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减少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膜炎为腹膜透析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患者未得以及时发现及治疗,极易致使疾病迁延不愈,不仅对透析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故于腹膜透析治疗期间,予以规范的护理操作与治疗,以抑制细菌进入腹腔。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56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6∶22,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4.25±4.0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30∶26,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5±4.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6例,高中48例,初中及以下1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嘱患者予以适度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以往成功案例;针对性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并督促其积极配合腹膜透析之前的各项检查。
流程警示图在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中的应用

Ap i a i n o o h r a n n n Pr v n i g o rt n tsf r H o e Pe io e lD i l ss Pa pl to f Fl wc a tW r i g i e e tn fPe io ii o m r t n a a y i — c
1 2 1 制 定 流程 警 示 图 把 经讨 论 制 定 的流 程 警 ..
示图, 发放 给观 察 组 腹 膜透 析 患 者 。流程 警 示 图 的 特点 是图 文并茂 , 单 易 懂 , 挂 于 患 者 家 中 , 居 简 悬 让 家 腹膜 透析患 者 在 家每 次 自行操 作 时 , 看 到 流 程 可
毒 液 擦洗 门窗 、 椅 ; 持 室 内光 线 柔 和 、 桌 保 温湿 度 适
宜 , 常通 风 , 持 空 气 清 新 [ 。勤 换 衣 被 、 剪 指 经 保 5 ] 勤
甲等 。② 透 析 液 应 温 度 适 宜 , 近 人 体 体 温 的 接 3 ℃, 7 可放 置在 恒 温 箱 或 电热 毯 上 加 热 。③ 腹 膜 透 析 短管 及 出 口处 护理 , 短管 应 妥善 固定 , 至少 半 年更
4例 , 有手术 置管 方法 相 同 , 所 术后 均 采 取持 续 性 非 卧床 腹膜透 析 , 均使 用 美 国百 特 公 司生 产 的“ 型 Y” 管路 及腹 膜透 析液 , 每次灌 入 2L透 析液 , 腔 内保 腹
留 4h后 放 出 , 日交换 4次 。两 组 患 者 的 一 般 资 每 死率 增高 。针 对这 种 情 况 , 者 结 合 相 关 护 理 知 识 料 经 比较 , 异无统计 学 意义 ( P 0 0 ) 笔 差 均 > . 5 及 临床实 际 , 定 了居家 腹膜 透析 流 程警 示 图 , 制 患者 1 2 方 法 .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
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
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
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肾内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ICD10: T80.201)二、诊断依据: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05 update,必须具备有下列3项的两项:1、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腹痛和(或)发热和(或)透出液浑浊;2、透出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0×106/L,且中性分叶核占50%以上,尤其后者更有意义;3、透出液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找到致病菌。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05 update1、寻找排除干扰因素:①腹腔内活动性炎症如活动性结肠炎、阑尾炎、女性盆腔炎;②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肠梗阻、胃穿孔;③感染性腹泻;④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腹膜炎;⑤女性患者的月经期或近期做过盆腔检查;2、药物治疗:初始经验抗生素治疗,得到细菌培养结果后按细菌学结果调整抗生素。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ICD10: T80.201)疾病编码。
六、入院后的检查项目:1、透出液常规、透出液生化、透析出液培养+药敏、透出液涂片找多数菌、透出液涂片找真菌、BCA、PATF、急诊生化5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免疫常规、大便常规+OB、肝功能、肾功能、CRP;2、心电图;3、必要时行胸片(正、侧位)及腹平片;4、必要时行腹部彩色B超(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B超)。
七、选择用药:1、经验性抗生素的抗菌谱必须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则要用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2、得到细菌培养结果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细菌培养阴性,继续按原计划用药4~5天,如症状改善提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用药。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进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I 期已有肾病GFR正常≥90ml/minII期慢性肾脏病GFR轻度降低60~89ml/minIII期慢性肾脏病GFR中度降低30~59ml/minIV期慢性肾脏病GFR重度降低15~29ml/minV 期慢性肾脏病ESRD(肾衰竭)<15ml/min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有腹膜透析置管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血脂、肺功能测定、肺部CT、动态心电图等。
3.根据患者病情,术前可行血液透析治疗数次,血色素小于60g/L时,可予以成分输血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杨吉芝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杨吉芝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47-02腹膜透析是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优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腹膜透析患者不仅需要确保这治疗方法能够延续生命,还需要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1]。
在进行腹膜透析的时候,容易出现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腹膜透析的护理,以便降低并发症。
通过研究显示,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护理效果[2]。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3.6)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3.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腹膜透析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指南

腹膜透析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第一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原因评估一、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和术语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污染、肠源性感染、导管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导致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再发(recurrent) :±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但致病菌不同。
复发(relapsing):上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或是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重现(repeat) :±一次腹膜炎发作治疗完成后4周后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
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 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 -related peritonitis):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临床疑诊为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患者应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微生物培养对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透出液标本的留取:腹透患者透出液浑浊或腹痛,首先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出液并在6 h内送检,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及病原学培养。
尽量避免留取标本前使用抗生素。
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待检透出液存放于4℃冰箱中冷藏,已接种的培养标本应保存在室温或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如患者就医时为干腹,或未能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析液时,需注入1 L透出液至少留腹1 ~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广东省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诊疗标准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广东·2012年版)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ICD-9-CM-3:54.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ICD-9-CM-3:54.981)。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七)腹膜透析置管。
开始腹膜透析置管日为入院第2~7天(视病情决定)。
(八)腹膜透析。
1. 术后行小剂量IPD治疗,每次腹腔内灌入0.5-1L,透析液,腹腔内停留30~45min,每个透析日透析8~10h。
2. 常规CAPD治疗,每天交换透析液3~5次,每次使用透析液1.5~2L,透析液白天在腹腔内留置4h~6h,晚上留置10~1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素。
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
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
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八)手术日。
若腹水细菌培养可见真菌或感染严重积极抗感染治疗仍不能缓解,可立即行手术拔除腹膜透析置管。
(九)术后恢复。
注意抗感染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十)出院标准。
1.腹膜炎症状缓解,腹透液常规白细胞<100/μL,多核细胞<50%。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处理。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