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产前综合干预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随后分析了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现状,指出产前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产前综合干预对分娩结局也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强调了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产前综合干预在提高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改善分娩结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前综合干预、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结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式、影响因素、现状、影响、重要性、进一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初产妇面临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情绪,而这种情绪状态往往会影响其分娩的顺利进行和分娩结局的质量。
对初产妇进行产前综合干预,提高其分娩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恐惧情绪,增强其对分娩的信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分娩的顺利进行和分娩结局的质量。
研究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提高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和促进良好的分娩结局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了解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改善情况,探讨产前干预措施对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和促进良好分娩结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完善产前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产前综合干预与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本研究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为促进初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分娩体验质量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分娩方式和产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分娩过程中产妇常常会面临疼痛、恐惧等负面情绪。
因此,心理干预逐渐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以及产程的影响。
首先,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顺产率的提高。
早期的研究表明,接受心理干预的产妇顺产率明显提高。
一项对7个不同城市的557位产妇的研究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组的顺产率为93%,而未接受心理干预组的顺产率为82%。
产妇在分娩前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了心理问题,身心得到了放松,自然分娩就更容易顺利进行。
二是剖宫产率的降低。
有研究表明,接受心理干预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产妇。
一项对200位呼和浩特地区产妇的研究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组的剖宫产率为12.5%,而未接受心理干预组的剖宫产率为35%。
心理干预能让产妇更主动地参与分娩过程,以及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给予人性化的照顾,降低了剖宫产率。
三是医疗费用的减少。
由于剖宫产需要手术室、麻醉师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所以与顺产相比,剖宫产的医疗费用更高。
心理干预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剖宫产率,也降低了医疗费用。
接下来,心理干预对产程的影响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程的缩短。
心理干预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恐惧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减轻产妇的肌肉紧张,让产程更为顺畅。
一项对110位接受心理干预的产妇的研究发现,产程平均缩短了80分钟。
二是产程的疼痛程度的减轻。
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控制疼痛感,减轻疼痛程度,这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对300位产妇的研究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产妇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是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产后抑郁症是相当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一项对350位产妇的研究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组的产妇产后抑郁症比例为2.6%,而未接受心理干预组的产妇产后抑郁症比例为7.1%。
总之,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以及产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初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和保健效果。
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9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5.0%(P0.05)。
结论:初孕产妇的护理中实施孕期保健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初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流血与产褥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初孕产妇;孕期保健;心理干预妊娠对于育龄女性而言是及其重要的过程,也是整个家庭所十分关注的事情。
对于初孕产妇而言妊娠所带来的身体与心理变化往往一时之间还难以完全适应[1]。
为此,加强对初孕产妇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现以本院初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为基础,探讨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下的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初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5±1.20)岁,孕周21~30周、平均孕周(26.25±1.40)周,本科及以上学历产妇12名、专科及以下学历产妇8名。
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80±1.25)岁,孕周20~31周、平均孕周(27.60±1.22)周,本科及以上学历产妇11名、专科及以下学历产妇9名。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对产妇进行孕期健康知识宣讲,引导产妇定期开展孕检,对产妇的日常饮食与活动进行基本指导,给予孕妇必要的保健护理;向孕妇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各自优势与不足等。
研究组实施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1)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近年来,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在初产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孕期保健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期间的健康水平和减轻初产妇的心理压力,促进母子健康。
本文主要从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初产妇的影响。
1.提高孕妇的身体机能和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孕期保健是指孕期时间内的医疗保健措施,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方面。
孕期保健可以提高孕妇的身体机能,维护孕期健康,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降低孕妇因孕期病变而引起的死亡率。
同时,孕期保健还能够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降低胎儿缺陷率,提高新生儿抵抗力和免疫力。
2.减轻分娩痛苦和恢复时间孕期保健还能够减轻分娩痛苦和恢复时间。
做好孕期保健,可以增加母体对分娩的耐受力,减轻分娩期间的疼痛,使初产妇的产程更加顺利。
而且,孕期保健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和恶露滞留等问题,为初产妇的恢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孕期保健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为母子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宣传孕期保健知识能够提高初产妇对孕期保健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1.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产前心理准备全程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初产妇的心理压力,促进产前心理准备。
初产妇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支持,可能会因过度紧张和焦虑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早产等并发症。
因此,全程心理干预应该从孕前、孕中到产后全程进行,着重帮助初产妇解决生活和孕期所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
2.促进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全程心理干预还能够促进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初产妇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育婴职责和育儿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建立稳定的母婴关系。
通过全程心理干预,初产妇可以更好地掌握育婴技能,更快地建立起亲子关系,提高育婴能力和自信心。
3.促进初产妇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全程心理干预还能够促进初产妇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是一种针对准妈妈在妊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旨在促进准妈妈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妊娠期间的心理不适,提高准妈妈的生育健康水平,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说说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的是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旨在通过消除准妈妈的分娩恐惧心理,增强准妈妈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产程的进行。
实验表明,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准妈妈的紧张情绪,降低分娩恐惧感,增强孕妇的耐受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有助于减少难产、剖宫产等分娩方式的发生。
其次,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间,准妈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准妈妈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另外,通过心理干预,准妈妈也可以了解孕期相关的知识,如孕妇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妊娠期风险。
综上所述,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心理干预,准妈妈能够更好地适应妊娠期间的生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育健康水平,从而有利于自然分娩的成功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建议准妈妈可以在妊娠期间积极参与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充分发掘和提高自身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怀孕是每个女性都期盼的事情,但在孕期过程中,孕妇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初产妇来说,孕期保健和心理干预更是关乎她们和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孕期保健是指在怀孕期间,通过科学、合理的保健措施和健康管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期保健包括日常生活和饮食的调整,孕妇体检和孕期保健指导等。
通过良好的孕期保健,可以降低孕妇和胎儿的风险,提高孕产妇的体质,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孕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怀孕会给初产妇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孕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她们调整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母婴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孕期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
针对初产妇,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是孕期保健,初产妇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定期进行产前体检和产前保健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问题。
其次是全程心理干预,专业的心理干预团队可以为初产妇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调适,帮助她们应对孕期和产后的情绪变化。
尤其是在孕期末期和产后,需要更加关注初产妇的情绪状态,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分娩和产后恢复期。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是显著的。
良好的孕期保健和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对胎儿的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于初产妇,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孕期保健和心理干预工作,为她们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和情绪支持。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将会得到更好地保障。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

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初产妇的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逐渐受到重视。
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孕期保健可以帮助初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孕期保健包括定期产前检查、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
定期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孕期并发症的存在并进行有效治疗,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充孕妇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胎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身体素质,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
通过孕期保健,初产妇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分娩时的身体痛苦,提高分娩的成功率。
全程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初产妇缓解压力和情绪,提高对孕期和分娩的适应能力。
初产妇面临着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如体重增加、体型改变、荷尔蒙波动等,这些变化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程心理干预可以通过与初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帮助她们认识和接受这些变化,减轻因此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全程心理干预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加初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全程心理干预,初产妇可以更好地应对孕期和分娩带来的压力和情绪,减少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母婴关系和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孕期保健可以提高胎儿的健康水平,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全程心理干预可以增强初产妇对胎儿的关注和照顾,增加母婴之间的亲近和情感交流,增强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的认同感。
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还可以增加初产妇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凝聚力,帮助家庭形成良好的支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促进初产妇和家庭的整体幸福感和满意度。
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是积极的。
通过孕期保健和全程心理干预,初产妇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缓解孕期和分娩带来的压力和情绪,促进母婴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围产期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围产期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对于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在常规护理中使用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产妇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兩组产妇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满意度,SAS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
结果研究组产妇,SAS评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提升产妇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减少产妇心理波动,对于提升临床质量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标签:产科;产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依从性产妇产前护理是重要的一环,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产妇的康复[1]。
目前,在护理方面,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该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恢复产妇的正常生理功能,能快速提高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疾病的恶化现象[2]。
临床上,通常对产妇采取较为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引入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产妇实施护理辅助,它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护理理念[3]。
因此,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进行了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后依据指标分析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6.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两组产妇之间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产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首先要将产妇作为核心,依据产妇的特点,结合病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策略,在执行中,可以选派专业人员实施管理工作,监督护理人员,并积极改进不合理的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对初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初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和保健效果。
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9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5.0%(P<0.05);研究組的产妇流血发生率与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婴儿窒息现象(P>0.05)。
结论:初孕产妇的护理中实施孕期保健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初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流血与产褥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标签:初孕产妇;孕期保健;心理干预
妊娠对于育龄女性而言是及其重要的过程,也是整个家庭所十分关注的事情。
对于初孕产妇而言妊娠所带来的身体与心理变化往往一时之间还难以完全适应[1]。
为此,加强对初孕产妇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现以本院初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为基础,探讨在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下的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初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5±1.20)岁,孕周21~30周、平均孕周(26.25±1.40)周,本科及以上学历产妇12名、专科及以下学历产妇8名。
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80±1.25)岁,孕周20~31周、平均孕周(27.60±1.22)周,本科及以上学历产妇11名、专科及以下学历产妇9名。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对产妇进行孕期健康知识宣讲,引导产妇定期开展孕检,对产妇的日常饮食与活动进行基本指导,给予孕妇必要的保健护理;向孕妇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各自优势与不足等。
研究组实施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1)孕期保健。
首先,成立孕期保健护理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培训,从而让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孕期保健护理知识,确保护理人员在孕期保健的知识技能上能够满足护理的需要。
其次,对初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的健康教育。
由资深医护人员为初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护理配合知识与自我保健知识的讲解,帮助初孕产妇科学认识并掌握必要的孕期保健知识和技能。
初孕产妇的首次妊娠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心理状态改变,对于初孕产妇而言由于妊娠使得其正常的日常工作与身体状态都会受到严
重的影响,由此导致初孕产妇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首先对初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引导其树立起对妊娠的正确认知,让初孕产妇明确一些妊娠现象与不适感属于正常情况,无需过度担心。
再次,帮助初孕产妇制定科学的日常作息计划、身体锻炼计划与饮食计划,并引导初孕产妇的家属参与到孕期保健护理中。
2)心理干预。
首先,情绪疏导。
由护理人员向初孕产妇耐心讲解妊娠不良反应的形成机制、应对知识;从而首先引导初孕产妇在心理上对妊娠有科学认知与重视。
其次,疑惑解答。
初孕产妇对妊娠相关现象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尤其是对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初孕产妇而言,所存在的疑问就更为突出。
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解答初孕产妇提出的疑问,并通过通俗易懂的用语向其进行解释。
从而消除初孕产妇的疑虑,帮助其释放不必要的疾病压力,从而促使其以更为乐观的心态对待妊娠。
3)加强对产妇自然分娩重要性的介绍,并积极鼓励初孕产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自然分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
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孕产妇分娩方式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95.0%(19/2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5.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P<0.05)。
2.2 母婴结局
研究组产妇出现1例流血现象,未出现产褥感染;对照组产妇出现4例流血现象,3例产褥感染;研究组产妇流血发生率与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婴儿窒息现象(P>0.05)。
见表1。
3 讨论
对于初孕产妇而言由于是第一次妊娠,因此,在经验与认知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此导致初孕产妇在自我保健护理与分娩方式选择上无法做出全面的判断。
为此,进一步加强对初孕产妇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2]。
在传统的初孕产妇护理中,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难以形成对初孕产妇的全面护理干预与科学分娩方式的引导。
本研究结合本院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孕期保健及心理干预在本院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95.0%,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产妇流血发生率与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因此,在护理干预中孕期保健及心理干
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临床上孕期保健能够帮助初孕产妇更好的“保胎”、“安胎”,提高初孕产妇在营养摄入、日常健康锻炼与作息上的科学性。
心理干预能够以初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为基础,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引导、成功案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初孕产妇在心理层面上能够更好地认识妊娠并科学对待;由此能够为产妇以乐观心态对待妊娠与选择自然分娩均起到促进作用[4]。
由此可知,在初孕产妇的护理中实施孕期保健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初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流血与产褥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骆珍珍,金旭艳.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不同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439-6441.
[2] 吴贤珊.“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7):1366-1368.
[3] Gresham E,Bisquera A,Byles J E,et al.Effects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pregnancy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6,12(01):5-23.
[4] 黄淑美.对孕产妇进行孕期综合保健指导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