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浪花的一滴水》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你浪花的一滴水》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你浪花的一滴水》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对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剖析。针对课文内容,我会详细讲解一滴水从形成到融入大海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我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一滴水在旅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它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你从一滴水的旅行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和学业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编写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剧、制作以课文为主题的板报等。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体现
在本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环节的重视
案例中特别重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尊重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5.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本案例在教学中巧妙地整合了跨学科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形态变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这种做法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你浪花的一滴水课文讲解

你浪花的一滴水课文讲解

的足迹”则暗示着在我国广大青年中,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雷锋
式的英雄的人物。
畅言教育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中的“编歌曲、织罗衣、梳羽毛、流一滴泪”指什么?
“编歌曲”指赞扬吹嘘自己。 “织罗衣”指满足自己物质的需要。
“梳羽毛”指修饰打扮自己。“流一滴泪”指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难过伤心。 说明雷锋是一个公而忘私、不图名利、舍已为人的人。“一个音符、一根纤
咏叹
(第1—3节) (第4—6节) (第7节)
畅言教育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设疑(1-3节)开篇点出了颂扬的对象,用第三人称交代人
物的特点:“立了无数功勋”的士兵,“写下不朽诗文”的
普通人,既“平凡”又“年青”。抑笔和转折突出人物值得
关注,两个“如此”渗透着诗人对写作对象的深切感悟。
畅言教育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维、红花一瓣、最清的一滴”是直接赞颂雷锋。说明雷锋虽平凡,但他却是党的 队伍里最杰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把雷锋比喻成“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 的灯、刚敲响的鼓“?文中副词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雷锋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所以作者把雷锋比作人们熟知的
“水、鸟、灯、 鼓”,点明了雷锋短暂、平凡却光辉的一生。文中的副 词说明雷锋还很年轻,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表达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 的惋惜之情。
生的意义。雷锋精神,已化作号角和战鼓,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畅言教育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畅言教育
雷锋简介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 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出生的时 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 之中。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 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1960年11月入党,并 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你,浪花的一滴水

你,浪花的一滴水

第三单元英雄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中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1、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领会诗的中心思想,学习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3、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现代诗歌。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学法互助释疑、交流感知、研读共品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工具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雷锋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谁能把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雷锋的故事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去说了。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组讨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3.找同学朗读诗歌。

三、再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认真听,感受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文赏析。

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重音,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3.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想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举例说明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读了这首诗,你能把对“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吗?二、品诗赏诗: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所以在赏析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三、资源开发:诗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吗?四、拓展延伸: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雷锋日记》中雷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

在《雷锋日记》中雷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

你,浪花的一滴水2010年4月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

湖南望城县人。

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

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

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

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

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

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

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

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教学目标1、领会诗的中心思想,学习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4、自己也来写一写小诗。

渗透展翅音符光辉纤维火焰花瓣功勋文豪浪费1、亲切地呼唤一声——雷锋带着感情呼唤雷锋,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呼唤的?2、深切地怀念你——雷锋回忆雷锋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吧!3、我来赞一赞你——雷锋雷锋的故事我们记忆犹新,假如让你用一件事物来与雷锋作比,你会选择什么?4、品读诗歌,尽情抒发情怀带者对雷锋的怀念,敬佩有感情的读课文。

5、拓展延伸,进行仿写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心中的雷锋。

你,浪花的一滴水刚展翅的小鸟才点亮的灯年轻刚敲响的鼓一个音符平凡一根纤维伟大“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

《你,浪花的一滴水》文本解读

《你,浪花的一滴水》文本解读

《你,浪花的一滴水》文本解读南沙小学教师谭平贞《你,浪花的一滴水》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

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教学中,我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力求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为使同学们朗读时能够入情入境,特意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雷锋的资料,搜集雷锋生前的故事,并且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课堂上,侧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深情地配乐诵读全诗,并精心设计导语和小结,配乐和图片,诗歌与歌曲,在赏析这首诗时,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全诗共有七节,包括设疑、抒怀、咏叹三部分。

第1-3节是设疑,开篇点出了颂扬对象,用第三人称交代人物的特点:“立了无数功勋”的士兵,“写下不朽诗文”的普通人,既“平凡”又“年青”。

抑笔和转折突出人物值得关注,两个“如此”渗透这诗人对写作对象的深切感悟。

将其比喻为“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民的心,可见其不平凡的力量,小中见大。

行文顺畅,直抒胸臆。

“为什么呵为什么,六亿人民的心里,都念这这个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第4-6节是抒怀。

第4节连用四个暗喻。

把雷锋比喻成反射阳光的水,向党飞的鸟,没浪费光的灯和雷的鼓声。

雷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战士,但他的事迹却是伟大的,雷锋精神平凡见伟大,他忠于革命事业,一向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

从第4节诗中可以充分感受雷锋精神。

每一节诗的开头,都用“他呵”开启感情的闸门,反复吟诵,亲切而生动;“一滴”“刚”“才”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多次强调了雷锋的年轻;“却能够”“只不过”“却能把”转折性的词语强调了雷锋并不因年轻而浅薄,相反,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空前惊人的力量和内涵。

你浪花的一滴水

你浪花的一滴水

你,浪花的一滴水1、领会诗的中心思想,学习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自己也来写一写雷锋的诗。

我心目中的雷锋。

师:孩子们,你心目中的雷锋又是怎样的呢?把它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想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举例说明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你能把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吗?二、品诗赏诗: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所以在赏析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三、资源开发:诗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吗?四、拓展延伸: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出生: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难忘的伤痕: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

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立志参军: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

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你,浪花的一滴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你,浪花的一滴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你,浪花的一滴水北师大版第一课时教材剖析:这是一手讴歌雷锋肉体的现代诗,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思念与敬仰。

诗句重复咏叹了雷锋用伟大、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树立事业树立下的不朽勋绩。

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末尾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伟大中孕育着不伟大的哲理。

全诗七节。

包括设疑、抒怀、咏叹三局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

深化开掘诗歌诗句的情调,神韵,探求作品的话外音,言外旨,从而真正了解,感悟雷锋肉体的实质外延。

才干:有技巧,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引导先生以读为主线,在读中了解,在读中感悟。

培育先生的言语感受才干。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雷锋伟大而伟大的生命进程,体会诗人以真诚的情感表达赞颂之情,使先生的心灵在感悟雷锋肉体中失掉污染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了解全诗深入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真诚的思想感情,提高先生了解,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2、品读诗歌的言语,意境,与情感之美,可以深情地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1、可以依据文章的修辞与句式停止仿写。

2、感悟雷锋伟大而伟大的生命进程,体会诗人以真诚的情感表达赞颂之情,使先生的心灵在感悟雷锋肉体中失掉污染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进程:一、畅谈英雄,深情导课,提醒课题。

1、导入:同窗们,通知大家,你心目中崇敬的英雄是谁?〔自在说一说〕2、小结:是呀,翻开历史长卷,有数英雄用广博的胸怀、豪迈的气概谱写了人类最绚丽的诗篇,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让我们为之感动!〔作出惊天动地业绩的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是英雄,在伟大岗位上作出不伟大事迹的也是英雄。

〕3、明天,在这里,我要唱一团体。

他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有数勋绩;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诗文;他如此伟大,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浸透——亿万人的心!你们知道我要唱的人是谁吗?〔雷锋〕明天,我们就一同窗习一首有关雷锋的诗歌——«你,浪花的一滴水»4、齐读课题,提醒课题。

你,浪花的一滴水

你,浪花的一滴水

精炼达标
1、填空 (1)在作者心目中,雷锋是如此(),如此(), 但又如此( )。 (2)作者把他比作“一滴水”、“向党飞的鸟”、 “没浪费光的灯”、“化成雷的鼓声”意思是说()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2)“青春!永生!壮丽!” 3、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布置作业
• 1、背诵并试着默写诗歌 。 • 2、完成相关练习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第三部分:(7)咏叹
1、请用铿锵坚定、自信蓬勃的语调读最后一 节。 2、“青春”“永生”“壮丽”这三个词怎样 理解,这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词的含义:雷锋年轻有为所以青春,雷锋 精神不朽所以永生,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 不平凡的事业所以壮丽。 感叹号起强调的作用。
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咏叹了 雷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 勋,表达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遗憾,抒发了作者对雷 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句清新优美,含蓄精练,没有华 丽的语言,却句句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学习第一部分:(1-3)设疑
1、诗人歌颂的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立了“无数功勋”、写了“不朽诗文”、渗透 “亿万人的心”的普通的年轻士兵。
2、突出了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
年轻、平凡、伟大 。
3、齐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部分:(4—6)抒怀
1、第四节中作者为什么要把雷锋比喻成“一滴 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 “刚敲响的鼓”? 雷锋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战士,所以作者把雷 锋比作人们熟知的“水”、“鸟”、“灯”、 “鼓”,再次点明了雷锋短暂、平凡却伟大的 一生。 2、第四节中的“一滴”“刚”“才”强调了什 么? 雷锋的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表达出了 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浪花的一滴水》文本解读
南沙小学教师谭平贞
《你,浪花的一滴水》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

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教学中,我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力求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为使同学们朗读时能够入情入境,特意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雷锋的资料,搜集雷锋生前的故事,并且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课堂上,侧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深情地配乐诵读全诗,并精心设计导语和小结,配乐和图片,诗歌与歌曲,在赏析这首诗时,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全诗共有七节,包括设疑、抒怀、咏叹三部分。

第1-3节是设疑,开篇点出了颂扬对象,用第三人称交代人物的特点:“立了无数功勋”的士兵,“写下不朽诗文”的普通人,既“平凡”又“年青”。

抑笔和转折突出人物值得关注,两个“如此”渗透这诗人对写作对象的深切感悟。

将其比喻为“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民的心,可见其不平凡的力量,小中见大。

行文顺畅,直抒胸臆。

“为什么呵为什么,六亿人民的心里,都念这这个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第4-6节是抒怀。

第4节连用四个暗喻。

把雷锋比喻成反射阳光的水,向党飞的鸟,没浪费光的灯和雷的鼓声。

雷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战士,但他的事迹却是伟大的,雷锋精神平凡见伟大,他忠于革命事业,一向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

从第4节诗中可以充分感受雷锋精神。

每一节诗的开头,都用“他呵”开启感情的闸门,反复吟诵,亲切而生动;“一滴”“刚”“才”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多次强调了雷锋的年轻;“却能够”“只不过”“却能把”转折性的词语强调了雷锋并不因年轻而浅薄,相反,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空前惊人的力量和内涵。

第5、6小节第一次出现称谓,既而转换为第二人称,语气更加亲切,感情更加真挚。

诗句进一步的强调了他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将一颗滚烫的心无私地奉献给田野,奉献给工厂,奉献给军营,奉献给人民。

用四个比喻,把他比喻成“国际歌的音符”“红旗上的纤维”“花丛红花”“最清的一滴浪花”再次证明他以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延长了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的光辉。

第七节是咏叹。

“青春!”“永生”“壮丽”三个叹号分别强调了雷锋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

而“列兵雷锋的足迹”则暗示着在我国广大青年中,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雷锋式的英雄的人物。

从全诗内容中,在引导学生回归到课题去理解感悟,《你,浪花的一滴水》中的“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雷锋精神在于小中见大,在于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用朴实的行为、平凡的人生诠释伟大的真正内涵。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南沙小学教师谭平贞
一、谈话引入,点出“雷锋”。

引语: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大概像你们这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故事。

我最爱听他的故事,最爱看他写的日记,他的点点滴滴,他的精神,在我的心中,经久不息,永远不忘!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的名字叫“解放军”,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战士,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他,就是雷锋,他有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精神呢?
二、交流雷锋的故事,感知雷锋的为人。

1、课前老师让大家上网或者看书报搜集资料,了解雷锋的故事,哪位
同学想和大家分享呢?
2、出示“雷锋的生平简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雷锋的为人。

3、出示“雷锋的日记”,感受雷锋的一颗奉献的心,从中你感觉到雷锋
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结:是啊,雷锋的确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
员!雷锋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充满热情,他的心是温热的,他的爱是博大的,热情地呼唤他吧!
5、揭示课题——《你,浪花的一滴水》。

①揭示课题,你怎么理解?
②引语:一滴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雷锋平凡而又年轻的生命。


锋,如同浪花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才有汹涌澎湃的波涛,
数层波涛汇聚起来才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
③让我们一起走进魏钢焰的诗歌吧!
三、品读1-3节,初步感知雷锋精神。

1、出示“欣赏诗歌”。

2、感情配乐范读诗歌。

3、小组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读音。

4、全班朗读。

5、出示问题:
①读着读着,认真的你一定发现雷锋变成了什么?
②作者把雷锋比喻成那么多事物,为什么六亿人民的心里都念着这个二
十二岁士兵的名字?你能感受到雷锋有着怎么的精神?
6、男女生对着诵读,然后分组讨论。

7、全班分组交流汇报。

8、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生命如此年轻,人生如此短
暂,却把自己所有的年华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

四、品读4-6节,进一步感悟雷锋精神。

1、全班朗读第4-6节,作者满怀激情地赞颂他,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又把雷锋比喻成什么?你理解最后一节吗?
2、全班讨论交流。

3、小结: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留下了最
美丽的光辉!
五、练笔,升华对雷锋的赞美。

1、你心中的雷锋是怎么样的?想表达对他的心意吗?
(老师引路:学习作者的写法,借常见的事物作恰当的比喻,以表敬意。

)
2、播放音乐,练笔。

3、全班交流汇报。

4、出示诗歌《最耀眼的花》。

六、为雷锋叔叔献上一首歌“爱的奉献”。

七、总结全诗,升华情感。

总结: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天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雷锋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八、板书设计:
平凡见伟大
平凡→忠于党
你,浪花的一滴水
年轻→艰苦朴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