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T:I believe everyone has a dream job. What’s
your dream job?Do your parents support you?If not,
what would you say to your parents? In group of
talk like humans in 25 to 50 years. (教师在课件中
呈 现 此 句) So does this sentence tell us a “fact”
or tell us an“opinion”?
Ss:It tells us an opinion.
T:Why is it an“opinion”but not a“fact”?
Will you buy a camera or silk? (丰富情境,为学生
思考回答问题进行铺垫)
Ss:A camera.
T:Yes.We want to buy things made in Japan.
We want to buy local products.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却持反对意见,希望他集中精力用功读书的故事。
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抽象和
概括,让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充分发展。
2. 依托情境创设,提升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
基础上予以指导。
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指的是对事物或者观点的
Ss:Yes.
经验、方法以及作者通过语篇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T:Can robots work in factories today?
用。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使语言与思维发生相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
基于提升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实践研究

2022020年22期总第514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提升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实践研究文/万妍君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其中思维品质是比较重要的,是对英语学科分析和思考的主要因素。
阅读能力涉及对语言词汇的知识范围,语法和各种复合句型的基本分析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一、加强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理解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阅读知识,并且可以在学习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通常有丰富内容,阅读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七年级上unit 2 “Let’s Play Sports”时,教学生阅读“Read and understand”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他们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
然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运动爱好者女孩每周做些什么。
在领会了阅读内容之后才能更加方便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提高教学信息化背景下,使用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多媒体课件集图片、声音、视频和文字于一体,更能直观地去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学校教学的发展需要,今后的教学一定需要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声情并茂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创设阅读情境教学,比如,在学习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 Unit 7 “Film”这一单元中的“Kitty’s favourite film star”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欣赏几张奥黛丽·赫本的照片,为学生讲解奥黛丽·赫本参加演出的影片,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英语去讲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含义,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奥黛丽·赫本的性格特点,学生充分了解之后就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课文中的潜在含义。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问题设计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问题设计阅读课堂的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普遍存在简单化,表层化的趋势。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7 section B2a-2e的一堂阅读课为例,尝试在阅读课堂中设计层级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发展。
标签:阅读课堂;问题设计;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通过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发展。
然而,当前教师的阅读课堂问题设计多停留在理解与掌握语篇大意的层面,这种提问方式属于浅层次阅读的范畴,缺乏对学生纵观全文的的视野的培养。
其次设计的问题缺乏层次性,需要学生思考探究或者创造批判的问题较少,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浅层次阅读进入深层次阅读,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发展。
现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 sectionB2b的阅读文章为例,阐述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层级性问题可试行的一些方法。
1、设计记忆类问题,了解文章基本信息这类问题,是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也符合阅读应该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类问题通常可直接在文中被找到,设问时可采用when,where,what,how,who等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句式。
笔者结合课文中的已有问题,编写了以下几个记忆类问题:(1)What do the baby pandas eat for breakfast?(2)What do adult pandas eat?(3)How does Lin Wei take care of the pandas every day?(4).How many pandas are in the world now?这些问题属于事实类问题,结合文章开头介绍的“scan”这一阅读策略,学生能够快速轻松地获得相关信息。
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重点分析了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阅读教学。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行具体展示。
在总结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学生思维品质,理论基础,重要性,实践案例分析,提升方法,总结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科目,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思维训练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界提出了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随着这一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推广,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逐渐受到重视。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感。
如何有效地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阅读教学,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一理念,以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实践方法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2. 探讨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阅读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影响;3. 探讨如何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阅读教学,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4. 探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5. 分析实践案例,探讨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6. 总结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展望未来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指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_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33期总第681期英语学习活动观下指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3 Section AReading“Save the sharks”为例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13 Section A“Save the sharks”阅读课为课例,阐述了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下,围绕主题语境,从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到超越语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者简介:王舒罕,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一、核心素养下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新课标提出,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据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能力、多元思维、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能力发展。
这个过程既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提升的过程。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层次,导致课堂留给学生只有碎片化、表层化的知识,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体迁移运用;课堂教学活动单一,以师问生答、教师牵引为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文本背后的内涵未被挖掘,学生的高阶思维得不到发展,关键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英语核心素养难以提升。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3 Section A Reading “Save the sharks”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单元角度深度解读教材及文本,结合班级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核心维度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次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尝试。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
本文针对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思维品质培养缺失的问题,结合阅读课例,阐述了通过理清语篇内容、深挖主题意义、创设活动情境、设问题链、以读促写等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深度学习初中英语主题意义阅读教学一、引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但能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现创新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一)缺乏有效整合阅读材料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主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词汇、语法、段落大意和方法指导,忽略开展基于主题意义引领下整体设计和有效地的思维训练活动,导致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缺失。
(二)欠缺思维层次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侧重信息获取,更多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学设问倾向于零碎化、表层化,缺乏从思维层次深挖文本,学生的高阶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不能达成思维品质训练和情感态度升华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鉴于以上问题分析,在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势在必行。
笔者以执教九年级Unit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为例,在翻转课堂中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一)理清语篇脉络,培养整体思维解读语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就是要回答How的问题,即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结构,语篇的编排、段落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主题为“保护环境”。
本单元一共有五个语篇,分别从听、说、读、写、看不同的维度,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基于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

基于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
摘要:新课标下,发展思维品质是初 中英语阅读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问题链 的设计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 本人课堂展示的一节课例,阐述如何通过 设计合理科学的读前、读中、读后问题链, 从而系统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 问题链 一、引言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 一,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现象、分析比 较异同、归纳语言和篇章特点、辨识语言 形式和篇章结构,同时还能评价语篇所承 载的观点和态度等(高新风,2017)。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而有效的潜移课堂提问正是培养学生阅 读能力的手段。这里指的不是单个、孤立 的问题,而是有层次有逻辑性的问题链。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链设计 本文以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 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B 2a-2e 阅 读 课为 例 ,根 据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如何设计培养 思维品质的问题链。 阅读材料是关于美国感恩节及感恩 节传统食物—— —火鸡的制作。阅读语篇分 为两大部分:一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二 是火鸡得到制作过程和方法。 1.阅读前导入主题,激活已知。 有效的引入式问题链不仅能够自然 地引出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 语言运用的兴趣。本堂课在进入文本阅读 前,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Q1: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Q2: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 Q3:What do people usually eat on these special days? 2.阅读中循序渐进、多层次训练思维 能力。 “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最好是由具体 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教师还可以先设 计一个总括性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将 其分解为若干难度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 逐一回答”(刘炜,2013)。 在本堂课的读中环节,本人设置了三 个层次的问题: (1)第一层次:初步感知,预测大意。 Q1:What’s the picture about?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基于思维品质的阅读课教学,可以系统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整合资源,打破传统的阅读课思维模式,及时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变换思考问题的方向,先破后立,也许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前言:学习英语,首先要学会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特别是快速、准确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超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提高教师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的必要性思维品质也称智慧品质,通常是指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其表现。
新课标将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以跨文化视角去深入观察和认识世界,以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具体而言,思维品质主要具有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评性和敏捷性等特点,而青少年时期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时刻,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并做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工作。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一)围绕主题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的一种品质,通常是指个体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进而给出不同解决措施。
发散性思维突破个体原有的认知点,强调开展多方面的思考,其具有很强的活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摘要】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
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就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主要阐述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
探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思维品质一、引言《义务教育英语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更重视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或弱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英语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
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案,多种途径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良好的思维品质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与新问题中,符合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课本为载体,深入文本解读,开拓教学思路,多样化,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乐思,善思,敢思,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品质。
二、思维品质的内涵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1.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概括—迁移能力强。
如“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独创性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
4. 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非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
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
5.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智力的敏锐程度。
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6. 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三、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策略(一)深度挖掘文本,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表层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积极思考,研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新标准英语八下Module9 Friendships Unit2 阅读课。
A beautiful smile 讲述了一个甜美的微笑改变了作者的生活的感人故事。
作者选择记叙文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文章埋着明暗两条主线。
明线似乎指向教材模块主题“友谊”的重要性。
其实埋着的暗线是作者生活态度即面对新环境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改变。
所以文章标题的中的smile,也具有两重含义。
不仅是女孩对作者的微笑,而且更指向作者在文章最后的感悟“对生活的微笑”。
正如作者所表达的,“My suggestion is: smile at the world and it will smile back.”因此,笔者围绕这一明一暗的主线,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思考作者感情以及生活态度的变化。
首先由题目A beautiful smile出发问学生:Whose smile is the passage about?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找到明线的答案:a girl—one of my classmates.接着循着友谊的明线,逐一找出作者生活情感态度的变化这条暗线。
When did the writer meet the girl? —My first year at a new school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came to the new school? —lonely, afraid to make friendsWhat did the writer do while ot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couldn’t talk to anyone, sat in silence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the girl smiled at her one day? —feel bright, friendly, happy, lively and warmHow did the girl’s smile change the writer’s life?—started to talk with others, trust people, they included me, become best friends.Did the girl remember her smile at the writer that day? —No (女孩的微笑的无意间的)学生吃惊的发现,女孩对于这个重要的、作者如视珍宝的微笑居然毫无印象。
接着追问学生到底是女孩的微笑改变了作者的生活,还是她自己的生活态度改变了她的处境。
What changed her life in fact, the girl’s smile or the writer’s active way of life?接着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段:Now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 If you think you are lonely, you might always be alone. 学生得出答案,真正改变作者处境的是the writer’s active attitude to the life。
由此回到最开始讨论的标题A beautiful smileWhose smile is the passage about?通过一步步思维的引导,学生已经能透过文本看到文章的本质内涵。
文章不仅仅讲的是the girl’s smile at the writer,更重要的是文章的主题—smile at the world, and it will smile back敞开胸怀去接纳别人,别人也自然接纳你。
在这节阅读课中,笔者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把一个难度大,需要深挖文本的问题分解成一组易于理解的小问题,逐步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深入挖掘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落脚点,及时引出探究性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多角度拓展话题,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从同一个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或变换角度设疑,开发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潜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例如,新标准英语八下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 Unit 2 阅读课,文章从描述与人类最为密切的太阳系开始,逐渐过渡到太阳系以外的星系,在陈述人类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困惑:地球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生命呢?教材设置了四个标题让学生选择。
1.Anyone out there?2. Life on the earth3. The sun and other stars 4 . Thestars at night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四个标题和课文图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What do you expect the passage to talk about?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the sun /other planets/ the stars/ the moon/ Mars/ solar system/ universe/galaxy/ space station /spaceship/astronaut/ life on other planets/ ET/ UFO等等。
笔者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对他们的活跃思维大加赞赏。
并把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接着让学生阅读文章,同时圈出黑板上在文章中出现的内容。
让学生选择标题时,很多学生还是在四个标题间徘徊不定。
因为学生发现文章似乎覆盖了全部标题。
这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假如你是作者,拿到四个标题,你分别会写什么内容呢?1.If you are the writer,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with the first title –Anyone outthere?S1: Is there life on other planets?S2: What are other planets like?S3: Have the scientists explored other planets?S4: Why haven’t scientists found any life on Mars?2.If you are the writer,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with the second title –Life on theearth?S1:How did life begin?S2: Why did dinosaurs disappear?S3:How did life develop on the earth?3.If you are the writer,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with the third title –The sun andother stars?S1:What is the sun like?S2: What differences are between the sun and other stars?S3:Why is the sun important to the earth?4.If you are the writer,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with the third title –The stars atnight?S1:How to use telescopes to look at the stars?S2: What does some groups of stars look like at night?通过对四个标题的逆向思维后,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具有逻辑性,便能在有充分的理由下准确地排除后三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