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和其可能成因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和其可能成因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及其可能成因日本工艺美术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日本进入绳纹文化时期,逐渐产生了日本的原始工艺,从生活器具到工艺美术,从艺术还未被意识为艺术到现今的百花齐放,日本工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别一路走来,其技术水平、特征风格经历了精彩的演变。

在今日,吾虽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看日本上古和中古时期的工艺美术,但多少还是有些感触的。

总的来说,日本古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是多变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也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因出产地不同派别不同也有特征风格上的差异。

但在这之上,有些重叠的元素就会聚成了每个大体的风格,这些风格可能在某些时期并存,但它们仍是它所在那个时代日本文化的凝练,它们来源于人和社会,也体现了人和社会的一些特征。

在绳纹文化时期,日本就出现了陶工艺和漆工艺,之后的弥生时代,金属工艺和染织工艺也开始发展,但至今并保存较完整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陶工艺作品了。

绳纹时期的陶器特别是中期的陶器具有与之后的工艺品几乎是相反的风格,夸张的火焰或海浪形状,隆起的条形纹路和有力的漩涡纹路充满了力量感和与万变之自然的争斗感(图一)。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作为岛国的特征,这些纹路和造型的创作来源很可能是海浪;更深一步说,它们还体现了大和民族的自信、旺盛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来说——大和民族的侵略扩张的本性。

图一 绳纹时代陶器图二 弥生时代陶器但到了弥生时期,这种张扬高调的风格就逐渐消失了,陶器变的严整洗练,加上简单的几何纹样,显得朴素许多(图二)。

上古时代后期的古坟时代,出现了很有特色的作为副葬品的埴轮,可分为抽象性很强的圆筒埴轮和具象许多的形象埴轮,人们开始将日常观察到的形象融入陶工艺,其形象之丰富令人惊叹。

在这个时期,陶器主要由一批社会底层的人群制作,从而有了实用性很强的土师器和须惠器,因此这个阶段的陶器风格是朴素实用的。

古代日本の工艺美术

古代日本の工艺美术

关于日本
• 自然特色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多台风的国家, 日本人无法与这些排山倒海的爆发性自然力抗争, 只能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日本列岛的气候 温润,四季分明,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比如 做为日本国花的樱花每年一度开放时,樱花从最南 边的的八重山率先吐蕾,然后依次向北推移到冲绳、 鹿儿岛、京都、东京、札幌、稚内,所到之处被称为 “樱花前线”,这在世上决无仅见。 因此,自然为义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与 工艺装饰性并非对立,而是和谐统一。
大阪出土 日本竹内厅藏 古坟时代五世纪女子头像 其眼、眉、鼻、嘴、脸型皆描摹生 动写实
大阪出土 日本竹内厅藏 古坟时代五世纪女子头像 其眼、眉、鼻、嘴、脸型皆描摹生动写实
上古时期的金属工艺
• 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 始于弥生时代,即公元前200年 左右。这时能够看到的青铜器、 铁器是从中国、朝鲜舶载而来的 原物,或者是对这些金属制品的 仿制器物。但是,其中的陶铎,却 完全摆脱了中国大陆的影响,呈 现出日本独自的造型特点和艺术 风格。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专题调查报告
探究目标
• 体会日本工艺美术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独 特的艺术风格,理解其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的 重要位置 • 欣赏并体会做为东方工艺文化的典型代表 之一的日本工艺美术所体现的东方民族特 有的审美观念
日本
关于日本
• 地理环境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的群岛国家,比 邻全世界最大的洲——亚洲,环绕全世界最大的洋—— 太平洋。它最则与亚洲大陆连在一起,大约30~40万 年由于地球板块的移动而与大陆游离开。至今,它由 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 组成,领陆面积只有377380平方公里,为欧洲或中国 的二十六分之一。但是由于其领陆所跨经纬度是领 陆面积相近的国家中最大的,这在资源和交通上有 莫大的好处。 小岛和大洋的地理环境,使日本没数即能长 久保持自身本色,又能随时融入世界大潮。

日本古畫名品精選

日本古畫名品精選

日本古畫名品精選日本古画简史日本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了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漫长进程,在古代和近代先后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深刻影响,并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古代飞鸟和白凤时代(6世纪末—710’中国唐代)中国绘画开始引进的时代。

日本积极引入佛教和儒学,日本绘画深受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技法的影响。

奈良时代(710—794,中国唐代)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时代,佛教绘画尤盛,广泛吸取中国唐代绘画技法和样式。

平安时代(794—11S,中国唐末、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初)唐风文化极盛并向国风文化过渡的时代。

前期出现空海等入唐八家,他们归国后在彩色画、白描画中融入密教(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思想,加之和歌文学建立,使日本画坛面目为之一新。

以中国人物故事和建筑风景为创作题材的『唐绘』在这一时期有了重大发展。

平安时代后期,『大和绘』兴起,包括月次绘、四季绘、名胜绘等,充满诗意地描绘日本风土人情,确立了日本绘画的古典样式,绘卷成为其最重要的形式。

中世镰仓时代( 1185—1333,中国南宋、元初)画坛深受宋代禅宗思想的影响,呈现多元、多层次和相互交叉的复杂面貌。

绘卷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颇具宫廷特色的『似绘技』流行,一批写实性肖像画产生,这一技法也促进了『歌仙绘』的产生。

室町时代( 1336——1573,中国元初、明)水墨画的开创时代。

佛绘师明兆开水墨画法之宗,周文承其衣钵,雪舟等杨、狩野正信发扬光大,将其发展为民族化的水墨画——汉画。

汉画的狩野派发展极尽荣盛,宫廷画师的地位成了世袭制,土佐派兴起。

近世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中国明末)障屏画的黄金时代。

狩野派吸收大和绘与汉画之长,创出金碧辉煌、极富装饰性的障屏画,极尽繁盛,代表人物为狩野永德、狩野光信、狩野山乐等画家。

江户时代(1603—1867,中国清代)风俗画称霸的时代。

土佐派与住吉派成为大和绘家传艺术的标榜。

受明清水墨画影响而产生的日本文人画家池大雅、与谢芜村,丰富了日本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日本发展的概况。 2.掌握古代日本陶瓷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作品。 3.掌握古代日本漆器工艺的基本状况,尤其是莳绘工艺 的发展、特色及代表作品和人物。 4.掌握古代日本金属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 5.掌握古代日本染织工艺的基本状况和代表作品。 6.了解古代日本工艺美术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7.掌握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的审美特质。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上古时期 (一)绳纹式陶器 ·绳纹式陶器最能够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它不 但数量极多,而且种类和样式异常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 ·早期的陶器底部有尖形的、圆形的。器壁上用篦尖刻画 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 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同时,调整器物的形制。这样 的纹样被称为“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这些都 不是有意识做出的纹样效果。 ·但是这个时期开始至下一个时期前期,纹样便是有意识 行为的结果了。用施纹器具精心加工,出现了很多用竹管 等做成的专用于装饰纹样的工具。口缘部分呈波形等各种 有变化的形态。 ·到了中期,这种倾向达到高潮,表现为用黏土做的“绳 子”隆起的纹饰,而且器皿厚而大,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 像大型的把手一样,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三)埴轮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 东地区,这说明,远离都城而草木茂盛的农村是工匠们随 心所欲地制作埴轮的好地方。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 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是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 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作为丧葬用品。另有类 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 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形 象埴轮包括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的“房屋埴轮”,模拟 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 等物品和器具形象的“器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 师等人物形象的“人物埴轮”(图 5-2),以及模拟与人类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的“动物埴轮”等4种类 别。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1. 日本传统艺术的概述日本传统艺术是日本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日本人民的热爱和推崇。

这些艺术形式包括绘画、花艺、茶道、剪纸、和服等,它们不仅体现了日本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2. 日本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水墨画(Sumi-e)和浮世绘(Ukiyo-e)。

•水墨画(Sumi-e):水墨画是使用墨汁和水绘制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追求简洁、流畅和自然的笔触。

它强调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运用,可以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渐变的灰调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浮世绘(Ukiyo-e):浮世绘是一种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艺术,主题包括风景、历史和戏剧。

浮世绘以生动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描绘了日本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对时尚和娱乐的追求。

3. 日本传统花艺日本花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哲学理念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道(Kado)和生花(Ikebana)。

•華道(Kado):華道是一种追求自然、简约和平静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创造一种富有意境和静谧的空间。

華道追求山水的美和虚实相生的原则,通过花材的选择、形状切割和摆放来表现自然之美。

•生花(Ikebana):生花是一种注重花材摆放和姿态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平衡和对比,追求一种简单而精致的美。

生花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选择合适的花材、使用不同的容器和加入其他元素来创造独特的作品。

4. 日本茶道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内外的和谐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茶道追求简约、自然和平静,通过礼仪、艺术和心灵交流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茶道的过程:茶道的过程分为数个步骤,包括烧水、泡茶、奉茶和拜茶等。

茶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礼仪和规范,这些规范代表了对尊重和谦逊的追求。

•茶道的精神:茶道注重仪式的过程和心灵的交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铜铎(Dotaku)——日本最早、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制品
流水纹铜铎 弥生时代 公元2~3世纪
古坟时代
技法:铸金、雕金、锻金 种类:铜镜、马具、剑、甲胄 金属最基本的加工技术已经完全形成并走向成熟
直弧纹铜镜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
铜冠 公元5世纪
飞鸟时代
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 佛教文化的影响 使金属工艺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
“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 “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
箭筒 5世纪前半期 古坟时代
猪 犬 大阪府昼神车(土冢)古坟 古坟时代
弹琴的男子 高72.7cm
6~7世纪
群马县朝仓出土
(四)土师器
实用品 继承弥生式陶器传统的类型 在日本全国被定形化并大量生产 因而逐渐丧失了个性的表现 其后在神社的陶器中留存着一线发展生机
深钵 绳纹时代 高35.7cm 底径12cm 盛冈市
深钵 绳纹时代中期
新泻县马高遗迹
悬吊陶器 绳纹时代中期
土偶 绳纹时代中期
山梨县上黑驹遗迹
绳纹后期:
平面的表现 施纹方法:以磨削手法为主,就是将器壁上绳纹的一部分 磨削而形成纹样带 器型:开始小型化,陶瓶形、香炉形 纹样:明丽而充满韵律感,在晚期时达到了极至 开始有了涂上红色涂料的装饰手法, 且能看出精制品和粗制器的区别
尖底深钵
绳纹时代早期
北海道函馆空港中野遗迹
绳纹前期
开始有意识
用施纹工具(竹管等)使器物口缘呈波形
绳纹中期:
装饰倾向达到高潮, 表现用黏土做的“绳子”隆起的纹, 而且器皿厚而大, 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像大型的把手一样 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装饰纹样:人面及动物的表现 其中蛇的表现引人注目

日本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日本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日本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过程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民间工艺品更是独具特色。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现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一、和纸和纸是日本传统的纸张制作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和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如树皮、竹子、稻草等。

制作和纸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道工序。

首先,将原料浸泡在水中,经过反复搅拌和过滤,将纤维分离出来。

然后,将纤维均匀地铺在竹制的纸模上,再用细竹条轻轻压实,使纤维形成均匀的纸张。

最后,将纸张晾干并经过抛光处理,使其光滑细腻。

和纸以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陶瓷陶瓷是日本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文化遗产。

日本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

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挖掘原料、制作胚体、上釉、烧制等多个步骤。

其中,制作胚体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

制作胚体需要将陶土经过搅拌、过滤、除杂等处理,然后通过捏、拉、压等手法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接着,将胚体上釉,然后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陶瓷质量的重要因素。

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独步全球,无论是传统的茶道具还是现代的艺术陶瓷,都展现了日本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三、漆器漆器是日本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漆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涂漆和装饰。

涂漆需要使用天然的漆液,涂抹在木制的器具表面。

每次涂漆后,需要晾干并进行抛光,使漆层更加坚固光滑。

装饰是漆器制作的精髓所在,可以使用金属丝、贝壳、珠子等材料进行嵌饰,形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饰。

漆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广泛应用于茶道、盆栽和餐桌等领域。

四、木偶木偶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木偶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雕刻、上色、装饰等。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日本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传统工艺代代相传,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传统织物日本的传统织物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和服、京都的金鱼袋以及琉球王国的织物。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以其华丽的外观和精细的织工而受到世界的赞赏。

和服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选材、织布、裁剪和缝制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织布过程,日本的传统织布技术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织布时,工匠们使用手工织机,将丝线交织成美丽的花纹,每一根丝线都经过精心的调整,以确保织物的质感和均匀性。

京都的金鱼袋是另一种著名的传统织物,它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金鱼袋是一种用来装饰和保护金鱼的袋子,它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织布和染色过程。

工匠们使用手工织机,将丝线编织成细致的网状结构,然后再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最后,金鱼袋上的图案会通过刺绣或织入的方式添加,以增加其装饰性和独特性。

琉球王国的织物也是日本传统织物的代表之一。

琉球织物以其精美的花纹和高质量的织工而闻名于世。

琉球织物的特点是采用了琉球独特的染色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藍染和紅染。

藍染使用蓝靛染料,通过多次染色和漂洗的过程,使织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

紅染则使用茜草染料,将织物染成红色或粉红色。

这些传统染色技术不仅赋予了琉球织物独特的色彩,也增加了其观赏价值。

二. 传统染色工艺日本的传统染色工艺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木炭染、蓝染和友禅染。

木炭染是一种使用木炭粉末进行染色的技术。

木炭染的特点是颜色深沉且持久,而且不易褪色。

这种染色技术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农村地区,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木炭资源,将其研磨成粉末,然后与织物一起煮沸,使其染色。

木炭染的图案通常简单而朴素,但却充满了自然之美。

蓝染是日本传统染色工艺中最著名的一种,它使用蓝靛染料将织物染成深浅不一的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陶瓷工艺
绳纹式陶器:
日本最早的陶器, 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甚至公元前9000年
弥生式陶器:
以手工做出器形, 不放入窑而是在器物周围以明火烧制
(一)绳纹式陶器
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数量多,种类样式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五个时期
绳纹早期:
器型:底部尖形或圆形 装饰: “押型纹”:器壁上用篦尖刻划出精美的纹样 “捻绳纹”: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 “贝壳纹”: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
浮线绫螺钿莳绘手箱(国宝) 镰仓时代
浮线绫螺钿莳绘手箱盖内装饰 镰仓时代
莳绘技法有了新的进展:
平莳绘 —— 纹样上撒金粉后不做其他加工处理的装饰效果
高莳绘 —— 纹样上撒金粉并将纹样高堆起然后在其上进行 平莳绘
到此时,莳绘的基本技法已经形成
室町时代:
技法及表现进一步复杂化 同时在器物的造形和图案上 将中国的影响和传统的和风折衷起来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样式
彩绘透雕六角形食笼 京烧 古清水
松竹梅纹蓝锅鸟陶瓶 1724年
三、 漆工艺
玉虫橱子 公元7世纪
凤凰纹螺钿漆柜
平安时代
公元12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莳绘——将金粉以蒙上沙网的竹管抖落于漆器纹样上 形成自然效果 研出莳绘——纹样上撒金粉后再涂漆干后进行研磨处理 平脱——金属片贴嵌,然后研磨或剥取,也称“平纹” 螺钿——贝壳切成纹样形,嵌贴于漆面或器壁上
弥生时期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平安时代 奈良时代
Yayoi Period
Kofun Period Asuka Period Hiean Period Nara Period
白凤时期
天平时期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Hakuho Period
Tenbyo Period Kamakura Period Muromachi Period Momoyama Period Edo Period
壶 弥生中期 长野县
人面付壶 弥生中期
高座陶器 弥生时代
(三)埴轮(Haniwa)
埴轮是古坟时代的副葬品 与中国的明器有相似之处
埴轮的使用者是贵族阶层 但制作者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 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东地区
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 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的隋王朝开始,日本即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他们带回先进的技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
到了唐朝,去朝贡留学的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 形成相当的规模
遣唐使(日本到中国唐朝留学的学者和僧人)
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把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及先进的封建制度引进到日本, 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佛像、金属工艺品、法具
镀金铜光背 飞鸟时代 推古二年 公元594年
奈良时代
以佛教为文化主流, 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很大 金属工艺制作分门别类, 形成完整的系统 铸工、铜工、铁工、 出现了金工的细致划分
十二棱镜(七宝镜) 黄金琉璃钿背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和风化
在吸收唐文化的同时 逐渐培育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日本文化形态 出现了被世人公认的“和风化”文化 特征:精美华丽、富于装饰性、独具匠心
公元7世纪中~8世纪末
三国~南朝 北朝~唐

公元8世纪末~12世纪末 唐~南宋 公元12世纪末~14世纪前半 南宋~元 公元14世纪前半~16世纪后半 元~明 公元16世纪后半~17世纪初 公元17世纪初~19世纪后半 明 清
近代
公元19世纪后半~20世纪中
清晚~民国
绳纹时期
Jomon Period
“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 “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
箭筒 5世纪前半期 古坟时代
猪 犬 大阪府昼神车(土冢)古坟 古坟时代
弹琴的男子 高72.7cm
6~7世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群马县朝仓出土
(四)土师器
实用品 继承弥生式陶器传统的类型 在日本全国被定形化并大量生产 因而逐渐丧失了个性的表现 其后在神社的陶器中留存着一线发展生机
古 代 日 本 工 艺 美 术
一、 概 述
日本
是亚洲东端的岛国 由本州、四国、九 州、北海道四大岛 和1000多个小岛组 成 古称“八大洲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自然环境 对人们的生活习性 和思想情感以及日 本工艺文化的特质, 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日本国家名称的演变: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开始将建国的地方称“大和” 中国古时称日本为“倭国”或“大倭国” “日本”一词由“火之国”和“日之国”演化而来 JAPAN —— 漆 NIPPON —— 日本
材质应用丰富多彩:黄铜、青铜、铁、水晶、石、木„„
篱菊双雀镜
青铜
重文 镰仓时代
黄铜能作生塔 (国宝) 镰仓时代
黄铜透雕舍利塔 (国宝) 镰仓时代 奈良西大寺
室町时代
芦屋釜(福冈县):质地光滑、细腻, 有“鲶肌”、“绢肌”之誉,有装饰 烧水釜
天明釜(枥木县):表现材质本 身肌理,无装饰
芦屋松梅图真形釜 重要文化财 室町时代 东京根津美术馆藏
唐镜——左右对称的构图:端正、庄重 唐草纹 鸾纹 空想题材

和镜——不规则的图形:优雅、流动 松纹、鹤纹,现实题材
秋草松食鹤镜
白铜
重要文化财 平安时代
金银镀透雕华笼 (国宝 )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金属舍利塔制作兴盛,多种多样、精致美丽
舍利塔形:宝塔形、五轮塔形、水晶的宝珠„„
制作技术:铸金、雕金、锻金等多种手法
(2)由鞑靼海峡入岛的通古斯人(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
(3)顺太平洋暖流沿琉球群岛北上的东南亚马来人和中国长江 下游的古代吴越人
宗教
(一) 神道教(神教、日本教) 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为 主要内容。佛教和中国儒家学说传入以后,它又吸收了儒家的伦理 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但长期作为佛教的附庸而存在。
镰仓雕 —— 涂上了漆的木雕作品,摹仿中国的雕漆
根来涂(Negorenuri)—— 朱色涂漆的漆器

朱(Zuishu)—— 雕漆
轮砚箱 江户时代 18世纪
八桥莳绘螺钿砚箱盖内装饰 尾形光琳作
四、 金属工艺
上古时期
弥生时代(公元前200年左右 )
(五)须惠器
实用性很强的陶艺作品 高温烧造的制作方法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受到归化人(外邦来到日本并定居的人及其子孙)的很大影响 他们对推动日本早期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带 装 饰 脚 的 壶 高 57.9cm 6
公 元 世 纪 大 阪 付 南 ( 土 冢 ) 古 坟 时 代
长颈陶瓶 常滑式 平安时代末期 常滑陶艺研究所
(二) 佛教
在日本长期居于相当国教的地位
于公元6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 唐· 鉴真和尚(687~763)向日本传入南山律宗 日本和尚最澄(767~822)到唐留学,将中国天台宗传入日本 空海(774~835)将真言密宗传入日本
13世纪以后宋朝禅宗传入日本
独特的美学观
寂静之美 朴素之美 残缺之美 含蓄之美
天寿国绣帐(部分) 丝绸 公元7世纪 奈良中宫寺
天盖垂饰 淡茶地唐花纹锦 奈良时代 8世纪
江户时代
普通服装中的“小袖”(窄袖便服)得到了很大发展
“着物”(和服)的服装形式 成为日本最为普及并最具代表性的服装
绀缩缅地蛇笼樱树纹小袖 江户时代
白缩缅地贺茂竞马纹小袖 江户时代
寿乐文字织物 江户时代
铁釉莲瓣纹香炉
镰仓时代
日本 古濑户
信长、秀吉执政时期——桃山文化的繁盛期:
饮茶之风在庶民百姓之中盛行 出现了反映茶人爱好的工艺美术作品 陶艺作品尤为显著 甚至出现了自己亲手制作并从中体味陶艺之妙的茶人 千利休:追求纯粹、幽闲恬静之美的茶世界
长次郎:在千利休指导下使乐烧茶碗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创造出寂静而枯淡的气质
铜铎(Dotaku)——日本最早、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制品
流水纹铜铎 弥生时代 公元2~3世纪
古坟时代
技法:铸金、雕金、锻金 种类:铜镜、马具、剑、甲胄 金属最基本的加工技术已经完全形成并走向成熟
直弧纹铜镜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
铜冠 公元5世纪
飞鸟时代
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 佛教文化的影响 使金属工艺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
深钵 绳纹时代 高35.7cm 底径12cm 盛冈市
深钵 绳纹时代中期
新泻县马高遗迹
悬吊陶器 绳纹时代中期
土偶 绳纹时代中期
山梨县上黑驹遗迹
绳纹后期:
平面的表现 施纹方法:以磨削手法为主,就是将器壁上绳纹的一部分 磨削而形成纹样带 器型:开始小型化,陶瓶形、香炉形 纹样:明丽而充满韵律感,在晚期时达到了极至 开始有了涂上红色涂料的装饰手法, 且能看出精制品和粗制器的区别
尖底深钵
绳纹时代早期
北海道函馆空港中野遗迹
绳纹前期
开始有意识
用施纹工具(竹管等)使器物口缘呈波形
绳纹中期:
装饰倾向达到高潮, 表现用黏土做的“绳子”隆起的纹, 而且器皿厚而大, 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像大型的把手一样 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装饰纹样:人面及动物的表现 其中蛇的表现引人注目
大型深钵 绳纹时代中期 高75cm 山梨县中原遗址
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 被作为丧葬用品
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 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