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以致远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词语解释】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西汉初年
【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宁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
古语说:“静若处子”,一个“静”字足见少女的天生丽质,清纯可爱。
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
“于无声处听惊雷”和“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见宁静的气势和力量。
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面对的一切。
宁静致远意思宁静致远词语解析

宁静致远意思宁静致远词语解析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词语解释】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产生年代】:西汉初年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a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He humility others caution; study hard; simple and plain living,quietzhiyuan spiritual realm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stringent quality1、宁静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
2、这声尖利的哭喊破坏了夜晚的宁静。
3、中秋的月光是那么宁静,那么明朗。
4、在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的校园里面。
5、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6、家是一方宁静的港湾,让我停泊心中的船。
7、爷爷晚年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8、这幅画用蓝天作背景,更加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
9、宁静的湖水和跃动的灯火珠联璧合,组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10、月光如水,泼洒在宁静的原野上。
11、海滨的夜色多么美好,多么宁静!12、夏天的夜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
13、模糊的平面色块和挥洒的用笔相得益彰,在滋润中产生宁静、谧的气氛。
共3页:123下一页。
14、你把上午的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切宁静而快乐。
15、生命就象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16、大战前的夜晚万籁俱寂,这是大战前的前的宁静。
17、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18、工地上人来人往,机器轰鸣,没有片刻宁静。
宁静致远的意思

宁静致远的意思词语拼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词语注音:ㄋㄧㄥˊㄐㄧㄥˋㄓˋㄩㄢˇ词语解释: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宁静致远”的篆书与楷书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程度:常用成语产生年代:西汉初年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英文翻译: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荆鹏书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ye三声)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得古法书新意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宁静致远的意思解析及用法造句

宁静致远的意思解析及用法造句宁静致远的意思解析及用法造句有人能达到宁静致远的心境,那么宁静致远的意思是呢?宁静致远经常出现在什么场合里呢?店铺整理了宁静致远的意思解释,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宁静致远的意思解释【词语拼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词语注音】:ㄋㄧㄥˊㄐㄧㄥˋㄓˋㄩㄢˇ【词语解释】: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宁静致远”的篆书与楷书【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程度】:常用成语【产生年代】:西汉初年【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英文翻译】: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宁静致远的出处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荆鹏书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ye三声)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得古法书新意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宁静致远的心态有进有退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宁静致远百度百科

宁静致远
目录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词语读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
【词语解释】: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感情色彩】:褒义词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西汉初年
编辑本段词语出处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
荆鹏书
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
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_宁静致远词语解析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_宁静致远词语解析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词语解析【词语解释】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产生年代】:西汉初年近反义词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英文翻译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He humility others caution; study hard; simple and plain living,quietzhiyuan spiritual realm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stringent quality词语造句1、宁静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
2、这声尖利的哭喊破坏了夜晚的宁静。
3、中秋的月光是那么宁静,那么明朗。
4、在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的校园里面。
5、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6、家是一方宁静的港湾,让我停泊心中的船。
7、爷爷晚年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8、这幅画用蓝天作背景,更加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
9、宁静的湖水和跃动的灯火珠联璧合,组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10、月光如水,泼洒在宁静的原野上。
11、海滨的夜色多么美好,多么宁静!12、夏天的夜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
13、模糊的平面色块和挥洒的用笔相得益彰,在滋润中产生宁静、谧的氛围。
共3页:123下一页。
14、你把上午的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切宁静而快乐。
15、生命就象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16、大战前的夜晚万籁俱寂,这是大战前的前的宁静。
17、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_宁静致远词语解析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_宁静致远词语解析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词语解析【词语解释】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产生年代】:西汉初年近反义词近义词恬淡寡欲,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反义词急功近利。
英文翻译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He humility others caution; study hard; simple and plain living,quietzhiyuan spiritual realm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stringent quality词语造句1、宁静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
2、这声尖利的哭喊破坏了夜晚的宁静。
3、中秋的月光是那么宁静,那么明朗。
4、在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的校园里面。
5、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6、家是一方宁静的港湾,让我停泊心中的船。
7、爷爷晚年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8、这幅画用蓝天作背景,更加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
9、宁静的湖水和跃动的灯火珠联璧合,组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10、月光如水,泼洒在宁静的原野上。
11、海滨的夜色多么美好,多么宁静!12、夏天的夜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
13、模糊的平面色块和挥洒的用笔相得益彰,在滋润中产生宁静、谧的氛围。
共3页:123下一页。
14、你把上午的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切宁静而快乐。
15、生命就象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16、大战前的夜晚万籁俱寂,这是大战前的前的宁静。
17、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宁静致远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什么意思宁静致远,意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一切的远大志向。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内在平静与远大目标的渴望,是一种促使人们追求内在独立和远大前程的精神境界。
宁静致远在中文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韵味。
宁静的意思是指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是一种远离外界干扰和牵绊的宁静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处于忙碌、焦虑和压力之中,渴望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远离喧嚣与纷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宁静致远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宁静致远中的“致远”则承载了更深远的意义。
它是人们对追求更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对于卓越与伟大的追求。
致远不仅仅是有远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坚持并付诸实践,不断努力向前,勇往直前。
宁静致远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它告诉人们应当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抵御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并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宁静致远提醒人们要内省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为之奋斗。
要实现宁静致远的境界,需要人们具备某些品质和能力。
首先,需要有一颗平静、宽容的心态,学会减少过多的欲望和焦虑,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干扰。
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同时,要有一颗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最后,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和坚持。
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宁静致远需要践行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时间安排和自律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要注重自我调节,学会放松和排解压力。
再次,要注重培养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信仰。
最后,要坚持追求卓越和独立性,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
宁静致远代表了一种深层次的追求和思考,是对于完美生活的向往。
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人生,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通过宁静致远,人们能够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远大目标的追求,走向更高远的人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其中语云:“是故非澹薄(同“淡泊”——引者)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刘安(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他比诸葛亮(公元181—234年)的年龄要大出360岁。
《淮南子》是由刘安与他召集的门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
全书共二十一卷,除第二十一卷《要略》,作为介绍著书目的及各篇的内容提要外,其他各卷都冠以“训”,意思是对各种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说。
《主术训》系《淮南子》的第九卷,它阐述了君王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
其主题大意是,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淮南子》在对道家“无为”思想进行诠释的前提下,还大量引用了《易》、《诗》、《书》、《礼》的言论,对儒家的道、德、仁、义等观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观《淮南子》全书的哲学、政治思想,最近乎老、庄,同时也融进了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被称为“杂家”学派,堪称集大成者。
)】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字面的大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就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不会有益于社会,只是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既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经历的自我总结,更是对他儿子及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
在诸葛亮短暂的一生中,出山之后,日理万机,所以著述不多,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主要著作有《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将苑》、《诫子书》等。
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引用语,却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为遗训,划上了他人生的圆满句号。
哲理性。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我国古代的哲人中,如孔子所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老子也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它同“欲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不想有什么作为,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宁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实则“占先”。
尽管我国古代有儒、道、墨、法的“诸子百家”之争,但其实他们的哲学理念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周总理19岁时写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正好体现了“淡泊”、“宁静”与“明志”“致远”的辩证关系,这就是哲学上的以“静”求“动”、以“屈”求“伸”、以“退”为“进”的辩证关系。
有的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似乎只是“文化界”和“读书人”的事,其实不然,因为哲理的境界是最高境界,它所阐述的道理是带有普遍性的。
比如鲁迅在小说《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里难道说的仅仅就是“走路”吗?不,它道出了许多让人深思的哲理;
真理性。
可能有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太古老了,离我们太遥远了,太缺乏时代感了,其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悟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中,所蕴含着的真理性。
比刘安、诸葛亮早得多的孔子,说过许多话,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真理,到现在也没过时;孟子说过许多的话,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真理,到现在也没过时;荀子也说过许多的话,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也是真理,到现在也没有过时……所谓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毛主席语)由此,我们考察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凡成功者,莫不遵循了这一真理法则;凡失败者,莫不违背了这一真理法则。
就拿诸葛亮生活的汉代来说,就刘邦、项羽而言,当初项羽的实力比刘邦要强大得多,照说得天下的应该是项羽,而不是刘邦。
可是项羽贪于酒色,骄横狂野,最后仅落得一个“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
政治家、军事家如此,科学家、企业家、文艺家,乃至普通公民,也概莫能外,尽管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分。
但经过千余年检验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证明了它是真理,所以它也是没有时限的。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中有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淡泊”、“宁静”,实乃中华民族的传世珍宝。
诸葛亮自己实践着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座右铭,他躬耕陇亩,心忧天下。
在清风明月中读史,在竹林泉石旁对弈,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斗转星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胸中的浩然之志和济世之才,已经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就,当他离开隆中时,嘱咐切勿荒废农事,此去若大业能成,那时将回来继续享受这田园之乐。
这一去,矢志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蜀国丞相,身后没有留下一分私产,留下的只是千古流芳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
进取性。
然而“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
倘若只是一味孤高自许,却没有植根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消极的逃避现实。
倘若只是一味封闭自守,懒于交流,更是愚人的做法。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济世;“宁静致远”,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
“淡泊”与“宁静”并非空洞的华丽辞藻,并非书生的自命不凡,它需要真正高尚而淳朴、丰富而博爱的心灵。
“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理想目标的,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古人说过的话,是无法更改的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我们今天也不能更改它,如同当年诸葛亮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注入了新的内涵一样,到了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具有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