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人教版初中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的情景?
呼 啼


赏析2: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 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 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 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的 修辞手法。“白发”为愁所致,“搔” 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 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 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 哀。 • 5、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 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 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
•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 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 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 暗两部分。 •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 多么渺小!
岱宗夫如何?
远 望
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 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 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 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 称为“诗圣”。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赏析3: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 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 “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 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 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 概括本诗的主题?

杜甫初中的古诗有哪些

杜甫初中的古诗有哪些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三闾庙》
三闾大庙庭,钟鼓乐鸣清。 客有扶老翁,起舞吟且行。 翁啼妇号子,泪下沾裳巾。 群公聚观者,辞旧迎新春。
8.《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狂歌痛饮已成欢,落日犹回照离披。
9.《戏为六绝句》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丝桐飘拂,乃知至高。 人心易变,如江水翻滚,何时止息,忧患寡欢。 岂不尔思,涛川万里,宛转东南,逝不可追。 鸷鸟飞翔,群狐逐兔,何异骤雨,千里一遇。 君须悟之,春秋无义,往来成古,泪痕满襟。
10.《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承志来,八月即飞霜。
6.《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初中语文杜甫的诗

初中语文杜甫的诗

初中语文杜甫的诗登兖州城楼——杜甫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张氏隐居——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杜甫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杜甫秋水通钩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杜甫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能横行。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杜甫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龙门——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zxxk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 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 群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 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 : 鸣的原因。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苍翠 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远望 所见)
指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 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两百公 里。诗末的“绝顶”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它那 里,泰山之大啊,使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近望所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zxxk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公元712-7 70),字子美,诗中 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 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 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 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 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 称为“诗圣”。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杜甫诗歌初中

杜甫诗歌初中

杜甫诗歌初中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包括了抒发个人情感、揭露社会现实、反映历史事件等。

以下是一些杜甫的诗作,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1. 《月夜忆舍弟》
夜坐井底灯如豆,遥看天际雁南飞。

初心易得凭谁论?落尽梨花春又归。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登高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都是杜甫的诗歌作品中的部分,他的诗歌富有感情,直观地揭示了他对社会、家国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初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杜甫的诗歌,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深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初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初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望岳》(东岳泰山)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 / 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 《杜甫诗三首》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杜甫诗三首
春望
石壕吏
作者简介
结束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 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 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 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 湘一带,贫病而死。
回首页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回首页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回首页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 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 “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 义就更丰富了。
回首页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回首页
荡 胸 生 曾 云
回首页
决眦入归鸟
回首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回首页
整体感知
泰山
助词, 无义
{岱宗夫如何?
远望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兴 惊人之笔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荡胸生曾云,
细望 决眦入归鸟。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会当临绝顶, 全诗主旨:相信
愿望
自己终能攀上人生
一览众山小。 顶峰的豪情壮志。
终当、 终要
艺术特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语言精警, 情感饱满。
回首页
逐句品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初中语文ppt:杜甫诗三首

初中语文ppt:杜甫诗三首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 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 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 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 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 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 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 年时,宰相房琯(guan第三声)败绩丧师于陈涛斜 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 作于作者暮年。
名 家 点 评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无家别 》、 《垂老别》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 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 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 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 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 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 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 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 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 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 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 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 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 这篇不朽的诗作。
名 家 点 《唐风定》:述情陈事,琐屑近俚,翻极高 古,此神皆法《孔雀东南飞》,绝得其奥妙。 评
谢谢
《唐宋诗醇》:‚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 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 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 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遁劲峭刻, 可以俯视两家矣。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 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能直驾齐梁以上。卢世㴶(que第四声)曰:公初登东 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 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沈德潜《唐诗别裁》:‚‘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 太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中“钟”、“割”的深意。
“钟”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 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泰山 神奇秀丽的景象。是虚写。 “割”字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从 山的北面来看,那照在山下的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参天入云的雄伟气势。
整体把握
1、结合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时恨别,忧国念家
试对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诗句 进行一点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 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 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诗人移情于 物,来表现内心的悲伤和愁苦。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 2、背诵默写诗歌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4、体会精彩的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国
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诗中常 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 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 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他的许多优秀诗歌,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 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诗史”。
你知道中国有哪五大名山?
泰山 东岳_______ 华山 西岳_______
衡山 南岳_______
嵩山 中岳_______
恒山 北岳_______
朗读《望岳》, 读准字音、节奏.
品味诗歌
诗题为《望岳》,全诗由这个 “望”字统领,全诗句中没有一个 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 度有别,试做分析。
我们来演:
小组分配角色(一人可身兼几职), 试表演本文,要注意想像人物各自的动 作、神态和语言,还可以补充被诗人隐 去的情节,但要扣住本诗的主旨。(自 愿表演并且精彩的小组可得3-5分。)
作业:
1பைடு நூலகம்背诵默写三首诗,并掌握主旨。 2、完成练习册上的内容。
3、请发挥想像,把《石壕吏》改写为
远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 细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俯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想像之景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 胸 生 曾 云
决眦入归鸟
结合作者的经历,体会“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 深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
的意愿。抒写了诗人的豪情,表现了 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为千古名句,富有人生哲理。
杜甫的创作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1)漫游时期 (2)长安十年时期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 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 “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1、“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2、“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思考探究:
1、诗中写了几个人物?都做了哪些活动?
2、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理清故事 情节,复述故事。
3、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妇人的痛苦申诉,描 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露出作者对时局 的忧虑。
下列诗句对“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 难作了多方面揭露。请连线。 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重 3、“出入无完裙” 战争的惨烈 战争破坏严 兵役的苛酷
记叙文。
快速背诵,看谁背得快, 背得准,背得有感情。
<<石壕吏>>是一篇叙事诗,写于 ( 安史之乱 )时期。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
1、逾墙走 2 、吏呼一何怒(多么)
3 、邺城戍
5、惟有乳下孙

、存者且偷生
6 、出入无完裙 (只有) 7、力虽衰 (衰弱) 8 、急应河阳役 9 、犹得备晨炊 (还能够) 10 、夜久语声绝 (消失)


国破山河在,

杜甫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背景简介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 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 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 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 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 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目 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写诗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 忧国忧民 ,念家悲己的沉痛悲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