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柒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临古地,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 色,烘托出了苏轼在下阕中所思之人——周瑜,由 周瑜想到自身,最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捌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领会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并试着鉴赏《春日 秦国怀古》。
谢谢!
分组讨论
(1)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称为英雄的有哪 些人呢?
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 葛亮……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分组讨论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当年”对周瑜而言,是他指挥赤壁大战之时,此时的周瑜正意气 风发。而苏轼此时却是被贬黄州,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免伤感抑郁。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朗读时应
该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叁 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地点(赤壁) 题材(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 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用美人衬托周瑜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年少有为。正如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柔情。一个细微之处, 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而苏轼被贬黄州之前,早 已经历了丧妻之痛。两相对比,更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无限感慨。
分组讨论
(3)词人的形象和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1、苏轼立于赤鼻矶,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发怎
样的情感?
大江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联想
江水的逝去——时间的流逝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
景的特点:意境开阔 气象恢弘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物是人非、英雄不再的惋惜
2、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物? 故垒、乱石、惊涛、如雪的浪花
军队营垒遗迹
怀古诗/词思路: 临古地——观今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寻着这一思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以下两首诗的 赏析。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主旨: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雄奇壮阔 的景色,借景抒情,引出了对历史英 雄人物的追忆。词的下片通过周瑜这 一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却壮志难酬的感慨,最后寄情自然, 洒脱旷达。
学习任务三:悟苏轼之变
在被贬黄州之初,苏轼就是如此豪放乐观,洒脱吗?
贬谪之初,心中意难平。
情感


1080
《卜算子》
悲伤独居 顾影自怜


1082
《念奴娇》Biblioteka 渴望建功 释然洒脱期间
1082
《定风波》
不畏坎坷 笑对风雨
1083
《浣溪沙》
积极进取 昂扬乐观
学习任务四:理怀古之思
1.在本词中,我们从眼前的赤壁山川、滚滚长江,到苏 轼想起三国往事,周瑜的英雄事迹,再到自己抒发的感 情,那么由此可以简单概括出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思路 是什么呢?每一环节用三个字概括。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无论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换句话说:苏轼具备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他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哀愁,有消极,他都能把自己内心乐观的一面展示出来。
苏轼和羊蝎子的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你要写苏轼,就不能只写苏轼。你要写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你要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你要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你要写月有阴晴圆缺的淡然。
图片要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 “东坡”。坡黄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 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派”,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参考示例: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竹筏轻轻飘动,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
任务三:选出视频配音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情绪激昂,气满声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从容平缓的语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稍快,读出节奏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语调轻柔,沉醉其中)提示:“雪”字不要读得那么急,吐字要稳、准、清晰,读出“上声”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来,读出惊叹的感觉。“画”字读的时候口腔要充分打开,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悠扬,沉醉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梳理积累,感受豪放风格 ●2.涵泳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看题目—— 怀古诗
●题目 ●特点
→ 怀古咏史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 件或古代人物为题
材,或,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兴替之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感。这类诗由于多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写古人往事,且多
初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叫衬托。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本文多处运用衬托手法,结合本词内容试做分析
正衬
千古英雄, 多少豪杰
美人
周瑜赤壁雄威
英雄周瑜意气风 发
曹军灰飞烟灭
反衬
周瑜事业有成
周瑜用兵如神 我功业无成


词人与周瑜对比:
●4、借代
●5、虚实结合
●6、对比
表现手法
●7、衬托
●8、用典
赏析手法
拟人
比喻
夸张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借 代
夸张
乱:岩石山崖险怪
樯橹灰飞烟灭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气势 磅礴 雄奇
拍:惊涛力度之大
壮美
卷:波涛气势之大
赏析手法(衬托和对比)

《念奴娇 赤壁怀古》ppt课件22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ppt课件22张

注释
1.大江:指长江。
6.雪:比喻浪花。
2.淘:冲洗,冲刷。
7.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3.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8.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4.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9.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
5.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
诗词大意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 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 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 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 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早生华发

职务 际遇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未成
伤 今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 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 积极还是消极?
①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 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上 阕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 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②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尊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 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洒脱旷达之风。
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
得淋漓尽致。
赤壁怀古:标题。赤壁:此指黄州赤壁, 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怀古: 追怀古昔,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 用作词题、诗题。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 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 四十七岁,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 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心 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 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 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作者感触良多, 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 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共44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共44张PPT)

大 家
当时“黄州好猪肉,
】 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
吃,贫者不解煮。”于
是苏轼即推广出自制的
红烧肉,一时大受好评。

任徐州知州时,苏轼与百姓抗洪,过后百姓为
美 了表示感谢,赠与大量猪肉,苏轼就与其家人一起 食 大 制作成红烧肉回赠给百
家 姓。而后苏轼前往杭州
】 任知州,同样的事又发
生了一遍,百姓把苏轼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 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 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闲 职,他在旧城营地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 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 然是掩盖不住的。他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写了一系列脍 炙人口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其代表作。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公瑾__j_ǐ__n___ (2)羽扇纶巾__g_u_ā__n__ (3)樯橹_q_i_á_n__g__l_ǔ__ (4)华发_h_u__ā__f_à__ (5)还酹江月__l_è__i__
【诗歌释义】
指长江
冲洗,冲刷 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名词作状语,向东
因“乌台诗案”,45岁的苏轼被贬到黄州。 这天,东坡居士来到江边,望长江滚滚东流,有 感而发,写下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瞬间 霸屏了整个朋友圈。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文本解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 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文本解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 情”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文本解读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文本解读
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 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 瑜呢?
文本解读
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文本解读
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 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 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 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 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文章主题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 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 激,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 所在。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 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 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 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 的相识。
白话译文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 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 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 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 了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文 讲 析
下阕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强虏 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 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细读下阕:你能否用一到两个词概括 文中周瑜和词人本身的形象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 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为何要写“小乔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lěi ]、晁补之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下一页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题目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 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 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因“乌台诗案”被 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 团练副使。哲宗时,因反对 司马光出知杭、颖、定州知 州。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 惠州和海南琼州。 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 贬黄州时所作。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 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大江: 千古:
空间壮阔 时间悠久
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 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 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 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
山崖 陡峭 高峻
拍:
波涛力度 之大
• 卷: 波涛气 势之大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 中起什么作用?
•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 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 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 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际遇:功业未就






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 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
这一“笑”是狂想之 后清醒的自嘲,是一 种无可奈何地自我解 脱。
如何理解?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几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 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 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 “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 “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 “周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 huán lè i 还 酹 江月。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指(
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写作背景

世 奇 才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 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实为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 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 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 身世的无限感慨。 •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 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初嫁了”这一细 节?“初”能否 换成“出”? 。




小乔初嫁
以美人衬托英雄 。说明周瑜年轻 有为。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
风度翩翩 装束儒雅 镇定自若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苏轼
际遇:功成名就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品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析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 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 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 鉴 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 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 赏 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 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 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 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苏 轼
四十七岁
三十四岁
春风得意
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待罪பைடு நூலகம்州
刚正有余 文弱书生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
课文结构

乱石穿空 咏赤壁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写景
江山如画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感人生
抒怀
人生如梦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品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析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 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 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 鉴 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 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 赏 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 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 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 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周瑜

苏轼

47

赏 人生如梦,
年龄: 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一尊还酹江月。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 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 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 的情怀 。
基础积累
•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风流人物:古:有文采有功绩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 礼法 今: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词类活用: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故国神游 倒装 神游故国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 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 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 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 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 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思 考
• 本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 • 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 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功 业无成的形象。 • 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 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 •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