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杜甫诗三首》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落〕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家乡〕D. 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端遗憾〕*2. 对以下诗句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土的自然环境,慨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寂静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末尾,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一方面提醒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仇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仇恨传之千载,从正面增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3.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喜剧。

B. 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予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 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有限向往。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脱颖而出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委婉,掩抑收敛,构成了________的共同作风。

《杜甫诗三首》课时作业(教师版)

《杜甫诗三首》课时作业(教师版)

《杜甫诗三首》课时作业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5.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6.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以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_______,号_______,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唐玄宗开元中,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但进取无门,困顿了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贡献: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主要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有_______传世。

2.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人教实验版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人教实验版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人教实验版作业导航1.了解“诗圣”杜甫2.把握诗风的变化,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对偶、拟人等修辞的使用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未了(liǎo)决眦(cǐ)B.浑(hún)簪(zān)C.逾(yù)墙戍(shù)D.老妪(ōu)犹得(yóu)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________ (2)阴阳割昏晓________(3)决眦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5)老翁逾墙走________ (6)吏呼一何怒________(7)死者长已矣________ (8)独与老翁别________3.杜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伟大诗人,有“___________”之称。

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号称“___________”。

和伟大诗人李白并称___________。

脍炙人口的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望岳》,完成4~8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充最后两句诗。

5.解释下列词语。

(1)岳________ (2)未了________ (3)曾________ (4)凌__________ 6.把画线两联译成现代汉语。

①②7.(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句?(2)它好在哪里?8.全诗无一“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观察距离是自_______而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至_______,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_______。

阅读《春望》,完成9~10题。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二)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凋伤漂泊渚清沙白鸟飞回B. 落魄箫瑟万里悲秋常做客C. 文藻逶迤无边落木萧萧下D. 慨叹朔漠艰难苦恨繁霜鬓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_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_______。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_______,凉意袭人。

A. 作客落寞萧瑟B. 作客潦倒萧瑟C. 做客潦倒萧森D. 做客落寞萧森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6、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 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老师)

5.《杜甫诗三首》检测练习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环珮.(pèi)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溯.源(sù)B.青冢.(zhǒnɡ) 江渚.(zhǔ) 孤舟一系.(jì)佩.带(pèi)C.王嫱.(qiánɡ) 缭.绕(liáo)阴.森(yīn)投箸.(zhù)D.边塞.(sài)萧.森(xiāo)阻塞.(sài)石砧.(zhēn)【答案】C(A.“省”读xǐng;B.“系”读xì;D.“阻塞”的“塞”读sè)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环珮胡诌震撼眷恋B.潦倒琵琶蠕动携带C.怂恿磨蹭朔漠木讷D.雕伤干涸悸动讥诮【答案】D(雕伤—凋伤)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百度“魔兽贴吧”里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________调侃式的话,在短短9个小时内便引来了超过40.6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1.7万名网友参与跟帖。

对于“贾君鹏事件”,我们在看到________“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功”和收益只是一时的,而对网络舆论________的破坏和对网友信心的打击则是长期的和持久的。

________网络虚假事件被用来彻底否定网络舆论的真实性的情况层出不穷,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

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A.几乎计划诚信度因此B.近乎策划公信力如果C.几乎计划诚信度如果D.近乎策划公信力因此【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牟取私利。

B.商家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是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的。

C.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是数典忘祖....。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2)一、基础知识。

1、填空。

(22分)①《望岳》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②《春望》一诗中的颔联是,。

③《石壕吏》一诗中表现出差役如狼似虎和老妇衰婉可怜的一句是,。

④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人称其诗为,称他为。

课本所选的三首诗出自,此文集是以他的命名的。

请写出除课本外的他的两首代表作,。

2、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5分)3、解释加点词。

(12分)①老翁逾.墙走②妇啼一何..苦③死者长已.矣④请.从吏夜归⑤急应.河阳役⑥犹得..备晨炊4、下列四句中语言最简明的一句是()(4分)A、三年前,当时村民过河要绕很远很远的路;现在有了桥,方便多了。

B、假如我们一旦放松了对大桥施工的监督管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C、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感人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长期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

D、我省家电商业协会蔡先生提醒消费者走出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与服务的误区。

二、阅读理解。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全篇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诗中的一句话展开的,请将这句作为全诗总纲的话找出来。

(7分)6、结合诗歌内容及其背景,谈谈石壕吏为何要“夜”捉人?(7分)7、诗歌最后“如闻泣幽咽”暗示我们是谁在哭泣?“独与老翁别”又暗示了事件怎样的结局?(7分)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7分)9、“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7分)10、老妇人的前致词明显的多次转折,暗示她并不是一口气说完的,中间省略了差役的多次逼问。

《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朔()漠省()识渚()清潦()倒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4.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答: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9.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纷纷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江间波浪兼天涌兼天:连天10.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1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1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3.名句默写:⑴江间波浪兼天涌,⑵,孤舟一系故园心⑶寒衣处处催刀尺,⑷一去紫台连朔漠,⑸,环珮空归月夜魂⑹,不尽长江滚滚来阅读《登高》,完成14—16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4.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1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河西尉,不拜拜:任职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故事:旧业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鼓吹:宣扬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因:因此18.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C.①擢河西尉,不拜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g)塞上(sāi)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潦倒(liáo)凋伤(diāo)省识(xǐnɡ)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答案】C【解析】A.砧(zhēn)塞上(sài)B.“朔”应读shuò。

D.“渚”应读zhǔ。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寒衣处处摧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B.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D.千载枇杷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答案】C【解析】A项,“摧”应为“催”;B项,“连天涌”应为“兼天涌”;D项,“枇杷”应为“琵琶”。

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二、填空题4.读下面的对联,完成题目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副对联写的是__________,他是_____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被称为“____________”。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精确,被称为“___________”.他属于________主义诗人,著名的诗有“三吏”“__________”.【答案】杜甫唐诗圣诗史现实主义三别5.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答案】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6.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一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6分)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李白,;,;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发挥联想和想象,从下面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进行扩写。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

(5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1)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远处不时传来猿的长啸声,诗人移动视线,远远望去,在水清沙白的辽阔江面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好一幅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

(2)高峻挺拔的天姥山高高地耸立在云端,远远看去天姥山笔直地插向天空,仿佛和渺远的天空连接到一起,遮断了浩浩长空,陡峭高峻的天姥山好像超过了传说中高峻无比的五岳,稳稳地遮掩住了它身边的赤城山。

【解析】此题考查扩写语段的能力。

答题时要根据对该诗句的理解,结合分析作者当时的思想情绪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尽量发挥想象,展开联想。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杜甫力疾②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①奉酬:酬答。

表丈:表丈人。

②力疾:勉强支撑病体。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首联主要叙事抒情,早春清晓,寒意犹存,诗人带病勉强坐起来,心生悲情。

B.颔联承接首联,情感由“悲”而添“愁”,“愁伴客”“老随人”言诗人自己。

C.颈联以乐景衬哀情,春风轻拂,柳叶吐新,桃花红了枝头,衬托诗人内心悲愁。

D.尾联写诗人眺望故乡,感慨万千,心生四海飘零而功名如同风尘的无奈与愁苦。

【答案】D【解析】“风尘”比喻纷乱的社会,此句言四海纷乱貌。

9.请结合诗句,简说诗人“悲”的原因。

【答案】①老病漂泊。

诗人清晓勉强支撑病体坐起来,觉得自己年老还在漂泊,不禁愁情满怀。

②思乡而不得归。

诗人看到桃红绿绿,便禁不住眺望故乡,却还在漂泊不能回到故乡。

③天下纷乱。

诗人说“四海尚风尘”,即天下还是纷乱不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所思①杜甫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③。

注: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

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定常开”虚写崔漪被贬之后的生活,也表明作者对崔漪非常熟悉。

B.“醉”字传神,虽谪官偏僻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应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凄凉。

【答案】C11.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前四句写崔漪洒脱不羁,有敬仰之意。

而今听说他被贬为荆州司马。

暗含苦忆之情;②五、六句作者逢人便说,对崔漪的思念,偏偏崔漪那边没有人来传信报平安。

倍添苦忆之情;③最后两句作者只有让锦水带着自己的眼泪流过滟滪堆,镏到荆州去见崔漪,直诉苦忆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B.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D.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答案】D1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泥涂,污泥、淤泥,引申为泥泞的道路。

比喻卑下的地位或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B.三司,古代的三个官署。

汉代以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也称三公。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户部。

C.公辅,即三公四辅。

辅,即辅佐或辅相,相传古代天子身边有四个辅佐或辅相,故称四辅。

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D.赐骸骨,意同“乞骸骨”。

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赐放,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的婉词。

【答案】B【解析】在唐代,三司主理刑狱。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精神不振。

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

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杜甫在给皇上的上书中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学问和生活境况,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高度自信自许、怀才不遇的感伤和希望发挥才干的期盼。

C.文中表现出了杜甫鲜明的个性,他为了救房琯直言进谏,因而触怒了唐肃宗,他与严武交往不注意身份地位的差距,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甚至还出言不逊。

D.杜甫曾经跟随李白、高适去汴州,畅快喝酒后登上吹台,触今怀古,情绪激昂慷慨,没有人能理解。

【答案】A【解析】“不自振”应是“不能养活自己”。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答案】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

(得分点:奇:感到惊奇,意动用法;待制:等待诏命;之:代指三篇赋文;试:考试;不拜:没有接受任职。

) (2)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答案】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奔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极力相救,(严武)才作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