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的诱惑(一班)
冈底斯的诱惑

解读《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性《冈底斯的诱惑》被看作是马原“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作为“先锋小说”,它常常被冠以“形式主义”的名号。
很多人仅仅关注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话语表现形式,结构艺术。
而在内容上,却往往关注不够。
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小说缺少内容实质,缺少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故事情节,很多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看不懂”。
然而,我认为这部小说是有内容和故事性的,它不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仅仅是“文字的游戏”。
小说的四个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仔细阅读和思考,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它的可读性不单单在于体会它作为“先锋小说”所体现的形式技巧的成就。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小说命名为《冈底斯的诱惑》。
我想先从“诱惑”这个词说起,因为一般来说,题目是主旨的体现,这应该是比较受关注的。
这也是我认为始终贯穿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联系四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的线索。
“诱惑”,从字典上可以查出两个意思:一是“使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二是“招引,吸引”。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似乎综合运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
从小说整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多种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元叙述”方式,蒙太奇的视角转换等,来达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在接受故事时产生阻碍,进入“马原的叙事全套”的效果。
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叙述方式,读者为了获得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被“吸引”着读下去。
此外,要更确切地理解作者对于“诱惑”第二个意义的运用,就要和“冈底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
“冈底斯”是作者心目中西藏原始文明的象征。
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文明对于他的吸引和震撼,以及他对于那种文明的痴迷。
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很明了了。
就是对于西藏原始文明的崇拜和赞美,表现西藏那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奇特的文明。
马原受到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那种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
他要表现的是西藏文化的美——宗教美,人情美,生活美。
小说中描写了西藏特有的神圣的丧葬方式——天葬,奇特的打猎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术的神奇的来源,这些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他对西藏文明的独特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冈底斯的诱惑

雪已经停了一些时候,满地素白色,空间很亮,可以看出去很远。不远处的湖面竟像沸水一样腾起老高的白 气。天是暗蓝色的,没有月亮,星星又低又密;白气柱向上似乎接到了星星,袅袅腾腾向上浮动着。我相信这景 致从没有人看见过,我甚至不相信我就站在这景致跟前。这是一条通向蓝色夜幕的路,是连接着星星的通道。
冈底斯的诱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说
作家
冈底斯 山
青罗布
牧神
帆船
冈底斯
叙事
生活 想法
台灯
诱惑
印象
西海
扎西
灵感
夜班
诱惑
内容摘要
不可不读的当代文学经典,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叙事圈套;文坛射雕五虎将之“西毒”马原以 深具灵性的语言写“藏族人千百年来所过的那种生活”,8个藏区故事、8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灵 感之光加上奇崛瑰丽的文字迷宫。《冈底斯的诱惑》是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冈 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这些小说围绕“我”或“我”的内 地文艺工作者朋友、藏族朋友在雪域高原发生的故事展开:“我”和朋友探寻野人、穷布孤身猎熊、小小牧羊人 翻越雪山朝圣、三位独居的老太太各自携带神秘的过往……他们大多是因命运波折或浪漫情怀而变得离群索居的 人,带着孤独和苦难的色彩,但又时时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这些小说敞开了叙事的边界,借助西藏 的神秘氛围,建构出梦幻一般的叙事迷宫。
《冈底斯的诱惑》原文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山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山脉之一。
它位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交界处,被誉为“雪山之王”。
冈底斯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来探索和体验。
冈底斯山脉的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它由一系列高耸入云的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是冈底斯峰,海拔达到8000多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的山峰常年被白雪覆盖,山川之间蜿蜒流淌着清澈的河流和湖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冈底斯山脉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冈底斯山脉不仅仅是一座自然景观,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寺庙和传统建筑保存完好。
世界上最高的拉萨宗古德寺就座落在这里。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供奉着众多佛教法器和文物。
每年,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学者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佛教信仰的力量和智慧。
此外,冈底斯山脉还是一座探险者的天堂。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包括徒步旅行、攀岩、滑雪等。
登上冈底斯山脉的山峰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梦想,虽然挑战巨大,但是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经历一定会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对探险活动有兴趣,冈底斯山脉绝对会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冈底斯山脉还有着世界独特的地质特征。
这里是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大陆板块的交汇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了众多火山、断层和峡谷。
这些地质奇观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旅游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虽然冈底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令人陶醉,但是在探索冈底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
由于气候恶劣和地形复杂,冈底斯山脉的探险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前往冈底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目的地的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季节和线路进行旅行,随身携带必要的装备和药物,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冈底斯山脉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色、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和探险者。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3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马原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的故事发展的顺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并运用结构主义的美学方法,开创了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冈底斯的诱惑》正是其中影响较深的一篇。
小说是根据作者去西藏的经历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神秘的宗教地域色彩,全书共分为十六个小结,分别讲述了四个各自独立的故事:开始到第三节讲述老作家在西藏的经历以及野人的故事,第四节到第十节是雨中看天葬的故事,十一到十五指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最后以两首牧歌结束。
马原是一个玩弄叙事圈套的老手,他把这四个互不关联的故事组织在一起叙述, 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圈套,以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分解重构,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首先,本文有意虚设人物,虚构情节,消解了现实主义的作家一般都以艺术的真实性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马原在小说中故意告诉读者作品内容的虚构性,以一种游戏叙事的手法消解了作品的真实。
例如,“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
应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内一直跟着陆高。
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啊”“不过那故事是很久远了,久远到连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这故事是听曾祖父讲来的”“我们来设想一下”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在文中不时穿插进来提醒读者,这讲述的不是真实的,只是故事,只是虚构,你们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是在这虚假中又掺杂着真实,一些情节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西藏地区特有的宗教民俗风情,像游牧,天葬等以及西藏荒凉原始的地域特征:“你和父亲一样靠山吃山”“特异的气候和雪崩,还有深不可测的冰川裂缝”等等,真真假假,虚虚幻幻,任凭读者去想象,正如作品一开始就说到“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
其次,随意变换人称,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的色彩,作者不停地转换叙述角度,三种人称交错使用,故事情节随意转换,没有时间的逻辑性,打乱了读者思维的连贯性,使读者跟随叙述人的讲述进入一个混乱的迷宫之中。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与五虎上将:马原、余华、苏童、洪峰、格非并称为先锋文学五虎将。
*《冈底斯的诱惑》有点“怪”:马原的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2期。
刚发表就有人写评论文章称:读起来有点“怪”,有点反常。
并认为,这“怪”,这反常,“有时就是有所变革的先兆。
”*小说在“叙述”上的特点:一,小说的“叙述”。
(一)、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
小说开始有个小序:“当然,信不信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不不能强要人相信的。
”1、不把“信”,即真实作为叙述的前提和要求,这与以往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2、把“信不信”的权力交给读者,“你们”显然指读者。
3、小说好像是讲一个“打猎”的故事,但问题是,你读完小说以后,你会发现,它讲的并非全是打猎的故事。
于是,这个“序”与内容之间就有了不少的裂痕,这又使“序”本身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这样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给我们的感觉是: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可能发生。
4、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恐怕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先锋”小说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作家的叙述的一种基本立场。
正是这样一种立场决定了他的小说如何“叙述”。
5、为什么作家要放弃“真实”的叙述观呢?它基于怎样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呢?请大家思考。
也就是,什么才是小说的真实呢?或者问,文学的真实是谁的真实,怎样的真实?可以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艾萨克.B.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尔佩尔》和《扫烟囱的雅什》等来说明。
(小说追求真相,自然科学追求真知,共同到达真理?)(二)、“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
小说共分16节,有四个叙述视角。
第一、第二、第五节,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第三、第六节: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
第四、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用第三人称叙述。
小序、第七节、第十五节,叙述者直接进行叙述。
“叙述”的多声部: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就会使读者“眼花缭乱”,但同时,也可能有这样的好处:形成“叙述”的多声部,形成音乐式的“复调”。
冈底斯的诱惑 的简单分析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进行了革命性的试验,给传统的小说观念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将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纳入叙事之中,他在小说中经常大谈自己写作的目的、动机、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及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方法等等,这一种手法在小说中被作者反复的使用。
小说中第四节叙述者直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尽管这里有帅哥和美女。
在第十五节,他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断线,为什么不给尼姆写信接着叙述者编译讨论的态度直接告诉读者顿月“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马原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小说技术的考虑,这种自觉的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可以产生一种离间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成现实。
马原通过这种叙事方法讽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真实性,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其次是小说的结构。
在结构上,采取了几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的非逻辑性组合的方法。
小说由这几个故事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
这几个故事毫无关联、有头无尾的神秘的拼凑到一起,不但是对小说有序化整体化结构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
但是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是什么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人们的观想和臆造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式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再者就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和叙述角度的随意转换。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方式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英国作家W·萨默塞特·毛姆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英国医生在追求理想和追求爱情之间所经历的挣扎和磨难。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读后感触动人心。
在小说中,主人公拉里·达雷尔是一个怀着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医生,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
然而,在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陷入了一段感情的纠葛。
他爱上了一个名叫伊莎贝尔的女人,但伊莎贝尔却对他的理想和追求不以为然,她只在乎金钱和享乐。
在这种矛盾的纠葛中,拉里不断地挣扎着,他试图逃避现实,却又无法割舍对伊莎贝尔的爱恋。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拉里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助。
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逃避。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挣扎和磨难,但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拉里虽然在爱情和理想之间挣扎,但他最终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伊莎贝尔的出现让拉里陷入了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拉里的经历,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即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总的来说,《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充满了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拉里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读后感触动人心。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冈底斯的诱惑

作品脉络
不一定是姚亮的人夜晚在陆高宿舍门外诉说。用第一人称,直接自由引语 当夜更晚一些,在老作家的家里,他做自我介绍。用第一人称,直接自由
引语。 介绍穷布及其遭遇野人,未说明时间,用第二人称 介绍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未说明时间,用第三人称。 老作家介绍自己看见过羊角龙,时间同2.用第一人称,直接自由引语 继续介绍穷布及其遭遇野人,未说明时间,用第二人称。 老作家提到探险,时间同2 用第一人称,直接自由引语。 继续介绍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未说明时间,用第三人称。 他们几个组成的探险队没有收获,但给他们提供了今后写作的素材。用第
¨ 现在要讲另外一个故事,是 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 主角应是陆高吧。陆高单位的隔 壁单位有位漂亮无比的藏族姑 娘,一次偶然的机会,陆高认识 了她,在陆高与姑娘简短的交谈 中,陆高很慌乱,他觉到一种悸 动。后来陆高出差了,陆高出差 回来时,知道在他出差时,发生 了一件事,那个漂亮姑娘死了。 陆高去了追悼会场,灵堂上那姑 娘的照片使陆高觉得她还活着。 陆高从挽联上知道她叫央珍,西 藏成千上万的女孩子都叫这个名 字。 陆高说好了,和朋友们去看 天葬。看天葬是要起早的。陆高 姚亮还有小何,三个人开着吉普 车,在夜色尚未褪尽的时候,奔 赴天葬台。路途中,他们碰到一 群港客,正步行去天葬台。后 来,他们的车拐上一条简易公 路。在他们车的前面,有一辆拖 拉机。因为路窄无法超车,因此 他们发现拖拉机挂车上有三个坐 着的人。其中有两个人在交谈, 可以看见这两个人交谈时的手 势。有一个人一直没动一下。陆
原来的故事功能,同时又肩负了新的 价值功能。穷布与雪人在《冈底斯的 诱惑》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 先,穷布与雪人的故事被纳入“冈底 斯的诱惑”的整体后,获得了更广阔 的空间,无论这个故事本身有怎样固 定的意义和价值,它都要被读者拉过 来,与央珍姑娘之死,与顿珠顿月的 故事等等相映照。恰恰是这种比照, 使读者有了新的理解的基点,在此基 点上,读者完全可能忽视穷布与雪人 故事本身的含义,而把它与看天葬关 联起来,而后从中挖掘新的意义,而 这被挖掘出的新意义已经具有了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共由16个部分构成,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彪悍的藏族神
猎手穷布被人请去猎熊,结果发现的是喜玛拉雅山雪
人;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央金 却意外地死于车祸;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可遭 到天葬师的拒绝,以及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 木讷的哥哥顿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小说以冈底斯山 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叙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与神 奇的风俗,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围。
新近观点:
马原提出“小说已死”概念。他认为 2001年电脑普及,传统纸媒向屏显过渡, 纸本阅读式微,而小说是由纸媒承载的。 在这种情形下提出“小说已死”是说“传 统意义的小说已经死了”,即小说作为公 共艺术的历史已经结束。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拉萨河女神》《叠纸鹞的三 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 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游神》《旧死》等 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以及剧本 《过了一百年》等
热门事件:
2012年11月,马原在云南西双版纳
遭到殴打事件在网上引起关注。11月15
日,当日凌晨2点20分左右,作家马原
在西双版纳南糯山姑娘寨原中心小学被 人围殴至昏迷,全身多处受伤。
作品介绍:
《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最初在 《上海文学》1985年第2期。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 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 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 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 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组成员:
作家简介:
马原,当代知名作家,一九五三 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农民、钳工。 一九八二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 西藏,任记者,编辑。曾是“先锋派” 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 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 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现 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是“先锋派”的重要作家,其著名的“叙 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 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在形式上作了认真的尝试,吸取了西方 现代主义的技巧,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他把 故事结构分解重组,时空关系不断跳跃,背景氛 围有意抽空,造成阅读的陌生化,显示着小说观 念的根本变化。
作品分析:
首先,作者对西藏生活的表现,不注重外部
世界影响下的变化,而着眼于藏民的基本生存状
态,如狩猎、放牧、天葬等;着意突出西藏那被 宗教气氛包围的神话般的世界,诸如不许外人参 观的天葬、雪夜中的温泉景观、高耸于沼泽地的 巨大羊头形石块等。这个神话般世界与西藏自然
景色的原始荒凉、神秘奇丽相一致,也与藏民生
中的烘托、渲染与人物形象的着意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和故 事被更强烈的具象性和更深邃的偶然性所推动、一方面展开 变幻无穷的叙述层次,一方面又显露出神秘莫测的故事内核 。
最后,作品从头至尾没有统一的人称,没有贯穿的人物, 而是不停地转换人称。在叙述老作家时使用第一人称直叙, 在叙述穷布时使用第二人称转述,在叙述姚亮、陆高看天葬 的经历和顿月、顿珠兄弟的故事时,又采用正面叙述方法。 探险者陆高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个人经验的延伸,同时又是整 个故事的主要视角。这种把作者——叙述者——人物交揉循 回的扑朔迷离的叙述方式,打破了读者阅读时的惯性与期待, 造成间离效果,从而对作品内容作出清醒、理性的判断。从 这些意义上来说,《冈底斯的诱惑》是当代小说叙事革命的 一次有益尝试。
活的粗犷传奇相谐调,从而完整地构作者采用了独特 的叙述方式。几个故事没有什么关联,它们单独成立又串连 在一起;故事线索也不很明确,往往突如其来,倏然而去; 事件常常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或者在过程上或者在结果 上进行省略;虽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但又无通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