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天堂与地狱比邻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约翰·米尔顿创作的史诗诗歌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圣经》中的创世纪故事为基础,以史诗的形式展现了天使与魔鬼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抉择和命运。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人生、信仰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天堂与地狱比邻》中,作者通过描绘天使与魔鬼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天使代表着光明、真理和正义,而魔鬼则代表着黑暗、谎言和邪恶。
他们之间的对抗,既是一场宏大的战争,也是道德与信仰的较量。
在这场斗争中,人类作为自由意志的存在,需要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种对抗和选择,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需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考验。
另外,作者通过描绘天堂和地狱的生活和景象,展现了人类在信仰和道德上的选择和决定。
天堂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着和平、善良和美好的地方,而地狱则是一个充斥着痛苦、苦难和邪恶的地方。
在这两个地方之间,人类需要做出选择,决定自己的归宿。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和顺利的,我们需要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
而这种选择,需要建立在对信仰和道德的坚守和追求之上。
通过阅读《天堂与地狱比邻》,我对人生、信仰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需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考验。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种选择,需要建立在对信仰和道德的坚守和追求之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善恶之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天堂与地狱比邻

课后 作业
提示:(1)用意:希望儿子检视自己的工作 态度,热爱工作,并从工作中学习自己经营 事业的知识和技能。(2)能理解。作为家书, 和儿子谈论职业态度的严肃问题,作者没有 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寓言、故事和自己 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使孩子倍感亲 切的接受。
探究 研读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 维持 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 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你是如 何理解这段话的? 提示:这段话强调工作是一项“特权”。这里 “特权” 的含义是指工作除了作为生活主要来源 之外,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从工作中 学到经商的方法;二是工作可以创造出除去生活 需要之外的更多财富;三是工作可以发掘人的潜 能,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而富有智慧。
整体 感知
文章结构
1、(1-10自然段)工作的人生意义。 (古老的寓言:没有工作就没有快乐。) 2、(11-19自然段)敬业是一种信念。 (谈感悟,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3、(20-23自然段)工作是一种态度。 (三个石匠的不同回答。) 4、(24自然段)视工作为一种乐趣。
探究 研读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从这封 信来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 的用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思考
本文是一位父亲写给他儿 子的一封信,作为如此有 影响力的石油大亨,他会 写一封什么样的书信呢?
整体 感知
分段诵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你认
为有意味的句子,并尝试分析。
整体 感知
复述文章中的寓言故事
整体 感知
有意味的句子
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工作是一项特权。
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
探究 研读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涉及的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文学作品,引出本课的主题《天堂与地狱比邻》。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涉及的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主题讨论:评估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或相关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与《天堂与地狱比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对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的阐述。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天堂与地狱比邻》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短文、诗歌或剧本等形式,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天堂与地狱比邻》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精品文档】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一)今天阅读了《舍得》中养心篇部分。
下面,结合《天堂与地狱一念间》一文,按3R 标准,谈谈我的体会。
一、认同观点星云大师说:“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将心中一念的地狱摧毁,用自己的正念在心中建设永恒的天堂,就可以使我们远离颠倒梦想。
所谓‘地狱除名,天堂有份’,何乐而不为呢?”我深以为然。
二、联系实际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假如说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但如没有工作,你可能没有一丁点快乐。
喜欢工作才能觉得工作不是一种负担,觉得很轻松;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烦恼。
相反,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累,就觉得一生都在地狱里;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兴趣,就会觉得很快乐,你就是在天堂。
天堂与地狱在一念之间。
天堂在人间,地狱也在人间。
天堂地狱在我们的心里,心中一念善就是天堂,心中一念恶就是地狱。
你愿意在天堂里呢,还是在地狱呢?若解剖自己的一念之间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三、重构反思我想起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天堂与地狱比邻》,在信中他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从中受益。
“一念之间包含所有的时空、人我对待。
一念之间在时间上超越三大阿僧只劫,在空间上超越东西南北十方。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为恶。
”我的感悟:心存恶念,即是地狱;一心向善,就是天堂。
以此自勉。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的第3封,名字是《天堂与地狱比邻》。
工作比什么都要重要。
假如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可是你没有工作的话,你就没有了快乐。
14天堂与地狱比邻

十四天堂与地狱比邻【教学目标】1、学习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法。
2、领会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把握作者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培养热爱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企业家,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孚石油公司联合创始人,十九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人称“石油大王”。
1855年,洛克菲勒从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利夫兰分校肄业;1870年,洛克菲勒与他人共同创办美孚石油公司;1901年,洛克菲勒成立洛克菲勒大学;1928年,洛克菲勒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
提及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人们难以避开洛克菲勒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美利坚合众国悲伤的在“9·11”事件中倾倒的双子塔。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
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
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1910年,当洛克菲勒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
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约翰·米尔顿创作的史诗诗歌,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宗教题材为背景,描绘了上帝创造世界以及撒旦与上帝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人类的罪恶与救赎之路。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对天堂和地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中,天堂被描绘成了一个美丽、祥和、充满爱与和平的地方,而地狱则是一个黑暗、恐惧、充满痛苦和折磨的地方。
通过对比,我认识到人们应该追求美好的生活,努力向着天堂的方向前进,而不是沉沦在地狱的深渊中。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上帝被描绘成慈爱、公正、慈悲的形象,他为人类的罪恶而痛苦,但也给予人类无尽的宽恕与救赎。
撒旦则是一个狡诈、邪恶、阴险的形象,他用各种手段引诱人类堕入罪恶之中。
通过这些形象,我明白了善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应该学会拒绝邪恶的诱惑,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最后,作品中的情节和结局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诗中描写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因为违背上帝的命令而被驱逐出乐园的故事。
这让我明白了人类的罪恶是如何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和痛苦,以及上帝是如何给予人类宽恕和救赎的。
这让我明白了罪恶与救赎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罪恶,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升华。
通过阅读《天堂与地狱比邻》,我受益匪浅。
这部作品让我对天堂和地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善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罪恶。
我相信,这些启示将伴随我一生,指引我走向光明与希望的未来。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比邻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由约翰·米尔顿创作的史诗诗歌,描绘了上帝的创世纪、撒旦的叛乱以及亚当和夏娃的堕落。
这部作品以其宏伟的叙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它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神圣的意义。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类的命运和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天堂与地狱比邻》中,作者描绘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以及撒旦的叛乱和对人类的诱惑。
这些故事让我思考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
在作品中,亚当和夏娃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被驱逐出伊甸园,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但同时也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这让我意识到了道德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要性。
另外,作品中对天堂和地狱的描绘也让我对信仰和神圣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天堂被描绘为神圣和美好的地方,而地狱则是黑暗和恐惧的象征。
这让我思考了人类对神圣的追求和对罪恶的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对神圣的事物充满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对罪恶和恶行感到恐惧和厌恶。
这让我意识到了神圣的意义对人
类的影响,以及对罪恶的警惕和抵制。
总的来说,读完《天堂与地狱比邻》让我对人类的命运和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品中对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神圣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了人类在命运和信仰上的重要性。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让我在阅读中受益匪浅。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描绘人类内心世界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徘徊,探讨了人性、道德、信仰等主题。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提升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此处可填写作者的姓名、生平、代表作品等信息)2.2 作品背景(此处可填写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主题等信息)第三章:小说情节梳理3.1 主要人物(列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3.2 故事梗概(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可用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呈现)3.3 关键情节分析(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转折点、高潮等)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人类内心世界的探讨(分析小说中对人性、心理的描绘,如主人公的内心挣扎等)4.2 道德与信仰的考量(分析小说中对道德、信仰的探讨,如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等)4.3 人生意义的启示(总结小说对人生意义的启示,如追求幸福、珍惜生活等)第五章:教学实践5.1 课堂讨论(设计关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5.2 写作练习(布置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等)5.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表演小说中的片段、制作海报等)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小说采用的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6.2 人物塑造(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对话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6.3 象征与隐喻(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天堂、地狱的象征意义等)第七章:章节感悟与启示7.1 章节内容回顾(回顾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提炼重点信息)7.2 感悟与启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生活启示)第八章:拓展阅读与推荐8.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与《天堂与地狱比邻》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8.2 学术研究资料(提供与小说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如评论文章、论文等)第九章:课程总结与评价9.1 课程收获(总结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人生哲理)9.2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成果等进行评价)9.3 改进建议(针对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十章:教学资源与拓展10.1 教学资源(整理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等)10.2 拓展活动(设计课后拓展活动,如参观相关展览、举办文学讲座等)10.3 课程推荐(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课程或活动)重点解析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副本涵盖了从课程介绍到教学资源与拓展的十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封:财富是副产品
第十六封:不要找借口
第二十九封:尾声就是开
第三十封:不让小人拖后
第十七封:握有成功的种子 第三十一封:做目的主义
第十八封:没有权力当穷人 第三十二封:拒绝责难推
第二十四封:不甘示弱会赢 第三十八封:谁都能成伟 第二十五封:每一分钱效益
第十一封:贪心大有必要
第十二封:地狱住满了好人 第二十六封:忍耐就是策略 第十三封:没有白吃的午餐 第二十七封:幸运眷顾勇者
基础知识一:字词掌握
模样
磐石 热忱
簿记员
专心致志 繁文缛节
•磐石:厚而大地石头。
•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地礼节。
基础知识二:散文
说理性散文,就是在散文 中分析问题,讲明道理, 进行论证的文章。说理性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披情入 理,情理交融。
一、寓言故事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在古老的欧洲,有一
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 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
测试结果
工作狂几乎对这个测试中的每个题目都回答“是”。回答“是”的每题得1分。
然后计算总分。参看下面的分类,判断你在多大程度上是工作狂。 得分在1~4分:你的成就动机很低。生活中有比工作更让你觉得满意的事情。
你不喜欢额外承担工作责任,遇到挑战时会紧张。可预测的有条理的工作最
适合你。 得分在5~8分:你善于平衡工作和其他非工作类活动。你希望工作上表现优
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
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
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 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 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 一点,这真不幸!
古老的寓言:失去工作,失 去快乐,工作是一种特权。 ———故事
谈感悟,人生职业成功的重要 意义是出自对工作的热爱; 应对工作和雇主心怀感恩。
三个做同样工作的石匠不同的 回答所体现的不同工作态度。
课程小结
工作的人生意义
建议:检视 你的工作态 热爱 工作 是一种 度那会让我 信念 们都感觉愉 快。
工作是一种态度
现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
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
从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10亿富翁到现在已 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 的历史,他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
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
秀,但你的工作影响到你的个人生活时你就会划条界限。你喜欢忙碌与放松
相结合的工作。 得分在9~12分:你是典型的工作狂。你承受着一种人为的折磨,有报酬也有
惩罚。你认为,速度减慢就意味着失败。你喜欢忙碌,但你模糊地感觉到你
的生活方式有种强迫性质。
猜猜他是谁?
•他是人类第一个亿万富翁
•他被称作“石油大王” •比尔.盖茨把他作为自己唯 一的崇拜对象 •2015年的《福布斯》世界 富豪排行榜?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 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 一块希望的磐石。
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工作信念 才获得成功?
二、作者的第一份工作
作者是 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 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
学会感恩,学会从底层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课文探究
洛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 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 吗?为什么?
希望儿子检视自己的工作态度,热爱工作,并从工作 中学习经营自己的事业一切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克菲勒
我的第一份工作
面临的困难 工作时间长 工资待遇低 工作条件艰苦 工作能力不强 生活不习惯 如何克服 热爱本职工作 积极的工作态度 做好每一件事 树立理想 坚定信念
三、3位石匠 三位石匠的工作态度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三、天堂与地狱比邻
测试你的工作态度
你是对工作超级狂热的工作狂,还是超不喜欢工作的懒惰虫?做一个小测试.
1.你每天在家或上下班途中要做两个小时以上的本职工作。是 否
2.你经常边工作边吃午饭。是 否 3.你不管做什么事都有时间观念。是 否
4.做每件事都成功对你很重要,即使是家庭游戏。是 否
进、高效、系统的数控加工方法,
为我国空空导弹重点型号产品的成
Hale Waihona Puke 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
时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财富(人民币) 30亿元 40.00亿元 50亿元 55亿元 80亿元 110亿元 100亿元 150亿元 250亿元 排名 第4位(IT界)[38] 第56位[39] 第144位[40] 第118位[41] 第88位[42] 第74位[43] 第109位[44] 第46位[45] 第29位[46]
2014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前100名)
排名
姓名
比尔· 盖茨/Bill Gates 卡洛斯· 斯利 姆· 埃卢/Carlos Slim Helu 阿曼西奥· 奥特 加/Amancio Ortega 沃伦· 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拉里· 埃里森 /Larry Ellison 查尔斯· 科赫 /Charles Koch 大卫· 科赫/David Koch 谢尔登· 阿德尔
5.与同龄人相比,你的目标定得高。是 否 6.你经常向老板提建议提高工作效率。是 否
7.除了休息,没事可做时你就会不安。是 否
8.你会因为工作避开社会事务。是 否 9.与大多数人相比,你的亲密朋友很少。是 否 10.一天之内没做任何建设性的事,你就隐隐不安。是 否 11.有了有趣的工作项目,你很难拒绝。是 否 12.生病时,你不愿待在家里,感觉没有人能胜任你的工作。是 否
2014年
1500亿元
第1位[47]
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 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
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 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1995年7月,中国黄页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 传浙江的经济文化,名曰“金鸽工程”。 •1996年3月,由于杭州电信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分食市场,马 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并。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30%股份,杭
性别
男性
年龄
58
净资产 (亿美元)
760
1
2
男性
男性 男性
74
720
3
77
640
4
83
582
5
男性
男性 男性
69
78 73
480
400 400
6
6
8
•洛克菲勒是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 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绝不 为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三代 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 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延续六代,仍未
第十九封:就要做第一 第二十封:冒险才有机会
第三十三封:善用每人智
第三十四封:策略性思考
第七封:最可怕的精神破产 第二十一封:侮辱是动力
第三十五封:部属放第一
第八封:只有放弃才会失败 第二十二封:让对手恐惧
第九封:信念是金 第十封:忠诚于自己
第三十六封:财富是种责
第二十三封:要有合作精神 第三十七封:充实你的心
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
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8.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 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9.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
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
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 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 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 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
同样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 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做什 么?” ”第一个石匠说:“你看 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 块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 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 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第二个石匠: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
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 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
写作特点: 用寓言、用举例、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娓娓道来,亲切可感
陈碧华
“革新高手”鲁宏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空空导 弹研究院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 业生。在科研生产中,先后实现百 种工装夹具和工艺方法革新,编制 了数千个数控加工程序,总结出先
2013年,位列 福布斯榜8 净资产:310亿美元
给青年的9条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前先有所成就。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