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农资101 1031240125 周瑶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方法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 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再用1ml 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l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 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放菌液时吸管尖不要碰到液面,即每一支吸管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悬液,否则稀释不准确,结果误差较大。
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
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
通常测定细菌菌剂含菌数时,采用10-7、10-8、10-9稀释度,测定土壤细菌数量时,采用10-4、10-5、10-6稀释度,测定放线菌数量时,采用l0-3、10-4、10-5稀释度,测定真菌数量时,采用10-2、10-3、10-4稀释度。
平板菌落计数法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2、由于细菌易吸附玻璃器皿表面,菌液加入后应 尽快倒培养基,立即摇匀;
3、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冷却至45℃左右。 4、计数时,30―300个菌落的稀释度计算每毫升
的菌数最为合适 5、同一稀释度的三个重复的菌数不能相差很悬殊
菌落计数方法及原则:
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范围 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 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 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 或等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 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报告之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平板菌落计数法
一、细菌总数测定的意义
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 正相关,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重要指标之一
细菌总数: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mL水样 所含菌落的总数。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规定,细 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ml
含细菌10-100个/ml的水体为极清洁
代表性:多采几个部位,液体样品需经过震摇,以 获得均匀稀释液。
2 水样的10倍稀释
第一步 稀释 水样 第二步: 接种平板
注意:稀释 度的选择
平板混合分离法: 将菌液分离样品摇匀,用无菌移液管取1 ml的
菌液移至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将融化,凉至45℃ 左右的培养基,在每个培养皿内各倒入约15 ml, 摇匀,凝固,制成平板。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以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之
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原理1.准备琼脂培养基:将琼脂溶解在适当的营养液中,调整pH值,加热使其融化,然后冷却到约45-50℃。
2.预培养:将培养物从深层培养基中接种到含有一定营养液的试管中预培养,为后续培养做准备。
3.稀释:将预培养液根据菌落数量的预估结果进行适当稀释,使菌落分散。
4.接种:取适量稀释液,均匀地倒入装有琼脂的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均匀铺满。
5.均匀涂布:将接种液均匀涂布于琼脂表面,避免产生气泡和划痕。
6.培养:将培养皿倒置,放在恒温箱中适当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7.计数:在培养后的琼脂表面,用裸眼或放大镜观察并计数菌落,然后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原始菌落的总数。
1.琼脂培养基:通过熔化琼脂和添加适当的营养物,可以提供菌落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当的pH值和培养温度,使菌落能够在琼脂表面生长。
3.琼脂的稀释:通过适当的预估或实际试验,将预培养液稀释到合适的程度,使得在琼脂表面上的每个菌落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防止菌落间的交叉叠加。
4.菌落计数:在培养后的琼脂表面,可以用裸眼或放大镜观察,计算出每个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
根据稀释倍数,可以推算出原始菌落的总数。
1.简单易操作: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2.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各种微生物菌落总数,如细菌、真菌等。
3.直观准确:直接观察和计数菌落,结果客观准确。
4.含量测定:可以用于测定菌落的含量,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然而,平板菌落计数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1.培养条件:受到琼脂培养基成分和条件的限制,一些微生物可能无法在琼脂表面生长。
2.杂菌干扰:在一些情况下,培养基表面可能有一些自然存在的杂菌或非细菌生物,这些杂菌可能会干扰菌落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3.受限于稀释倍数:琼脂培养基的稀释倍数对菌落数量的计算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稀释倍数可能会导致计数结果的误差。
4.菌落大小:一些微生物菌落较小或较大,可能会对计数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估算和计数的准确性。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报告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水样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水质的卫生状况。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并对形成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得出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
该方法适用于水质、食品等样品的微生物检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准备好平板培养皿和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2. 取样,用无菌容器收集待检测水样。
3. 操作,将水样进行稀释,取适量的稀释液分别均匀涂布在不同的培养皿上,然后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计数,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上形成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并记录。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后,观察到水样中形成了多个菌落,根据计数结果,得出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为XXX CFU/mL(CFU,菌落形成单位)。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水样的卫生状况。
若菌落数量较少,说明水质较好;若菌落数量较多,可能存在污染或者不洁净的情况。
通过对不同水样的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水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实验结论: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实验,我们成功地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初步的水质卫生状况。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水质检测方法,对于监测和改善水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避免受到外界的震动和振动。
3. 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
实验改进方向:1. 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获得更准确的菌落计数结果。
2. 可以尝试将实验方法应用于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检测,如食品、空气等。
总结: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微生物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水质、食品等样品的微生物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为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平板菌落计数法名词解释

平板菌落计数法名词解释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
1. 样品处理:在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样品处理包括对样品的粉碎、研磨、匀浆等操作,以使样品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
2. 培养基制备:平板菌落计数需要使用特殊的培养基,以便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培养基制备包括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制备出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3. 接种:将处理过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以便使样品中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接种时需要保证样品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上,并确保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
计数时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种类的菌落,并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因素进行分类和统计。
6. 计算:最后,根据统计的菌落数量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质量控制和卫生检测等方面。
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测定食品、水、空气等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该方法基于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单个菌落的特性,通过对培养基中菌落数量的计数来推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总数。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测样品按一定比例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含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每个菌落都会形成一个可见的点状或圆形结构,通过显微镜或肉眼观察并计数每个菌落的数量,最终得到样品中微生物的总数。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测定能够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数量,而对于某些微生物,由于其生长特性或菌落形态与其他微生物相似,可能会导致误测。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待测微生物的特性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评估。
- 1 -。
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是指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菌落形成单位的计量方式与一般的计数方式不同,一般直接在显微镜下计算细菌数量会将活与死的细菌全部算入,但是CFU只计算活的细菌。
因此,可将菌液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吸1毫升加到融化温度达50度的15毫升营养琼脂培养中混匀使其凝固,置35度孵育24小时,取出进行菌落计数,每个平板菌落数X稀释倍数得到每毫升中细菌数量,取平均值即可得到较准确的CFU/ml,一般对平板进行菌落计数,选择菌落数在30到300个平板为准。
个单位比“菌落数”更准确反映问题的实质。
从理论上认识,一个活细菌可以在条件合适的固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菌落,但实际上远非如此。
例如,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每一个细菌的生活能力各不相同,会影响其在该条件下形成菌落的能力;又如,吸附于微小颗粒上的2个以上菌体或粘连在一起的菌团可能共同形成一个菌落等等。
致使形成的菌落数远远低于实际的活菌数。
因此目前可用菌落形成单位代替以往常用的“菌落数”单位。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1][编辑本段]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平板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
方法如下: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目录一、菌落总数介绍:二、检验方法三、说明一、菌落总数介绍:二、检验方法三、说明展开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1]编辑本段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编辑本段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菌落计数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菌悬液。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1mL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四)操作步骤
l.编号
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
(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释
用lmL无菌吸管吸取lmL已充分混匀的大肠杆菌菌县液(待测样品),精确地放0.5mL至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
将多余的菌液放回原菌液中。
将10-1试管置试管振荡器上振荡,使菌液充分混匀。
另取一支lml吸管插入10 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悬液三次,进一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吹吸菌液时不要太猛太快,吸时吸管伸人管底,吹时离开液面,以免将吸管中的过滤棉花浸湿或使试管内液体外溢。
用此吸管吸取10-1菌液lmL,精确地放0.5mL至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
稀释。
其余依次类推。
放菌液时吸管尖不要碰到液面,即每一支吸管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悬液,否则稀释不精确,结果误差较大。
3.取样
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4、10-5和10-6的稀释菌悬液各l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放0.2mL。
不要用lmL吸管每次只靠吸管尖部吸0.2mL稀释菌液放入平皿臼,这样容易加大同一稀释度几个重复平板间的操作误差。
4.倒平板
尽快向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平皿中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约15mL/平皿,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而又不使培养基荡出平皿或溅到平皿盖上。
由于细菌易吸附到玻璃器皿表面,所以菌液加入到培养皿后,应尽快倒入融化并于已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摇匀,否则细菌将不易分散或长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影响计数。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计数
培养48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同一稀释度三个平板上的菌
落平均数,并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cfu)=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
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菌落的稀释度计算每毫升的含菌量较为合适。
同一稀释度的三个重复对照的菌落数不应相差很大,否则表示试验不精确。
实际工作中同一稀释度重复对照平板不能少于三个,这样便于数据统计,减少误差。
由10-4、10-5、10-6三个稀释度计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菌落形成单位数也不应相差太大。
平板菌落计数法,所选择倒平板的稀释度是很重要的。
一般以三个连续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倒平板培养后所出现的平均菌落数在50个左右为好,否则要适当增加或减少稀释度加以调整。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操作除上述倾注倒平板的方式以外,还可以用涂布平板的方式进行。
二者操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后者先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融化后倒平板,待凝固后编号,并于37℃左右的温箱中烘烤30min,或在超静工作台上适当吹干,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稀释好的菌液对号接种于不同稀释度编号的平板上,并尽快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均匀,平放于实验台上20~30min,使菌液渗入培养基表层内,然后倒置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48h。
涂布平板用的菌悬液量一般以0.1mL较为适宜,如果过少菌液不易涂布开,过多则在涂布完后或在培养时菌液仍会在平板表面流动,不易形成单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