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第二阶段作业现代交换
北邮 大三下 现代交换原理 实验三 ATM交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名称:ATM交换实验班级:09211311学号:姓名:schnee指导教师:实验三ATM交换实验1.实验目的该部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ATM交换机根据路由表转发ATM信元的过程。
2.实验原理及设计ATM是面向连接的网络,在端到端的通信前必须建立连接。
ATM连接建立以后,在ATM交换节点保存着ATM连接信息的路由表。
ATM交换实际上完成ATM 信元的选路、信头翻译与排队的3个基本功能。
选路就是选择物理端口的过程,即从某个入线端口交换到某个出线端口的过程。
信头翻译是指将信元的信头值(入VPI/VCI)变换为输出信头值(出VPI/VCI)的过程。
信头翻译与选路功能合作共同完成ATM交换。
信头翻译和选路功能的实现是根据翻译表进行的,这里翻译表就是ATM连接建立后保存在ATM交换节点的路由表。
这里我们设计了一个查询路由表的实验。
3.实验主要数据结构:函数功能:在一个给定的路由表中,设计一个根据入端口、入VPI和入VCI 查询出端口、出VPI和出VCI的函数函数原型:#include "aconstant.h"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int Atm_switch ( int in_port,int in_vpi, int in_vci ,RoutTableTypeItem RoutTable[]){}主要数据结构说明:头文件"aconstant.h"信息#define Max_Rout_Line 5//每个路由表最大的表项数。
struct RoutTableTypeItem{int in_port;int in_vpi;int in_vci;int out_port;int out_vpi;int out_vci;};//每一个表项记录入出路由信息函数参数说明int in_port,入端口int in_vpi,入VPIint in_vci ,入VCIRoutTableTypeItem RoutTable[]路由表函数要求,根据参数提供的信息,在给定的路由表中查询出端口和出VPI/VCI,返回该项信息所在路由表数组的下标,若找不到则返回-1。
北邮交换原理第二章作业解答-图文.

思考题1.一个交换单元,若满足:(1交换单元的入端数M等于出端数N;(2没有空闲的入端和出端;(3没有点对多点的连接。
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解答:最多有N!种连接方式。
2.对于M*N(N<=M的交换单元,没有空闲的出端(1不存在同发时,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2存在同发时,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解答:不存在同发时,最多有N!CM N种连接方式;存在同发时,最多有M N种连接方式。
3.用2*2交叉单元构造的16*16可重排无阻塞benes网络,再用2*2交叉单元构造的16*16banyan网络。
画出这两个网络,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和相关性。
解答:16*16可重排无阻塞benes网络如下: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1111111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1111111111116*16banyan网络如下: 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0 10 1 0 10 111111111111111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111111111111相同点:(1两个网络都是有2*2交叉单元构造;(2两个网络都能实现任意入线到任意出线的连接。
不同点:(1benes网络无内部阻塞,banyan网络有内部阻塞;(2benes网络有7级,banyan网络有4级;(3benes网络有多条路径,banyan网络只有一条路径;(4benes网络需要56个交换单元,banyan网络需要32个。
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 (错误)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325,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 TS512B. TS325C. TS69D. TS63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C;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2. (错误)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3的时隙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2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A. 1B. 3C. 5D. A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3. (错误)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
A. 123B. 28C. 21D. 22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4. (错误)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
A. T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B. T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C. T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D. T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C;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5. (错误)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B. MSU的SIF中传送C. TCAP消息中传送D. 在LSSU中传送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6.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北京邮电大学交换仿真指导书

一、简介“现代交换原理仿真实验系统”是为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交换原理》而设计的配套实验系统,它是2001年北京市教委教改立项项目。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中的交换原理和一些实用技术,进一步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各种交换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它是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同时解决大量学生同时实验,并且使进行交换系统核心软件实验成为可能,利用微机进行仿真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研制并不断改进、创新,推出了这套适应教学特点,且灵活、经济、实用的现代交换原理仿真实验系统。
该实验系统的基本思想是这样的:向学生提供仿真的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分组交换机、ATM交换机、MPLS交换机,这些“交换机”能完成跟实际交换系统一样的各种功能。
在这里所谓“仿真”是指交换机的所有硬件动作均由软件模拟完成。
将实验软件系统装在微机上,学生通过对微机键盘的操作,即完成一系列诸如摘机、拨号、挂机等动作,微机屏幕显示上述各个过程及整个交换机中的通信过程,效果直观形象。
“交换机”的通信处理软件部分由各种不同模块组成,且有“标准接口”连接各个模块,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接口和数据结构来完成其中几个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并将该程序装入系统内,替代系统内原有相同的模块,检验是否能完成正常的通信处理,若能,则表明学生所编程序可行,实验通过。
在实验中,学生编程所用语言为学生普遍使用和掌握的C语言。
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是科技人才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前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面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挑战。
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良好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均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应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现代交换原理》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A. 迂回路由B. 高效直达路由C. 转接次数较多的迂回路由D. 基干路由2.3. 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A. 10B. 222C. 351D. 5104.5. 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的线路信令。
A. 话路9和话路26B. 话路10和话路26C. 话路9和话路25D. 话路10和话路256.7.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话路时隙为TS19,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
A. TS0B. TSl9C. TSl6D. 以上均可8.9. 国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位二进制数。
A. 12B. 14C. 24D. 3610.11. 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B. 1~2C. 63D. 63以上12.13. 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B. MSU的SIF中传送C. TCAP消息中传送D. 在LSSU中传送14.15.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四级功能由()完成。
A. 固件B. 硬件C. 软件D. 硬件和软件16.17. 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
A. T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B. T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C. T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D. T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18.19. 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
A. 时分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B. 时分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C. 时分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人,控制读出方式工作D. 时分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20.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北邮交换原理 第二章作业解答剖析

思考题1.一个交换单元,若满足:(1交换单元的入端数M等于出端数N;(2没有空闲的入端和出端;(3没有点对多点的连接。
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解答:最多有N!种连接方式。
2.对于M*N(N<=M的交换单元,没有空闲的出端(1不存在同发时,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2存在同发时,最多有多少种连接方式?解答:不存在同发时,最多有N!CM N种连接方式;存在同发时,最多有M N种连接方式。
3.用2*2交叉单元构造的16*16可重排无阻塞benes网络,再用2*2交叉单元构造的16*16banyan网络。
画出这两个网络,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和相关性。
解答:16*16可重排无阻塞benes网络如下:0 10 10 10 10 10 1 0 10 1 0 10 1 0 10 1 0 10 1 0 10 111111111111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11111116*16banyan网络如下: 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1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1111111相同点:(1两个网络都是有2*2交叉单元构造;(2两个网络都能实现任意入线到任意出线的连接。
不同点:(1benes网络无内部阻塞,banyan网络有内部阻塞;(2benes网络有7级,banyan网络有4级;(3benes网络有多条路径,banyan网络只有一条路径;(4benes网络需要56个交换单元,banyan网络需要32个。
现代交换技术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
单选题
1.C
2.B
3.B
4.B
5.C
判断题
1.T
2. F
3. A
4. F
5.F
画图题
1.
2,无答案
简答题
1.多个VC链路可通过VC交叉连接设备或VC交换设备串联,多个串联的VC链路构成一个VC连接(VCC)。
2用户信令网关,完成ISDN用户信令消息与IP信令消息的互通。
3,B-ISDN模型分为低层和高层。
低层包括:物理层、ATM层、AAL层。
ATM信元的定界借助于HEC字节实现。
信元定界过程中有三种状态:搜索态、预同步态和同步态。
在搜索状态中,系统对接收信号进行逐比特HEC检验。
若发现一个正确的HEC,系统进入预同步态。
,在同步态,系统逐信元HEC检验,若发现连续a个不正确的HEC检验,系统回到搜索态。
4,无答案,5无答案
6,由SDH物理层功能、信元定界和HEC、占用参数控制或网络参数控制(UPC/NPC)、信元处理、输入模块系统管理(IM-SM)和输入模块接续容许控制(IM-CAC)模块组成。
SDH物理层的作用是光电转换、线路解码和比特定时恢复等。
UPC/NPC和信元处理两个功能模块完成ATM层处理。
输入模块系统管理(IM-SM)执行信令信元的信令ATM适配层功能,处理高层信令信息和资源分配等。
输入模块接续容许控制(IM-CAC)负责控制和管理功能,确保ATM交换的正确有效操作
设计题。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
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
2)选择困难。
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
3)安装维护困难。
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
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
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
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
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
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如果移动用户MS用其识别码IMSI来标识自身时,移
动用户MS新进入的MSC/VLR将向()发送置更新区消息。
A. 该移动用户MS注册的HLR
B. 该用户先前所在的MSCVLR
C. 该用户先前所在的MSC
D. 该移动用户MS当前所在的VLR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2.
3.当PSTN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入口GMSC向被叫MS所在的MSC发送的IAM
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号码是()。
A. 被叫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B. 被叫移动用户的识别码IMSI
C.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MSRN
D.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 C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4.
5.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存储注册所在地的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和移动用户
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的数据库是()。
A. HLR
B. VLR
C. MSC
D. EIR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6.
7.程控交换机中用来描述说明交换机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相
互连接关系等内容的数据是()。
A. 配置数据
B. 路由中继数据
C. No.7信令数据
D. 计费数据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8.
9.程控交换机中用来详细记录与一个呼叫的相关信息的数据是()。
A. 资源状态表
B. 用户线存储器
C. 呼叫控制块
D. 设备表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 C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0.
11.设系统每隔200ms对相对时限队列进行一次处理,相对时限队列中的第1
个时限控制块TCB中的时限值为3,第2个时限控制块TCB中的时限值为2,第2个时限控制块TCB的定时时间是()。
A. 700ms
B. 2000ms
C. 1400ms
D. 1000ms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2.
13.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能够确定时钟级程序的运行周期的表格是
( )。
A. 时间计数器
B. 时间表
C. 屏蔽表
D. 转移表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4.
15.操作系统中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调度已具备运行条件的程序在处理机上运
行,从而实现对多个呼叫的并发处理的程序是()。
A. 存储管理程序
B. 任务调度程序
C. 定时管理程序
D. 消息处理程序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6.
17.规范描述语言SDL中用来说明一个模块由几个进程组成,进程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该模块与其它模块的关系的表示层次是()。
A. 模块定义
B. 进程定义
C. 系统定义
D. 以上各层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8.
19.在交换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阶段主要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
( )。
A. 规范描述语言SDL
B. 高级语言
C. 人机对话语言MML
D. 汇编语言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 C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