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同步练习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选择类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单于愈益欲降之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逸豫可以亡身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3.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B.武帝嘉其义(嘉奖)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兼任)二、语言表达4.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
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
示例: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文本二: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苏武传》课堂同步练习

10苏武传课堂同步练习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并:都。
B.因厚赂.单于赂:贿赂。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钱币。
D.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辞让。
项,“赂”,赠送礼物;C项,“币”,财物;D项,“让”,责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畔主背亲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C.空自苦亡人之地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项,“畔”同“叛”;C项,“亡”同“无”;D项,“决”同“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C.皆为陛下所成就..D.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项,丈人: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B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C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D项,谋反,古今义相同,密谋反叛。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信义安所见乎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何以复加D.子卿尚复谁为乎项为定语后置,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5.对《苏武传》一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反面人物,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
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
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一、选择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C.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女弟:妹妹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C.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武以强壮出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二、小阅读-课内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背景下展现,叙议结合,论中有情,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彰显屈原爱国志洁的人格风采。
B.《苏武传》选自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文章以叙事为主,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失的事迹;同时善用对比,表现出对苏武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敬佩与赞美。
C.《过秦论》多用夸张、对比,通过对秦经数代经营,横扫六国,统一四海,却被弱小的陈涉及山东豪俊所亡的历史事实,阐发“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观点。
D.《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立论,提出盛衰多由“人事”的观点,随后以庄宗之事加以印证,叙论结合,警戒后人。
言辞平易晓畅,情意恳切,引人深思。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苏武传》和《屈原列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苏武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同步检测一、选择类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单于愈益欲降.之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逸豫可以亡.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
B.见犯乃死,重.负国重:非常。
C.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断定。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故罪。
”举倒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区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到拟之,武不动。
律曰:“律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者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武绝不饮食,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常愿肝脑涂地。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
使者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A.斗,使相斗,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鸣”用法相同。
高中试卷-10《苏武传》(同步习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苏武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苏武传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同“”,“”)2.与旃毛并咽之(“”同“”,“”)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4.空自苦亡人之地(“”同“”,“”)5.信义安所见乎(“”同“”,“”)6.请毕今日之驩(“”通“”)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同“”,“”)(“”同“”,“”)(“”同“”,“”)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①动词,两方面差不多;②形容词,适宜,合适;③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供出售的物品时降武4.欲因此..古义: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5.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筹划二人6.独有女弟..古义:今义:无此词高7.且陛下春秋..古义:今义:指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8.皆为坠下所成就..古义: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9.兄弟亲近..古义:今义:①形容词,关系密切;②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10.武等实在..古义: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三、一词多义数通使相窥观(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 )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 ) 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1.通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 中通外直(《爱莲说》)(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 ) 2.当 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 ) 猬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 )3.去与武决去 ( )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 ( )4.阴阴相与谋劫单于母瘀氏归汉(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 )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与民除害( )5.与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 )屈节辱命()6.屈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 )理屈词穷()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 天雨.雪( )(2) 羝乳.乃得归( )(3) 杖.汉节牧羊( )(4)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 惠等哭,舆.归营()2.名词作状语(1)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2) 其一人夜.亡()3.名词的使动用法空以身膏.草野()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 欲因此时降.武()(2) 反欲斗.两主()(3)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 屈.节辱.命()(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 单于壮.其节()(2) 诚甘乐.之()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同步练习试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同步练习试题-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B.虽欲报恩将安归C.见犯乃死,重负国D.子卿尚复谁为乎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朝夕遣人侯问..武:等候询问①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其他的①太夫人已不幸..:遇到不幸的事①与武决.去:决定B.①肝脑涂地....:形容死亡的惨状①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①剑斩虞常已.:已经①何谓相坐.:坐下C.①若知我不降明.:明朝①恐前语发.:暴露①虞常果引.张胜:引来①素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D.①单于益骄.:骄纵①何以汝为.见:为了①马畜弥.山:满①拥众.数万:军队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选项是()A.①幸.蒙其赏赐:希望①召诸贵人..议:贵族大臣①虞常等七十人欲发.:发动①因厚赂.单于:贿赂B.①数.通使相窥观:多次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形容词,形容程度①武等实在..:形容为人诚实①效.死于前:效命C.①自分..已死久矣:料想自己①具.自陈道:详细①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①会论.虞常:判定D.①而收系..张胜:绑起来①绝不..饮食:坚决不做①前长君..欲相待:谦虚..为奉车:父亲①虚心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B.始以.强壮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D.羝乳乃.得归见犯乃.死,重负国A.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B.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C.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D.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传》课堂同步练习

《苏武传》课堂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幽武置大窖中羝乳乃得归B.虚心欲相待欲令两国相攻C.前以降及物故少以父任D.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生,何面目以归汉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与旃毛并咽之B.数通使相窥观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单于壮其节蹈其背以出血B.杖汉节牧羊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C.羝乳乃得归惠等哭,舆归营D.武能网纺缴何久自苦如此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见犯乃死,重负国B.非汉所望也C.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为班超所著。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所以有“天汉元年”之称。
C.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D.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准备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重。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决心。
7.《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一段记述是:“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结合所学文章,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苏武牧羊的文字,不少于60个字。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丈人行.()缑.王()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C.因厚赂.单于。
(贿赂)D.召苏武受辞.。
(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D.欲因此时降武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1〕,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2〕,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大将军长史无功劳〔3〕,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4〕。
霍光寝其奏〔5〕,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6〕,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7〕。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8〕,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9〕。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10〕。
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11〕。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12〕,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13〕。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
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许焉。
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14〕。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15〕。
……注释:〔1〕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阳侯,与大将霍光同辅昭帝。
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为昭帝皇后,安被封桑乐侯。
后桀父子欲废昭帝,杀霍光,立燕王。
事败,灭宗族。
桑弘羊:武帝时任治粟都尉,后因与上官桀等谋立燕王,夺霍光权而被杀。
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
盖主:武帝长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王信),故又称盖主。
谋反事败,与燕王皆自杀。
〔2〕霍光:字子孟。
武帝时为奉车都尉,后受武帝遗诏辅昭帝。
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
后又废之,改立宣帝。
一切政事都由其决定。
〔3〕大将军:指霍光。
长史:指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杨敏。
〔4〕廷尉:掌管刑狱的官。
〔5〕寝:搁置不理。
〔6〕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
宣帝:汉武帝曾孙刘洵,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
〔7〕食邑:又名采邑、采地。
因食其封邑的租税而称。
〔8〕张安世:张汤子,宣帝时拜大司马。
故事:指典章制度。
〔9〕先帝:指昭帝。
〔10〕宦者暑:宦者令的衙门。
〔11〕右曹:汉时尚书令下面的加官,为空衔。
〔12〕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
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这里是对苏武的尊称。
〔13〕平恩侯:许广汉(一说是许伯)的封号。
许是汉宣帝皇后的父亲,平昌侯:王无故的封号。
王是汉宣帝的舅舅。
乐昌侯:王武的封号。
武是王无故的弟弟。
韩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
〔14〕武弟子:苏贤的儿子。
〔15〕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O年。
神爵,海埠宣帝年号。
9、翻译下列句子:(1)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2)武因平恩侯自白。
(3)上以为郎。
四、语言综合运用10.用“独特的生活经历”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苏武传》同步练习答案1、答案:纪传断代书列传班固2、答案:hún yéjū dīyān zhīyūn zīzhuóhánɡɡōu3、答案:C.应为“赠送”。
4、答案:C。
解析:A.女:通汝;B.畔:通叛;D.县:通悬。
5、答案:D。
解析:D.不要再说什么啦。
6、答案:D。
解析:D.阴:暗地里。
7、答案:A.膏:名词作动词。
A。
留军壁邺:让军队停留在邺地驻扎。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B、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壮,意动,以……为壮。
D、降,使动,使……投降。
8、答案:B9、答案:(1)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2)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
(3)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10、改句答案:独特的生活经历对颜之推深有影响,使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颜氏家训》因而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
参考译文: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
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
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
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
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
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
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
”皇帝答应了。
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