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张福娟

合集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关于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58例老年性脑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

对照组老年性脑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其fugl-meyer评分(38.84±8.52)分、Barthel评分(44.52±11.48)分、护理满意率(86.21)%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患者的护理应用中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护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性脑梗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然而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有限,只有通过护理干预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1]。

因此,我院决定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研究其在老年性脑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58例老年性脑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9例患者。

对照组:男、女性老年性脑梗患者18例、11例,年龄范围(66~74)岁,平均年龄(69.26±2.38)岁。

观察组:男、女性老年性脑梗患者16例、13例,年龄范围(66~75)岁,平均年龄(69.49±2.27)岁。

通过对两组老年性脑梗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的比较可知,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对照组老年性脑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给予对照组患者个人卫生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观察组老年性脑梗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优质护理主要分为健康教育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8-02T15:36:06.13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作者:张勰1 刘畅2[导读] 脑梗死高发于老年人,据临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脑梗死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

1.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2;2.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科室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

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相当,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当,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脑梗死;临床护理脑梗死高发于老年人,据临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脑梗死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并且脑梗死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重,并且容易导致患者留下后遗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患者一旦发病,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以下就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科室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本院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用掷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BADL评分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死;效果现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一直在逐年上升,并且此类疾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老年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所以也容易引发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临床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质量的好坏会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疾病预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2]。

因此,本次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本院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用掷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02±3.14)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5.13±3.16)岁;组间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如遇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以40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脑梗塞老年患者为实验组,以开展常规护理的40例的脑梗塞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8.4±9.6)分,观察组为(67.8±7.9)分,P<0.0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80.0%,实验组更高,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更有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患者;脑梗塞;生活质量前言:脑梗死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且随着老龄化加剧,脑梗塞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发病后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表现为主,患者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辅助高质量的护理管理,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相比常规护理来说服务质量更高,为此,我院针40例脑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对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8年1月-12月间我院治疗人员。

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脑梗死病程平均(2.4±0.6)岁,半身不遂患者11例、口眼歪斜患者9例、语言不利者9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脑梗死病程平均(2.6±0.5)岁,半身不遂患者12例、口眼歪斜患者10例、语言不利者9例。

患者无脏腑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能够正常沟通。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病情管理、生命体征监控等等,结合医嘱予以患者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更新服务观念:要组织科室的所有人员定期的进行学习,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要对《护理人员应知应会手册》进行加强学习,在位患者定制合理的护理计划时,要将观念改变,并且在会议上进行讨论,询问患者和其家属的需求,并且给患者体耿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要以患者为主体,一定程度上尽量满足患者的所有要求。

老年性脑梗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老年性脑梗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老年性脑梗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目的:总结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對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针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标签: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脑梗死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关于此病的临床治愈率较低,病程时间非常漫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其机体免疫能力较差,所以需要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疾病发展进行控制,改善临床护理质量[l]。

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2016.1-2017.1),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71.7±3.7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72.2±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检查其血压与心率情况,对于病情实施评估,指导患者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以及低盐饮食,遵照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如果存在吞咽困难,需要由护理人员辅助进食,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倘若发生异常,需要马上汇报医生采取处理对策,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功能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加快恢复。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结合老年性脑梗死病人优质护理情况,并对病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等护理疗效深入开展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116例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于对照组。

结论:优质护理对脑梗死病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相对较多,在治疗期间使用优质护理的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疗效评价优质护理理念最早起源于国外,随着优质护理理念的逐渐发展以及优点的展现,国外医院已然相对十分擅长于利用优质护理解决老年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问题[1-2]。

本文基于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探究,由此进一步认知优质护理对于脑梗死病人恢复治疗的重要性。

1一般资料以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随机选取我院脑梗死病人116例,分为两组。

表1两组病人基本个人资料分组n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天)并发症(%)男女高血其他压对照组58372169.62±8.4735.77±4.022(3.45)(0.00)实验组5828369.78±7.9634.84±4.241(1.72)1(1.72)P-0.210.1950.2410.1520.0730.0941.2方法入院护理:当病人首次住院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及家属关于医院的充分介绍,使患者了解医院及病房环境,介绍陌生感,以便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减轻不适应感觉。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知识宣讲:首先给病人以及家属发放早期康复治疗知识的相关手册,并开展关于患者疾病知识的宣讲,使患者能够充分对自身疾病足够了解,这也有利于后续开展护理干预工作[3-4]。

合理用药指导:增强病人对于脑梗死病情及相关药物的认知,为其讲解最基本的药理知识,促进其合理用药。

心理护理:设置心理治疗方案,病人由于罹患疾病的原因,导致机体以及能力的下降,造成其心理落差巨大,再加上病人饱受机体病痛的折磨,心理更加脆弱,需要医护人员的同理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经验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姚建成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赤城县 075525【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45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选取同期45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舒适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就诊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塞;护理干预脑梗塞属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此病的好发人群,不仅发病急,同时病情进展快,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显著威胁。

对于病情稳定期患者而言,应及时为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本研究选取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45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41±3.28)岁。

与此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所在医院同期45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2.14±3.33)岁。

2组患者病情明确,且均满足普外科相关手术操作指征[1],病例排除标准:①不满足脑梗塞相关护理操作标准者;②多种原因致治疗工作中断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患者开展常规性健康宣导及心理护理,讲解预后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同时,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作出一定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详细操作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比较关注自身病情,并出现担心、紧张及忧虑等情绪。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自2018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84例进行分析,按护理不同分组为两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能力及满意度。

结果:优质组患者生活能力、Fugl-Meyer、护理满意度、NIHS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施行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情况。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塞;护理;应用效果老年人因其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硬化、血液流速减慢等原因致使机体血液粘稠度提升,最终易引发老年性脑梗塞疾病。

临床治疗同时为保障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需同时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1]。

本次研究则通过分组对比探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基线资料和护理方案1.1 基线资料择取自2018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84例进行分析,所纳入病患均临床诊断进行疾病确诊,且排除意识障碍、心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史患者。

按护理不同将84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优质组,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6、16,其年龄在65岁~76岁间,年龄均值为(71.23±0.57)岁,病程在1年~6年间,病程均值为(3.27±0.78)年;优质组42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7、15,其年龄在66岁~78岁间,年龄均值为(71.52±0.56)岁,病程在1年~6年间,病程均值为(3.31±0.79)年。

统计、比较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基线资料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案所选取的84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均施行常规护理服务,即做好疾病知识讲解、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张福娟发表时间:2019-05-13T15:34:02.4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张福娟[导读] 并改善患者的运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 15008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后两组Fug-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7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were selecte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7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Clinical effect. 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33%,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ug-Meyer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Quality nursing service;Nursing effect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脑供血缺乏和脑局部组织坏死。

这类病症的发生和动脉粥样化有直接联系,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效果差等特点[1]。

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其及早康复,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收治的1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方式探究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通过CT、MRI影像学检查。

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56~72岁,平均(64.5±4.2)岁。

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54~70岁,平均(62.4±4.1)岁。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2.2 优质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优质护理质量追溯机制,定期考核护理服务质量,检查陪护率等,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注意护理服务本身的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工作技术要求、工作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机制,强化护理服务质量与干预效果。

具体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优质心理疏导。

脑梗死发病后,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

为此,平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以便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需求。

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病情恢复情况等,制定优质心理护理方案[2]。

然后,利用影像和图片、多媒体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优质环境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期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以便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优质细节护理。

主管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的护理内容。

然后,构建脑梗死护理的机制。

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关的导诊和陪检、送检、配送等工作,旨在提供优质的细节护理服务。

(4)优质康复护理。

脑梗死所致功能障碍,没有特效的药物。

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护理服务,主要的目的为逐渐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

临床方面,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情况,实行分期功能锻炼,以便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床边康复训练指导。

训练过程中应鼓励患者,以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量,使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

(5)优质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饮食均衡。

鼓励患者平时多食用一些低热量和低盐、维生素较高、低脂等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需保证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治疗过程应以半流质软食、流质饮食为主,进而降低患者的肠道负担。

(6)优质日常护理。

加强患肢锻炼,以激发患者健肢的潜能,如穿衣、脱衣、舌肌训練等。

(7)建立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出院后制定并实施电话随访计划,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服务内容。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判定标准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量表,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主要评判内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环境创设等。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Meyer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实行评判,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更好。

日常活动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对患者护理期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70,P=0.006)。

2.2 护理前后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Fug-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前后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脑梗死,即为血栓形成者,存在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类病症的发病时间较慢,一般多在睡眠、安静情况下引发病症。

临床方面主要采取卧床休息、吸氧、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心电图检查等方式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与血栓形成、栓子所致有关。

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

其中因栓子引发病症的患者,通常无前驱症状,且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即可发展到高峰[5]。

此外,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房颤、高危因素较多,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精神异常等有直接的关联。

老年脑梗死病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严重的损害,这一病症的病死率较高[6-7]。

并且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这也导致临床治疗的挑战性加大。

本次研究,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好。

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和临床需求[8]。

有效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偏瘫症状、预后,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院整体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经不断完善,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开展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9-10]。

与此同时,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误差、差错,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优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如不安、恐惧、抑郁等,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构成严重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