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入门手册(FEI)

电子显微镜入门手册(FEI)
电子显微镜入门手册(FEI)

nano e hnolo y nanotechnology note l

技术
EM 200
ISBN 978-0-578-06276-1

目录
本手册是电子显微镜和离子束显微镜的 启蒙读本,旨在引领学生和其他对此感 兴趣者进一步了解此迷人科学探索领域 背后的历史、技术和仪器。其目的在于 概要介绍电子显微镜和离子束显微镜的 工作方式,显微镜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以及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如何使用其数据 解决当前时代的一些最大挑战。 本手册中有不少令人惊叹的纳米级图 像,它们大多经过着色处理,这样便可 取得理想的视觉和艺术效果。 应用领域 ...................................................32 词汇表........................................................34 底层大有可为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2 介绍 .............................................................. 3 透射电子显微镜 .......................................9 扫描电子显微镜 .....................................20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26 聚焦离子束系统和 DualBeam? 系统 ......................................28

2
介绍
底层大有可为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1959 年 12 月 29 日,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Richard Feynman) 在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举行的美国物理协会年会 上发表题为“底层大有可为”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的演讲,以此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步入一个新发现的 领域。此后,许多科学家将此次演讲视为现代纳米技术领域 的起源。2009 年是此次演讲的 50 周年,而当前背景也正适 合回顾这几十年电子显微学(纳米科学研究主要工具之一) 领域取得的非凡进步。费曼当时明确指出未来电子显微镜的
理查德·费曼于 1959 年 12 月 29 日在 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
分辨率将达到其所在时代显微镜的 100 倍,而那时的显微镜 最多仅能辨析至约一纳米的精度。虽然我们还没有实现提高 100 倍的目标——迄今最高分辨率为 0.05 nm,即 20 倍的提 高,但对于他预想的能力强大到足以看清单个原子的显微 镜,我们确实已经做到了。
关于出版者
FEI 公司是全球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离子束显微镜的领跑者。我们进入显微镜领域 的时间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当时我们与英国和荷兰的大学合作开展研究计 划。然后至 1949 年,公司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商业产品,EM100 透射电子显微镜。由于 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加上对电子与离子光学、精密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真空 工程等相关技术的整合,FEI 此后便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和离子显微镜的发展。也正是此 种创新和教育精神,使 FEI 出版了本手册第四版。
创新

介绍
显微镜一词源于希腊语的 mikros(小)和 skopeo(观 看)。自科学曙光普照世界以来,人们一直兴致勃勃地 期望看清周围世界越来越小的细节。生物学家希望能研 究细胞、细菌、病毒和胶粒的结构,材料科学家希望能 看清金属、晶体和瓷器的非均匀性和缺陷,而在地质学 中,使用显微镜来研究岩石、矿物和化石的细致结构使 人们得以深刻认识地球起源和宝贵矿产资源。
无人知道显微镜的实际发明人。光学显微镜可能是在 17 世纪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观看极为细小物 体的最早仪器之一是由荷兰人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发明的,它由具有强大聚焦能力的凸 透镜和放置研究对象的可调节支架构成。借助此显然非常简单 的显微镜,范·列文虎克似乎已经能将物体放大 400 倍。因此 他发现了原生动物、精子和细菌,并且依据形状对血红细胞进 行分类。 范?列文虎克显微镜的限制因素是仅使用了单片凸透镜。但通 过增加一片凸透镜,使其进一步放大首片凸透镜生成的图像便 可解决该问题。此类复合式显微镜由物镜、目镜、聚焦工具、 反光镜或光源以及放置、固定样品的样品台构成,是现代光学 显微镜的鼻祖。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光学显微镜复制品(其所制作的 550 件里的一个)
列文虎克 (Leeuwenhoek)
人眼的分辨率
在光线充足时,人类肉眼可以分辨相隔 0.2 mm 的两点。如果两点 距离再近一点,人类肉眼会将其看作一点。那么此间距即称为人类 肉眼的分辨力或分辨率。单片透镜或透镜组(显微镜)可用于放大 这样的间距,使人类肉眼可以看清间距短于 0.2 mm 的两点。举个 例子,尝试用放大镜去观看报纸图片或杂志图片。人们会看到图片 实际由众多极小且极为靠近的小点构成,而人眼可以看清每个小 点。同样的现象在放大 LCD 电脑显示器或平板电视时也可以看到, 通过放大,人们看到了构成图像的单个“像素”。

4
介绍
显微镜类型
大多数显微镜属于以下三种基本类型之一:光学显微镜、带电 粒子(电子和离子)显微镜或扫描探针显微镜。从高中科学实 验室到医生办公室都可以见到光学显微镜,因此它是人们最熟 悉的一种显微镜。借助可见光和透明透镜,此类显微镜可用于 观看小至约只有一微米(百万分之一米)的物质,如红血细胞 (7 μm) 或人类头发 (100 μm)。而本手册的主题是电子和离子显 微镜,此类显微镜使用带电粒子束而非可见光形成图像,并利 用电磁或静电“透镜”来聚焦带电粒子。此类显微镜甚至可以 看清小至十分之一纳米(百亿分之一米)的物质,例如单个原 子。扫描探针显微镜使用物理探针(极小且极尖的针头)以接 触或极靠近物体表面的方式扫描样品。它们通过描绘探针和样 品间的各种作用力和相互作用方式来形成图像。此类仪器也能 达到原子尺度分辨率。 现代光学显微镜(通常缩写为 LM)的放大倍数大约可达 1000 倍,使人眼能将相距仅 200 nm 的物体区辨开来。科学家和发 明家绞尽脑汁,力图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但他们很快发现,显 微镜的分辨率不仅受限于透镜数量和质量,而且受限于照明光 线的波长。如果使用可见光,显微镜不可能分辨物体内间距少 于数百纳米的两点。虽然使用更短波长的光线(蓝色光或紫外 线)可稍微提高显微镜的分辨力,或者将样品和物镜正面浸泡 于高折射率介质(如油)中也可稍微提高显微镜的分辨力,但 是这些措施终究仅能将显微镜的分辨力提高到略低于 100 nm。 20 世纪 20 年代,人们发现在真空中加速的电子的特性与光线 极为相似。它们直线传播,拥有类似波浪的性质,其波长大约 比可见光短 10 万倍。此外,有人发现,电场和磁场可用于控 制电子的运动路径,这与使用玻璃透镜弯曲并聚焦可见光的方 法类似。柏林大学的 Ernst Ruska 在 1931 年利用这些特性发明了 第一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鉴于此项成果及随后在此课题 中所作的研究,他于 1986 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首部电 子显微镜使用了两片磁透镜,三年后他增加了第三片磁透镜, 结果将分辨率提高到 100 nm,这已是一般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 两倍。时至今日,电子显微的分辨率已经达到 0.05 nm 以下, 是一般光学显微镜的 4000 倍,是人眼的 400 万倍。
Ernst Ruska
? TU Berlin
分辨率与波长
当波通过障碍物内的开口时,例如镜头的光圈,光圈的边缘会令其产生衍 射,即使形状完美的镜头也会因衍射而分辨率受限。这也是高质量光学透 镜被称为衍射限制性透镜的原因所在,其质量可以不断优化,但任何提高 透镜表面质量的努力却无法提高其分辨率。衍射量是孔径光阑(简称孔 径)大小和光线波长的函数,孔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TEM 所 用的电子的波长可能仅为几个皮米 (1 pm = 10-12 m),比可见光的波长 (400-700 nm) 短 10 万倍。遗憾的是,电子显微镜使用的磁透镜无法达到电 子衍射限制水平的成像性能,因此电子显微镜并没有完全发挥电子波长更 短的优势。最终,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由电子束加速电压、孔径大小和透 镜像差综合决定。
good resolution high frequency wavelength poor resolution
low frequency wavelength

介绍
5
扫描显微镜
设想一个人独自待在未知的黑暗房间 内,手中仅有一个强聚焦手电筒。如 果要探索这个房间,你可以使用手电 筒从一侧到另一侧系统性扫描房间, 然后逐渐下移继续扫描(形成扫描光 栅图样),这样你就可以在记忆中生 成房间内物体的图像。扫描电子显微 镜与此类似,只不过其使用电子束, 而非手电筒;使用电子探测器,而非 人眼;使用电脑内存而非人脑来生成 样品表面图像。
light microscope
TEM
electron source
?rst condenser lens condenser aperture objective aperture selected area aperture second condenser lens objective condenser lens minicondenser lens specimen (thin) objective imaging lens di?raction lens intermediate lens ?rst projector lens second projector lens objective lens light beam specimen projection chamber light source ?uorescent screen
电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带正 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紧密结合在原 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则围绕着原子 核。一般来说,质子的数量等于电子 的数量,因此原子整体是中性的。当 原子因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偏离正常结 构时,其将带上净正或负的电荷,此 时它被称为离子。电子比原子核轻大 约 1800 倍,并占据多个运动轨道,每 个轨道可容纳的最大电子数量是固定 的。但是,当电子脱离原子后,它们 的行为与光线类似。电子显微镜正是 利用电子的这种行为特性来实现显微 功能。虽然我们不应忽视电子在原子 内扮演的角色,但在讨论此主题前我 们先谈谈其他内容。
SEM electron source anode gun align coils lens 1 lens 2 electron beam scan & stig coils lens 3 collector system Ga+ LMI source suppresser extractor lens 1
FIB
octopole alignment blanking plates blanking aperture scan & stig octopoles lens 2 continuous dinode detector
secondary electrons electron beam impact area specimen (thick) vacuum
secondary electrons or ions ion beam impact area specimen (thick)
turbo/di? pump roughing line
turbo/di? pump roughing line
图1 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显微镜的对比。

6
介绍
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可用幻灯片投影机作比拟。幻 灯片投影机光源发出的光线借助聚光镜转变成平行光束, 并穿过幻灯片(相当于物体),然后物镜将平行光束聚 焦,产生放大的图像并投影到屏幕上。而在透射电子显微 镜内,光源被替换为电子源,玻璃透镜被替换为磁透镜, 投影屏幕被替换为荧光屏,这是一种受到电子撞击时会发 出光线的屏幕,或者更频繁地应用现代仪器,如电荷耦合 件相机等电子成像设备。并且从光源到荧光屏的电子运 动轨迹完全处于真空条件下,同时样品(物体)必须非常 薄,以使电子能穿透而过。并非所有样品都能制作得薄到 足以令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或者,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的 是样品表面,而非穿透样品的投影,则我们需要使用扫描 电子或离子显微镜。
objective lens ?uorescent screen aperture specimen (thin) projector screen objective condenser lens lens slide
slide projector
light source
TEM electron beam
condenser lens
electron source
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前根本无法确知是谁第一个提出可以通过使用细微的聚 焦电子束扫描样品来生成图像。最先发表的有关描述是德 国物理学家 Max Knoll 于 1935 年撰写的一篇论文。虽然另 一名德国物理学家 Manfred von Ardenne 在 1937 年就使用了 一部所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做过一些实验,但直到 1942 年,三名美国人 Zworykin、Hillier 和 Snijder 才首次描 述了一部分辨力可达 50 nm 的真正扫描电子显微镜。现代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可达 1 nm 以下。图1 对比了光学 显微镜(使用透射或折射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 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显微镜的基本成像原理。
图2 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幻灯片投影机的对比。
含金刚石矿石(产自南非)
原子尺度下的金纳米桥 (nanobridge) 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 Titan? 80-300

介绍
7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结合 TEM 和 SEM 原理进行工作的显微镜通常被称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STEM), Manfred von Ardenne 在 1938 年第一次作出了相关描述。目前尚不清楚他所制造的 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第一部融合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的商用仪器是 Philips EM200, 其中配备了飞利浦电子仪器公司 (Philips Electronic Instruments) Ong Sing Poen 开发的 STEM 装置,并于 1969 年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该仪器的分辨力达到 25 nm。配备 STEM 设施的现代 TEM 系统在调至 STEM 模式后,分辨率可达到 0.05 nm。
穿透
电子很容易被其他物质的作用下停止 运动或转向(电子约比最小的原子小 2000 倍)。这也是为什么显微镜内部 必须抽空气体以及样品(指透射显微 镜)必须极薄。通常,为进行电子显 微学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厚 度不得超过数百纳米。不同的厚度提 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于当今电子显 微学研究而言,越薄越好。而对于一 些特殊材料,使用现代制备技术可制 造出厚度仅为十分之几纳米的样品。 虽然厚度是首要考虑因素,但保护样 品主要性质且不改变其原子结构的制 备工作同样重要,这并非可以随意处 理的任务。
聚焦离子束及双束显微镜
聚焦离子束 (FIB) 显微镜与 SEM 极为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电子束被替换为离子束, 通常情况采用带正电的镓 (Ga+) 离子。FIB 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分辨率可达几纳 米),又由于离子质量远比电子质量大,因此 FIB 也可用于清除样品表面的材料, 当然这需要极为精密的控制。FIB 可与 SEM 共同结合于单部仪器中 (FIB/SEM)。在 FEI 出品的 DualBeam? FIB/SEM 显微镜内,电子和离子镜筒协同工作,使 SEM 能提供经 聚焦离子束磨光的表面的即时高分辨率图像。
纳米
随着距离越来越短,小数点后零的数 量越来越多,显微镜工作者使用纳米 (缩写为 nm)作为长度单位以方便使 用。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 (10–9) 米。 中间单位是微米(缩写为 μm), 等于百万分之一 (10-6) 米或 1000 nm。 一些文献采用单位埃(?ngstr?m, 缩写 为 ?),其相当于 0.1 nm,另外,可 能使用 micron 表示微米。一皮米等于 一万亿分之一 (10-12) 米。
硅基白金纳米棒。

8
介绍
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决定其最大有效放大 倍数。例如,如果显微镜的分辨率达 到 200 nm (光学显微镜的典型分辨 率),这意味着将图像放大 1000 倍, 然后人们就可以看清所有可用的信 息。基于此放大倍数,光学系统可将 物体的极细微特征 (200 nm) 转换为足 以让纯粹肉眼看清的图像 (0.2 mm)。 更大的放大倍数可进一步放大图像, 但同时图像变得更模糊,因而无法揭 示更细微的特征。 超过最大可用放大倍数的放大倍数有 时被称为“无意义的分辨率”。 尽管 存在最大有效分辨率的限制,但出于 实用或审美原因,使用更高的放大倍 数仍然可带来便利。比如商用仪器常 令放大倍数远超其分辨率指示的最大 有效放大倍数。本文强调分辨率才是 仪器成像能力的首要度量,并仅在提 供各种电子显微学技术的相对级别时 才会论及放大倍数。当必须更严格地 使用放大倍数时,我们会明确引述以 上观点。 此外,描述图像时经常会引用放大倍 数,因为这有助迅速了解样品特征已 被放大多少倍。但是,当图像作为报 告内容投影放大到大屏幕上,或者缩 小尺寸复制到印刷出版物中时,对原 始图像而言极为精准的放大倍数会变 得不再精确。鉴于此,现在如需通过 放大或缩小图像来满足各种用途时, 大多数显微镜通常会提供针对特定长 度的参考缩放标记,以指明其精确缩 放范围。
ant
10-2 (1 cm)
plant cell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10-3 (1 mm)
animal cell
10-5 (10 μm)
Robert Hooke 1635-1703
yeast
10-6 (1 μm) Ernst Abe 1840-1905
virus
10-8 (10 nm) Ernst Ruska 1906-1988
protein complex
10-10 (0.1 nm)
图3 分辨率尺度。

透射电子显微镜
9
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由四大主要组件构成:电子光学镜筒、真空系统、必需电子 元件(用于使电子束聚焦并偏向的透镜组,用于产生电子源的高压发电机) 和控制软件。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通常由操作控制台和控制面板构成,操作 控制台位于垂直镜筒之上并且内含真空系统,控制面板安装在便于操作员使 用的地方。显微镜应完全密封,以减少环境干扰。显微镜还可远程操作,操 作员无需进入仪器环境,这对操作员和仪器均有益处。
电子镜筒的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于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显微镜的光源被置于电子 镜筒内部的电子枪取代,玻璃透镜被电磁透镜取代。与玻璃透镜不同,更改穿过 透镜线圈的电流即可改变磁透镜的放大倍数(焦距)。(注:在光学显微镜内, 可通过更换透镜或机械移动透镜改变放大倍数)。此外,目镜则被荧光屏和/或数 码相机取代。电子束从电子枪(通常位于镜筒顶部)发出,穿过聚光镜后聚集成 几乎平行的电子束直奔样品。样品必须足够薄,以便电子透射而过,通常为 0.5 μm,甚至更薄。高能电子(即更高加速电压加速的电子)可穿透更厚的样品。 穿过样品之后,物镜会收集并聚焦透射电子,而投影镜头会将样品的实际放大图 像投影到镜筒底部的观察设备上。从电子枪到相机的整个电子路径必须处于真空 条件下(否则电子会与空气分子碰撞,以致被击散或被吸收)。
Al-Cu-Li-Mg-Ag 航空航天合金纳米尺度沉淀物的 STEM 原子级分辨率图像。
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 Titan? 80-300。

10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枪
电子显微镜使用三种主要电子源类型:钨电子枪、六硼化镧电 子枪 (LaB6,通常也称为“lab 6”) 和场发射电子枪 (FEG)。可结 合不同成本和效益状况对各电子源类型加以选择。选择何种电 子源类型是仪器选择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电子源最重 要的一个特性是亮度,亮度描述了电子束的电子电流密度和电 流发射角度(电流密度根据立体角(球面度)确定),并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成像系统的分辨率、衬度和信噪比。场发射电子 枪的亮度比钨发射器的高 1000 倍,但也昂贵得多。在某些高 电流应用情况下,LaB6 或钨电子枪实际上性能可能优于场发射 电子枪。 钨电子枪由灯丝、Wehnelt 圆柱电极和阳极构成。此三者共同 构成三极电子枪,这是非常稳定的电子源。钨灯丝呈发夹状, 可加热至约 2700°C。通过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应用高正电位差, 可从灯丝附近的电子云内引出热激发电子,然后向着阳极加速 运动。阳极中有一孔洞,这使运动速度超过每秒 2000 公里的 电子形成电子束并被引至下方的电子镜筒中。Wehnelt 圆柱电 极的电位可变,但始终比灯丝处电位略低一点(即负值)。其 引导电子通过狭窄的交叉区域,以便提高电流密度和电子束亮
electron source TEM
度(图4).钨电子源最便宜,但亮度较低,并且使用寿命有限。 钨电子源的亮度可以提升,但代价是使用寿命的缩短。由于发 射区域面积较大,钨源可产生极高的总电子束电流。 与钨灯丝类似,LaB6 枪取决于加热的电子源六硼化镧晶体产生 的热发射电子。LaB6 电子源的亮度可达钨电子源的 10 倍以上, 并且拥有长得多的使用寿命,但要求更高的真空度,因此增加 了显微镜的应用成本。LaB6 的发射区域小于钨,因此虽然提高 了亮度,但降低了总电子束电流。
condenser system
specimen (thin) objective lens
内充富勒烯的单壁碳纳米管
projector lens
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镜筒(横截面)

透射电子显微镜
11
场发射枪的原理是利用超高强度电场将电子从非常尖锐的钨针端部引出。场 发射枪是最昂贵的电子源类型,总体来看,其具有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性能和 分析性能。但以相衬度作为成像基础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要求场发射 源具备极高的空间相干性。这些电子源如果亮度越高,电流密度越高,则可 生成更小的电子束、更高的电流、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更快、更精确的 X 射线分析。 场发射源分为两种类型:冷场发射和Schottky(热辅助)场发射冷场发射可实 现极高的亮度,但电子束电流不稳定。此外,它还需要频繁冲洗以清除尖端 的污染物。Schottky 场发射可提供较高的亮度、较高且稳定的电流并且无需 冲洗。最新一代的 Schottky场发射器 (FEI XFEG) 不仅可以保持电流稳定,还可 达到近似冷场发射的亮度。 依据经验法则,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下,如果应用中要求的成像放大倍数 最多为 4-5 万倍,则一般来说,钨电子源不仅适合,而且是应用的最佳电子 源。当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放大倍数介于 5-10万倍之间时,则利用 LaB6 电 子源可在荧光屏上生成最亮的图像。如果要求放大倍数高于 10 万倍,则场发 射源可提供更优质的信号。就分析或扫描技术等小型调查实验而言,场发射 枪始终是首选。
电子速度
加速电压越高,电子速度越快。80 kV 电 子的速度可达 150,000 千米/秒 (1.5 x 108 m/s),达光速的一半。300 kV 电子的速度 可达至 230,000 千米/秒 (2.3 x 108 m/s),超 过光速的四分之三。量子物理学的波粒 二像性理论断言,所有物质均具有波和 粒子两种属性。电子的波长 λ 等于
h 为普朗克常量, p 为电子的相对动量。 知道电子静质量 m0及其电量 e,即可根 据电位 U 算出电子速度 v,即
此速度下的波长等于
又由于电子速度接近光速 c,因此须作相 对论校正,于是得
HIV 病毒出芽过程电子断 层摄影图。
10 kV 扫描电子显微镜内电子波长为 12.3 x 10-12 m (12.3 pm),而 200 kV 透射电子显微 镜内电子波长为 2.5 pm。
6000 万电子
?lament source
电子密度
电子束的电流一般约为 10 皮安 (1 pA = 10–12 A)。一安培等于 1 库仑/秒。电子的电荷为 1.6 x 10–19 库仑。因此,每秒约有 6000 万 电子撞击样品。但是,由于高速运动 (200,000 千米/秒),电子间平均距离超 过 3 米。大多数电子可一次穿过样品。
?lament
Wehnelt cylinder high voltage generator electron beam anode
图4电子显微镜内电子枪原理图(横截面)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轰击样品会出现什么状况?
与预料的不同,只要电子束条件受到谨慎控制,大多数样品不 会因电子轰击受到不利影响。当电子撞击样品时,可造成以下 任意一种结果:
? 一些电子被吸收,吸收率因样品的厚度和成分而异,这会导致所 谓的图像振幅(或称质量厚度)衬度。 ? 其他电子会发生小角度散射,此由样品的成分和结构决定,这会 导致所谓的图像相衬度。 ? 在晶体样品内,电子会发生方向截然不同的散射,此与晶体结构 有关,这会导致所谓的图像衍射衬度。 ? 一些撞击样品的电子会大角度转向,或者被样品的原子核反射 (背散射)。 ? 撞击样品的电子还会将样品自身的电子撞离样品的原子,这些被 撞离的电子就形成了低能量的二级电子。 ? 撞击样品的电子可能会导致样品原子发出 X 射线,这些射线的 能量和波长与样品的化学元素组成密切相关,因此被称作特征 X 射线。 ? 撞击样品的电子会导致样品发出可见光光子(或可见光),这个 现象称为阴极发光。 ? 最后,能量损失谱仪依据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时损失的能量值对 透射束电子进行计算和分类。能量损失可反映样品原子元素类 型、化学和电子状态方面的信息。
如果样品是晶体,衍射图样会在物镜下方被称为后焦面的位置 上形成。通过更改物镜正下方透镜的放大倍数,可以放大衍射 图案并将其投影到观察设备上。物镜下方是几片投影透镜,用 于聚焦、放大并将图像或衍射图样投影到观察设备上。为保证 高稳定性并实现尽可能最高的透镜放大倍数,现代透射电子显 微镜的透镜通常采用水冷方式。 电子束在从电子源到观察设备的路径上会穿过一系列不同直径 的孔径。这些孔径会阻止对成像无作用的电子(例如散射的电 子)。使用特殊的支架承载多个不同尺寸的孔径,而聚光镜、 物镜和衍射透镜的孔径直径可根据要求变更。
像差校正型透射电子显微镜
新近开发的商用像差校正型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已使 TEM 和 STEM 性能大幅提升。如未经校正,则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 主要受到球差的限制,因为球差可导致物体某点的信息散布至 图像的某个区域。这不仅导致图像模糊,还会造成所谓离域现 象,即周期性结构看起来超出了其实际物理边界。在光学显微 镜内,通过综合利用具有反向球差的透镜元件可最大程度地降 低球差。但此方法不可用于电子显微镜,因为电子显微镜使用 的环形磁透镜仅会导致正球差。Otto Scherzer在 1947 年描述了 多极校正元件(带有必需的负像差),但要成功满足其商业应 用要求还须解决许多实践上的问题。一些解决方案相对简单,
在标准透射电子显微镜内,质量厚度是非晶体(如生物性材 料)样品的主要成像衬度机制,而相衬度和衍射衬度是晶体样 品(大多数非生物材料)图像形成所需的最重要因素。
电磁透镜
图5 显示的是电磁透镜的横截面。当电流通过线圈 (C) 时,在 磁电路中形成间隙地磁极片 (P) 之间会生成电磁场。只要改变 线圈电流,则磁场强度就会改变,进而透镜的放大倍数也会随 之改变。这是磁透镜和玻璃透镜之间的本质区别。除此以外, 它们具有类似的特性,并会出现相同类型的像差(图6): 球差 (符号为 Cs,源于透镜中心与边缘的放大倍数不同)、色差 (符 号为 Cc,源于透镜的放大倍数随着束内电子能量的变化而变 化) 以及像散(样品内的圆形物体在图像中变成椭圆形)。 在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内,球差是图像分辨率提高的主要限 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透镜的设计和制造。尽可能维持加 速电压的稳定性、使用超薄样品均可减弱色差;可变的电磁补 偿线圈可用于校正像散。 聚光镜系统将电子束尽可能地聚焦至研究样品上,以满足应用 所需。物镜生成样品图像,然后借助其他成像透镜放大,并投 影到观察设备上。 图5 电磁透镜的横截面。C 为电子线圈,P 为软铁磁极片。
电子轨迹从上到下。
C C P P P P C C
electron beam

透射电子显微镜
13
例如增大电子镜筒的直径来实现机械稳定性,以便能实际看到 光学性能提升的好处;其他的则非常复杂,例如设计非常稳定 的电源并开发足以通过独立激发多极元件可靠测量并校正像差 的先进方法和软件控制系统。 校正球差的能力可减弱或校正色差效应,这是提高透射电子显 微镜性能面对的下一个主要挑战。色差校正器已成功整合至 Titan? TEM 平台,但其设计和操作远比球差校正器复杂。与此 同时,在降低电子穿过透镜时的能散度方面则已取得了长足进 展,能散度决定了色差不良效应的程度。电子能量变化可能源 于电子枪生成电子束之时,或者可能由透射电子与样品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引发。解决电子束能散的方法包括:设计极其稳定 的高电压和透镜电流电源,使用经特别优化的场发射电子源, 也可使用单色光镜将穿过的电子束限制在很窄的能带内。通过 使用先进的样品制备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厚度,可减少穿透样 品的透射电子的能散。
ds = 1/2 Cs
3
dc = Cc ( E/E0)
图6 透镜像差 Cs(左)和 Cc(右)。
300 kV 且 Si<110> 颗粒界线相同条件下经过(下)和未经过(上) Cs校正的 HR-TEM 对比。
图像分辨率和信息限制
在开发出球差校正器之前,科学家已知道,透射电子显微镜提 供的的样品信息能比直接在图像上观察到的具有更高空间分辨 率。可直接观察到的分辨率称为点分辨率,受到透镜球差的限 制。但是,通过适当结合“离焦系列”(获得的大量散焦值) 中大量图像的数据,可以重构更高分辨率的模型图像。仪器能 传达的最高分辨率信息称为其信息极限。借助球差校正器,点 分辨率可达到信息极限,而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成像效果将 无显著差别。
莫尔条纹图像,取自球差 校正型显微镜 Tecnai? F20 生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原 始图像。

14
透射电子显微镜
观察并记录图像
最初,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荧光屏来成像,当其受到透射电子撞击时会发出光线, 可用于实时成像和调节,同时采用胶片相机永久记录下高分辨率图像(电子对于摄 像材料的影响与光线相同)。荧光屏位于真空投影室内,但必要时可使用双筒放大 镜通过特定窗口进行观察。荧光屏应便于使图像投影到下方的胶片上。现代透射电 镜则主要借助固体成像设备,如 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它们可能还是用到了 荧光屏,但荧光屏可通过相机观察到。在本文中,除非我们讨论成像系统的特定方 面,否则我们仅涉及成像设备。 最新推出的直接电子探测器大幅提升了图像分辨率和衬度,而在信号受限的应用中 效果尤为明显。传统的 CCD 相机利用图像探测器元件上方的闪烁材料将入射电子转 化为光线,随后光线在下方的 CCD 元件中产生电荷。闪烁体会导致分辨率下降,而 光电转化过程会降低电子生成图像衬度的效率。如果某项应用对电子束造成的损害 比较敏感(如低温制备的精致生物材料),则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这种情形, 能在样品损毁前从微弱而夹杂噪声的信号中提取最大量的信息至关重要。用直接电 子探测器取代闪烁体可使图像分辨率和探测器效率最高增加到原先的三倍。

透射电子显微镜
15
真空
电子仅当处于真空条件下操控时方具有类似光线的行为。正如上文所述, 从电子源到荧光屏的整个电子镜筒(包括相机)已被抽成真空。在镜筒内 采用不同真空级别是必要的:样品周围和电子源内的真空级别最高,投影 室和相机室的真空级别较低。使用不同的真空泵实现并维持不同真空级 别。场发射电子枪的真空级别可能高达(即气体压强低至)10-8 Pa。 为避免在每次更换样品、摄像材料或灯丝时都必须排空整个电子镜筒,仪 器内置了众多气闸和分隔阀。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系统是全自动化 的,真空级别受到持续监控和完全保护,可防止错误操作。
着色电子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色彩绚烂的世界。我 们能看到的颜色,是因为我们眼睛有区 别不同光线波长的能力。但是,大多数 电子探测器呈现为黑白图像,更准确地 说,是灰色调图像。我们在本出版物和 其他媒体中看到的炫丽多彩图像是电子 显微镜生成的吗?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成 像后添加颜色,这纯粹出于审美原因。 但也有例外。能量过滤式透射电子显微 镜 (EFTEM) 可选择生成在穿过样品期间出 现特定级别能量损失的电子的图像。由 于能量等同于波长,所以通常由不同能 量损失设置下形成的多个图像合成的彩 色 EFTEM 图像或许就是最佳彩色电子图 像。但 EFTEM 图像仍是假的彩色图像, 因为能量损失和颜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图像创建者的主观臆想。颜色还可用于 增强 X 射线图谱效果,此时可为每种元 素指定一种颜色,以显示其在样品内的 分布。
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
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 (ETEM) 采用设计特殊的真空系统,以便研究人员能在 更接近“自然”环境的各种条件下观察样品,试件室的气压可高达百分之 几个大气压。这对于观察样品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重要,例如气态反 应环境中固体催化剂颗粒的反应。ETEM 利用限压孔径光阑和差动真空抽气 技术使样品附近的真空级别较低,同时维持电子镜筒其他区域较高级别的 真空条件。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试件室的尺寸高度受限于透镜的设计要 求,即指样品实际位于物镜内。像差校正器的开发使部分尺寸限制放宽, 同时提高灵活性,可使 ETEM 配备更大、更复杂的实验仪器。
真空
正常的大气压约为 760 毫米汞柱。这意 味着大气压足以支承 760 毫米高的汞 柱。物理学家使用帕斯卡 (Pa) 作为压强 国际制 (SI) 单位,但是显微学家往往使用 torr(毫米汞柱)和 mbar(毫巴)作为压 强单位。标准大气压等于 = 1 bar = 1000 mbar = 100 000 Pa = 760 torr = 760 毫米汞 柱电子显微镜内典型残余气压为 2.5 x 10–5 Pa。在此压强下,每升的气体分子数量 约为 7 x 1012,电子横穿镜筒期间撞击气体 分子的机会几乎为零。
金属催化剂颗粒多壁碳纳米管的生长。

16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元件
为使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具备极高分辨率,加速电压和通过透镜的电流必须极为稳定。电力供应箱内含多 个电源,针对特定目的输出的电压或电流的偏差幅度不超过千万分之一,这么高的稳定性要求非常尖端的 电子电路。 优化的电子光学设计令众多越来越复杂的电子光学技术成为可能,这反过来又导致如下要求:简化仪器操 作,让更多用户只须接受较少专业培训即能高效生成数据。通用数字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相关技术在此方 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电子显微镜采用高速运算且功能强大的电脑控制、监控和记录显微镜的操作状 况。相比于早期型号,现代显微镜的控制旋钮数量大幅减少,更易于使用,而在多个附件需要同步优化时 优势尤为明显。此外,现代仪器还允许嵌入特殊的技术和实验装置,以便操作员可用相同的控制系统来执 行。电脑可连接到网络,以自动备份和共享数据。
样品取向和操纵
透射电镜的样品台必须能作出多种移动动作,以操纵和定向样品。X、Y 和 Z 轴的平移和倾斜用于将样品 的适当区域移至显微镜的观察区域。第二轴的倾斜必须保证晶体样品能相对于电子束精确取向,以便沿特 定结晶方向或晶界进行衍射研究和分析。专用样品台还可用于加热、冷却和拉紧显微镜实验样品。 安装在极为靠近物镜处的测角仪可提供基本移动动作。而样品通常位于两磁极之间的物镜区域,因为此处 透镜像差最小且分辨率最高。测角仪提供单轴电动式 X、Y 和 Z 轴平移和倾斜。样品置于杆形样品架(通 常称样品杆)附近,然后其通过气闸被置入测角仪。样品杆使用不同目的所需的特定支架实现额外轴倾 斜、旋转、加热、冷却或拉紧。
氧化铝薄膜孔隙内生成的二氧化硅。

透射电子显微镜
17
样品制备
任何旨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样品内部结构的科学和技术分支均可使用透射电子显微 镜。样品必须稳固且尺寸足够小(直径约 3 毫米),以便置入抽空的显微镜镜筒, 且必须薄到足以让电子透射过去。不用的应用需要不同的厚度。对于要求极高分辨 的材料研究,样品厚度不得超过 20 nm;对于生物研究,样品薄膜厚度可为 300-500 nm。 各分支的研究均采用特定的方法制备电子显微镜所需的样品。例如,在生物学研究 中,首先必须进行化学处理,除去水分并尽可能保持组织的原初状态,随后植入硬 化树脂。待树脂硬化后,使用装配玻璃或钻石刀的超薄切片机切割平均厚度为 0.5 μm 的切片(剖面)。微小剖面放置在样品载体上,其通常是直径 3 mm 的铜质样品 方格,并且表面涂有厚度为 0.1 μm 的无定形碳膜。
衍射
如果波穿越的周期性结构的周期与此波波长数量级相同,则穿过去的波会 发生干涉,导致生成超越物体的图样。当海浪经过整齐的标杆线或者透过 伞的面料观看街灯时,也会观察到相同现象。街灯此时显示为矩形光点图 样。图样中心最亮,越靠边光线越弱。这是由伞面料导致的光线衍射造成 的,图样的尺寸和形状可提供结构信息(编织的紧密度和方向)。晶体导 致电子衍射的方式与可见光完全相同,因此显微镜荧光屏光点图样也可提 供晶格信息(晶格平面的形状、方向和间距)。
钻石的大角度收敛射束电子衍射 (LACBED) 图样。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
低温(冷冻)技术可避免传统干燥、固定和切片制备工艺造成 的样品损坏。然而,虽然传统冷冻技术可避免引入外部物质, 但是也会因为冰晶的形成而破坏精致的生物结构,进而损坏样 品。玻璃化是一种快速冷冻工艺,该工艺使水分子在冷冻时来 不及结晶,而只是形成对样品结构几乎没有破坏的玻璃质(非 晶态)固体。低温玻璃化样品也可减少观察期间因射束电子造 成的样品损坏,使样品可以更多地或更长时间暴露在更高射束 电流下,有利于生成更优质的图像。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使生物分子在其天然生物环境中接受检 测,这样即可将这些分子与其他有助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关键 分子联系起来。此外,玻璃化样品(更准确地说应是迅速冷冻 样品)让研究人员可以研究随时间而变的现象,例如柔性蛋白 质的结构动态或蛋白质复合物的聚集和解离。通过度量一组反 映各瞬间分子形状的图像的变化,科学家可计算移动范围和作 用于柔性蛋白质内部的分子力。同样,类似的一组图像可能形 成蛋白质复合物装配过程的冻结图像序列,或可反映抗原结合 期间的构象变化。自动玻璃化工具 (Vitrobot?) 可精确控制该过 程,确保取得可靠且可重复的结果。
在冶金学中,直径 3 mm 的材料盘(厚度约为 0.3 mm)经过化 学处理,以确保材料盘中心被完全蚀空。而该孔周围则通常是 足以让电子穿过的薄 (约 0.1 μm) 区域。对于在像差校正系统中 进行的研究,厚度不得超过几十纳米。 使用聚焦离子束磨光并磨薄块状样品的剖面越来越重要,特别 是在要求样品位置必须精确定位的半导体和其他纳米科学应用 领域中。详见本手册后述聚焦离子束 (FIB) 样品制备部分。
vitrobot
应用领域的专家正在制备含有液氮的冷却容器并将样品置于格栅上。

星月菩提入门宝典

简介 星月菩提是热带植物黄藤的种子。种子原型为灰白色,形状不规则,状如小元宝;市面上见到各种规则形状的菩提子都是经过后期加工的产品。因佩戴时间长短不同,菩提子的颜色和光滑度也会有差异; 另外有用塑料做仿真度很高的产品。如果经常佩戴,星月菩提子的色泽和光滑度就会越来越高,颜色也会渐渐深沉,整体就会越发的漂亮,甚至“玉化”。 星月菩提品种 星月菩提子 珠子表面布有均匀的黑点,中间有一个凹的圆圈,状如繁星托月,成周天星斗,众星捧月之势,故名星月菩提子。被称为菩提“四大名珠”之一。 星 指菩提子上小的黑色或者棕色的小点。 月 菩提子正中带有胚芽或者没有的最大的半球形的坑。 干磨 菩提子加工过程中完全用机器磨制,没有用水水磨:磨制过程机器上加过水 漂白 水磨过程中,水里加入了漂白剂 元宝籽

红藤子开出的星月菩提,多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星眼小 金蟾籽 金蟾籽开出的星月菩提,密度认为低于元宝籽,一般为淡黄色,星眼较元宝籽大且密 冰花籽 摩尼籽开,一般制作的佛珠体积很大,比元宝籽星要密集,呈冰花状 正月(比弦月贵) 月在珠子的正中,这是由于加工时候,费的心力远多于弦月。 弦月 月与中轴成一定角度 阴皮 阴皮包括三种,一个是表皮是大面积绿色,甚至全是淡绿色,一个是返青,小面积的星星周围的淡青色,还有干脆就是黄色 陈籽老星月 籽制作成珠子长时间没有人盘玩,被放置,表面氧化变黄,基本上一年以上就开始有变色了,越长越黄 盘 经常性的搓捻把玩神器:搓澡巾,一般是用搓澡巾粗糙面,再用柔软面,起到抛光作用 挂瓷 一般认为的摸索或者用布盘玩形成的类似于抛光的表面,只是更

具灵性,不像机器抛光那么生硬高抛:一般是用400-2000目左右的砂纸及布片进行抛光,表面出现镜面光 包浆 由人体分泌的汗液、油脂与珠子分泌的物质以及氧气作用在珠子表面形成的一层物质,最好看的包浆会让珠子发出玻璃光 上色 珠子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会由原色逐渐变成枣红色 花皮 阴皮、色差形成的各种颜色都有的珠子,一般以绿、白、深黄为主倒角:桶珠打磨成鼓珠那样,边角由直角变成弧形开片:这个词源自于瓷器,就是表面形成裂纹,类似于哥窑瓷的表面 原籽 未经人工打磨雕琢过的籽喇叭孔:打孔口做成喇叭状,一般为减小线的磨损做旧:指不法商贩把菩提子经过一些特殊手段做出老籽样子 供 如朱砂供等,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盘捻供奉方式后产生的与常态把玩佛珠形态不同的一些特殊类的把玩效果。 顺白 整条佛珠一样的白色,颜色非常的顺 瓷白 白瓷一样的

实验透射电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实验透射电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一、目的要求 1.结合透射电镜实物,介绍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加深对透射电镜的了解。 2.学习衍射图谱的分析步骤。 3.学习操作透射电镜,获得的明暗场像 二、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以波长很短的电子束做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及电源与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光学系统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核心,而其他两个系统为电子光学系统顺利工作提供支持。 2.1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通常称镜筒,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核心,由于工作原理相同,在光路结构上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在电子显微镜中,用高能电子束代替可见光源,以电磁透镜代替光学透镜,获得了更高的分辨率(图9-6)电子光学系统分为三部分,即照明部分、成像部分和观察记录部分。 照明部分的作用是提供亮度高、相干性好、束流稳定的照明电子束。它主要由发射并使电子加速的电子枪、会聚电子束的聚光镜和电子束平移、倾斜调节装置组成。成像部分主要由物镜、中间镜,投影镜及物镜光阑和选区光阑组成。穿过试样的透射电子束在物镜后焦面成衍射花样,在物镜像面成放大的组织像,并经过中间镜、投影镜的接力放大,获得最终

的图像。观察记录部分由荧光屏及照像机组成。试样图像经过透镜多次放大后,在荧光屏上 显示出高倍放大的像。如需照像,掀起荧光屏,使像机中底片曝光,底片在荧光屏之下,由 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焦长很大,虽然荧光屏和底片之间有数厘米的间距,但仍能得到清晰的 图像。 2.2 真空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的工作过程要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这是因为在充气条件下会发生以下情 况:栅极与阳极间的空气分子电离,导致高电位差的两极之间放电;炽热灯丝迅速氧化,无 法正常工作;电子与空气分子碰撞,影响成像质量;试样易于氧化,产生失真。 目前一般电镜的真空度为10-5托左右。真空泵组经常由机械泵和扩散泵两级串联成。为 了进一步提高真空度,可采用分子泵、离子泵,真空度可达到10-8托或更高。 2.3 电源与控制系统 供电系统主要用于提供两部分电源:一是电子枪加速电子用的小电流高压电源;一是透 镜激磁用的大电流低压电源。一个稳定的电源对透射电镜非常重要,对电源的要求为:最大 透镜电流和高压的波动引起的分辨率下降要小于物镜的极限分辨本领。 三、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依照阿贝成像原理工作的,即:平行入射波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 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 特征的像。因此根据阿贝成像原理,在电磁透镜的后焦面上可以获得晶体的衍射谱,故透射 电子显微镜可以做物相分析;在物镜的像面上形成反映样品特征的形貌像,故透射电镜可以 做组织分析。 四、衍射花样标定 以已知晶体结构,定晶面取向的标定为例,基本程序如下: 1)测量距离中心斑点最近的三个衍射斑点到中心斑点的距离R; 2)测量所选衍射斑点之间的夹角φ; 3)根据公式λL Rd =,将测得的距离换算成面间距d; 4)因为晶体结构是已知的,将求得的d值与该物质的面间距表(如PDF卡片)相对照, 得出每个斑点的晶面族指数; }{HKL 5)决定离中心斑点最近衍射斑点的指数。若R1最短,则相应斑点的指数可以取等价晶 面中的任意一个; }{111L K H )(111L K H 6)决定第二个斑点的指数。第二个斑点的指数不能任选,因为它和第一个斑点间的夹角必须符合夹角公式。对立方晶系来说,两者的夹角可用下式(9.6)求得 )()(cos 22222221212 12 12121L K H L K H L L K K H H ++++++=φ (9.6) 在决定第二个斑点指数时,应进行所谓尝试校核,即只有代人夹角公式后 )(222L K H

文玩全网营销策划

文 玩 全 网 营 销 策 划 书 策划人:吴芬琪班级:155电商

目录 一、项目概要 (3) 1、市场分析 (3) 2、swot分析 (3) 3、用户定位 (4) 二、盈利模式 (4) 三、产品体系介绍 (4) 四、推广营销 (5) 1、初期的推广 (5) 2、稳定期的推广 (7) 五、团队模式 (7) 六、风险预估 (8) 七、总结 (9)

一、项目概要 1、市场分析 2014年我国文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900亿元,到2016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8870亿元。目前在市场上,传统文玩风靡,10年时间手串价格翻了300倍的神话不断上演。特别是2014年的星月菩提、金刚菩提、凤眼菩提等都是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连翻上涨而高品质货基本被有实力的玩家囤积。可以说现在的文玩行业就是10年前的水晶饰品,其情况多么的相似,所以文玩的行情只会越来越火,像进来的朋友要迅速行动起来。 文玩市场发展十年,是消费导向,更是一种文化导向,市场的兴旺有赖于众多玩家的支持,但文玩从小众到大众经历了近5-10年的野蛮发展,这既是不幸也是其幸运之处。野蛮发展造成众多资源枯竭、坑骗横行、假冒丛生、大多玩家不求甚解、唯贵贱论。这是对文玩的伤害更是对文化的伤害,进而伤害整个社会。不过天下大势从来都是治久毕乱,乱久毕治,文玩圈子也不能免俗,野蛮发展对我们的文化、生活环境、信任以及价值观造成伤害,但随着近几年市场过渡,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已大为改观。 2、swot分析 优势:项目工作人员众多,可以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 劣势:运营人员对文玩市场的了解深度不够,缺乏对文玩的深度了解。所有项目都是从零开始,前期的推广难度较大。 机会:文玩的市场也越加的广泛了,而文玩本身的价值也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们的推广。 威胁:对于市场上的文玩物品,专家表示,文玩行业遍地开花,也能看出一种乱象,因为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就会出现以次充好甚至知假卖假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文玩市场,也就是炒作价格的一个源头。

S4800扫描电镜操作说明书

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操作说明(普通用户) 燕山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管A104(场发射,钨灯丝) 编写人:李月晴吕益飞 普通用户在熟练操作1个月后,如无不良记录,可申请高级用户培训。 高倍调清晰:局部放大(Red) →聚焦Focus→消像散 一、日常开机 1,开启冷却循环水电源。 2,按下Display开关至,PC自动开机进入用户界面并自动运行PC_SEM程序,以空口令登入。 3,打开信号采集开关,位置打到1,为打开。 4,打开电源插排的开关。 5,打开装有EDS软件的主机电源。 6,记录仪器运行参数(右下角Mainte),即钨灯丝真空度。如:IP1:0.0×10-8Pa;IP2:0.0×10-8Pa; IP3:9.6×10-7Pa。PeG-1,<1×10-3;PeG-2,<1×10+2。 注意:PeG≤1×10-3Pa时才能加高压测量。记录的参数:①点Flashing时会显示:In2(Ie)Flashing时电流最大值,如32.9μA;②加上高压后会显示,V ext=3.4kV。 二、轰击(点flashing,即在阴极加额外电压) 目的:高温去除针尖表面吸附的气体 1,最好在每天开始观察样品前一时做flashing; 2,选择flashing intensity为2 ; 3,若flashing运行时Ie小于20μA,则反复执行直至Ie值超过20μA且不再增加。 4,若flashing后超过8个小时仍继续使用,重新执行flshing 。 三、加液氮 容积不要超过1L,能维持4~6h。 四、样品制备及装入 样品制备简单,对样品要求较低,只要能放进样品室,都可进行观察。 1,化学上和物理上稳定的干燥固体,表面清洁,在真空中及在电子束轰击下不挥发或变形,无放射性和腐蚀性。 2,样品必须导电,非导电样品,可在表面喷镀金膜。 3,带有磁性的样品,由于物镜有强磁性,制样必须非常小心,防止在强磁场中样品被吸入

扫描、透射电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扫描、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断需要从更高的微观层次观察、认识 周围的物质世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子显微镜可分为扫描电了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TEM)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扫描、透射电镜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发展,阐述了其在材料科 学领域中的应用。 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依据是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电子束和固体样品表面作用时的物理现象:当一束极细的高能入射电子轰击扫描样品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能谱仪可以获得且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其它物理信号)。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则 可以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1]。 2扫描电镜的构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电子枪——产生和加速电子。由灯丝系统和加速管两部分组成 2.照明系统——聚集电子使之成为一定强度的电子束。由两级聚光镜组合而成。 3.样品室——样品台,交换,倾斜和移动样品的装置。 4.成像系统——像的形成和放大。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的三级放大系统。 调节物镜电流可改变样品成像的离焦量。调节中间镜电流可以改变整个系统的放大倍数。 5.观察室——观察像的空间,由荧光屏组成。 6.照相室——记录像的地方。 7.除了上述的电子光学部分外,还有电气系统和真空系统。提供电镜的各种电压、 电流及完成控制功能。

小叶紫檀终极手册,不会再有了(万字百图,吐血整理)

小叶紫檀终极手册,不会再有了 (万字百图,吐血整理) 本文转自中华古玩网,一位资深玩家写的文章,个人感觉 非常全面,转发给各位作参考,文章较长,建议收藏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及辩别小叶紫檀. 紫檀是个什么玩意 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小叶紫檀,产自印度,名贵红木一种,因其密度大(可沉水),木性好(不容易开裂),古时和黄花梨一同为皇家用材,有木中王者之称,因此俗语有云“人分三六九等,木分紫檀花梨。” 紫檀为什么会这么名贵呢?一是因为紫檀成材周期较长,一般直径超过30厘米的大料都要生长一千年以上,而且因其 大多生于养分贫瘠的山地,生长环境恶劣,当树木不能吸收土壤养分的时候就开始消耗树干中心部分的养分,导致“十檀九空”,因此制作一套紫檀家具的耗材是具大的,其价格当然也是不菲的。早在明朝,皇家对紫檀就有大量的使用,清朝时期因为大肆的砍伐,紫檀已经日渐稀有到了清末民初的时期野生的紫檀大料几不可见。后来又有人在印度、缅甸等地试着人工引种小叶紫檀,但是由于人工种植的木材养分充足,生长周期短,其木材本身的密度和油性都不是很好。现在新制的紫檀家具大多是用这种木料制成,我们称之为速生林新料。而一些木质较好的佛珠、雕件、摆件等工艺品很多是由

印度寺庙拆房的柱子、以及一些商人囤积的野生紫檀木料制作,我们把这种料子称为野生林老料,当然真正还在原始森林中存活着的野生紫檀,我想应该几乎绝迹了。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人从非洲马达加斯加引进了一批木料,?了一批木料,其颜色密度与檀香紫檀非常相仿,而被炒作的价格飞涨,后经鉴定其为红木中黄檀属的卢氏黑黄檀,至此真相大白,人们把其称作大叶紫檀,而把真正的檀香紫檀改称为小叶紫檀了。 基本概念及术语图示 1.常见名词术语 棕眼:紫檀树传输水分和营养的传输通道的横切面。即树干内筛管横切面所形成的孔眼。 棕线:紫檀树传输水分和营养的传输通道的纵切面。即树干内筛管纵切面所形成的线条。 (棕眼不是金星这个大家都清楚,但在珠子上有时沾染了紫檀木屑,跟金星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稍后会告诉大家奉上如何区别与鉴定) 牛毛纹(S纹、蟹爪纹、豆瓣纹):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在或内在的条件改变(如筛管堵塞,或生长在阴阳坡地受光照程度改变)所形成的形变的棕线。(有上述纹路的紫檀,

TEM_透射电镜习题答案与总结

电子背散射衍射:当入射电子束在晶体样品中产生散射时,在晶体向空间所有方向发射散射电子波。如果这些散射电子波河晶体中某一晶面之间恰好符合布拉格衍射条件将发生衍射,这就是电子背散射衍射。 二、简答 1、透射电镜主要由几大系统构成? 各系统之间关系如何? 答:三大系统: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供电系统。 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其核心。其他系统为辅助系统。 2、照明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照明系统由电子枪、聚光镜和相应的平移对中、倾斜调节装置组成。它的作用是提供一束亮度高、照明孔经角小、平行度好、束流稳定的照明源。它应满足明场和暗场成像需求。 3、成像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主要由物镜、物镜光栏、选区光栏、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 1)物镜:强励磁短焦透镜(f=1-3mm),放大倍数100—300倍。 作用:形成第一幅放大像 2)物镜光栏:装在物镜背焦面,直径20—120um,无磁金属制成。 作用:a.提高像衬度,b.减小孔经角,从而减小像差。C.进行暗场成像3)选区光栏:装在物镜像平面上,直径20-400um, 作用:对样品进行微区衍射分析。 4)中间镜:弱压短透镜,长焦,放大倍数可调节0—20倍 作用a.控制电镜总放大倍数。B.成像/衍射模式选择。 5)投影镜:短焦、强磁透镜,进一步放大中间镜的像。投影镜孔径较小,使电子束进入投影镜孔径角很小。 小孔径角有两个特点: a.景深大,改变中间镜放大倍数,使总倍数变化大,也不影响图象清晰度。 焦深长,放宽对荧光屏和底片平面严格位置要求。 4、分别说明成像操作与衍射操作时各级透镜(像平面与物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 画出光路图。 答: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放大像,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成像操作,如图(a)所示。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后焦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电子衍射花样,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操作,如图(b)所示。

轩禾殿红木--家具投资指南

轩禾殿红木--家具投资指南 红木投资的主流群体是红木家具的投资者和藏家,因为其价值高、风险小。也有小部分藏家投资红木原木市场,相比之下,后者的风险要高得多,“因为投资原木有两个必要条件:一、庞大的资金;二、有购买原木的可靠途径。”因此,红木投资和收藏,主要是指红木家具。而红木家具的投资与收藏,有一些基本的考量与法则:不仅考眼力,也要考验耐力和心态。红木家具收藏,要看“形、材、艺” 红木家具的投资收藏,要看其“形、材、艺”。有些消费者一听说是某珍贵木材制作,就盲目跟风购买,却没有对家具的设计、风格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购买了一些做工粗糙,造型一般的红木家具,其升值潜力并不高。高端的红木家具讲究“形、材、艺”兼备,三者并重,才能找到精品。 1、真材实料。 首先,不管哪一种材质,都应在国家规定的 “五属八类”之内,不在其中,就不能算是红木。所谓五属八类,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豆属及铁刀木属,和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与鸡翅木类。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部分。 紫檀是红木中的精品,主产地是印度,生长期在千年,木料色泽紫黑,密度大、硬度高,手感非常细腻。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紫檀家具,很少有大件产品,主要以罗汉床、写字台、书柜为主。海南黄花梨的原料供应已"断流 "。 在所有的红木家具中,黄花梨是细腻度最高的木种,含油量很高,光泽度好,质感温润如玉,被称为木料中的"君子"。目前,市场上最好的黄花梨来自海南,原有的黄花梨木已被砍伐殆尽。新种树种不过手指粗细,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砍伐对象。海南黄花梨家具现在只能采取收购旧家具重新组合设计的方式。 酸枝木被称为"吃醋"的木头、天然空气清新剂。只要把鼻子凑近酸枝木家具,就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扑来。酸枝木分为黑酸枝、花酸枝、大红酸枝等,每种酸枝的颜色不同,质地、纹理也不一样。 鸡翅木又叫"红豆木",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就是指的它。在以颜色命名的诸多木材中,只有鸡翅木是以内部纹理命名的。鸡翅木纵切面由紫褐色深浅相间成纹。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鸡翅木是缅甸出产的,非洲鸡翅木质地不如缅甸。

SEM操作手册

扫描电镜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操作步骤: 1. 块状样品尺寸不宜过大(形状不规则的样品应咨询管理老师如何测试,不能想当然), 用铜导电胶;粉末样品,则需碳导电胶带,用牙签制样,尽可能少量,并用洗耳球吹掉粘结不牢的粉末样品;做好样品后,把导电胶带等放入抽屉,并收拾好桌面。 2. 测样品时需换鞋,请同学们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实验完毕后将拖鞋放回鞋架。 3. 观察屏幕右下角“Status”栏里的参数是否正常,尤其是Emission Current值是否正 常。测试前应在SEM记录本上记录IGP1、IGP2和Emission Current的值。每次实验要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时间,样品名称,数量,测试人姓名,仪器是否正常。 4. 未测试前系统处于“P ump”状态(黄色),按“V ent”键往样品室充高纯氮气(变黄色), 约2分钟后“V ent”键变灰色可以轻轻缓慢的拉开样品室的门(如果打不开门,马上联系管理人员)。 5. 将附有样品的铝台,用洗耳球吹洗干净,并放入。放臵样品时切忌对着样品室说话, 并且样品室的门不能开着太久,以保证样品室的清洁。(正常的操作:右手握住带有样品的镊子,左手轻轻拉开门,马上把样品放臵在支架(Holder)上,并立刻用左手“轻推”,右手扶住门正上端边缘的中间部位,双手配合,以防止门和电镜系统接触时过大的撞击,一直到门和电镜完全接触) 6. 放好样品后,轻轻将样品室门推入保证接触,将右手指放在门上接触边缘缝隙处, 左手点击“Pump”,当右手指感觉到门缝渐渐变紧时说明泵抽气正常。鼠标左键选中左上窗口,按住鼠标中间滚轮往上拉,样品台会上升,视样品具体情况,控制样品台和极靴之间的距离(Work Distance, WD),Work Distance不能小于6mm。等待操作界面右下角“Chamber Presure”真空优于8*10-3 Pa时,设臵好高压和Spot的值,方可点击“High Voltage”加上高压。 7. 鼠标左键选择一个成像窗口,点击“||”钮去掉窗口锁定,点击方框钮,选定一个合适 大小的区域聚焦和消像散。聚焦:按鼠标右键左右拖动至最清晰的位臵。消像散:等聚焦好后,按住Shift键并按下鼠标右键上下左右调至图像最清晰。左手放在小键盘“-,+”键上,以便及时的放大缩小图像。每次聚焦图像清晰后,都必须点击“Link Z to FWD”按钮,建立Z轴高度与焦距的关联(点击该键后,如果在CCD窗口拉动样品的高度,则在扫描窗口下端任务栏里的WD值随之变化,如果不点击该键,则WD值不懂,无法判断高度;每次聚焦后都必须点击该键)。按

透射电镜实验

实验二透射电镜结构原理及明暗场成像 令狐采学 一、实验内容及实验目的 1.结合透射电镜实物介绍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加深对透射电镜结构的整体印象,加深对透射电镜工作原理的了解。2.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明暗场像操作的实际演示,了解明暗场成像原理。 二、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透射电镜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光源,电子束经由聚光镜系统的电磁透镜将其聚焦成一束近似平行的光线穿透样品,再经成像系统的电磁透镜成像和放大,然后电子束投射到主镜简最下方的荧光屏

上而形成所观察的图像。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透射电镜主要可用于材料微区的组织形貌观察、晶体缺陷分析和晶体结构测定。 透射电子显微镜按加速电压分类,通常可分为常规电镜(100kV)、高压电镜(300kV)和超高压电镜(500kV以上)。提高加速电压,可缩短入射电子的波长。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镜的分辨率;同时又可以提高对试样的穿透能力,这不仅可以放宽对试样减薄的要求,而且厚试样与近二维状态的薄试样相比,更接近三维的实际情况。就当前各研究领域使用的透射电镜来看,其主要三个性能指标大致如下: 加速电压:80~3000kV 分辨率:点分辨率为0.2~0.35nm、线分辨率为0.1~0.2nm 最高放大倍数:30~100万倍 尽管近年来商品电镜的型号繁多,高性能多用途的透射电镜不断出现,但总体说来,透射电镜一般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附

加的仪器和部件、软件等。有关的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可参照教材,并结合本实验室的透射电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介绍和讲解。以下仅对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作简单介绍。 1.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通常又称为镜筒,是电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用于提供照明、成像、显像和记录的装置。整个镜筒自上而下顺序排列着电子枪、双聚光镜、样品室、物镜、中间镜、投影镜、观察室、荧光屏及照相室等。通常又把电子光学系统分为照明、成像和观察记录部分。 2.真空系统 为保证电镜正常工作,要求电子光学系统应处于真空状态下。电镜的真空度一般应保持在105托,这需要机械泵和油扩散泵两级串联才能得到保证。目前的透射电镜增加一个离子泵以提高真空度,真空度可高达133.322×108Pa或更高。如果电镜的真空度达不到要求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电子与空气分子碰撞改变运动轨迹,影响成像质量。

扫描电镜Zeiss Supra55简明操作指南

Zeiss-Supra55扫描电子显微镜简明操作指南 一、开机启动 1、按下绿键。 按下绿键后,电脑会自动启动,输入计算机密码:zeiss 2、启动SmartSEM软件。 用户名:system 密码:无 3、检查真空值。 二、换样品(换样或加高压观察样品) 1、装试样。 在备用样品座上装好样品,并记录样品形状、编号和位置。 注意:各样品观察点高度基本一致。确认样品不会脱落,并用洗耳球吹一下。 2、关高压。 3、检查插入式探测器状态 打开TV,将EBSD等插入式探测器拉出。 4、放气。 点Vent等待3-5 分钟。 注意:确认Z move on vent选上,这样,放气时样品台会自动下降。 5、拉开舱门。 注意:拉开舱门前,确认样品台已经降下来,周围探测器处于安全位置。 6、更换样品座 注意:抓样品座时戴手套,避免碰触样品。 7、关上舱门。 注意:舱门上O圈有时会脱落,关门时勿夹到异物。 8、抽真空。 点击Pump,等待真空就绪(留意Vacuum面板上真空状态),等待3-5分钟。 注意:当System Vacuum<2×10-5mBar时,会自动打开CIV阀门(column isolation valve),并启动离子泵。 当Gun Vacuum=<5×10-9mBar时,可启动灯丝(Gun On),左下角Ready。 等待过程中,可先移动样品台初步定位样品。 9、换样完成。 加高压,观察样品台TV 三、成像过程 1、定位样品。 打开TV,移动样品台。升至工作距离约在8~10mm处,平移对准样品。可打开stage navigation帮助定位。 2、开高压。 根据检测要求和样品特性,设定加速电压; 3、观察样品,定位观察区。 全屏快速扫描(点击工具栏上); 选择Inlens或SE2探头; 缩小放大倍数至最小; 聚焦并调整亮度和对比度(Tab键可设置粗调Coarse或细调Fine);

FEI (飞利浦)旗下Phenom飞纳台式扫描电镜手册

FEI 公司旗下Phenom-World BV 荣誉出品 PHENOM TM G2 飞纳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二代数秒之内,遍览微观世界 飞纳将带给您令人惊叹的高质量图片和前所未有的便捷操作,详情请咨询Phenom World BV中国公司: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数 秒之内,遍览微观世界 >>> 数秒之内,遍览微观世界 现在,Phenom-World B.V.向您隆重介绍第二代Phenom(飞纳)台式扫描电镜:Phenom G2和电镜能谱一体化的Phenom proX。 Phenom(飞纳) G2和proX 采用全新的硬件及软件架构,在继承了前代快速成像、简单易用等优点的同时,为您提供更加卓越的图像质量和精确的元素分析功能。 FEI 公司旗下Phenom-World BV 荣誉出品 01 自2007年美国FEI 公司发布第一代Phenom(飞纳)台式扫描电镜以来,Phenom(飞纳)因其卓越的图像质量、30秒超快成像速度、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以及接近光学显微镜的超值价格,成为诸多科学家及工业研究人员的首选显微成像工具。 2009年,为了进一步促进Phenom(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研发,FEI 公司与国际知名的NTS-Group 公司、Sioux 嵌入式系统公司合作,成立Phenom-World B.V.公司,专门从事新一代Phenom(飞纳)的研发生产。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0368974.html, >>> Phenom G2包含两款: 专业版 G2 pro 标准版 G2 pure 主要参数: 产品主要特点: ◎高质量的图像◎30s 快速成像 ◎操作简便,结合控制旋钮和触摸显示器便可获得 高倍SEM 图像 ◎长寿命/高亮度/低色差CeB6灯丝(1500 h)◎自动灯丝对中,自动聚焦◎图像亮度、对比度自动调节 ◎光学与低倍电子双重导航,想看哪里点哪里◎直接观测绝缘体,无需喷金◎兼得样品表面形貌与成份信息◎防震设计,对放置环境无特殊要求 ◎丰富的拓展模块:全景图像拼合、3D 粗糙度重 建、纤维测量系统...... ◎多功能样品杯选件:控温样品杯(-25~50℃)、 自动倾斜/旋转样品杯、降低荷电效应样品杯 ...... 02 20-120x (G2 pro)20x (G2 pure) 80-45,000x (G2 pro)70-17,000x (G2 pure)<25nm (G2 pro)<30nm (G2 pure) 5 kV <30s 四分割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台式电脑大小 普通实验室或办公室、厂房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分 辨 率: 加速电压:成像时间:探 测 器:主机体积:放置环境:

JSM-6700F扫描电镜使用说明

JSM-6700F扫描电镜使用说明 JSM-6700F, 扫描电镜, 使用说明 1.确认设备和环境状态正常后,按操作台上的OPNPOWER”的右钮开机,开启操控面板电源,开计算机,进入JEOLPC-SEM工作界面,程序会自动进行以下三方面准备: 1) Flash(加热灯丝去除灯丝表面污染),为了使灯丝工作电流稳定,最好在Flash30分钟后进行观察; 2)样品台复位,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或取消。 3)样品台选择,根据需要选择或取消。 2.检查工作状态,确认主机上WD为8㎜,EXCH灯亮,TILT 为0;按VENT键,灯闪烁,停闪后打开样品室门,把样品架放在样品台坐上(注意运行样品台选择程序,否则样品台移动范围不对,造成设备损害),关上样品室门;按EVAC键,灯闪烁,停闪后将样品送入样品室内,这时要确认HLDR灯亮;抽真空10分钟左右,确认样品室真空度小于2×10-4Pa后方可加电压。 3.按主机上的GUN VAVLE CLOSE键,此灯熄灭,电子束开始扫描。用操控器上的LOW MAG选用低放大倍率,用样品台上的WD 轴粗调焦,出现图象后再逐步放大,最后用FOCUC细聚焦;为了调焦方便,可以按操控器上的RDC IMAG键选用小窗口,和按操控器上的QUICK VIEW快速扫描。当放大倍数高于5000倍时应注意图象的象散,检测的方法是把图象倍率再增加,用聚焦钮在焦点附近调焦,如果图象有“涂污”的痕迹,而且在焦点的欠焦一侧和过焦一侧涂污方向垂

直,就表示有象散存在,用操控器上的消象散X、Y纽使涂污消失,此时图象清晰度会明显提高,调焦和清象散应在比照相所需的放大倍数高的放大倍数下进行,至少高出1.5倍。 4.按操控器上的ACB钮即可自动调整亮度对比度,也可用CONTRAST和BRIGHTNESS钮手工调整。得到一幅满意的图象时,可按FREEZE记录下图象。 5.完成观测后关高压(HT),按GUN VAVLE CLOSE钮,指示灯变黄。 6.运行样品台位置初始化程序,EXCH POSN指示灯亮,拉动样品杆将样品置于样品交换室内,HLDR灯亮,按VENT按钮,样品交换室放气,取出样品后按EVAC按钮。 7.退出操作界面,关计算机。按“OPN POWER”左钮关机,关控制面板电源。 8.对于不同的样品的观测和图象倍率大小、不同信号图象分析的工作条件选择: 1)电压一般使用10kV;对于导电性差的样品可选低一点电压如3-10 kV,需要高的放大倍率且样品不易被电子束穿透,可选用较高的电压,如15kV左右;做EDS分析时电压要用15-20kV。 2)电流一般用10uA,做EDS能谱时可选用20uA。 3)工作距离(WD)一般用8mm,如果要观察高的放大倍率(5万倍以上),可以把工作距离调小到3-8mm;如果放大倍率不高且要图像立体感强,可以把工作距离调大一点8-15mm。用EDS能谱时工作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由于电子束穿透能力限制,必须把标本切成厚度小于0.1um以下的薄片才适用,这种薄片称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 在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中,超薄切片技术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备技术。超薄切片的制作过程基本上和石蜡切片相似,需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骤。 一.取材的基本要求 组织从生物活体取下后,如果不立即进行适当处理,会由于细胞内部的各种酶作用,出现细胞自溶现象。此外还可能由于污染,微生物在组织内繁殖使细胞的微细结构遭受破坏,因此,为了细胞结构尽可能保持天然状态,必须做到快、小、准、冷。 (1)动作迅速,组织从活体取下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1分钟内)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 (2)所取组织的体积要小,一般不超过1mm*1mm*1mm。也可将组织修成1mm*1mm*2mm大小长条形。因为固定剂的渗 透能力较弱,组织块如果太大,块的内部将不能得到良好的 固定。 (3)机械损伤要小,解剖器械应锋利,操作宜轻,避免牵拉、挫伤与挤压。 (4)操作最好在低温(0℃~4℃)下进行,以降低酶的活性,防

止细胞自溶。 (5)取材部位要准确。 二.取材方法 将取出的组织放在洁净的蜡版上,滴一滴预冷的固定液,用新的、锋利的刀片将组织切下并修小,然后用牙签或者镊子将组织块移至盛有冷的固定液的1.5ml离心管中。如果组织块带有较多的血液和组织液,应先用PBS洗几遍,然后切成小块固定。 1.动物及人体组织的取材(在冰浴上进行) 动物组织的取材,应麻醉(1%戊巴比铵5ml/kg体重腹腔注射)或断头急性处死,解剖出所需器官,用解剖剪刀剪取一 小块组织,放在干净的纸板上,滴一滴冷却的固定液,用新的、无油污的锋利双面刀片将材料切成大约1mm宽,2~3mm长的 小块并从中选出受损伤较小的小条,再将其切成1mm3的小块,最后用牙签将这些小块逐一放入盛有预冷的、新鲜固定液的 1.5ml管内,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固定(0~4℃)2-4小时或以 上。 *固定结束后,将固定液用PBS稀释三倍,样品于该溶液中在4℃冰箱保存。送样前请用PBS浸泡清洗3次,贴好标签 送至电镜室。 2.体外培养细胞的取材(在冰浴上进行) 培养在培养瓶中的细胞取材时,先倒出部分培养液,然后用刮刀轻轻刮下瓶壁上的细胞,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

透射电镜结构原理及明暗场成像#精选、

2017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材料显微分析实践 考核项目:透射电镜的明暗场成像技术学生所在院(系):材料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材料工程 学生姓名:张珞斌 学号:17S109247 学生类别:专硕 考核结果阅卷人

透射电镜结构原理及明暗场成像 一、实验内容及实验目的 1.结合透射电镜实物介绍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加深对透射电镜结构的整体印象,加深对透射电镜工作原理的了解。 2.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明暗场像操作的实际演示,了解明暗场成像原理。 二、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透射电镜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光源,电子束经由聚光镜系统的电磁透镜将其聚焦成一束近似平行的光线穿透样品,再经成像系统的电磁透镜成像和放大,然后电子束投射到主镜简最下方的荧光屏上而形成所观察的图像。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透射电镜主要可用于材料微区的组织形貌观察、晶体缺陷分析和晶体结构测定。 透射电子显微镜按加速电压分类,通常可分为常规电镜(100kV)、高压电镜(300kV)和超高压电镜(500kV以上)。提高加速电压,可缩短入射电子的波长。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镜的分辨率;同时又可以提高对试样的穿透能力,这不仅可以放宽对试样减薄的要求,而且厚试样与近二维状态的薄试样相比,更接近三维的实际情况。就当前各研究领域使用的透射电镜来看,其主要三个性能指标大致如下: 加速电压:80~3000kV 分辨率:点分辨率为0.2~0.35nm、线分辨率为0.1~0.2nm 最高放大倍数:30~100万倍 尽管近年来商品电镜的型号繁多,高性能多用途的透射电镜不断出现,但总体说来,透射电镜一般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附加的仪器和部件、软件等。有关的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可参照教材,并结合本实验室的透射电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介绍和讲解。以下仅对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作简单介绍。 2.1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通常又称为镜筒,是电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用于提供照明、成像、显像和记录的装置。整个镜筒自上而下顺序排列着电子枪、双聚光镜、样品室、物镜、中间镜、投影镜、观察室、荧光屏及照相室等。通常又把电子光学系统分为照明、成像和观察记录部分。 2.2 真空系统

最新整理最全的印度小叶紫檀知识

最新整理最全的印度小叶紫檀知识 新买手串的保养 新买的佛珠或把件,要防止开裂。最好在物件新买后不急于上手盘玩,放入保鲜袋里在阴凉处放置两周以上,或在旁边放置一杯水,让木性稳定一些,同时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再盘玩。以后盘玩尽量不要放置通风的地方。做好的,这样起到防风的作用。过上一周后再取出来盘玩。盘玩后尽量不要搁置于通风处要放回密封袋子里。 盘玩手册 1)另外一类是针对各类木制品的干盘,因为大多年轻人手有汗,所以一般需要布盘,这也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小叶的盘玩方法。 3)开始手盘。这时的手一定是要刚刚洗过并且已经干透,汗手请不要直接盘玩,最好戴棉布手套盘。注意珠子的孔口周围一定要盘到。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后,你可以感觉干手盘珠子的时候有轻微的粘阻感,其实这时的珠子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 4)这时就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自然干燥,也让包浆进行一定程度的硬化。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 5)重复3和4的过程5到6遍也就是3个月的时间,你会看到你的珠子很有灵气的光泽。盘得好的珠子会像黑色玛瑙那样透亮。 注意:1.不要遇水,为了保护好紫檀形成的胞浆,请尽量不要接触水,否则紫檀内部的胞浆会流失掉珠子盘玩就没有亮度,没光泽! 2.不要放置在强光或者太阳下烤、暴晒,这样会损坏珠子,造成开裂等让材质变得绣化! 3.不带的时候请密封袋放好! 到底我盘玩多久才能直接上手盘或是佩戴呢? 其实这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想让把件在佩戴的时候更漂亮,那就少戴,多氧化,在有氧化效果的基础上去轻柔。购买紫檀把件的人多数就是用来把玩的,所以如果不是对光泽度以及品相有较高追求的,直接戴上就好。虽然夏天手腕上

扫描电镜操作流程

SIRION场发射扫描电镜操作规程 一.开机 1.首先检查循环水系统,压力显示约4.5,温度显示约11-18度,为正常范围。 2.检查不间断电源的”LINE”,”INV.”指示灯亮,上部6只灯仅一只亮是为正常。 3.开电镜电脑(白色机箱)的电源,通过密码进入WINDOWS后,先启动”SCS”,然后启 动”Microscope Control”。 二.操作过程 1.有关样品的要求: 需用电镜观测的样品,必须干燥,无挥发性,有导电性,能与样品台牢固粘结(块状试样的下底部需平整,利于粘结)。粉末样品用导电胶带粘结后,需敲击检查,或用吹风机吹去粘结不牢固的粉末。含有机成份的样品(包括聚合物等),需经过干燥处理。 2.交换样品特别注意点: 该电镜的样品台是4轴马达驱动的精密机械,定位精度1微米,同时也可以手动旋钮驱动。样品室中暴露着镜头极靴,二次电子探头,低压背散射电子探头,能谱探头,红外相机,涡轮分子泵等电镜的核心部件,样品台驱动过程中存在着碰撞的可能性,交换样品和驱动样品台时要特别小心。比如样品室门应轻拉轻推;样品要固定牢固,防止掉到镜筒里去;样品高度要合适,Z轴移动样品或手动倾斜样品前,用CCD图象检查样品位置等等。 3.换样品过程:换样品前必须先检查加速电压是否已经关闭,条件符合,可按放气键(“VENT”)。交换样品台操作必须戴干净手套。固定好样品台后(固紧内六角螺丝),必须用专用卡尺测量样品高度,不允许超过规定高度。推进样品室,左手按住样品室门上手柄,右手点击抽真空软件键”PUMP”。整个换样品过程中,不要手动调节样品台位置(倾动除外)。 4.关高压过程:按下软件键“xx kV”,稍等待,听到V6阀的动作声音后,键颜色由黄色变灰色,表示高压已正式关闭。 5.开高压过程:样品室抽真空到达5e -5 mBar以上,可以开高压,观察图象。开高压:检查“Detector”菜单项中的“SE”或“TLD”被选中,按“HT”键,数秒后按软键“xx kV”,应听到V6阀开启的声音,等待键颜色变黄色。图象出来后,同时会弹出一个窗口,提示首先必须聚焦图象,然后按“OK”,使电脑能测出实际的样品高度,次序不可颠倒。在数千倍聚焦完成后(In Focus),按“OK”。 6.聚焦图象:按住鼠标右键,左或右向移动鼠标来聚焦图象。 7.消像散:按住左Shift键,按住鼠标右键移动,消除像散。 8.拍照:按“F2”键,电镜开始单次扫描。扫描结束,过数秒,冻结键(雪花图形)自动激活(变黄色)。这时可用“InOut”菜单中的Image保存图象。 9.拷贝图象:须用新光盘或未开封的新软盘拷贝。 三.关机 1.先关高压,放气后,取出样品后,重抽真空,然后关“Microscope Control”,再关WINDOWS。 电镜的电脑是控制整台电镜的,电脑的CMOS管理,显示卡及驱动程序等与普通电脑不同,请不要当作普通电脑来使用。禁止修改电脑的任何设置,禁止安装任何软件。禁止使用USB

SU8200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说明文件

SU8200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说明文件 一、二次电子分辨率: 0.8 nm (加速电压 15 kV,工作距离4 mm) 1.1 nm (着陆电压 1 kV,工作距离1.5 mm)(减速模式) 以上分辨率的测试都是基于日立电镜的分辨率测试标样(蒸金磁带样品,蒸金碳样品) 二、放大倍率: 低倍模式:?20 到?2k 高倍模式:?100 到?1000k 三、电子光学: 1.电子枪: 冷场发射电子枪(带有柔性flash功能) 2.加速电压: 0.5 到 30 kV 着陆电压: 0.01到 2 kV 3.透镜系统 三级电磁透镜系统 4.物镜光阑 四孔可调光阑(内置加热自清洁功能) 5.扫描线圈 二级电磁式偏转线圈(高倍模式) 一级电磁式偏转线圈(低倍模式) 6.消像散器 八级电磁系统(X,Y) 7.探测器: 低位(Lower)、高位(Upper)、和顶位(Top)三种探测器进行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接收能谱系统 (选配) 8.束闸 电磁型 9.电位移: ±12 μm (工作距离8 mm) 注意:工作距离改变时,电位移范围会改变 四、样品室和样品台:

1.样品台控制: 五轴马达台 2.可移动范围和样品尺寸: 3.可安装样品高度 4.换样 预抽室 5.样品台控制: 图形界面控制 自动样品更换位置定位功能 样品台移动轨迹存储功能 优中心旋转功能 图片导航功能 五、显示系统

1.用户界面 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形用户界面 2.电脑 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7 专业版(32位) 操作台:鼠标、键盘、旋钮板、样品台控制方法(标配轨迹球,或选配操纵杆)3.显示器 24.1寸液晶显示器或同等配置的显示器(屏幕:1,920×1,200像素) 4.扫描模式: 二维图像显示 选区模式 点分析模式 平均浓度分析模式 图像显示模式 大屏显示模式 (1280 ? 960) 单屏显示模式 (800 ? 600) 双屏同时显示模式 (800 ? 600) 四屏同时显示模式 (640 ? 480) 选区显示模式(图像调整时使用) 5.电子光学对中: 电子束对中 光阑对中 像散对中 低倍对中 6.扫描模式 积分扫描 快扫 慢扫 缩小区域扫 高清捕图 积分捕图 荷电抑制扫描(CS扫描) 7.扫描速度 TV:两级扫描速度(Rapid1~Rapid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