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青少年常见疾病的防治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春天来了,孩子们开学后,又到了一个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下在学生中常见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和控制。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等是学校重点传染病。
要想防治传染病就得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下手防治。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
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一、预防近视眼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
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防备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防备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中小学生春季常见病防治健康教育资料

附件:中小学生春季常见病防治健康教育资料(一)麻疹、风疹(二)流行性腮腺炎(三)水痘(四)流行性感冒(五)诺如病毒胃肠炎(六)手足口病(七)手卫生(一)麻疹、风疹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冬春季高发,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周期性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麻疹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眼结膜炎等,部分患者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是麻疹的典型表现,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头面部开始像全身扩散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麻疹的典型特征。
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传染性: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
风疹:主要表现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风疹主要并发症有关节炎和关节痛、脑炎、血小板减少紫癜等。
如何预防麻疹风疹?预防麻疹风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多喝开水。
居室内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空气消毒。
2.隔离患者。
麻疹传染力强,发现麻疹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对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风疹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病人隔离至诊后14天。
3.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风疹的最佳手段。
流行期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开展应急接种,注射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脖子病”、“痄腮”、“流腮”,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
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生常见病是指在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发生的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近视等。
这些疾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都会产生一
定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
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感冒和咳嗽。
感冒和咳嗽是学生常见的疾病,一般由于病毒感
染引起。
预防感冒和咳嗽的关键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
另外,要避免受凉,保持
充足的睡眠,适量增加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C等。
对于感冒和咳嗽的治疗,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合理饮食。
近视是学生中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
近视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和学习
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预防近视的关键是合理使用眼睛,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
要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和距离,阅读时尽量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
每次阅读应该适当休息一段时间。
另外,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避免长时间注视屏幕。
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学生,应及时配戴眼镜或隐形
眼镜,定期复诊,注意眼部健康。
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春季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参考。
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1、全体起立,唱国歌。
2、辅导员宣布主题班队会正式开始。
3、主持人讲话:同学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4、观看《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的影片。
5、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2)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3)麻疹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6、小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讲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7、发出倡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8、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传染病的防治”主题班队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中小学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篇2教学目标:1、春季传染病相关类型与相关知识了解。
2、学会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3、让学生了解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一、春季常见传染病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春季中学生常见病预防知识讲稿

春季学生常见病预防知识讲稿春季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脑等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因此出现以上症状要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经接触的易感人群,应检疫3周。
保护易感者:使用减毒活疫苗和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等。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不红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日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日、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预防:隔离病人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预防可使用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等。
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并不是说大家就不会得,我们中学生同样得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主要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患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春季多发病的疾病预防知识内容

春季多发病的疾病预防知识内容
春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1. 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流感、麻疹、风疹等。
这些疾病通过飞沫传播,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2. 过敏性疾病: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3. 肠道传染病:春季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痢疾、霍乱等。
这些疾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因此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4. 皮肤疾病:春季也是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湿疹、荨麻疹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总之,春季多发病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患病风险。
同时,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学生常见疾病防治方案

学生常见疾病防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业的繁重压力,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帮助学生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本文将分析学生常见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案,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近视近视是学生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
导致近视的原因主要有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和阅读书籍不合理等。
为了预防近视,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每天适量的户外活动,坚持定时休息眼睛,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或书籍。
二、颈椎病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使用电脑,使许多学生容易患上颈椎病。
预防颈椎病需要树立正确的姿势意识。
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该抬头挺胸,避免长时间低头。
此外,进行颈部操和按摩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
三、肥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饮食结构不均衡,缺乏运动,导致肥胖成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肥胖,学生应该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不仅可以减肥,还能增强体质。
四、抑郁症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家庭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了解。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并提升心理素质。
五、游泳感冒游泳感冒是学生们夏季常见的问题。
为了预防游泳感冒,学生在游泳前应该做好适当的体育热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同时,应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并及时更换湿泳衣。
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幼儿园和小学中较为流行的传染病之一。
学校应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定期消毒教室和公共场所。
同时,家长应指导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清洁环境。
七、花粉过敏许多学生容易受到花粉的刺激而出现过敏症状。
学校应提前做好花草树木的减排工作,避免花粉过敏症的发生。
家长可以给孩子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
八、手部皲裂冬天干燥的天气容易导致学生手部皮肤出现皲裂。
学生可以做好保湿工作,每天保持手部的清洁和滋润。
青春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青春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青春期常见病有包括青春痘、月经不调、嗜睡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 青春痘:
- 洁面时使用温和的洗面奶,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高糖食物。
- 保持面部清洁,每天使用洁面乳清洗面部,并保持面部干爽。
- 避免频繁触摸面部,避免使用油脂类化妆品。
2. 月经不调:
-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饮食的平衡。
-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 如有需要,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进行药物调节。
3. 嗜睡:
-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和含糖高能量饮料。
- 定期运动,增强体力和精神活力。
- 如有需要,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青少年常见疾病的防治
信丰四中陈定财
春意正浓,正是万物生长大好时节,细菌、病毒等也不例外亦随之活跃。
加上气候变化多端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
因此春季也是青少年常见疾病高发期,在享受春天美的同时不免让人担心孩子们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证我校学生们平安度过这段时期,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水痘
水痘大多见于1~14岁的儿童发病,偶尔也出现于成人水痘。
信丰四中学生人数多,班级多,每年春季七、八年级学生感染的机率大些。
水痘初发期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等。
1-2天后首先在躯干出现红色的小丘疹,随即形成绿豆大小发亮小水疱,疱的周围有红晕。
个别水痘病儿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如发现病儿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怎样护理
• 由于水痘传染性很强,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人与患水痘的病人接触。
患者接触的家具、地面、床架可用3%来苏水擦洗,被褥、衣服等在阳光下暴晒6-8小时。
己接触过患者的学生要观察3天,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人。
• 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要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
不要过分保暖,因为过厚的衣服易引起疹子发痒。
• 初发的水痘很痒,引起搔痒,所以要剪短孩子的指甲,最好用纱布包裹双手。
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流行性腮腺炎
• 发病最多的是5~14岁儿童,2岁以下少见,1岁以内一般有免疫力。
•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常常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怕进酸食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怎样护理
• 让学生在家休养,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完全痊愈后方可复课。
• 减轻疼痛。
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 降低体温。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
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发热早期可给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 合理的饮食。
应给患者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要多给病人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 口腔卫生。
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防止继发细
菌感染。
• 卧床休息。
• 病情观察。
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
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猩红热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发热、咽痛充血、扁桃体红肿,全身弥漫性红色斑疹,按之色褪,瘙痒,“杨梅舌”。
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
怎样护理
• 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 生病的学生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
• 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 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