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合集下载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家庭教育》教材第四章《家庭关系与沟通》第三节《亲爱的爸爸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表达对父母的爱、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家庭关系和谐度。

3.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效果。

重点: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母辛勤付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知识讲解:a. 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b. 与父母沟通:讲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效果。

c. 表达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增进亲子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沟通能力。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父母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3. 表达对父母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回忆一下,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为你付出的关爱,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a. 心得体会:根据个人经历,描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和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角色扮演活动。

2. 例题讲解中的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对他们的爱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父母的爱和付出。

2. 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产生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敬之情。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父母爱的图片、视频等。

2. 道具:与父母相关的物品,如孩子的玩具、父母的照片等。

3. 活动材料:如卡片、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父母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父母的爱,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父母的爱。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表达情感:让学生用卡片、彩纸等材料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意。

6.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感受亲情的美好。

7. 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实践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行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认识和实践。

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分享和家长的反馈来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情感态度、表达能力、行为表现等。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孝心行动”:鼓励学生在家中孝敬父母,如帮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等。

2. 组织“父母座谈会”: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教育心得,增进家校沟通。

示范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

示范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

示例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并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对家庭的亲近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社会交往:通过合作、沟通和分享经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亲子照片、家庭物品、非洲鼓等教育用具。

2.儿歌、绘本等教学素材。

3.幼儿转场用的音乐。

教学环节热身1.幼儿园老师与家长一起做亲子自我介绍:“我是××的爸爸/妈妈”。

2.播放音乐,让幼儿在自由活动区里四处走动,找到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家长。

正文第一节:我的家庭1.在墙上贴上幼儿的亲子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与家人。

2.分组,让幼儿们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分享家人的职业、兴趣、特长等信息。

3.采访一位家长,让他/她向幼儿们介绍自己家庭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第二节:爱与感恩1.通过儿歌和绘本,让幼儿理解“爱”和“感恩”的意义。

2.派发纸和笔,让幼儿绘制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合影,并标注感恩之心。

可以引导他们写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或“我爱我的家人……”等语句。

第三节:合作与分享1.引导幼儿使用非洲鼓、家庭物品等做音乐、舞蹈或绘画创作,并分组表演。

2.鼓励幼儿在表演中使用合作、分享和沟通的技能,例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提建议等。

结束1.让幼儿在转场时跟家长道别或握手,感受亲情的温暖。

2.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交流、表达感情。

教学评估1.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热情沟通。

2.分析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是否体现出合作、分享和沟通的技能。

3.评估幼儿在绘制合影时将感恩的情感表现出来的程度。

参考文献1.《爱的小拍手》儿歌。

2.《亲爱的家人》绘本。

3.沈坚,郎娜,邵鹏. 幼儿社会性学研究[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以上是本次示范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设计的详细内容,旨在向教师展示如何设计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社会教学课程。

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四篇)

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四篇)目录: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一幼儿园做蛋宝宝的爸爸和妈妈教案二幼儿园做蛋宝宝的爸爸妈妈教案三幼儿园可爱的动物头饰教案四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一设计意图:我班正在进行的主题是“我爱我家”,主题目标与要求是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尊敬父母与长辈。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很单薄,其实在幼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这个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大胆介绍家人的情况;通过散文、听听、讲讲、画画等形式对“家”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在进行爸爸本领大和妈妈和我这两个二级主题的时候,孩子们主动回家询问爸爸妈妈的有关情况,如爸爸妈妈的职业、年龄、爱好等。

本次活动在孩子对父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一个贴贴、画画、讲讲的机会,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家的爱,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1、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粘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

2、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记录纸、彩笔、生肖图片、奖状等。

活动流程:情感激发——交流示范——自主操作——延伸活动活动过程:一、情感激发。

1、请来了一个老朋友,看看是谁?(小丸子)2、小丸子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猜猜是什么?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哈哈俱乐部要进行一个找秘密比赛。

4、找谁的秘密?5、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有多少?(自主交流)6、小结:你们真棒,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属相,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还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7、提升:我们平时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去了解,这样就会发现很多的秘密,也会更爱我们幼儿园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5篇)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5篇)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5篇)中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篇1活动设计背景如今的幼儿大都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之中,他们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他们认为他们的美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大班的孩子,也该学会明白一些道理,为了让孩子知道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在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考虑搞这样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讲解并描述、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期望,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3、引导幼儿正确熟悉自己缺乏,以后留意订正。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讲解并描述、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讲解并描述详细事例,能引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敬意,感恩父母。

3、引导幼儿正确熟悉自己缺乏,以后留意订正。

活动预备1、提前要求幼儿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爱吃的食物、喜爱穿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等。

2、了解父母的职业3、小红花若干活动过程一、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1、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父母的职业、爱好、喜爱吃的食物、喜爱的运动等。

活动开头,要找一个胆子大的、语言表达流畅的孩子起一个带头作用,然后再鼓舞想说又不敢主动站起来的孩子。

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

2、分组沟通,让每位小伴侣都有讲话的机会。

二、夸夸我的爸爸妈妈1、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起早贪黑、成天劳碌的典型事例。

引导孩子讲,让孩子知道讲什么?该怎么讲?〔工作多么辛苦呀、家务活重呀等等〕2、讲讲爸爸妈妈怎么疼你、爱你?引导孩子从吃的、穿的、玩的,可怕摔着、碰着,病了又是如何照看、担忧等等,使幼儿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温馨的亲情。

三、如何报答我的爸爸妈妈1、分组商量:怎样汇报生我养我的父母?鼓舞幼儿相互出想法,提建议。

让孩子学会感恩2、想一想自己能帮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自己原来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怎么办?四、为表现好的小伴侣佩戴小红花,鼓舞小伴侣们连续努力。

五、老师寄语:我们都应当好好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小伴侣们,既然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的爱我们,我们也应当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词汇的意思。

2.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亲爱的爸爸妈妈进行日常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词汇:亲爱的爸爸妈妈2. 句型: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3. 对话:学生模拟与父母对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词汇的运用。

2. 难点: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运用。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新课教学: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词汇和句型。

3. 情景演练: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与父母对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 口语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情景演练和口语练习中的表现,判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在父母的面前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2.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九、教学大纲:1. 下一节课将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和感激。

2. 继续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亲爱的爸爸妈妈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 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恩,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体会父母为他们付出的努力。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恩,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心意。

2. 教会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彼此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养成体谅父母、感恩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演示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方法。

4.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引导,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体谅父母。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景剧,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 准备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和教学内容等。

4. 准备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六、教学内容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体会父母为他们付出的努力。

2. 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体谅父母,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方法。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体谅父母,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母”的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尝试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沟通技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我爱爸爸妈妈9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我爱爸爸妈妈9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爱爸爸妈妈9篇我爱爸爸妈妈 1--主题班会活动目标:通过学生对父母的采访,体验父母养大自已的辛劳,教育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孝敬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班会课讨论的主题是《我们爱爸爸妈妈》,课前大家认真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生活,并且当一回小记者,采访爸爸妈妈,看你们是怎样从“小不点”长到这么大的。

现在,大家一定都想来夸夸你们的爸爸妈妈吧?瞧!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样子,谁先来发言?二、夸夸爸妈1、夸爸爸、妈妈。

2、大家都说爸爸妈妈好,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3、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都有很多优点,也很爱我们,但是大家对爸爸妈妈的爱还不够,今后你们准备怎样表达你们的爱呢?学生分别谈要从以下几方面体贴爸爸妈妈:①倒开水。

②按摩。

③捶背。

④考大学,让爸妈高兴。

⑤赚很多的钱。

⑤生病时陪他们。

⑦讲笑话,逗爸妈开心。

⑧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表演节目。

4、朗诵诗:《游子吟》快板《好爸爸,坏爸爸》三、指导行动小品:《咚咚在家里》你们认为咚咚表现得怎样?同学们纷纷指责咚咚做错了,并能说出做错的地方。

那么,你们认为在家里应该怎样做?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表演你们在家里的情景。

(同学们分组表演,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辅导员:看到同学们都这么懂事,老师真的很高兴。

希望同学们回家后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你对爸妈的爱。

我爱爸爸妈妈 2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我班正在进行的主题是“我爱我家”,主题目标与要求是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尊敬父母与长辈。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很单薄,其实在幼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这个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大胆介绍家人的情况;通过散文、听听、讲讲、画画等形式对“家”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在进行爸爸本领大和妈妈和我这两个二级主题的时候,孩子们主动回家询问爸爸妈妈的有关情况,如爸爸妈妈的职业、年龄、爱好等。

本次活动在孩子对父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一个贴贴、画画、讲讲的机会,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家的爱,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粘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

2、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记录纸、彩笔、生肖图片、奖状等。

活动流程:情感激发——交流示范——自主操作——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

1、请来了一个老朋友,看看是谁?(小丸子)
2、小丸子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猜猜是什么?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哈哈俱乐部要进行一个找秘密比赛。

4、找谁的秘密?
5、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有多少?(自主交流)
6、小结:你们真棒,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属相,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还有人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7、提升:我们平时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去了解,这样就会发现很多的秘密,也会更爱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交流示范
1、怎样才能得到找秘密比赛的大奖?除了说出爸爸妈妈的秘密,还要记录下来。

2、用什么办法记既清楚又能让人看明白呢?
3、示范表格式。

4、除了用表格记录还有别的方法吗?(网络图格式)
三、自主操作。

1、导入语:想参加比赛的孩子还不快点把爸爸妈妈的信息记录下来。

2、观察指导重点:
(1)用绘画、粘贴的方式记录爸爸妈妈的年龄、属相等。

(2)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理解情况。

四、颁奖及延伸。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表格。

2、评选,发奖。

(最快速度奖、最佳记录奖、关爱父母奖)
3、延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搬礼物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社会综合活动。

这次活动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礼物为刺激源,以探索和了解搬运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力图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且体验挫折及战胜困难所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尝试搬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2、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玩具
若干,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车、塑料袋、塑料筐等,小山羊布偶
活动过程:
1、谈话:、
“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过了一个自己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啊?开心吗?在‘六一’节那天你们肯定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告诉老师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收到的礼物可真多啊!今天,邵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啊?
2、进入情境:教师出示木偶,由小山羊告诉幼儿礼物在哪里
小山羊:“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被我藏在森林里的大树后面,如果你们能想办法一次把他们都搬完,这些礼物就送给你们玩了!”
3、师幼共同尝试搬礼物
《1》找寻礼物
《2》看看有些什么?
《3》幼儿尝试一次将礼物全搬走
4、请出小山羊,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评价
《1》先请幼儿将自己搬来的礼物放在椅子前
《2》幼儿介绍搬运方法和策略(对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材料,运用的各种方法有创新表现的幼儿予以表扬,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
《3》小山羊结合“一次全搬完‘这一规则要求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大家
《4》教师鼓励幼儿再争取一次机会,不怕失败。

5、师幼共同讨论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6、再次尝试搬礼物
《1》运回礼物
《2》再次尝试
7、归纳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1》小山羊再次评价,决定是否将礼物送给幼儿
A请幼儿归纳方法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决定是否送给幼儿
《2》与现实生活联系,迁移经验:
“今天小朋友在搬玩具的时候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终于成功了,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
么困难也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成功的。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谢小山羊,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把礼物搬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愿望强烈,玩具作为活动的刺激源,的确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整个活动过多的强调了礼物,而没有很好的让幼儿探索搬运方法,体验到一
种合作精神。

团体合作要求太高,可降低为分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