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第三章1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第三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2.2 作用的效果
影响因素:剂量大小、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用:一类是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即使受照射细胞死亡或受伤, 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减低,结果影响了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功 能,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如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障碍。 一类是对细胞的诱变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发细胞发生癌变(致
癌),诱发基因突变 (致突)和先天性畸形(致畸)。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
第三章 辐射对第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辐射作用的过程
1. 辐射的初始作用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辐射损伤的机理。 基础:电离和激发,改变原子或分子的状态,从而导致细
辐射效应按剂量—效应分类 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
量 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阂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
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 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阂值,在阂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 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 生育障碍。
a.随 机 效 应特点: (1)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 (2)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3) 线性比例、无阈
——核电站 反应堆运行: 大气,Kr、Xe、I、3H、14C、16N、35S、41Ar; 水中,3H和裂变产物。
后处理:
长寿命核素,3H、14C、85Kr、90Sr等,以及超铀元 素的同位素。
核能生产所致居民人均年剂 量当量,美国、加拿大为
310-8Sv,英国为2.510-6Sv
核电力生产持续到2500年时的年人均当量剂量预计值 项目
可能造成机体死亡、远期癌变以及后代的遗传改变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辐射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2019年修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原环境保护总局第31号令)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与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实行学校、院(系、所、中心)、实验室三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章许可管理第四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

第五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校内各涉源单位使用放射2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情况,统一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后,校内各涉源单位方可在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范围内开展相关辐射工作。

第六条因教学科研需要,增加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种类或用量时,须办理辐射安全许可增项及相应变更手续。

第三章辐射工作场所管理第七条新建辐射工作场所时,其辐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新增或改造辐射防护设施时,其设计方案须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并经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辐射防护设施竣工后,须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并经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后方可启用。

第八条在现有的辐射工作场所开展相关工作时,应按工作场所所属级别严格控制核素使用种类和用量,因工作需要必须增加使用种类或用量时,应按要求事先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

第九条辐射工作必须在辐射安全许可范围内进行。

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非辐射工作场所开展,也不得进行任何超出核素使用种类和用量许可的辐射工作。

第十条辐射工作场所须具备防盗、防火、防泄漏等安全防护设施,入口处须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装工作状态警示信号装置。

辐射防护1

辐射防护1

笔记本电脑的辐射值:
• 显示屏前10cm处0.13μT,30cm处0.10μT • 显示屏侧面30cm处 0.13μT • 键盘上方0.19μT • 电源适配器0.22μT • 普通鼠标0.1μT, 普通键盘0.11μT • 无线鼠标 鼠标上方0.53μT,无线键盘 键盘
上方 0.96μT • 无线网卡上方 0.15μT
2、防护措施 (1)、距离防护
一、防护基本原则与措施
原理:照射率与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证明:在距离某设备操作台10cm处的
电场强度是170~240V/m;在50cm处,强度
降到原来的31.2%;100cm处,降为13.6%;
2m处达到极小。
小技巧
小技巧
用AM(调幅)收音机判断 电器使用的安全距离。
通用
5、通用电器辐射防护
二、电器的防护
• 电器运行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电磁辐 射的能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能
量在空气中的衰减很快。我的测试:
① 海信55寸高清电视:
968V/m, 14.7mGs L<1cm
690V/m, 2.8mGs L=10cm
68V/m, 1.2mGs
L=50cm
国外对青少年使用手机的限制
• 英国: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除非遇到 紧急情况才能使用移动电话。
•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服务,违者处以 最高10万欧元的罚款。
• 意大利: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 • 日本: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 美国:多数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 韩国:限制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青少年手
常见损伤
4、微波炉辐射—防护措施
• 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品牌。我使用的格兰仕微 波炉,贴近面板的辐射是380W/cm2。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并落实,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维护其资格证书的有效性。

第五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设立专门的辐射防护工作组织,负责辐射防护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辐射环境和个人接触剂量,并进行记录保存。

第七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第二章辐射防护管理要求第八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辐射防护管理计划,明确辐射防护目标和措施,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九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放射防护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划定辐射工作区域,并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放射废物管理计划,严格执行规定的处置措施,防止辐射废物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第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三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并记录保存。

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第十四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队伍的组成和任务分工,并进行演练,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三章辐射安全控制措施第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第十六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建立辐射工作区域和非辐射工作区域,确保非辐射工作区域不受辐射污染。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隔离、封闭、通风等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范本一: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一、背景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辐射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辐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确保辐射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办法。

二、适合范围本办法适合于所有辐射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工作。

三、术语定义1. 辐射设备:指利用放射性物质、射线源或者电离辐射装置产生的辐射的设备。

2. 辐射安全:指辐射设备的设计、安装、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人员和环境受到的辐射造成的危害被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第二章辐射设备的安全管理一、设备选择与采购管理1. 设备选择: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辐射安全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辐射设备。

2. 采购管理:应制定采购流程,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保证采购的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二、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1. 设备运行: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运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运行记录和报警机制。

2. 设备维护:应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做好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设备报废1. 设备报废申请:应制订设备报废申请流程,明确审批程序及责任人。

2. 设备处置:应做好设备的清理、封存和销毁工作,确保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得到安全处理。

第三章辐射防护管理一、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1. 辐射防护措施: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辐射分区划分、辐射源防护、工作场所监测等。

2. 辐射剂量控制:应设置辐射剂量监测设备,并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二、人员防护管理1. 人员培训:对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其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2. 个人防护装备:应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安全。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应急处理一、监督检查1. 内部检查:应定期开展内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外部监督: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进行辐射安全评估和审核。

二、应急处理1. 应急演练: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本(4篇)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本(4篇)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辐射防护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使用或产生辐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辐射源的购置、使用、运输、储存、处置等。

第三条本单位应建立辐射防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单位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应依法、科学、可行、经济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本单位领导层应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辐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辐射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辐射防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内各层级人员的辐射防护责任和职责,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辐射安全设施的管理要求,包括辐射源的购置、使用、保管、维护等,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规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培训的要求,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培训记录等。

4.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和责任,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辐射事故。

第三章辐射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本单位应制定辐射防护措施方案,根据辐射源的情况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第八条本单位应加强辐射源的监测和测量工作,确保辐射源的使用情况和辐射水平的监控。

第九条本单位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施和装备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施和装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辐射安全培训第十条本单位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培训,包括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第十一条参加辐射安全培训的人员应按照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辐射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态符合从事辐射作业的要求。

核电厂辐射防护基础课后习题

核电厂辐射防护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1.何为碳单位,碳单位的符号和质量。

答:以一个C 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u ,这个原子质量单位称为碳单位,kg kg u 27261066056.112/1099267.11--⨯=⨯=。

2.何为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数,用何符号表示?答: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称为原子序数,用符号Z 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原子质量数,也称质量数,用符号A 表示。

3.用X AZ 表示原子(核)时,A 、X 和Z 各表示什么意义?答:A 是原子质量数,X 是元素符号,Z 是质子数或则是原子序数。

4.用上题的符号时,中子的数目如何确定?答:中子数Z A N -=。

5.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α粒子时,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哪些核子?各为多少?答:6.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β粒子时,放射性原子的A 和Z 如何变化?答:A 会增加1,Z 不变。

7.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γ粒子时,放射性原子的A 和Z 是否会发生变化?答:不会发生改变。

8.什么是核素和核子?同位素的天然丰度的定义。

答:通常把具有相同质子数Z 、中子数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即核素是指任一种元素的任一种同位素,也就是说原子核构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完全相同的物质就是一种核素。

对于天然存在的元素,一种核素在它所属的天然元素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称为该核素的天然丰度。

9.什么是质量亏损?原子核的结合能如何表示?什么是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答:组成原子核的Z 个质子和A-Z 个种子的质量之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该原子的质量数A 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结合能,以ε表示。

10.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的物质所相应的静止质量能为多少?答:931.5MeV 。

11.在放射性衰变中,λ的意义是什么?答:λ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一个核素衰变的概率。

12.样品当前的放射性活度1450Bq ,若半衰期为25min ,试问在1h 前样品的放射性活度是多少?(7656Bq )解:15006025/693.02/1=⨯==λT136001062.404-7650/1450/)(1062.44-⨯⨯--===⨯=⇒-s e e t A A λτλ13.试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说明半衰期的物理意义?衰变常数和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答:一定数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突然全部衰变完,而是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地减少。

核电厂辐射防护基础课后习题

核电厂辐射防护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1.何为碳单位,碳单位的符号和质量。

答:以一个C 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u ,这个原子质量单位称为碳单位,kg kg u 27261066056.112/1099267.11--⨯=⨯=。

2.何为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数,用何符号表示?答: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称为原子序数,用符号Z 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原子质量数,也称质量数,用符号A 表示。

3.用X AZ 表示原子(核)时,A 、X 和Z 各表示什么意义?答:A 是原子质量数,X 是元素符号,Z 是质子数或则是原子序数。

4.用上题的符号时,中子的数目如何确定?答:中子数Z A N -=。

5.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α粒子时,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哪些核子?各为多少?答:6.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β粒子时,放射性原子的A 和Z 如何变化?答:A 会增加1,Z 不变。

7.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γ粒子时,放射性原子的A 和Z 是否会发生变化?答:不会发生改变。

8.什么是核素和核子?同位素的天然丰度的定义。

答:通常把具有相同质子数Z 、中子数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即核素是指任一种元素的任一种同位素,也就是说原子核构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完全相同的物质就是一种核素。

对于天然存在的元素,一种核素在它所属的天然元素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称为该核素的天然丰度。

9.什么是质量亏损?原子核的结合能如何表示?什么是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答:组成原子核的Z 个质子和A-Z 个种子的质量之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该原子的质量数A 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结合能,以ε表示。

10.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的物质所相应的静止质量能为多少?答:931.5MeV 。

11.在放射性衰变中,λ的意义是什么?答:λ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一个核素衰变的概率。

12.样品当前的放射性活度1450Bq ,若半衰期为25min ,试问在1h 前样品的放射性活度是多少?(7656Bq )解:15006025/693.02/1=⨯==λT136001062.404-7650/1450/)(1062.44-⨯⨯--===⨯=⇒-s e e t A A λτλ13.试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说明半衰期的物理意义?衰变常数和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答:一定数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突然全部衰变完,而是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地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表3-9 2004年各国期望寿命(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序号 1 国 家 阿富汗 男 42 女 42 序号 44 国 家 古巴 男 75 女 80 序号 115 国 家 莫桑比克 男 44 女 46
2
3 5 9 10 14 20 23 29 31 33 35 36 37
阿尔巴尼亚
安道尔 安哥拉 澳大利亚 奥地利 孟加拉国 不丹 博茨瓦纳 柬埔寨 加拿大 中非 智利 中国 哥伦比亚
24
1.
2.
3.
系辐 中射 的剂 决量 定: 因剂 素量 。- 效 应 关
25
物理因素总结(一)
(1)辐射类型 外照射: 内照射 :
g>b>a (危害程度) a>b>g (危害程度)
(2)剂量率、受照时间间隔 剂量率 生物效应 时间间隔 生物效应
26
物理因素总结辐射效应
植入前期(0—8天)
孕体发育:
主要器官发生时期 (9—60天)
胎儿发育时期(60—270天)
自受精卵至孕龄8周前称为胚胎,
8周以后称 为胎儿。
14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15
(2) 辐射的敏感性
表3-5 不同生物种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29
北京晨报报导
2006年8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 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报告显示,至2005年年底,北京 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09岁,比2001年提高 了4.24岁,其中女性为81.76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 寿命是71.4岁,2004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8岁。平 均每年提高0.1岁,而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近年来增 速则是每年1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分析认为,目前日本、 瑞典等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84岁到85常岁之间, 属于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北京的平均寿命虽然比这个最 高水平低,但已经接近一般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56
61 42 45 62 65 73 59 37 77 36 67 76 75
63
61 41 46 63 72 80 72 40 82 39 73 81 80
39
42
刚果
科特迪瓦
53
41
55
47
105
113
马里
蒙古
44
61
47
69
189
192
越南
津巴布韦
69
37
31
74
34
结 论 “勿需害怕辐射, 然而必须小心”
10
睾丸 卵巢
表3-2 一些确定性效应阈值
组织器官 睾丸 卵巢 眼晶体 骨髓 效 应 单次照射阈值 多次照射的累积剂 (Sv) 量的阈值(Sv) 0.15 3.5 2.5~6.0 0.5~2.0 5.0 0.5 1.5 无意义 无意义 6.0 5.0 >8.0 无意义 无意义
11
精子减少 永久性不育 永久性不育 混浊 视力障碍 血细胞暂时减少 致死性再生不良
表3-3 引起男性不育的阈剂量
效 应 一时性绝育 剂 量(Gy) 0.15~3.0(单次的) 2.5(单次的) 4.0(单次的) 0.1~1.0(分次的) 1~2(分次的) 9.5(单次的) 6.0(单次的) 5.6(单次的) 4.5~6.0(分次的) 2.0~7.0(分次的)
永久性绝育
12
表3-4 引起女性不育的阈剂量
生物种系 人 猴 大鼠 鸡 龟 大肠杆菌 病毒
LD50(Gy) 4.0
6.0
7.0
7.1 5
15. 0
56.0
2104
16
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高度敏感: 淋巴组织、 胸腺、骨髓、性腺、胚胎、 肠胃上皮 中度敏感: 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 唾液腺、肾、肝等 轻度敏感: 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28
小剂量照射
天然辐射人类生存条件之一,在正常天然本底 范围内未发现有害效应(2.4mSv/年) 高本底地区的流行病研究 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结果证明:
从寿命、躯体效应等方面论证了低剂量辐射可能 是无害的 刺激效应:刺激细胞功能,使机体自然防御适应 功能提高,集体免疫力增强 抑瘤效应: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
原则上说,造血型急性放射病经适当抢救 和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
20
表3-7 不同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
剂量,Gy 类 型 初期症状或损伤程度
<0.25 0.25~ 0.5 0.5~1 1~2 2~3.5
不明显和不易觉察的病变可恢复的机能变化, 可能有血液学的变化 机能变化,血液变化,但不伴有临床症状 骨性
65
75 42 76 76 45 61 65 51 78 78 79 56 58
68
80 44 83 82 48 63 68 61 82 84 86 67 60
116
119 123 124 128 134 138 141 153 154 164 169 182 184
缅甸
尼泊尔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巴基斯坦 菲律宾 韩国 俄罗斯 塞拉利昂 新加坡 斯威士兰 泰国 英国 美国
溃疡坏死
10.00 15.00 20.00 15.00
23
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特别工 作组报告人类癌症约有90%与环境中的化学 致癌物质有关。 肯定致癌物:苯、石棉、联苯胺、芥子气、 砷和某些砷化合物、烟炱、焦油和氡等共十 八种; 可能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类、四氯化碳、环 氧乙烷、镉和某些镉的化合物等共十七种; 可疑致癌物:氯霉素、苯乙烯、六六六、滴 滴涕、三氯乙烯、利血平、苯巴比妥、铅和 某些铅化合物等共十七种。
69
77 38 78 76 62 62 40 51 78 40 74 70 68
74
83 42 83 82 63 65 40 58 83 41 81 74 77
47
49 56 62 66 72 78 79 81 83 84 86 88 93
朝鲜
丹麦 赤道几内亚 法国 德国 几内亚比绍 印度 印尼 伊拉克 以色列 意大利 日本 哈萨克斯坦 老挝
高 青春期增加敏感性 非常高特别是女性 低死亡率 中等 吸烟的定量影响不确知 很高 尤其骨髓性白血病 中到低 特别是在结肠发生
低 低 中 中 中 低
中 中 中 中 低 低
— — — 淋巴肉瘤和多发性骨髓 瘤可致何杰金氏病 18 —
唾液腺 骨 皮肤 3.辐射致癌率不确 知的部位和组织 喉 鼻窦 副甲状腺 卵巢 结缔组织 4.未观察到辐射致 癌的部位和组织 前列腺 子宫和子宫颈 睾丸 系膜和间皮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3)照射部位与面积
不同部位 不同的敏感度 面积 生物效应
(4)几何条件
不同的几何条件 不同的生物效应
27
射线对人体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类: 有益的: – 人类生存条件之一, – 天然辐射提高免疫力、刺激作用。 有害的: – 大剂量照射时,可能得各种放射病。
小剂量照射时,有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遗传、 致癌、寿命。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来看,这些 影响可忽略,可被接受。 射线对人体作用时,有三种生化指标可能会发生 变化:白血球、血小板、染色体。
很低 很低 高
低 低 低
— — 低死亡率,需很高剂量
中 很低 很低 中 很低
低 低 低 低 低
— — — — —
很高 很高 低 很低 低
— — — — —
19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
1.初期反应期: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数; 2.假愈期:症状消失、白细胞数、脱发; 3.极期:这是关键病期,造血功能严重障碍、感 染、体温、出血、消化道症状; 4.恢复期:造血功能恢复,受照后4周造血功能 开始再生。
效 应 耐 受 剂 量 (Gy)
1.7(单次的) 4.0(单次的) 0.65(单次的) 1.5(分次的,对40岁的妇女无影响) 12.0(分次的) 3.0(每天的) 17.4(2.5年内分三段照射) 3.2(单次的) 4.0(单次的) 6.25(单次的) 8-10(单次的) 2.5-5.0(分次的) 6.25-12(分次的,6周内照30次) 6-20(分次的,6周内照30次) 3.6-7.2(分次的,2-4次) 2.0(2年内分三段照射) 暂时性不育或生育力减低
不敏感: 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结缔组织
17
表3-6 不同组织和器官对辐射 致癌作用的敏感性
癌的部位和类型 1.较高的辐射致癌率 乳腺 甲状腺 肺(支气管) 白血病 消化道 2.较低的辐射致癌率 咽 肝和胆道 胰腺 淋巴瘤 肾和膀胱 大脑和神经系统 癌的自发 程度 非常高 低 很高 中等 高 辐射致癌的 相对敏感性 备 注
(3) 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白 血 病 : 10 ~ 13 年 ;
甲状腺癌:20年;
乳腺癌:23年;
一般潜伏期取25年。
22
表3-8 皮肤损伤与射线及剂量的关系,Gy
射线
脱毛
软 X线 硬 X线 γ射线 β射线 3.00 5.00 7.00 4.00~ 5.00
皮肤损伤的程度 红斑 水泡 5.00 7.00 10.00 6.00~ 7.00 7.50 10.00 15.00 10.00
5
随机性效应
A.随机效应特点: (1)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
(2)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3) 线性比例、无阈
直线的斜率也称危险度系数,表示发生严重疾病几 率的大小。故也可以用危险度来描写随机性效应。
6
确定性效应
B.确定性效应特点 :
(1)有阈 (2)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
7
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简化模型)
第三章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