正题补充说明。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3、背景作用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
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1. 补充情况,事实充分,帮助我们全面、完整地理解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 2、突出主题,阐述意义,有助于提高新闻价值。
(3、提供知识,引发兴趣。
(4、借用背景,表明作者观点。
(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 ,但有的通讯叙述方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特别关注。
(叙述方式作用)方法小结(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脉络清楚、印象深。
精品 新闻阅读 答题技巧

(三)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
1、内容:说明或解释主要内容,阐释说明新 闻发生的原因,令新闻通俗易懂。 2、主题: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3、手法:对内容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 点,显示变化的程度。 4、作者观点:以背景语言以暗示,表达某种 不便明言的观点。 5、丰富新闻内涵: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 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1、“两大原则” ①注意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②注意新闻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
2、“两大角度” ①从背景思考价值功能 ②从主题思考价值功能
(一)分析新闻的语言
1、明确赏析新闻语言的客观平实,还是语言的 情感性。 2、分析行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和说明方法等,如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文 章语言生动形象。 3、从文章写作目的、主旨情感出发,结合文本 的内容具体分析。
(二)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
1、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①再现采访的过程 ③叙述人称选择 ⑤新闻数据运用
②再现现场情形 ④细节描写作用
2、分析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根据新闻内容和题干要求,明确新闻采用技 巧
②“三分析”(表现人物特点、事件连贯,艺 术技巧对表现主题,表达技巧对读者影响)
3、分析新闻材料详略性 ①材料是否不同 ②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③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④能否更利于表现主题
(三)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新闻阅读
一、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 早已发生却是最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 报道。
二、基本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三、基本写法(倒金字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的文体特点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把握新闻结构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标题的好处: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导语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梦碎雅典》)答: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点1分)方法小结导语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点1分)(3)主体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例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答:①说明民问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问助学这一热门话题。
(4分,每答对1点2分)例2: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答: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写出“双关”,“铺垫”,不扣分。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方法小结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1、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2、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4)背景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答案】: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②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③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点3分,3点4分)2分析新闻语言特色(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例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
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分)(《擦鞋者说》)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2)语言的形象生动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例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
(5分)(《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答案:(5分)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
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②生动形象,幽默含蓄。
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如“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
”这句话不仅简洁明了,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1点给2分,2点给5分,只答特点不分析,一点给1分)例2.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
请以第④、⑤段为例,从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
(6分)(《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答案:运用反复,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引起注意,强调汶川救灾的开放性是史无前例的(3分);运用排比,如“趟开了……,趟开…….趟开……”,增强说理的气势,强有力地论证了汶川救灾是一次全面的开放(3分)。
(答对一种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共6分)3.分析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六要素要完全准确真实,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引语等必须准确真实题型: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 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例1:几年来“乐助会”和“灯塔”都收获了哪些快乐请分点概括。
(6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答:第一,组织逐渐扩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第二,受助范围和受助人数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得6分)例2:统观这篇报道,谭盾身上有着纽约人怎样的德性(4分)参考答案:心怀远大理想(寻梦);从宇宙看世界;更爱自己、珍惜自己;自由、独立;浪漫:超越世俗。
(4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方法小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1、主要考查类型:(1)筛选整合事件场景;(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3)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2、解题基本思路:(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3)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4)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3筛选语句,浓缩词语4考虑分值,规范作答5认真书写,审视检查)三、分析新闻思想内容根据文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