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练习课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练习课(第1~3课时)

(2)每包饼干8元,每块巧克力的价钱是饼干的3倍。 每块巧克力多少元?
8×3=24(元)
答:每块巧克力24元。
随堂练习
3. [教材P53 练习十一 第4题]
(3)有3只母鸡,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5倍。小鸡有多少只?
3×5=15(只) 答: 第6题] (1)李奶奶养了6只鹅,养的鸭的只数是鹅的7倍。 李奶奶养了多少只鸭?
2. [教材P53 练习十一 第2题]
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几倍?
短跳绳: 长跳绳:
答: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随堂练习
3. [教材P53 练习十一 第4题]
(1)有5只蝴蝶,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4倍。蜻蜓 有多少只?
5×4=20(只 ) 答:蜻蜓有20只。
随堂练习
3. [教材P53 练习十一 第4题]
(2)小明踢的个数是小亮的2倍。 小明踢了多少个? 3×2=6(个)
答:小明踢了6个。
拓展练习
5. [教材P54 练习十一 第8题]
同学们一起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亮踢了3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不唯一。 如:小红踢的个数是张楠的2倍。张楠踢了多少个? 18÷2=9(个) 答:张楠踢了9个。
熊宝宝: 熊妈妈:
给完后,妈妈玉米的 个数是宝宝的2倍。
拓展练习
7. 熊妈妈原来有多少根玉米? [教材P55 练习十一 第12题]
熊宝宝现在的玉米根数: 5+3=8(根)
熊妈妈现在的玉米根数: 8×2=16(根)
熊妈妈原来的玉米根数: 16+3=19(根)
答:熊妈妈原来有19根玉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7=42(只) 答:李奶奶养了42只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

1加法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教材第37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复习引入笔算。
师:像这样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学过,同学们也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那么三位数加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又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看看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联系。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学生齐答)师:我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幅图和表。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观察表格,你能说说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类群的种数各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师:那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呢?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师:回答正确,求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列式是271+122。
(2)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算法。
师:这个算式是三位数加三位数,数字较大不易口算,我们可以用竖式笔算。
还记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是怎样计算的吗?我们可以尝试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来笔算这两个三位数的和。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师: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2.教学教材第37页例2。
师:刚刚我们通过笔算求出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那么计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师:请同学们把这个加法算式同例1的加法算式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例1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例2是三位数加两位数)师:两个加法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相同的地方吗?(点名学生回答)师:对于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我们同样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8张PPT)

3时=( 180 )分 240分=( 4 )时
巩固练习
一集电视剧从8时10分开始播出,8时55分结束,一 共播出了多长时间?
55-10=45(分) 答:一共播出了45分钟。
巩固练习
联欢晚会从晚上7:30开始,演出2小时20分后结 束,结束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7时30分+2小时20分=9时50分
答:结束的时间是9时50分。
巩固练习
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 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 需要多少时间?
45+45+15=105(分)
答:全场比赛需要105分钟。
巩固练习
李丽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1分钟,如果两层之间楼梯的 台阶数一样,李丽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七楼,需 要多长时间? 问题怎么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填一填。
(1)钟面上的三根针中,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那一根是 ( 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圈是( 60) 秒。 (2)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秒针正好走( 一圈 ), 是( 60 )秒,所以1分=( 60 )秒。
(3)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 15 )秒。
(4)2分=( 120 )秒 120秒=( 2 )分
第 3 课时 练 习 课
答7-:1=从6 一楼1到×七6楼=6需(要分6)分钟。 (55答第答答答答答答一一答答答足 李7答1李一联7一7答答一((李155时2-时)13:::::::集列:::球丽:丽集欢集集::集3丽--0钟=113)33)秒600一 全 全 一 全 结 结 电 火 一 结 全 比从 结 从 电 晚 电 电 结 全 一 电 从00面==课秒秒分=分44共场场共场束束视车共束场赛 一束一视会视视束场共视一(上55时针针++((播比比播比的的剧本播的比分 楼的楼剧从剧剧的比播剧楼22的1从从小 小×分分出赛赛出赛时时从应出时赛上 走时走从晚从从时赛出从走练三)11时时6))了需需了需间间了间需下 到间到上间需了到89888822根分=习时:时时时时走走226要要要是是是要两 二是二是要二4447400针(551151:151到到分分课个 楼楼楼1119991991分分分分050000中分000时时时0时3时03分到分分分分3==2半 用用用钟55钟5钟505钟,,99,)455555分分分开达分开开开开分开时时0场了了了。。00。000。经经最分钟钟钟始,钟始始始始钟始分分分分分55,111过过00细=分分分。。。播现。播,播播。播。。。。。分分(上了了最钟钟钟出在出演出出出半((长,,,,要,出,,,)场走如如如晚882888时4时时小时时得))5果果果点分55时555最秒秒两两两255555钟25分分分分分快。。层层层0分,结结结结结分的之之之钟下后束束束束束那间间间,半结,,,,,一楼 楼 楼什场束一一一一一根梯梯梯么跟,共共共共共是的的的时上结播播播播播(台台台候半束出出出出出阶阶阶能场的了了了了了数数数到)的时多多多多多一一一达,时间长长长长长样样样?秒间是时时时时时,,,针一几间间间间间李李李走样时?????丽丽丽一,几用用用小中分同同同格间?样样样是休的的的(息速速速1度度度5分)从从从钟秒一一一,,楼楼楼全走走走走场一到到到比圈七七七赛是楼楼楼需(,,,要需需需)多要要要秒少多多多。时长长长间时时时?间间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与反思

第5单元倍的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8~11*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
2.想一想,做一做。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第8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
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
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
3.练习十一第10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
4.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课时 三位数减法(不退位和退位) 教案(教学设计)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公交地图查询10条公交经过浙江工商大学57/K57(内环)大关小区5:30-21:00大关小区 -- 通信市场 -- 德胜新村 -- 潮王路口 -- 朝晖五区 -- 朝晖三区 -- 朝晖一区(文晖路) -- 朝晖二区(近朝晖路) -- 中山北路口 -- 武林门湖墅路口 -- 市府大楼 -- 密渡桥路口 -- 文三路口(文三路) -- 上宁桥 -- 花园新村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口 -- 教工路北口 -- 大关桥西 -- 上塘路口 -- 大关西六苑 -- 香积寺路口 -- 大关小区K278路政新花园7:15 7:30政新花园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文一西路东口 -- 翠苑一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上宁桥 -- 市府大楼 -- 杭州大厦(环城北路)B2区间蒋村公交中心站5:00-21:20|城站火车站5:50-22:10蒋村公交中心站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宋江村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广场北-- 莫衙营 -- 潮鸣寺巷 -- 菜市桥 -- 城站火车站15/K15路曲院风荷6:00-20:00|汽车北站5:30-20:00曲院风荷 -- 玉泉(植物园大门) -- 浙大 -- 浙大附中(曙光路) -- 求是路 -- 玉古路天目山路口 -- 天目山路学院路口 -- 古荡(万塘路以东) -- 古翠路天目山路口 -- 天苑花园-- 东方通信大厦 -- 九莲新村 -- 花园新村 -- 浙江工商大学 -- 省委党校 -- 打索桥-- 余杭塘上 -- 董家新村 -- 北大桥 -- 登云路口 -- 和睦新村 -- 方家塘 -- 汽车北站(莫干山路)接送车蒋村公交中心站7:30-19:20|六和桥8:40-20:30蒋村公交中心站 -- 蒋村商住区(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文一西路东口 -- 宋江村 -- 翠苑一区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黄龙体育中心(黄龙路) -- 浙大附中(曙光路) -- 虎跑 -- 西环路 -- 桥南(东信大道) -- 新胜(东信大道) -- 六和桥B2路金渡北路公交站5:30-20:20|市民中心6:00-21:30金渡北路公交站 -- 祥符南路西口 -- 古墩路飞虹路口 -- 机动车辆管理所 -- 三坝 -- 政新花园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宋江村 -- 文一路学院路口--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广场北 -- 莫衙营 -- 潮鸣寺巷 -- 菜市桥 -- 新城隧道东口 -- 下车路口 -- 市民中心K307路刘文村5:20-19:00|黄龙体育中心6:10-20:00刘文村 -- 薄板分厂 -- 沈家桥(杭枫公路) -- 焦化分厂 -- 杭玻(沈半路) -- 张家园 -- 袁家村 -- 里横街 -- 沈半路口 -- 皋亭坝 -- 善贤村 -- 沈塘湾(沈半路) -- 二纺机总厂 -- 上塘路口 -- 大关桥西 -- 教工路北口 -- 文一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庆丰村(教工路以东) -- 浙大西溪校区(杭大路) -- 黄龙洞 -- 黄龙体育中心(黄龙路)58/K58(外环)大关小区5:30-21:00大关小区 -- 上塘路香积寺路口(上塘路) -- 大关西六苑 -- 上塘路口 -- 大关桥西 -- 教工路北口 -- 文一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上宁桥 -- 文三新村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门马塍路口 -- 武林门湖墅路口 -- 杭州大厦(环城北路) -- 朝晖一区(河东路) -- 朝晖三区 -- 朝晖五区 -- 潮王路口 -- 德胜新村 -- 通信市场 -- 大关小区K77路荷花苑6:00-19:00 |绍兴路北口6:35-19:35荷花苑 -- 古墩路文三西路口 -- 康乐新村 -- 丰潭路口 -- 丰潭路文二西路口 -- 文二西路丰潭路口 -- 文二西路东口 -- 节能公司 -- 花园西村 -- 团校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口 -- 教工路北口 -- 大关桥西 -- 上塘路口 -- 大关路口 -- 上塘路绍兴路口 -- 绍兴路北口K211路武林广场20:00-0:00 4:00-5:20 |三墩20:50-0:10 4:00-5:40武林广场(东跑道) -- 武林小广场 -- 市府大楼 -- 密渡桥路口 -- 沈塘桥 -- 文二路口-- 下宁桥(文二路)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翠苑一区 -- 宋江村 -- 文一西路东口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政新花园 -- 余杭塘路口 -- 三坝 -- 机动车辆管理所 -- 虾龙圩 -- 华东陶瓷建材市场 -- 振华路口 -- 文星桥 -- 三墩镇政府 -- 三墩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北站05:30-20:00 曲院风荷05:30-20:00 全程票价1.5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第1-3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复习: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 练习: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练习。
3. 拓展:探索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简要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练习,包括个别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
4. 讲解与讨论:对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2. 重点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3. 典型例题:展示几个典型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目,以及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多位数乘一位数题目。
2. 选做题:探索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课后反思1. 学生理解情况: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了解他们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效果:评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及测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书本、窗户、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长方形的周长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周长。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小学数学教案二: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案二: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第三单元第3课时的练习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讲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下面将着重介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带来帮助。
一、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学生学习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遍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接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会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2.掌握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如: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2.练习法:通过多次的练习来解决学生不透彻的概念和对运算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
3.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情景1.开篇铃声响起,老师迅速进入教室,询问同学们是否都准备好了。
2.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进行了一番简单的回顾讲解,帮助学生们迅速回忆起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
3.接着,老师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反复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4.为了增加趣味和互动性,老师设计了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5.老师进行了一次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回顾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应用这一知识点。
五、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对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运算的能力。
同时,通过游戏法的运用,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公开性和兴趣。
六、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不论学习概念还是巩固运算都得到了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倍的认识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1*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课件展示)
1.填一填。
2.想一想,做一做。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8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
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
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
3.练习十一第10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
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
4.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
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