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与箱形基础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有用)465箱形基础

由局部弯曲产生的弯矩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并叠加 到整体弯矩中去。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1)上部结构等效刚度
n
第i层上柱线刚度 第i层下柱线刚度
K ui K li 2 EB I B Eb I bi 1 2 K K K m Ew I w i 1 bi ui li
第四节箱形基础
内墙与外墙: 箱形基础的内、外墙,除与剪力墙连接外,其强身截 面应满足:
V 0.25 cf c A
相应于荷载 效应基本组 合时的强身 截面承受的 剪力
竖向强身 有效面积
混凝土强度 影响系数
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内外墙,尚需进行受弯计算,此 时将强身视为顶、底部固端的多跨连续板。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特点: (3)有较好的补偿性,箱形基础的埋深一般较大,基 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和水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由于 建筑自重和荷载产生的基底压力。 如果箱形基础有足够的埋深时,使得基底上自重应力 等于基底接触压力,从理论上讲,基底附加应力等于零, 在地基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地基沉 降,也不会出现承载力问题,按照这种概念进行地基基础 设计的称为补偿性设计。
箱形基础承受的 整体弯矩
EF I F MF M EF I F EB I B
由整体弯曲产生 的弯矩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3)局部弯曲弯矩 局部弯曲产生的弯矩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并叠加到 整体弯矩中。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顶板底板: 箱形基础底板除根据荷载与跨度大小按正截面弯曲强 度决定外,其斜截面抗剪强度应符合要求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1)上部结构等效刚度
n
第i层上柱线刚度 第i层下柱线刚度
K ui K li 2 EB I B Eb I bi 1 2 K K K m Ew I w i 1 bi ui li
第四节箱形基础
内墙与外墙: 箱形基础的内、外墙,除与剪力墙连接外,其强身截 面应满足:
V 0.25 cf c A
相应于荷载 效应基本组 合时的强身 截面承受的 剪力
竖向强身 有效面积
混凝土强度 影响系数
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内外墙,尚需进行受弯计算,此 时将强身视为顶、底部固端的多跨连续板。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特点: (3)有较好的补偿性,箱形基础的埋深一般较大,基 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和水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由于 建筑自重和荷载产生的基底压力。 如果箱形基础有足够的埋深时,使得基底上自重应力 等于基底接触压力,从理论上讲,基底附加应力等于零, 在地基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地基沉 降,也不会出现承载力问题,按照这种概念进行地基基础 设计的称为补偿性设计。
箱形基础承受的 整体弯矩
EF I F MF M EF I F EB I B
由整体弯曲产生 的弯矩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3)局部弯曲弯矩 局部弯曲产生的弯矩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并叠加到 整体弯矩中。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四节箱形基础
顶板底板: 箱形基础底板除根据荷载与跨度大小按正截面弯曲强 度决定外,其斜截面抗剪强度应符合要求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有用)-5-6.6工程实例(共49张PPT)

第十五页,共49页。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根底
第五节 工程实例(shílì)及实例(shílì)
(gēndǐ)
实例(shílì)6.2:中国电信分通析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
8〕在厚筏板根底中,对设置板中部钢筋虽标准有要求但工程界观点不同, 本工程采用设置暗梁的方法,利用筏板钢筋作为暗梁纵向钢筋,在根本不增 加根底纵向钢筋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关键部位筏板的抗剪承载力, 既可以在根底底板中起骨架作用,解决板顶钢筋的架立问题,又可以很好地 解决中筒角部及柱底处根底板的配筋集中问题。
2,地下共四层作为机房和车库,中国电信楼通信指挥楼地上 14层,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 地上 18 层,建筑最大高度 83m,总平面布置如图 6.5.3。
第八页,共49页。
第五节 工程(gōngchéng)实例及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根底 (gēndǐ)
实例分析
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
3当窗井墙的底板与基础底板平齐时应考虑窗井墙对基础底板的支承作用窗井的底板不应按基础底板的悬挑板计算可将其作为支承在地下室外墙和窗井外墙上的单向板设计窗井隔墙按从地下室内墙伸出的悬臂梁计算并为窗井墙根部的剪力为窗井隔墙厚度为窗井隔墙的有效高度第六章第六节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三地下室外墙设置很长或通长窗井时未设置分隔墙第六章第六节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1
裙楼的抗浮设计问题是结构(jiégòu)设计的大问题。
第十九页,共49页。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根底
第五节 工程(gōngchéng)实例及
2〕地质条件(tiáojiàn) 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根底持力层为第四纪沉积的卵石,圆砾⑤层,局部为粉 质粘土、粘质粉土⑥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⑥1 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⑥2 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30 kPa。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
1
简介
箱形基础是一种将柱子固定在一个混凝土
特点
2
箱中的基础结构,以提供更大适应
不同建筑物的要求,并提供更高的抗震能
力。
3
应用
箱形基础常用于高耸建筑、桥梁塔楼和需 要额外支撑的巨型设施。
基础选择的考虑因素
结构重量
建筑物的重量是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的重要考 虑因素。
施工过程
选择基础类型时,还需要考虑施 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可行性。
结论
1 基础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适当的基础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
2 专业咨询帮助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一定要咨询专业的结构工程师以获得最佳结果。
3 可靠性和耐久性
合理设计和施工基础将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 形基础
在建筑结构中,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是三种常见的基础类型。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基础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柱下条形基础
1 简介
柱下条形基础是用于支撑 柱子并将柱子的荷载传递 到地基的一种基础类型。
2 特点
它通常由一系列混凝土条 形构成,可以通过增加条 形数量来增强基础的承载 能力。
3 应用
柱下条形基础适用于较小 的建筑物,如住宅、小型 商业建筑和轻型工业建筑。
筏形基础
简介
筏形基础是一种大型扁平基础, 覆盖整个建筑底部,以均匀分 散荷载并保证结构稳定。
特点
它使用大面积混凝土平板,可 以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并减少地 面沉降。
应用
筏形基础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如高层建筑、桥梁和重型工业 设施。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类型也会影响选择合适 的基础。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顶板、底板、外墙和内墙组成的空间整 体结构。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空间部分可结合建筑使 用功能设计成地下室,是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 种基础形式。
箱形基础 的组成
箱形基础的 布置
26
箱形基础的特点 (1)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的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软弱且分布不均的 情况,当地基特别软弱且复杂时,可再用箱基下桩基的方 案。
4
肋梁可设在板下使地坪自然 形成,且较经济,但施工不方便 。肋梁也可设在板的上方,施工 方便,但要架空地坪。
布置纵横向肋梁时,应使其 交点位于柱下。
肋梁向下突出,断面可做成 梯形,施工时利用土模浇注混凝 土。
通常采用肋梁向上突出的形 式。
肋梁
填土或低标号混 凝土或盖板
5
第二节 筏形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构造
筏板悬臂长度,横向不宜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 于600mm。如采用不埋式筏板,四周必须设置联连梁。
13
第三节 筏形基础内力的简化计算
❖筏形基础的受力特点 合理确定基底反力分布是问题的关键。 在工程实际中,筏形基础的计算常采用简化方法,
即假设基础为绝对刚性、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并按静 力学的方法确定。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一般基础 不能满足要求,可将基础扩大成支承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大 钢筋混凝土板,即成为筏形基础或称为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的优点: (1)能减少地基土的单位面积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2)增强基础的整体刚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纵 向肋及横向肋可按多跨 连续梁计算。
18
右图所示的筏形基础, 在柱网单元中布置了次肋, 次肋的间距也较小。筏基梁 板的内力可采用平面肋形楼 盖的算法。筏基底板按单向 多跨连续板计算。
箱形基础 的组成
箱形基础的 布置
26
箱形基础的特点 (1)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的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软弱且分布不均的 情况,当地基特别软弱且复杂时,可再用箱基下桩基的方 案。
4
肋梁可设在板下使地坪自然 形成,且较经济,但施工不方便 。肋梁也可设在板的上方,施工 方便,但要架空地坪。
布置纵横向肋梁时,应使其 交点位于柱下。
肋梁向下突出,断面可做成 梯形,施工时利用土模浇注混凝 土。
通常采用肋梁向上突出的形 式。
肋梁
填土或低标号混 凝土或盖板
5
第二节 筏形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构造
筏板悬臂长度,横向不宜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 于600mm。如采用不埋式筏板,四周必须设置联连梁。
13
第三节 筏形基础内力的简化计算
❖筏形基础的受力特点 合理确定基底反力分布是问题的关键。 在工程实际中,筏形基础的计算常采用简化方法,
即假设基础为绝对刚性、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并按静 力学的方法确定。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一般基础 不能满足要求,可将基础扩大成支承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大 钢筋混凝土板,即成为筏形基础或称为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的优点: (1)能减少地基土的单位面积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2)增强基础的整体刚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纵 向肋及横向肋可按多跨 连续梁计算。
18
右图所示的筏形基础, 在柱网单元中布置了次肋, 次肋的间距也较小。筏基梁 板的内力可采用平面肋形楼 盖的算法。筏基底板按单向 多跨连续板计算。
筏形和箱形基础-2-6.1基本要求

整理ppt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构造要求
4.(《地基规范》第 8.4.15 条)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 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一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 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不超过 20%
对表 6.1.1 中“比较均匀”和“刚整理度ppt较好”的定量把握,应根据工程经验 确定,当无可靠设计经验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计算。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计算要求
2.(《箱筏规范》第 5.3.9 条)当地基比较复杂、 上部结构刚度差,或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较大时,筏基 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进行分析。
b/
6
严格得多,仅为后者的10%。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构造要求
2.(《混凝土高规》第 12.1.9 条、《地基规范》第 8.4.3 条、 《箱筏规范》第 5.1.6 条)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最大水头与防水 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表 6.1.8 采用,且不应小于 0.6Mpa。必要时可设 置架空排水层。
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 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宜符合下式要 求: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 底面边缘抵抗矩;
eq
0.1W A
基础底面积。
(6.1.5)
【注意】
对基础偏心距e q的限制,其本质就是控制基础底面的压力 和基础的整体倾斜,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类型的基础,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构造要求
4.(《地基规范》第 8.4.15 条)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 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一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 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不超过 20%
对表 6.1.1 中“比较均匀”和“刚整理度ppt较好”的定量把握,应根据工程经验 确定,当无可靠设计经验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计算。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计算要求
2.(《箱筏规范》第 5.3.9 条)当地基比较复杂、 上部结构刚度差,或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较大时,筏基 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进行分析。
b/
6
严格得多,仅为后者的10%。
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一节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构造要求
2.(《混凝土高规》第 12.1.9 条、《地基规范》第 8.4.3 条、 《箱筏规范》第 5.1.6 条)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最大水头与防水 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表 6.1.8 采用,且不应小于 0.6Mpa。必要时可设 置架空排水层。
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 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宜符合下式要 求: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 底面边缘抵抗矩;
eq
0.1W A
基础底面积。
(6.1.5)
【注意】
对基础偏心距e q的限制,其本质就是控制基础底面的压力 和基础的整体倾斜,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类型的基础,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包括:
1. 条形基础(Strip Foundation):适用于墙体或者连续排列的柱子,沿建筑物外墙或内部承重墙连续布置的基础形式。
2. 单独基础(Isolated or Spread Footing/Foundation):也称为独立基础,主要用于单个柱子或者独立墙下的基础,承担并分散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地基土层中。
3.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也叫板式基础,是将整个建筑物下面的地基表面用钢筋混凝土整块浇筑成平板状,像一个筏子浮在土壤上,用于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分布不均匀或需要减少沉降差异的情况。
4. 箱形基础(Box Girder or Box Foundation):是一种空间结构的基础形式,通常由四周及底板封闭形成箱型结构,用于承受较大集中力或需要增加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场合。
这些基础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上部结构荷载的分布情况、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多种
因素。
第三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特点:整体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基底压 力较均匀;造价高于扩展基础。 常用作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基础。
(a)
倒T形
肋梁 翼板
(b)
b截面
a截面 柱下条形基础 图2-6 柱下条形基础 (a)等截面条形基础 (b)局部扩大条形基础 (a)等截面的 (b)柱位处加腋的
(二)构造要求
翼 板 厚 ≥ 200mm , <250mm 时等厚; >250mm 变厚 i≤1.3 ; 柱荷较大时在柱位处加腋; 板宽按地基承载力定。 肋梁高由计算确定,初估可 取柱距的 1/8 ~ 1/4 ,肋宽由 截面抗剪确定 两端宜伸出柱边,外伸悬臂 长l0宜为边跨柱距的1/4
深开挖等问题,且箱基的地下空间利用不灵活
适用于规模大、层数多、结构和地基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4.1.2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是建筑体系中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荷载的作用下,三者不但要保持力的平衡,在变形上也必须协
调一致。 基础的变形情况对地基反力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绝对刚性
状态对于地基反力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故不应采用常规方 法设计。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对大量建筑物通
常采用“构造为主,计算为辅”的原则,采用简化方法进
行设计,即计算时只考虑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而在构 造措施上体现整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特点。
上部结构通过墙、柱与基础相连结,基础底面直接与地 基相接触,散着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接触处既传递荷 载,又相互约束和相互作用。若将三者在界面处分开,则 不仅各自要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还必须在界面处满足变形 协调、位移连续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主要取决 于它们的刚度。
第三章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2. 当荷载分布不均匀,有可能导致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比较敏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次应 力或影响使用功能时。
3.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筏形基础
定义: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
✓ 有限长梁解答
✓ 短梁(刚性梁)
6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无限长梁的解答
1. 微分方程式
EI
d 2w dx2
M
上式连续对坐标x取两次导数,得
EI d 4w d 2M bp q
dx4
dx2
对没有分布荷载作用的梁段
d4w d2M EI dx4 dx2 bp
(3-9) (3-10)
右侧截面有M
M 0
/
2, 得C4
M02
/
kb,于是有
w M 0 2 ex sin x
kb
对x求一阶、二阶、三阶导数,得
w
M 0 2
kb
Bx
,
M 0 3
kb
Cx, M
M0 2
Dx ,V
M0
2
Ax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计算承受若干个集中荷载的无限长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可 分别计算各荷载单独作用时在该截面引起的效应,然后叠加得到 共同作用下的总效应。
与该点竖向位移s成正比 p k s
k—地基抗力系数或基床系数,kN/m3,可查表1-12及1-13(P.25)
微分方程及其解答 (a)
O
控制 方程
d 4w dx 4
4
4w
0
x dx q
q
(b)
x
V
V+dV
M
3. 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比较敏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次应 力或影响使用功能时。
3.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筏形基础
定义: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
✓ 有限长梁解答
✓ 短梁(刚性梁)
6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无限长梁的解答
1. 微分方程式
EI
d 2w dx2
M
上式连续对坐标x取两次导数,得
EI d 4w d 2M bp q
dx4
dx2
对没有分布荷载作用的梁段
d4w d2M EI dx4 dx2 bp
(3-9) (3-10)
右侧截面有M
M 0
/
2, 得C4
M02
/
kb,于是有
w M 0 2 ex sin x
kb
对x求一阶、二阶、三阶导数,得
w
M 0 2
kb
Bx
,
M 0 3
kb
Cx, M
M0 2
Dx ,V
M0
2
Ax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计算承受若干个集中荷载的无限长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可 分别计算各荷载单独作用时在该截面引起的效应,然后叠加得到 共同作用下的总效应。
与该点竖向位移s成正比 p k s
k—地基抗力系数或基床系数,kN/m3,可查表1-12及1-13(P.25)
微分方程及其解答 (a)
O
控制 方程
d 4w dx 4
4
4w
0
x dx q
q
(b)
x
V
V+dV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板带法的缺陷是没有考虑条带之间的剪力, 因而梁上荷载与地基反力常常不满足静力 平衡条件,必须进行调整;另外,由于筏 板实际存在的空间作用,各板带横截面上 的弯矩并非沿横截面均匀分布,而是较集 中于柱下中心区域。
• 因而可采用弯矩分配 法将计算板带宽度b(或 a)的弯矩按宽度分为三 部分,把整个宽度b上 的2/3弯矩值作用于中 间b/2部分,边缘b/4各 承担1/6弯矩。
• 箱形基础埋置较深,能与基底和 周围土体共同工作,从而增加建 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并有较好的 抗震效果。
• 同时,由于埋深较大,基础底面 处的土自重应力和水压力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补偿由于建筑物自重 和荷载产生的基底压力,起到减 少地基沉降和提高地基稳定性的 作用。
p0=p-γGd
•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认为对柱距变化和柱间的荷 载变化不超过20%、柱网间距较小、上部荷载不 很大的结构可选用平板式筏基;
• 对于纵横柱网间尺寸相差较大,上部结构的荷载 也较大时,宜选用带梁式的筏板基础。
• 对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如果每道剪力墙都 直通到基础,一般习惯把筏板基础做成平板式的; 而对每道剪力墙不都直通到基础的框支剪力墙, 必须选用带梁式的筏板基础。
• 筏板配筋除符合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 尚应有一定的连通配筋;跨中则按实际配筋率全 部贯通。筏板悬臂部分下的土体如可能与筏板脱 离时,应在悬臂上部设置受力钢筋。当双向悬臂 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时,宜在板底布置放射状附加 钢筋。
第三节 箱形基础的设计原则 和构造要求
• 箱形基础是由钢 筋混凝土顶、底 板、侧墙和一定 数量内隔墙构成 的、具有相当大 的整体刚度的箱 形结构。
地基承载力
(3) 筏形基础的应用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 • 软土地基上采用交叉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建
筑物的容许变形和地基承载力要求时; • 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荷载很大,必
须将基础连成一整体后才能满足地基承载 力要求时; • 在风荷载或地震荷载作用下,欲使基础有 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时。
b/4 b/2 b/4 b
a/4 a/2 a/4 条中心
条边缘
a
弹性板法
当筏基的刚度不够大,不能采用刚性板方法 时,可采用弹性板法。弹性板法中最常用 的是文克尔地基上筏板基础的计算方法
5、筏板构造
• (1) 筏板厚度 筏板厚度根据抗冲切、抗剪切要求确定。 一般不小于柱网较大跨度的1/20,并不小 于200mm(对于梁板式筏基不应小于 300mm)。另外,对于荷载较大的建筑, 也可采用厚筏板,厚度可取大筏基底板面积时,扩大位置宜优先考虑 设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对基础梁外伸的梁板式 筏基,筏基底板挑出的长度,从基础梁外皮起算 横向不宜大于1200mm,纵向不宜大于800mm; 对平板式筏基其挑出长度从柱外皮起算横向不宜 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于600mm。筏板的外 挑部分可做成坡度,但其边缘厚度不小于200mm。
第四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刘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1) 筏形基础类型
• 柱下筏板基础 • 墙下筏板基础
• 平板式筏板基础 • 梁板式筏板基础
(2) 筏形基础特点
• 筏形基础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 钢筋混凝土基础
• 具有施工简单 • 基础整体刚度较好 • 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 能调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 抗震性能也比较好 • 作为一个大面积基础,可按整体稳定性原理确定
第二节 筏形基础的设计原则 和构造要求
一、设计内容
• 筏板选型 • 确定筏板底面尺寸 • 确定筏板厚度 • 筏板内力计算与配筋 • 构造要求
1、筏板选型
• 梁板式筏基所耗费的混凝土和钢筋都较平 板式筏基少,因而具有材耗低、刚度大的 特点;
• 平板式筏基对地下室空间高度有利,施工 也比较方便。
• 筏板基础型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土质、上 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 等因素。
• 筏板厚度根据抗冲切、抗剪切要求确定。一般不 小于柱网较大跨度的1/20,并不小于200mm(对 于梁板式筏基不应小于300mm)。另外,对于荷 载较大的建筑,也可采用厚筏板,厚度可取1~ 3m。
• 具体冲切、剪切计算方法——自学。
•具体冲切、剪切计算方法——自学。
4、筏板内力计算与配筋
• 影响筏板内力的因素很多,包括上部结构 刚度、荷载大小及分布状况、板的刚度、 地基土的压缩性以及相应的地基反力等, 计算分析属于高度超静定问题。
3.筏板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
筏板基础梁与上部柱或剪力墙连接的构造要求
4.筏板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
•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为宜。当板厚小于 300mm时单层配筋,板厚等于或大于300mm时 双层配筋。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 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直径取8~10mm, 间距200~300mm。筏板配筋不宜粗而疏,以有 利于发挥薄板的抗弯和抗裂能力。
p2
l
l
p1
(1-2
a2 2
+
a33)p
y
y
0.625p
筏底反力在基础梁上的分配
刚性板法
• 筏形基础的另一简化方法是刚性板法,适 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大、柱荷载比较均匀 (相邻柱荷载变化不超过20%)、柱距比 较一致且小于1.75/λ的情况。
4
ksb
4Eh J
式中,ks为地基土的基床系数;b 为基础条带宽度,即相邻两行柱间
筏板内力计算简化方法:
倒楼盖法 刚性板法
倒楼盖法
• 当地基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大、且柱荷载 和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基础可被视 为一倒置的平面楼盖,以柱或墙为支座,以地基 净反力(呈直线分布)为荷载。
• 对于平板式筏基,可按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其内 力;对于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可按多跨连续梁计 算。
2、确定筏板底面尺寸
1)基底反力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当受轴心荷载作用时
p f
当受偏心荷载作用时
pmax 1.2 f
对于非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pmin 0
2)如有软弱下卧层,应验算下卧层强度,验 算方法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相同。
3)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基 底平面形心应尽量与结构竖向荷载的重心 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在永久荷载与楼 (屋)面活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偏心距e 宜符合下式要求:
的中心距;J为宽度等于b的条带的
截面惯性距。
a/4 a/2 a/4
条中心
条边缘
b/4 b/2 b/4 b
a
• 当筏基符合上述条件时可被认为是完全刚 性的,此时可采用板带法将筏板划分为如 图所示互相垂直的板带,各板带的分界线 就是相邻柱间的中线。假定各板带为互不 影响的独立基础梁,内力计算时可以作为 刚性截条来计算,也可以作为弹性地基梁 来计算。
e 0.1W A
式中,W为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 边缘抵抗距。
4)基础的沉降
• 基础的沉降应不小于建筑物允许的沉降值, 可按分层总和法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J 50007-2011)规定的方法计算。 如果基础埋置较深,应适当考虑由于基坑 开挖引起的回弹变形。
3、确定筏板厚度
• 双向板按单列、双列、和 多列连续板计算共分5种 情况:
• 三边简支,一边固定; • 两对边简支,两对边固定; • 两邻边简支,两邻边固定; • 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 四边固定。
• 当基础梁跨度相差不大时,可将梁上荷载 按沿板角450线所划分的范围,分别由横梁 和纵梁承担,然后按多跨连续梁分别计算。 当ly/lx>1时,横梁上荷载分布形式为梯形 (式中a为lx和ly中的较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