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和其可能成因

合集下载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各种传统艺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艺术品不仅美轮美奂,更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代表。

虽然日本的诸多传统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都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但它们却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延续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风格。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并探究它们的创新之处,希望能展示出日本传统艺术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漆器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之一,它以天然漆青木波纹的最经典的风格而著名。

日本漆器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制作,每个细节都非常讲究,表面通常涂有两至三层天然漆。

此外,日本漆器的制作还需要十分缜密的设计、雕刻、绘画和磨光等工序。

不仅如此,日本漆器也一直在不断创新改进,例如,近年来日本的漆器大师们还出现了一种以活动花盒为特色的“沙崎漆器”,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600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层层审核,开口花盒制成并且由4~5个框架组成,每层框架都能转动,每层框架都有各自的装饰画,展示出了日本漆器艺术品细腻,且异常复杂的制作工艺。

日本和纸也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其以天然美丽的纤维质感、简洁的造型和艺术性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和纸在日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门窗、墙壁、屏风、茶道用具、贺年卡、和服以及各种艺术装置等。

在优质和纸上绘制花鸟或人物等日本岛国的传统元素更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和纸绘画。

如今,和纸绘画在日本社会中已经具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比如被应用在公共场所的不透明隔板、墙壁装饰、装饰画等。

和纸现在已不单单是艺术,同样也是建筑、商业规划、产品设计和广告装饰的重要材料,日本和纸行业的不断创新,也是这个艺术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著名的传统艺术品是日本的陶瓷,著名的瓷器品牌有侯爵和千叶光等。

和其他陶瓷制品不同,日式陶瓷强调了它的纯粹和原始,通常由素色、无花纹和谦虚的形状组成。

在日本,每个陶瓷家族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色,例如Arita、越前、志野、铁釉、信楽、萩等不同风格与特镇的产品,而且在烧制的制作方式上也十分独特,大多数都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烧制和严格控于温度和时间的技术精华。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和其可能成因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和其可能成因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及其可能成因日本工艺美术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日本进入绳纹文化时期,逐渐产生了日本的原始工艺,从生活器具到工艺美术,从艺术还未被意识为艺术到现今的百花齐放,日本工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别一路走来,其技术水平、特征风格经历了精彩的演变。

在今日,吾虽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看日本上古和中古时期的工艺美术,但多少还是有些感触的。

总的来说,日本古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是多变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也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因出产地不同派别不同也有特征风格上的差异。

但在这之上,有些重叠的元素就会聚成了每个大体的风格,这些风格可能在某些时期并存,但它们仍是它所在那个时代日本文化的凝练,它们来源于人和社会,也体现了人和社会的一些特征。

在绳纹文化时期,日本就出现了陶工艺和漆工艺,之后的弥生时代,金属工艺和染织工艺也开始发展,但至今并保存较完整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陶工艺作品了。

绳纹时期的陶器特别是中期的陶器具有与之后的工艺品几乎是相反的风格,夸张的火焰或海浪形状,隆起的条形纹路和有力的漩涡纹路充满了力量感和与万变之自然的争斗感(图一)。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作为岛国的特征,这些纹路和造型的创作来源很可能是海浪;更深一步说,它们还体现了大和民族的自信、旺盛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来说——大和民族的侵略扩张的本性。

图一 绳纹时代陶器图二 弥生时代陶器但到了弥生时期,这种张扬高调的风格就逐渐消失了,陶器变的严整洗练,加上简单的几何纹样,显得朴素许多(图二)。

上古时代后期的古坟时代,出现了很有特色的作为副葬品的埴轮,可分为抽象性很强的圆筒埴轮和具象许多的形象埴轮,人们开始将日常观察到的形象融入陶工艺,其形象之丰富令人惊叹。

在这个时期,陶器主要由一批社会底层的人群制作,从而有了实用性很强的土师器和须惠器,因此这个阶段的陶器风格是朴素实用的。

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观念

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观念

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观念古代日本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艺术创作对于其社会、文化和宗教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索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首先,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佛教和神道教是日本当时流行的主要宗教,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还对他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艺术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越,强调平和与平衡。

日本的佛教雕塑和壁画常常通过精致的细节和柔和的色彩传达这种宗教追求。

神道教则更强调自然的力量与神秘的感觉,因此日本的自然主题在古代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呈现,例如山水画和花鸟画。

其次,古代日本的审美观念强调简洁和自然之美。

日本人崇尚简约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审美观念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

例如,古代日本的传统建筑以简单和谐的结构为特色,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样,传统的陶瓷艺术和茶道注重形式的简朴和材料的质朴。

这种审美追求使得古代日本的艺术作品看上去更加平静而纯粹。

此外,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也受到时代背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的艺术史上,出现了多个时期,例如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和江户时代。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观念。

例如,奈良时代的艺术注重宗教和庄严,平安时代则强调儒教和贵族文化的影响。

而江户时代则是以城市化和市民文化的兴盛为特点。

在这些时期,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融合了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并不仅限于绘画和雕塑,还包括诗歌、戏剧和建筑等各种形式。

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中,万叶集是一个重要的诗歌集,它记录了古代日本人民对自然和爱情的诗词表达。

同时,古代日本的戏剧形式,特别是能乐和歌舞伎,将音乐、舞蹈和戏剧相结合,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戏剧性的故事吸引着观众。

总的来说,古代日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通过宗教、时代背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样性和独特性。

浅析日本三大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浅析日本三大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浅析日本三大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日本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其中美学理念对于艺术作品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三大美学理念分别是侘寂、颓废和雅致。

这三大美学理念对于日本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日本的绘画、建筑、陶艺等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将从这三大美学角度分别来浅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艺术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日本艺术作品中的美学精髓。

首先是侘寂美学。

侘寂美学源于日本传统美学,它强调的是淡泊、朴素、寂寞和不完美之美。

在侘寂美学的影响下,日本的艺术作品常常以简约、朴实的形式表现出内在的美。

日本茶道是侘寂美学的典型体现,茶道强调的是“静、简、朴、寂”,通过简单的茶具、淡雅的装饰和冷素的布置,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展现出日本文化中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沉静的美。

日本庭园的设计也是侘寂美学的典型表现,通过利用自然的石头、苔藓、树木等元素,展现出一种平淡、平和的美感,强调了恬静、深远的情感。

在绘画方面,日本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也体现了侘寂美学的特点,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深浅不一的墨色,表达出一种朴素、含蓄的美感。

其次是颓废美学。

颓废美学强调的是生活的苦难和沧桑,追求一种破败、颓废的美感。

在日本的建筑艺术中,颓废美学常常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和建筑的陈旧、残破来表现。

日本的传统民居和寺庵常常采用木材和竹子等天然材料,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岁月痕迹,表现出一种颓废、沧桑的美感。

日本的陶艺作品也常常体现了颓废美学的特点,通过利用破瓷、破碎的陶器来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颓废和失落,强调生活的无常和苦涩。

在文学领域,日本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表现出颓废美学的特点,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三岛由纪夫的《挽歌》等作品中,都充满了颓废、痛苦的气息,通过对生活的挣扎和失望,表达出一种破败、颓废的美感。

最后是雅致美学。

雅致美学是日本传统美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理念,它强调的是高雅、精致、明净的美。

在日本的艺术作品中,雅致美学常常通过对技艺的精湛和材料的精选来实现。

日本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与借鉴

日本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与借鉴

日本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与借鉴日本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对现代平面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借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本传统绘画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启发了现代平面艺术的发展。

首先,日本传统绘画以其精细的细节和细腻的表现方式而闻名。

在古代,日本绘画主要是以水墨为主,通过墨线的勾勒和淡墨的渲染,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

这种表现手法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可见于许多插画和平面设计作品中。

艺术家们通过使用墨线和渲染技巧,创造出独特的纹理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质感。

其次,日本传统绘画注重表达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在日本绘画中,自然元素经常被描绘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这种表现方式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在于,艺术家们借鉴了日本传统绘画中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平面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而优雅的风格,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另外,日本传统绘画还注重捕捉瞬间的美与情感。

在日本绘画中,艺术家们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细腻的表现,将瞬间的美和情感凝固在画面中。

这种表现手法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在于,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日本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情感共鸣的平面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捕捉瞬间的美和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日本传统绘画还注重细节和装饰。

在日本绘画中,艺术家们通过精心的细节描绘和装饰,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表现方式对现代平面艺术的影响在于,艺术家们通过运用细节和装饰,创造出一系列富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细节和精心的装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日本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对现代平面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借鉴。

通过细腻的细节和精心的表现方式,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一系列富有质感和独特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

通过捕捉瞬间的美和情感,艺术家们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日式陶艺的独特风格与制作工艺

日式陶艺的独特风格与制作工艺

日式陶艺的独特风格与制作工艺日式陶艺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从古至今,日本陶艺家们通过不断创新和传承,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日式陶艺的独特风格体现在其简约、自然和内敛的特点上。

日本人崇尚自然,这种崇尚在陶艺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日式陶艺作品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自然的色彩为主,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简约美。

这种简约美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外观上,还体现在作品的质感和触感上。

日本陶艺家们注重细节,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处理,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内敛之美。

日式陶艺的制作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

日本陶艺家们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他们将古老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制作方式。

例如,日本的陶艺家们常常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如手捏、轮盘等,来制作陶艺作品。

他们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打磨,以确保作品的完美呈现。

同时,他们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材料,如釉料、烧制工艺等,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在日式陶艺中,烧制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日本陶艺家们注重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不同的陶艺作品需要不同的烧制方法,如高温烧制、低温烧制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例如,高温烧制可以使陶器更加坚固和耐用,而低温烧制则可以使陶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质感和色彩。

烧制过程需要耐心和经验,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陶艺家们才能掌握好烧制工艺。

除了独特的风格和制作工艺,日式陶艺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陶艺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日本人崇尚自然和平衡,他们通过陶艺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陶艺作品常常以自然界的元素为主题,如花卉、鸟类、山水等,这些作品通过简约的形式和细腻的处理,传递出一种平和、安宁和宁静的情感。

总之,日式陶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日本浮世绘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并在18世纪和19世纪达到了巅峰。

浮世绘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运动和流派。

本文将对日本浮世绘艺术进行浅析,以探究其独特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城市化程度提高,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增多,这为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版画,最初起源于民间艺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

浮世绘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戏剧、历史、名人、美人等,其中以描绘美人和戏剧最为著名。

浮世绘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其特点之一是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这与欧洲绘画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浮世绘追求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画面上运用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和扁平的空间构图,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生动和富有动感。

浮世绘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浮世绘大师们擅长运用色块和色彩对比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张力。

浮世绘对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浮世绘将艺术和大众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百姓也能够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浮世绘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描绘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繁荣与丰富的文化生活。

浮世绘的主题涵盖了日本的传统民俗、历史故事、戏剧、美人与花鸟等,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19世纪末,欧洲的一些画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开始模仿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中的一些元素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尤其是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中,他们对浮世绘的技法和主题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浮世绘艺术对于欧洲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世绘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06日本古代工艺美术

06日本古代工艺美术

(一)上古时期工艺美术(前80世纪至公元6世纪)
• 绳纹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时代
• 绳纹文化时期受外来影响较小,最能代表日本上古 文明的特征
• 造型装饰呈现单一的民族风格:静穆、神秘、宗教 性、自然性
• 陶工艺、漆工艺、金属工艺
• 陶工艺
绳纹文化时期:绳纹式陶器 早、前期--尖、圆底,蓖尖刻画、绳缠、贝壳压印饰 中期----器形厚重、堆砌隆起绳子纹、把手以纹饰 后期----平面化装饰,韵律感强 晚期----有了红色绘料的装饰手法,分精、粗制品 弥生文化时期:陶轮生产、竹刮刀、尖状工具刻画纹
• “和”的思想(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 “和”指“和睦”“协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团结协 作的精神,又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日本,“和”的传统 由来已久,神道教的经典《日本书纪》中就记载着八百万 神,居住在高天原上,他们各司其职,相处和睦,灾难来临时, 团结协作,共同渡过难关。

神道相信上界的神灵、人类和大自然都是一个统
江户时代
公元17世纪初~公元19世纪后半 清
近代 明治维新
公元19世纪后半~公元20世纪中 清晚~民国
四、工艺美术分期
• 上古文明时期:绳纹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时代 • 唐风时期:飞鸟时代、白凤时代、奈良时代 • 和风时期:平安时代 • 幕府时期: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桃山时代 • 市民美术时期: 江户时代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一、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亚洲东端的岛国 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1000多个 小岛组成
• 地理环境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境内青山层峦叠翠,众多的湖、 溪、河、川点缀其中,但是火山、海啸、地震等频发。 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其一,纤细敏感、认真细致。岛国环境使日本人多 接触小规模景物,他们也乐于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 的旨趣,强调“悟”性、“以小见大”、“于细微之 处见功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古代工艺美术风格及其可能成因
日本工艺美术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日本进入绳纹文化时期,逐渐产生了日本的原始工艺,从生活器具到工艺美术,从艺术还未被意识为艺术到现今的百花齐放,日本工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别一路走来,其技术水平、特征风格经历了精彩的演变。

在今日,吾虽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看日本上古和中古时期的工艺美术,但多少还是有些感触的。

总的来说,日本古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是多变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也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因出产地不同派别不同也有特征风格上的差异。

但在这之上,有些重叠的元素就会聚成了每个大体的风格,这些风格可能在某些时期并存,但它们仍是它所在那个时代日本文化的凝练,它们来源于人和社会,也体现了人和社会的一些特征。

在绳纹文化时期,日本就出现了工艺和漆工艺,之后的弥生时代,金属工艺和染织工艺也开始发展,但至今并保存较完整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工艺作品了。

绳纹时期的器特别是中期的器具有与之后的工艺品几乎是相反的风格,夸的火焰或海浪形状,隆起的条形纹路和有力的漩涡纹路充满了力量感和与万变之自然的争斗感(图一)。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作为岛国的特征,这些纹路和造型的创作来源很可能是海浪;更深一步说,它们还体现了大和民族的自信、旺盛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来说——大和民族的侵略扩的本性。

图一绳纹时代器
图二弥生时代器但到了弥生时期,这种扬高调的风格就逐渐消失了,器变的严整洗练,加上简单的几何纹样,显得朴素许多(图二)。

上古时代后期的古坟时代,出现了很有特色的作为副葬品的埴轮,可分为抽象性很强的圆筒埴轮和具象许多的形象埴轮,人们开始将日常观察到的形象融入工艺,其形象之丰富令人惊叹。

在这个时期,器主要由一批社会底层的人群制作,从而有了实用性很强的土师器和须惠器,因此这个阶段的器风格是朴素实用的。

6世纪中期,日本进入飞鸟时代,这个时期佛教传入日本,压倒日本本土的原始并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中国隋朝起,日本就派学生赴中国学习,到了唐代,这种交流更是频繁。

在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日本受到中国的思想、文化、技艺和制度的影响,几乎是在复制中国的社会模式和艺术风格。

佛教的影响使日本的工艺美术出现了新的容,祭祀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属工艺和染
织工艺的发展。

但对风格的影响,主要归于唐风而非佛教。

这个时期的瓷工艺中出现了类似于唐三彩的彩釉,8世纪后期又出现了高温烧制的灰釉器。

彩釉的出现使得器的风格可以向华丽路线发展(颜色艳丽表面光滑)。

但这些唐风的器多在寺院宫廷出现,普通民众所用的仍是朴素的器。

因此日本的等级制度也从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直到平安时代,日本工艺美术的风格才有了大的转变,由唐风转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和风。

这个时期的金工作品皆以精心制作的单件推出,再也看不到奈良时代那种气势雄宏的大作。

现存许多这个时期的铜镜,被称为和镜,多小巧精致,背面纹样多是花鸟秋草流水等自然风貌,不同于唐镜的对称构图,和镜的纹样更显雅致灵动,有种自然而浪漫的美感。

相同地,器上得纹样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和风特色的秋草纹样,纹路细腻线条流畅。

此时期的漆工艺也有很大发展,与过去唐风的华丽繁缛相反,转向了淡雅而优美的表现(图三)。

莳绘的技法在这个时期产生并兴盛。

莳绘螺钿等技法的应用使得这个时期之后的漆工艺出现了许多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相当精致华美的作品。

虽然莳绘技法需要用到金粉,但这种局部自然撒落的方式却使得作品不至于贵气逼人,在合适的纹样部分用上华丽的金色反而使整个纹样显得精致浪漫。

从平安中期开始,日本的贵族中开始有家徽出现(图四),家徽常出现在织物和车辇的装饰上,是一种世袭的装饰纹样,是家族的代表。

这种装饰纹样造型优美简洁,多是植物和鸟类的形象,很有和风特色。

图三平安时代铜板地螺鈿花鸟文说相箱
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早期武士道兴起(此时的武士道不同于后期武士道,直到江户时期被赋予宋儒理学理论之后,武士道才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但此时的武士道在抵制平安贵族的颓废风气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一部分工艺美术作品的风格也随之变化。

此时的漆工艺品依旧精美但其纹样更显锐利有力,不同于之前的柔美。

原本出现在贵族阶层的家徽在武士家族中也出现,但同平安时代的家徽相比更加简洁有力,并出现了兵器的纹样,因此这个时期的织物便出现了武士家族风格,简单大方,没有复杂纹样。

而禅宗的影响在镰仓时代还在潜伏期。

图四镰仓时代蒔绘萩文香盒
图五贵族家徽
室町、桃山时代,随着茶文
化的传入,与茶道相关的工艺大放异彩。

此时的瓷工艺有其突出的风格,受茶道追求的宁静淡然和禅宗奥义的影响,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或悠闲恬静或造型自由新奇的茶具和茶室的装饰瓷器具(图七-图十)。

不同风格的茶器在这个时期出现,而且随着对制作者的重视有些有名的艺者在历史上留下了。

从早期的土师器和须惠器一路发展起来的朴素风格也为茶人所喜爱。

这个时期的漆工艺也有可观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更加成熟,而且外来技术的影响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镰仓雕、跟来涂和堆朱便是中国技术和和风结合的产物,颜色鲜艳但纹样或造型质朴自然,木的质地和其带来的感觉被充分地体现,和茶道与禅宗的物我观念相合。

除此之外,沿袭之前的技术发展的漆工艺也展现了新的情调,出现了许多优雅华美的漆器(图五、图六)。

图五桃山-蒔绘草花纹提簞笥图六桃山-青贝蒔绘草花文洋柜
图七桃山-志野茶碗图八桃山志野烧茶碗“山端”
图九桃山织部烧-黑织部沓茶碗
图十桃山织部烧-花入江户时代,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瓷工艺在这期间出现了新风格,瓷器在这期间出现,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有浓郁绘画性风貌的瓷器,而且在艺界派别名工众多,风格各异,如带有当时欧洲流行的巴罗克艺术趣味,装饰丰富的伊万里样式(图十一),将中国的金襕手、交趾红绘、青花等多种中国瓷器的技法纹样引入本国茶具制作的永乐保全的作品(图十二),瓷胎虽不精致当绘画风格大胆,笔致豪放,造型新颖的古九谷彩绘瓷,还有随着浊手白瓷的出现,以色调明艳的红彩彩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造型端正纹样精致的柿右卫门样式(图十三)等等。

漆工艺在江户时代也得到极大发展,到了江户中期的元禄年间出现了修饰过度的情况,纹样精巧细密、繁缛华丽(图十四-图十七),同这个时期的华丽的瓷器和极具特色的“浮世绘”一起反映了这个时期奢侈颓唐的城市生活。

但江户中期后莳绘器就开始衰退。

图十一江户后期伊万里图十二江户后期永乐保全五彩唐草纹盖壶金襕手茶碗
图十三江户中期柿右卫门-锅岛彩绘波浪纹变形盘
图十四江户前期-莳绘草蝶纹砚盒
图十五江户中后期-莳绘螺钿葫芦花图砚盒
图十六江户前期-本阿弥光悦作品图十七江户中期-尾形光琳作品舟桥莳绘砚盒八桥莳绘砚盒
从夸奔放的原始时期到悉心学习的唐风时期,再到清新优雅的和风时期,然后是男性元素汇入的武家时期,幽静典雅的茶道禅宗时期,直至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时期,日本古代的工艺美术发展就像一首抑扬顿挫的诗。

每种风格的出现都是时代发展和大和民族民族性格的综合体现,也即所谓外因和因。

外因,有据可查,在上文中也提到一些;但因,确是难以断言。

在吾看来,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格就是一对对矛盾的综合体。

他们好斗又温和,黩武又爱美,追求自由又喜欢用礼仪、等级和道德自我约束克制,他们讲究伦理道德却能将酗酒和同性恋作为“人情”的一部分坦然接受(即使在古代),讲究等级以至于会疯狂地蔑视甚至是无视底层人民却能接受女子在家掌管财政大权,看重
精神力量却又追求物质享受甚至于妻子能很自然地将丈夫在外花天酒地赊下的欠款付清。

这样一种矛盾的民族性格也许也是日本的工艺美术具有极大包容力和风格丰富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