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工艺美术复习课程
日本美术史13讲

日本美術史13講飛鳥時期古墳壁畫「古墳時代」的特色。
三、四世紀前後開始盛行,五世紀時達到頂峰。
但在646年以後開始勢微,持續到第八世紀。
分佈在全國各地古墳的形狀/石室的結構千金甲第一號古墳古墳時代後期墳形直徑10.40m高 3.60m石室長 2.70m幅2.60m日之岡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福羽郡吉井町大字若宮竹原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鞍手郡若宮町大字竹原【人物渡海圖】中央有一位穿戴盔甲冑服的男子,牽著一匹馬。
人馬之上飛翔著神話動物、一麒麟兩旁有長柄的執扇,是達官貴人使用的器物。
中間有一面旗幟,下面有象徵海洋的波浪紋,一條船在波浪上顛簸珍敷塚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浮羽郡吉井町大字富永船上坐著一個人,船頭站著一隻鳥,船前面是龐大、高聳有如現代建築的物體。
上頭覆蓋著雙邊捲曲的蕨手文高松塚古墳壁畫女子及四神(玄武、青龍)7-8世紀,奈良縣飛鳥文化和白鳳文化文化史上的分期,而不是政治歷史的分期。
佛教及佛教藝術的傳入及形成,使得日本的文化與藝術徹底的改觀。
佛教及佛教藝術大約於公元六世紀後半葉傳入日本,一直到七世紀上半葉,政治中心在飛鳥〈Asuka〉,稱為「飛鳥時代」,七世紀中葉以後,被稱為「白鳳時代」〈Hakuho〉。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即高句麗、百濟、新羅中國南北朝的影響聖德太子〈Sotoku,573─621〉去逝後,豪族的權力大增,其中蘇我氏的權力最為龐大。
皇室開始進行改革,增強中央政府及削弱其它氏族在宮廷中的力量。
派遣大量的留學生及留學僧到中國學習唐朝的法令制度,建立新的國家体制。
大化革新,「白鳳時代」的開始。
孝德朝年號「白雉」,被別稱為「白鳳」。
白鳳時期的下限在天皇遷都平城〈今奈良〉這一年有些日本美術史家把白鳳時代與下一時代的天平時代合併在一起,稱為「奈良時代」,把白鳳時代歸納於「奈良時代前期」,天平時代歸於「奈良時代後期」日本美術史第十四講飛鳥文化和白鳳文化文化史上的分期,而不是政治歷史的分期。
日本工艺美术

从绳文时代开始,陶艺,人面等风格,作者本人也说了比较粗犷,青铜器使用在后,样式比较少。
来日本的初心是学习日本画,但在日本时间长了,对日本的工艺美术也渐渐热衷起来,虽不可能样样都精通, 但在生活各处都能深感其艺术之美………日本艺术之美从简单的文字里明晰地透露出来,从多彩的图片中形象地 映现出来。”。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用清晰的脉络阐述了日本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是了解日本艺术文化很好的参考书。
以为会在日本比较有特色的“浮世绘”版画,还有漆器家具上面着墨,但是集中点在陶瓷器,雕塑上比较多, 很多东西和中国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挺好的,个人觉得前面时代划分的几个章节,不如后面从工艺分类角度的精彩,尤其是雕刻工艺、染织工艺 印象很深。
目录分析
代总序日本艺术美的 魅力
概说
原始工艺美术 雕刻工艺
染织工艺
陶瓷工艺
金·漆工艺
作者介绍
叶渭渠 (1929年8月6日~2010年12月11日)广东东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日本文学专 业。曾任职于国家对外文委、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精彩摘录
这是《日本工艺美术》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日本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术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日本
发展
陶瓷工艺
美术
桃山
时代
江户
工艺
工艺
雕刻 概说
雕刻
《日本古代艺术》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日本古代艺术》教学设计(部编教材)日本古代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
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日本古代艺术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1. 日本古代绘画艺术
- 历史背景和发展
- 主要画家和作品
- 绘画风格和技法
2. 日本古代雕塑艺术
- 工艺材料和技巧
- 主要雕塑作品
-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日本古代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 主要建筑作品
- 影响和遗产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日本古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想。
3. 视觉分析:让学生研究如何分析艺术作品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并欣赏日本古代艺术的真实作品。
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小组研究报告的内容准确性和深度。
3. 艺术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考察反思:评估学生对实地考察的理解和反思程度。
参考资料:
- 《日本古代艺术简史》
- 《日本古代绘画欣赏》
- 《日本古代雕塑鉴赏》
- 《日本古代建筑导读》
以上为本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日本发展的概况。 2.掌握古代日本陶瓷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作品。 3.掌握古代日本漆器工艺的基本状况,尤其是莳绘工艺 的发展、特色及代表作品和人物。 4.掌握古代日本金属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 5.掌握古代日本染织工艺的基本状况和代表作品。 6.了解古代日本工艺美术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7.掌握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的审美特质。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上古时期 (一)绳纹式陶器 ·绳纹式陶器最能够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它不 但数量极多,而且种类和样式异常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 ·早期的陶器底部有尖形的、圆形的。器壁上用篦尖刻画 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 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同时,调整器物的形制。这样 的纹样被称为“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这些都 不是有意识做出的纹样效果。 ·但是这个时期开始至下一个时期前期,纹样便是有意识 行为的结果了。用施纹器具精心加工,出现了很多用竹管 等做成的专用于装饰纹样的工具。口缘部分呈波形等各种 有变化的形态。 ·到了中期,这种倾向达到高潮,表现为用黏土做的“绳 子”隆起的纹饰,而且器皿厚而大,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 像大型的把手一样,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三)埴轮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 东地区,这说明,远离都城而草木茂盛的农村是工匠们随 心所欲地制作埴轮的好地方。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 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是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 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作为丧葬用品。另有类 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 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形 象埴轮包括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的“房屋埴轮”,模拟 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 等物品和器具形象的“器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 师等人物形象的“人物埴轮”(图 5-2),以及模拟与人类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的“动物埴轮”等4种类 别。
外国工艺美术

1、约5万年前,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的出现,此期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2、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
3、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这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5000年至3000年之前之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
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
日本陶艺画法教学大纲

日本陶艺画法教学大纲日本陶艺画法教学大纲日本陶艺画法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绘画和陶瓷艺术的精髓,创造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日本陶艺画法教学大纲,帮助您了解这门艺术的基本要点和技巧。
1. 介绍日本陶艺画法的历史和背景日本陶艺画法起源于古代日本,最早可以追溯到约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
在那个时期,陶艺家开始将绘画技巧应用于陶瓷制作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法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日本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日本陶艺画法的基本原理日本陶艺画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颜料涂抹在陶瓷表面上,然后通过烧制过程将其固定在器物上。
这种方法可以为陶瓷作品增添丰富的色彩和纹理,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3. 日本陶艺画法的材料和工具在进行日本陶艺画法的创作时,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工具。
首先是陶瓷器物,可以选择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陶瓷作为创作的基础。
其次是颜料,通常使用的是陶瓷颜料,这种颜料在烧制后可以与陶瓷表面完美结合。
此外,还需要刷子、画笔、海绵等工具来进行绘画和涂抹。
4. 日本陶艺画法的技巧和步骤在进行日本陶艺画法创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步骤。
首先是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和烧制陶瓷器物,以及准备颜料和工具。
接下来是涂抹颜料,可以使用刷子或画笔将颜料均匀地涂抹在陶瓷表面上。
在涂抹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最后是烧制过程,将陶瓷作品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制,使颜料与陶瓷表面融合在一起。
5. 日本陶艺画法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日本陶艺画法有多种风格和表现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其中,著名的有青瓷、釉下彩绘、青绿釉等。
这些风格和表现形式都以其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色彩而闻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6. 日本陶艺画法的应用领域日本陶艺画法广泛应用于陶瓷制作和装饰领域。
无论是制作茶具、花瓶还是盘子等器物,都可以通过陶艺画法赋予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3课 漆器工艺

漆器设计一、漆器简况漆器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不断发展。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具有防腐蚀耐酸碱的性能,轻巧美观,适用于各种器具,如生活用具、家具、武器、乐器等。
2、髹漆:用漆作装饰的工艺,叫髹(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
3、漆器的发展历程:1)六、七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木胎朱漆碗(1978年在浙江省出土)是现知最早的漆器。
2)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
西周时期流行用蚌泡作为镶嵌。
蚌泡镶嵌:木质或编织物为胎,外涂漆液,再镶蚌(bang)泡,是今天螺钿的前身。
颜色反映了礼仪制度。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色)3)战国时期:全面发展时期,一部分生活器皿代替了青铜器。
漆树的种植与管理有专人,《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
”4)汉代时期:鼎盛期。
产地、数量、造型、装饰。
5)魏晋南北朝:夹纻(zhù,指用苎麻织成的粗布)像漆器。
6)唐代:金银平脱、剔红、犀皮,工艺华美,漆器从实用开始走向装饰。
7)宋代:色漆器制作精良,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
8)元代:剔红、剔犀、戗金,漆工名匠辈出。
9)明代:我国漆工史上又一次有重大发展和革新的时代,髹饰工艺可谓至此而大备。
《髹漆录》黄成著。
10)清代:精工细巧趋于纤密繁琐。
4、漆器的用途:1)装饰性:以髹涂、描绘为主的工艺性漆器,棺椁、家具、车具、漆雕、建筑彩绘。
2)实用性:以木、卷木、皮、竹、藤、铜、夹纻等材料为胎骨的实用性容器。
如盒、碗、盘、豆等。
二、漆器的发展:奁(lian)1、战国楚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漆器产地,如河南信阳、湖南长沙、湖北江陵等地的漆器工艺发达。
还有四川成都、山西长治,河北平山,山东淄博。
大学日语美术教案模板下册

课程名称:大学日语美术下册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XXX授课时间:XXX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日本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习日本美术史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美术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日本美术史的基本知识。
2. 日本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3. 日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日本美术史知识的系统掌握。
2. 日语表达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日本美术史概述1. 日本古代美术:从原始社会到飞鸟时代。
2. 日本中世纪美术: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3. 日本近现代美术: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二、日本美术作品鉴赏1. 日本古代美术作品鉴赏:佛教艺术、古坟文化、奈良美术等。
2. 日本中世纪美术作品鉴赏:平安美术、佛教艺术、武士道文化等。
3. 日本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浮世绘、日本画、油画、雕塑等。
三、日语表达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1. 学习美术术语的日语表达。
2. 学会运用日语描述美术作品的特点。
3. 学会欣赏日本美术作品时的日语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日本美术作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日本美术有哪些了解?二、讲解日本美术史1. 按照年代顺序,讲解日本美术史的基本知识。
2. 强调重点内容,如佛教艺术、古坟文化、奈良美术等。
三、日本美术作品鉴赏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2. 指导学生运用日语描述美术作品的特点。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四、日语表达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1. 学习美术术语的日语表达。
2. 指导学生运用日语描述美术作品的特点。
3.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美术鉴赏场合的日语交流。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日语和美术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长江下游的古代吴越人。
宗教
(一) 神道教(神教、日本教) 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为主 要内容。佛教和中国儒家学说传入以后,它又吸收了儒家的伦理 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但长期作为佛教的附庸而存在。
上古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绳纹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50年 新石器时代 绳纹式陶器、石斧、石镞、石椎、骨针、骨钩 土室群、“贝冢”、女性土偶 约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
“弥生文化”: 公元前2世纪起 金石并用时代 弥生式陶器:用陶轮生产,器身薄而质地坚硬 铜镜、铜剑、铜饰物、细石器
(二) 佛教 在日本长期居于相当国教的地位 于6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如日本 唐·鉴真和尚(687-763)向日本传入南山律宗 日本和尚最澄(767-822)到唐留学,将中国天台宗传入日本 空海(774-835)将真言密宗传入日本 13世纪以后宋朝禅宗传入日本
美学观
寂静之美 朴素之美 残缺之美(非完整之美) 含蓄之美
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 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
新石器时代:绳纹文化,日本工艺美术的历史由此开始
弥生文化时代:(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大陆铁器传入, 陶器、铁器和水稻种植
奴隶制时代:公元1世纪以后
公元3世纪,“大和国”兴起,5世纪统一全国,势力范围扩 展至朝鲜半岛南端
公元3世纪到7世纪前期:“古坟时代” 奴隶制时代
“遣唐使”(日本到中国唐朝留学的学者和僧人)增进了中 日文化的交流,把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及先进的封建制度引 进到日本,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 步
“奈良时代”(公元708—781年):
日本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宗教信仰,皆以唐 朝为模式而展开,并日益深入。
“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
在实行“锁国政策”的同时,又将武士独裁的“幕府”改为 由武士、商人、工匠、农民等若干阶层组成的联合政体,以 适应日本社会内部的新形势,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日本经 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
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于封建势力的割据,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欧美诸发达国家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与其通商
公元6世纪至7世纪: 日本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汉字的普及 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 日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以佛教为中心展开 645年的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始
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的隋王朝开始,日本即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他们带回先进的技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
到了唐朝,去朝贡留学的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形成相当的 规模
日本的文化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建立日本民族独 自的文化,从此时起废止了遣唐使,并创制了日本独有的假 名文字,民族文化大力发展。在艺术上也由过去的唐风一边 倒转变为“和风化”。
武士阶层兴起: “幕府政治”(亦称武家政治)时代 “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曾经一度成为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的障碍
原始 奴隶
封建
绳纹文化时期
公元前80世纪~公元前2世纪
原始~西汉
弥生文化时期 (金石并用时代)
上古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东汉
古坟时代
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前半
三国~南朝
飞鸟时代
公元6世纪中~公元7世纪中
北朝~唐
(佛教传入)
奈良时代
公元7世纪中~公元8世纪末
唐
(白凤时期
天平时期) 平安时代
中古 公元8世纪末~公元12世纪末
Jomon Period Yayoi Period Kofun Period Asuka Period Hiean Period Nara Period Hakuho Period Tenbyo Period Kamakura Period Muromachi Period Momoyama Period Edo Period
唐~南宋
镰仓时代
公元12世纪末~公元14世纪前半 南宋~元
室町时代
公元14世纪前半~公元16世纪后半 元17世纪初 明
江户时代
公元17世纪初~公元·9世纪后半 清
近代
公元19世纪后半~公元20世纪中 清晚~民国
绳纹时期 弥生时期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平安时代 奈良时代 白凤时期 天平时期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
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1000多个小岛组成
古称“八大洲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情 感以及日本工艺文化的特质,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日本国家名称的演变: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开始将建国的地方称“大和”
中国古时称日本为“倭国”或“大倭国”
“日本”一词由“火之国”和“日之国”演化而来
JAPAN - 漆 NIPPON - 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通过“大化革新”完成日本统一,并 将“大和”与“日之国”合一取其部分合并称之为“日之 本”,意为“太阳初出之地”,“太阳之源”,于是,“日 本”便成为这个岛国的正式名称并沿用至今。
日本人种:
“南北朝时期”(亦称“战国时期”): 两大武士阶级对立
“室町幕府”(公元1336—1573年):
恢复了对中、朝地区的贸易活动,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 明政策
中国明代文化艺术的浪潮波及日本列岛,给日本的文化 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
16世纪末,欧洲的文化和经济势力伴随着基督教渗入日本
“德川幕府”(亦称江户幕府,公元1603—1867年):
蒙古利亚人种的一支,后来又与来自南洋群岛的马来人混血 而成日本民族。
最古的居民:熊袭人(南方人)和虾夷人(北方人)
“日本人”是大和民族的现代称呼,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单 一民族国家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9%以上。
民族来源是多方面的:
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曾与大陆相连,这里便有 原始人类生息,其后裔就是现在北海道的阿伊努(虾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